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 单项选择(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近五百年来,各国因势因时而不断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崛起已是不争事实,更让世界为之侧目的是崛起方式。下列关于中国崛起的主题最恰当的说法是 国家 主题 葡萄牙、西班牙 从陆地到海洋 荷兰 从渔夫到车夫 英国 从农业到工业 美国 从邦联到联邦 德国 从分裂到统一 中国 ‎?‎ A.从改良到革命 B.从城市到农村 C.从计划到市场 D.从农村到城市 ‎2.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到:“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上塘经济发展是由于 A.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B.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C.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 ‎3.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有过四次修正,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年份 修改内容 ‎1988年 私营经济首次进入宪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实行计划经济”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 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 对非公经济由“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 A.国家的重点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频繁修宪不利于市场经济理论完善 C.改革开放有利于非公经济地位上升 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4.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31个省区市和49个较大城市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共修改、废止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目前,中国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已经与世贸组织相关规定要求基本一致。这表明 A.加入世贸组织后严重威胁中国的经济主权 B.这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被动选择 C.中国的经济体制不适合世贸组织相关原则 D.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调整适应世贸组织规则 ‎5.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举措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 A.设立大连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决策 ‎6.一部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新中国对外开放史。1949年可口可乐退出中国市场,时隔30多年,可口可乐再次进入中国市场,1983年可口可乐厦门工厂兴建,1987年大连工厂兴建,1988年海南工厂建成投产,1996年郑州工厂投产。由此可见中国对外开放 ‎①多层次 ②有重点 ③因地制宜 ④点线面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如图是1918年《时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描绘的是一女子,穿着短旗袍,脚蹬布鞋,着了肉色丝袜,漫画上写“寒天穿丝袜,预备生冻疮。”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丝袜作为一种时尚,被思想开放女士接纳 ‎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体现出全盘西化的特点 ‎③反映出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④社会风气未完全开放,对新事物有一定抵触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②④‎ ‎8.清朝是一个与辫发纠缠在一起的朝代,从清初入关推行“剃发留辫”到太平天国“留须蓄发”再到民国初年“剪辫易服”以及后来的“保辫会”,该变化过程 A.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B.推动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反映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D.有利于加强民族间融合 ‎9.“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此言论 A.认识到风俗变迁与社会发展间存在联系 B.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 C.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 D.表明当时国人已充分认识到蓄辫的危害 ‎10.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②阶段发展的原因是 A.自由放任政策实行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 ‎11.20世纪90年代,美国基本上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期望的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这直接得益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混合经济的发展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新经济的推动 ‎12.盖瑞特·加内特早在1933年8月就看到,总统的顾问们寻求的不仅仅是应对紧急情况,他们有一个“复杂的意图,既不是恢复经济,也不是像以前那样繁荣,而是一整套经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的新秩序,在这一体系中,个人追求利润的动机被政府驯服,人类的幸福才是首要目标。”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A.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B.摒弃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形势好转 D.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创新 ‎13.在论述苏俄新经济政策时,列宁说:我们正向着国家调节商业的方向退却。但是,我们的退却是有限度的。现在已经有些迹象可以使人看到退却的终点了,可以使人看到我们停止退却的时间已经不太远了。”列宁的论述意在说明 A.苏俄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苏俄把政治考虑放在首要地位 C.发展商品经济利于巩固新政权 D.新经济政策已经完成了其使命 ‎14.‎ 列宁说:“我们实行这一政策,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C.在特定环境下对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错误的 ‎15.《列宁全集》记载:“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与材料中“改良、渐进的方式”相符合的措施是 A.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承认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 ‎16.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夸大了斯大林模式的作用 ‎17.普京在谈到苏联解体时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A.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B.体制僵化使社会缺乏活力 C.严重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D.与美国争霸造成经济困难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学术中关于“国家构成了社会行动的自然的、甚至是最重要的边界”的假定和“依照国家边界所定义的单位来组织社会知识的方法”遭到广泛的质疑。这一质疑的出现表明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结盟对抗成为冷战主流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19.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A.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B.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C.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20.亚太经合组织以公开对话为基础,各成员国可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放程度对具体产业及部门贸易自行做出灵活有序的安排,这被称为“单边自主行动”计划。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 A.无力推进成员国的发展 B.是一个松散的经济合作组织 C.满足了各成员体的要求 D.基本上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21.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1990年后全球移民工人共有1.75亿,其中5600万在欧洲;又据联合国人口司推断,2005年初国际移民的数量已达1.85亿至1.92亿之间,其中欧洲是最主要移民接收地之一。国际移民多数前往欧洲的根源是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D.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 ‎22.《生活周刊》《谁拯救冰岛》封面解说:国家银行破产,冰岛向国际金融机构求援,申请20亿美元贷款。该金融机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23.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把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又搬到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搬到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被卷入经济全球化 C.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24.2019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时指出:“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流通,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这句话说明 A.经济全球化能够有力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B.近年来有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动力 D.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25.钱乘且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C.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50分, 26、27题各19分了, 28题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几十年,美国一向自诩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也是最大受益者。然而,现在的美国却变成了“搅局者”“破坏者”,美国一些政客大放厥词,说什么“自由贸易不是全球化”“全球化带给美国千千万万工人的只有贫穷和悲伤”。这些论调无非是想把国内矛盾的锅甩给经济全球化,妄图以牺牲全球利益和他国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019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行政命令,对价值2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要求美国企业不得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矛头直指“华为”等中国通信企业。