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省桂林中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段考历史(文)试题
桂林市中山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段考 高二历史(文科) 考试范围:必修1—必修3;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商朝设立了“三风十愆”罪,是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略(打猎);乱风四:悔圣言、逆忠直、远耆德(年高徳劭、素孚众望者之称)、比顽童(愚钝无知的人),合而为十愆。”这说明( ) A. 商朝官吏腐败现象非常普遍 B. 商朝统治者推行以徳治国 C. 商朝重视培育良好社会风气 D. 政府对百姓加强教化 2. 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 ) A. 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D. 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 3. 《明史·陈循传》中载:“帝〔明景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文渊阁大学士陈循)及高谷(大学士)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鎡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票拟)”。 上述材料表明( ) A. 内阁已成为影响皇帝的决策机构 B. 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 C. 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4. 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 ) A. 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 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C. 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 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5. 194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1943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孙中山先生逝世十八周年纪念》中表示,中国共产党人愿意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下列能体现当时中共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愿意完成他(孙中山)未竟的事业的史实是( ) A. 坚持土地革命,实现新民主主义目标 B. 执行“三大政策”,坚持团结抗战到底 C. 坚持团结抗战,实现民族独立与复兴 D. 坚持联蒋抗日,光复台湾建立新中国 6. 1953年《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按照选举权计算,即8个农民等于1个工人。1982年后,工农人大代表比例改为可以小于4:1,直至1:1.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农民的政治意识在增强 B. 改革开放解放了国人思想 C. 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D. 工农政治联盟逐渐巩固 7. 雅典城邦时代,大量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如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雅典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 A. 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B. 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C. 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1.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此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 ) A. 议会立法限制英王宗教信仰自由 B. 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 D. 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 在罗斯福的“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罗斯福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订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取代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批准立法的做法。这体现出当时美国( ) A. 总统取得超越议会之上的权力 B. 三权分立体制受到了破坏 C. 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了一致认可 D. 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 3. 政治学博士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 周朝王室的衰落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宗法关系的疏远 D. 礼乐制度的崩溃 4. 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很多宋代士大夫也有类似家训。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 政府强调要抑制土地兼并 B. 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C. 土地商品化趋势非常严重 D. 租佃关系占据生产主导地位 5. 史学家樊树志在专著《晚明大变局》一书中指出: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说明( ) A. “苏湖熟,天下足”格局正在形成中 B. 晚明政局变化影响了江南经济地位 C. 大运河航运是江南经济最大的优势 D. 专业化市镇兴起促进了区域市场化 6. 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者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晋、陕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 ) A. 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被彻底打破 B. 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 C. 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 D. 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 7. 1902年,盛宜怀上奏淸政府称:外国商人在上海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涨,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而中国商人财力单薄,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这一“上奏”可用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 ) A. 受淸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 B. 受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 C. 在与洋商竞争中无利可图 D. 在国际市场中举步维艰 8. “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表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行业 工业 农林水利 邮电运输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事业 贸易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3.7% 3.1% 1.0% 备注 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A. 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 B. 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C. 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 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1.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A. 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 展现了农村基本经济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2. 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合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体现了(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没落 B. 世界霸权面临激烈争夺 C.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D. 经济区域化的加速发展 3. 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材料说明全球化( ) A. 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 B. 使世界各民族文化趋同 C. 应该全方位地进行交流 D. 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 5.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 A. 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 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 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 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6. 黄宗羲种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 B. 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 C. 反对古代中央集权钊度 D. 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 1. 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1874年5月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1877年4月7日止,连续三年多报道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材料中《申报》的作用表现( ) A. 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 B. 客观记录了近代史的发展进程 C. 发挥了舆论导向推动事件进展 D. 影响清政府对事件的有效处置 2. 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 ) A. 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C. 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D. 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 3.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4. 屠格涅夫在评论法国文学时指出:“没有一个作家像俄国的果戈理和英国的萨克雷那样,敢于公开地向他们坦率地说出全部真实情况…只有少数作品的作者试图在其中向自己的同胞指出他们的劣根性.”材料中“少数作品”包括( ) A. 《西风颂》 B. 《人间喜剧》 C. 《战争与和平》 D. 《毕加索白画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德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认识。(2分) 2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略不掩群,不取麋夭;不竭泽而渣,不焚林而猎。”《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汉代淮南王刘安指出:“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甚至“断其手”。秦汉以后,山林川泽归少府管理,具体分管的有林官、湖官、陂官、苑官和畴官等。宋太祖下“禁捕诏”,宋真宗下“禁捕山鹧诏”。明清时期,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摘編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从 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煤得到广泛使用,煤燃烧时释放的滚滚浓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工生革命特色。紡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不久就发明了将氯转化为漂白剂的技术。钢铁业的发展,导致英国砍伐大量的树木,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密集,排水沟设施不全,各种疾病困扰着人们。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调查委员会,倾听社会声音。在各地设立卫生医官,负责治理地方环境。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明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环保思想实践的历史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异同。(1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名人分类统计表 政治 军事 实业 学术 艺术 革命党 总计 江苏 15 3 1 15 9 1 44 浙江 19 4 13 6 2 44 湖南 11 27 3 3 3 47 安徽 10 8 5 4 27 广东 7 5 2 19 福建 6 3 3 3 15 广西 1 2 1 1 8 13 满洲(东三省) 22 26 3 1 52 四川 4 4 3 11 直隶 8 2 10 湖北 5 1 1 3 10 总计 108 85 5 43 29 22 292 ——整理自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上表反映晚清时期我国名人分布的多个规律。请概括出其中一个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准确、条理清晰、论述严谨) 桂林市中山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段考 高二(文科)答案 【答案】 1. C 2. C 3. B 4. A 5. C 6. A 7. D 8. D 9. D 10. B 11. B 12. D 13. B 14. B 15. B 16. B 17. C 18. C 19. C 20. D 21. D 22. B 23. D 24. C 25. B 26.(1)(10分)罗马公民享有不同程度的权利,对政府的行为构成一定的制约。 中国古代法律只规定臣民应尽的义务,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 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政治上的专制统治;主流思想强调服从、等级。 罗马:商品经济的开放性;最高统治者权力有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2)(4分)影响:促进人的思想解放;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3)(2分)深化体制改革,为公民意识提供有益土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意识提供践行通道;加强公民教育,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 27. (1)10分。 主要内容:合理利用大自然,不过度索取,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宗法力量。历史背景:统一多民族同家的形成及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政府贯彻重农抑商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 (2)12分。 原因:煤碳的大最使用及化工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助推了砍伐树木的现象;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设施及管理不健全。 相同:利用法律加强管理,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专门设罝管理环境的人员。 不同:古代中国以服务农业发展为目的,带有浓厚的“农本”色彩;近代英国以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目的,具有强烈的“工业化”特征.古代中国完全由政府专制;近代英国除由政府主导外,还听取社会人员的建议。 28. 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题干晚清名人分类统计表从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密集,长江流域和东北次之,西南地区较少.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晚清时期的史实从晚清不同地区遭到西方侵略的先后性;晚清西学东渐的地域差异;晚清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晚清社会开放的区域差异;晚清近代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晚清各地思想解放的不同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规律:从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最为密集,长江流域和东北次之,西南地区较少.原因:晚清不同地区遭到西方侵略的先后性;晚清西学东渐的地域差异;晚清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晚清社会开放的区域差异;晚清近代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晚清各地思想解放的不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