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卷·2018届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文卷·2018届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

桂林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 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2.孔子日:“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 “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 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克己复礼”是军民共治的前提 D.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3.“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 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4.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 “格心”的 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B.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C.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6.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 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 料所说的“异质” 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7.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利用外国传教士、商人、船长和报纸编辑到镇口参观销烟的机 会,询问各种鸦 片、英国海军、汽船等情况;利用英船“杉达”号遇风沉没,受难船员逗 留广州的机会了解英、美、土耳 其等国的地理、文化知识。林则徐此举目的是 A.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学习西方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C.为反侵略的外交活动提供参考 D.从思想领域抵制列强的侵华 8.孙中山在《布告国民消融意见蠲除畛域文》中说:“中华民国之建设,专为拥护亿兆国 民之自由权利合汉、满、蒙、回、藏为一家,相与和衷共济,丕兴实业,促进教 育……”该材料反映了 A.辛亥革命有助于建立民主政治 B.孙中山形成了平等的民族观 C.民国之时中国境内民族较少 D.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深人人心 9.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 “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 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 章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 的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10.1902 一 1904 年中国翻译外国论著 533 种,其中英文书 89 种,德文书 24 种,法文书 17 种,日文书 321 种。据此推论较为合理的是 A.思想界存在全盘西化的倾向 B.中国人开始自办近代报刊 C.南京临时政府保障出版自由 D.日本是西学东渐的主要桥梁 11.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 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 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此番话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B.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C.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D.着手进行国共合作 12.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 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13.2014年9月18日,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第一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50周年座谈会。会上回顾了世界上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 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 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 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 C.原来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 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14.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 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 善 1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 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16. 1946 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 18. 9%,到 1952 年达到 35. 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 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 24%,到了 1952 年这一比例下降到 2%,20 世纪 80、90 年代,工科院校在大学体系中的地位尤为突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才的培养有其时代特点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17.5.古希腊诗人西莫尼德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 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18.2014 年 9 月,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宣布一个计划,将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翻译成 现代标准汉语出版发行。我们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得出莎士比亚 A.促成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设计了三权分立的社会制度 C.冲击了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D.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19.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 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 种观点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20.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 个人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 这一观点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观念 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爱因斯坦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假说的提出 21. 13.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序言中说:“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 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方法沦证其他的现象。”据此,牛顿注重 A.总结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 B.实验和数学运算的有机结合 C.实验、理论和应用相结合 D.运用哲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22.2012 年 10 月 11 日,莫言凭借《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 话剧融合为一体,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 60 年 的农村生育史。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A.《百年孤独》 B.《巴黎圣母院》 C.《等待戈多》 D.《大卫·科波菲尔》 23.19 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 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 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D.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24.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 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5.现珍藏于英伦敦泰特画廊有一副静物画。它的黄色极其重要跳跃,每朵花就像一团火, 细碎的花瓣和叶则像火焰,让人感受到灼热阳光下的灿烂,推断这幅画的作者是 A.塞尚 B.罗丹 C.丹纳 D.凡·高 二.非选择题(其中 26 题 20 分,27 题 15 分,28 题 15 分,共 50 分) 26.(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有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 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 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世 人习而不察,辄怪乎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 夕之故也。 ——(清)钱大昕(1728~1804)著《潜研堂文集》卷 十七《正俗》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明清小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 (10 分) 材料二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 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 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 门的,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中体西用”的评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 的实践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0 分) 27.(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 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 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 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 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1840 年~1949 年) 根据材料指出当时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5 分) 28.(15 分)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 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 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 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 ——丁翀《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材料二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 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 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1724——1804 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学说,结合所学指出启蒙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9 分) (2)试以中国近代史实说明材料三中康德的观点。(6 分) 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C A B C B D D C B A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D C C A C A D 二.非选择题(其中 26 题 20 分,27 题 15 分,28 题 15 分,共 50 分) 26.( 20 分) (1)观点:①小说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②小说的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③小说导人以 恶,破坏社会风气,有悖于传统主流思想。(6 分) 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 文化心理需求使小说的创作盛况空前。(4 分) (2)评价;①“中体西用”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的时代发展水平;②当时中国的封建顽固 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4 分) 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对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刺 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答其中任意三点 6 分) 27.(15 分) 变化:否定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肯定西方生活习俗。(或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 (3 分)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的不断传播;临时政 府颁布的革除旧习俗的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12 分,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 28.(15 分) (1)主要学说:三权分立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说。(答其中任意三点 6 分)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3 分) (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儒家思想仍是中国社 会的正统思想,直到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才被 动摇。(6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