——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纪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摘自杰里.齐格勒的《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来说,风险多于机会,代价大于利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于穿上了一件紧身囚衣。美国政府认为,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势必造成失业狂潮,这样中国社会就会不稳定,政府就可能垮台。全球化是美国政治精英的一个重大阴谋,这在美国决策圈实际上早就是公开的秘密。——摘自马立诚的《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主要因素。‎ 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却仍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岀“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岀: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5分)‎ ‎27、材料一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 材料二 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合脚,政策好。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材料三 ‎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回答:‎ ‎(1)材料一指出了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新道路”的实施对农村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所有制形式有何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1—3,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3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6分)‎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1984年,巴西通过一项法令,实际上禁止了大部分外国计算机的进口,其目的是为了给处于初级阶段的本国计算机产业提供保护。法令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专门的“计算机警察”在公司的办公室和学校的教室中搜查非法进口的计算机。该法令实施的结果却令人失望。巴西生产的计算机在技术上比迅速发展的世界水平落后许多年,其消费者却要支付2倍或3倍于世界市场的价格。同时,由于巴西的计算机价格太高,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所以巴西的计算机公司不能通过向其他国家出售产品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计算机的高价也损害了其他经济部门的竞争力。1990年,巴西经济部长说:“由于这一不理智的国家主义,我们变得更加落后,计算机产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巴西工业的现代化发展。”‎ ‎——据(美)保罗•萨谬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 请围绕“开放市场与国家发展”的主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021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50分, 26、27题各19分了, 28题12分)‎ ‎26.(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主要因素。‎ 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却仍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岀“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岀: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5分)‎ ‎27、(1)材料一指出了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新道路”的实施对农村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所有制形式有何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1—3,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3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6分)‎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4分)‎ ‎28.请围绕“开放市场与国家发展”的主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021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1—5 CDCDD 6—10 BCCAD 11—15 DABCB 16—20 CBADB 21—25 AACAD ‎26题 ‎(1)因素:①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②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金融、贸易规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受益国;③美国凭其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绝对优势主导了全球化。(6分)‎ 根源:①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不同国家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因素:两极格局瓦解;跨国公司的推动;市场经济理念被绝大多数国家认可;世贸组织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区域经济集团化等。(6分)‎ ‎(3) 认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于吸收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又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3分)。‎ 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分)‎ ‎27题 ‎(1)主要原因: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3分)。‎ ‎“新道路”的影响: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3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国家、集体所有制性质,农民获得的是使用权和经营权(3分)。‎ ‎(3)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分)‎ 最大优势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2分)‎ ‎(4)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4分)‎ ‎28题 示例一:观点:相互开放市场有利于国家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论述: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劣势。相互开放市场,实行经济领域的国际分工,有利于各国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最终达成合作共赢。二战后无论关贸总协定还是世贸组织,宗旨都是自由贸易主义。战后成立的众多区域集团化组织都不同程度要求成员相互开放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80年代巴西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反而导致巴西计算机行业失去竞争优势。‎ 相互开放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有利于合作共赢。‎ 示例二:观点:适度保护有利于国家发展。‎ 论述: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在生产、资本、技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鸦片战争后廉价的洋货充斥中国,对民族工业造成沉重的压力,只能在夹缝中成长。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80年代巴西面对欧美日的经济优势,如果完全开放市场,极有可能会完全摧毁本国的计算机行业。‎ 因此,适度保护有利于国家发展。‎ ‎(说明:学生可参考的观点还有:保护、适当保护、开放、完全开放、部分行业开放部分行业保护、逐步开放、对等开放、互利性开放、根据国情开放、开放要趋利避害等等)‎ ‎2021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1—5 CDCDD 6—10 BCCAD 11—15 DABCB 16—20 CBADB 21—25 AACAD ‎26题 ‎(1)因素:①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②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金融、贸易规则,成为世界最大的受益国;③美国凭其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绝对优势主导了全球化。(6分)‎ 根源:①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不同国家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因素:两极格局瓦解;跨国公司的推动;市场经济理念被绝大多数国家认可;世贸组织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区域经济集团化等。(6分)‎ ‎(3) 认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于吸收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又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3分)。‎ 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2分)‎ ‎27题 ‎(1)主要原因: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3分)。‎ ‎“新道路”的影响: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3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国家、集体所有制性质,农民获得的是使用权和经营权(3分)。‎ ‎(3)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分)‎ 最大优势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2分)‎ ‎(4)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4分)‎ ‎28题 示例一:观点:相互开放市场有利于国家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论述: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和劣势。相互开放市场,实行经济领域的国际分工,有利于各国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最终达成合作共赢。二战后无论关贸总协定还是世贸组织,宗旨都是自由贸易主义。战后成立的众多区域集团化组织都不同程度要求成员相互开放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做出巨大贡献。80年代巴西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反而导致巴西计算机行业失去竞争优势。‎ 相互开放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有利于合作共赢。‎ 示例二:观点:适度保护有利于国家发展。‎ 论述: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在生产、资本、技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鸦片战争后廉价的洋货充斥中国,对民族工业造成沉重的压力,只能在夹缝中成长。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80年代巴西面对欧美日的经济优势,如果完全开放市场,极有可能会完全摧毁本国的计算机行业。‎ 因此,适度保护有利于国家发展。‎ ‎(说明:学生可参考的观点还有:保护、适当保护、开放、完全开放、部分行业开放部分行业保护、逐步开放、对等开放、互利性开放、根据国情开放、开放要趋利避害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