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 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新人教 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共22道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66分)‎ ‎1.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 地。”这一观点(  )‎ A.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B.揭示了 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2.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 A. 艳丽柔和的粉彩瓷 B. 精美的青铜酒器 C. 灌钢法制作的钢刀D. 胎质细洁的白瓷 ‎3、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4、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C. 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6、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 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 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7.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 - 6 -‎ 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A. 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B. 上海市区交通秩序混乱亟待改进 C. 西方交通工具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 D.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8、“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B.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9.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D.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10.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C.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11. 英国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 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导致矣国大城市人口增长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黑奴贸易带来了大量劳动力 B. 纺织业等制造业快速发展 C. 世界市场形成,外来锋民涌入 D. 英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上升 ‎12.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的表明(  )‎ A. 欧洲正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当时亚洲国家普遍的富有 C.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高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13、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 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 ‎14. ‎ - 6 -‎ ‎1929年至1933年,胡佛政府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公园面积增长了40%,森林面积增加了250英亩,并从1931年开始修建著名的胡佛水坝工程。这说明胡佛总统(  )‎ A. 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社会经济 B. 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 C. 过度开支加剧了国家经济困难 D. 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5. 20世纪20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20世纪30年代,美国“新政”的实施;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16、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 A. 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 C.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 D.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17.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18、某班同学做了一个经济史学习的网页。如果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栏目下再增加一个链接,则链接项①应该是(  )‎ - 6 -‎ A.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 ‎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 ‎19.“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件早已作古的事件,是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特殊时刻:今天人民币有能力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吗?世界如何重新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新秩序?这些问题,人们阅读后都能找到答案。”这本书讲述的应该是(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世界贸易组织 ‎20.对图中所示时间轴解析正确的 ‎ A. 新航路开辟与世贸组织建立是全球化的开端和终点 B. 完整的展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C. 只能体现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 D.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21.“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 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22、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 6 -‎ 二.材料阅读(共23、24题,23共18分,24题16分,共34分)‎ ‎23、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阅读下列材料: ‎ ‎ 材料一: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 的人们的委托人。”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 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受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和斯林大农业政策的内容,并简要说明二者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政策放宽后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并简析“包产到户”政策取得很好效果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建设的认识。(2分)‎ 24、 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是改变人类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三位一体历史过程。‎ 材料一: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二: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就具有不可阻挡之势。 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动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第二次 - 6 -‎ 世界大战后,在反思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世界进入了“战后秩序”时期。……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曾经进行过非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最辉煌尝试的原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但最终未能取得成功:或者解体,或者“归顺”市场经济。‎ ‎——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材料三: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各国要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与会各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高度评价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举办这次高峰论坛,期待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同繁荣。‎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以中国为例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未开化和半开化国家”的双重性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的?试分析从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推动全球化不断发展加强的因素有哪些。(8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2分) ‎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