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攸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攸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攸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2018年5月 5 日 姓名 考号 ‎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 ‎1.以下表1中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表1‎ 出处 论述 ‎《礼记•曲礼》‎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左传•成公二年》‎ 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论语•译注》‎ 天子八佾(佾yì,古时乐舞的行列)、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A.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 B.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 C.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 D.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 ‎2.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 )‎ A.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B.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 D.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 ‎3.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 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 C.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 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4.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 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 A.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微宗废除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5.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设立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后又相继分立行中书,总隶于中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中书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由此可知,元朝机构改革( )‎ A.奠定了全国各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 C.属于多民族统一国家内部的产物 D.使地方最高官府居于主导地位 ‎6.美国全权公使顾盛在《望厦条约》中塞进了12年后修约的条款。后来,当列强提出修约时,清朝君臣无不以“万年和约”为辞,极力反对,谓“均应遵照旧约,断难随意更改”。在当时的清政府看来( )‎ A.条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B.条约一旦缔结双方均应信守 C.对新的条约关系必须持谨慎态度 D.与列强修约就是给对方权益 ‎7.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 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8、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约法( )‎ A.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 ‎9.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 反对旧道德祟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10.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 ‎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 ‎11.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 )‎ A.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B.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 C.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 D.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 ‎12.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13.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40条规定:“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项规定(    ) ‎ A.废除了人民公社化体制 B.承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扭转了工作中“左”的错误 D.有助于克服平均主义 ‎14.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15.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 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6.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 A.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17.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 )‎ A.提倡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平等   B.只重视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C.在婚姻中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D.恪守罗马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 ‎18.与联邦众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截然不同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院议 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选举方式( )‎ A.协调了南北方的利益       B.抑制了民众对政府的影响 C.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       D.消解了联邦与各州的矛盾 ‎19.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 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    D.对外扩张的企图 ‎20.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 A.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21.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这表明苏联( )‎ A.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 C.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 D.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22.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在1939年说:“我们尝试过增加支出,我们现在的支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却不管用 在这个政府当政八年之后,我们的失业率还跟八年前一样高,而且还有巨额的债务要偿还.”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 A.取得了非凡的成果 B.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促进了社会的就业 D.没有完全摆脱经济困境 ‎23.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马赛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最好方式是计划化,但所谓的“法国式计划化”,就是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把人对自由的追求、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方向统一起来。马赛的“法国式计划化”( )‎ ‎  A把“计划”定义为计划经济  B.是国家协调所有社会力量的发展方式 ‎  C.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  D.是对“滞胀”引发经济危机的反思 ‎24.“西方的政治人物不管自己国家的经济已经不能承担福利负担,为了获得选票还得继续承诺高福利。而大多数社会群体则看不到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利益。”这说明( )‎ A.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已经难以为继 B.福利国家制度不利于社会稳定 C.大众民主政治绑架了福利国家制度 D.高福利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5.苏联在1947年观察到美国重整军备,再加上美国原本所建立的全球的军事基地与联盟,便更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极易重蹈1917年意识形态冲突的覆辙。该材料认为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 美国阵营对苏联的封锁和包围 B. 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与误判形势 C. 苏联日益膨胀的大国沙文主义 D. 十月革命以来长期的冲突与矛盾 二.材料题(50分,共三大题其中26题18分、27题12分、28题2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 材料一 表2 《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 ‎ ‎《墨子》 ‎ ‎《论语》 ‎ ‎《韩非子》 ‎ 信鬼神 ‎ 信亦不信 ‎ 不信鬼神 ‎ 兼相爱,交相利 ‎ 仁爱;由己及人 ‎ 无爱;利己 ‎ 信奉天意 ‎ 信奉天意 ‎ 不信天,信暴力 ‎ 反对奢靡 ‎ 礼:享受与节制 ‎ 张扬私欲 ‎ 崇奉圣人 ‎ 崇奉圣人 ‎ 反对崇圣 ‎ 尚贤能 ‎ 举贤才 ‎ 不尚贤,以术御臣 ‎ 崇尚教化 ‎ 教罚并用 ‎ 崇尚法治 ‎ 材料二 表3 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 ‎ 人物、学派 ‎ 主要观点 ‎ 普罗泰戈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美德即知识、守法即正义、认识你自己 ‎ 柏拉图 ‎ 依智慧、品德分工,贤人治国 ‎ 亚里士多德 ‎ 强调理性,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逻辑论证系统 ‎ 斯多亚学派 ‎ 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生而平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与墨家、法家相比,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2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6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关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他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经历了重商主义、幼稚产业保护、凯恩斯主义、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和新保护主义等五个发展阶段。李斯特的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认为贸易保护主义能够有效保护一国的幼稚产业,进一步缓解该国的就业压力,改善就业状况。然而,由于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截然相反,这就使得贸易壁垒林立,不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不利于一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从而造成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秩序的恶化,加剧各国间的矛盾和贸易摩擦。‎ ‎ ----摘编自罗腾教《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利弊分析》‎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 “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 曹德军著《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并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10分 参考答案 ‎1—--5 CCDDB 6—10 DADDD 11---15 BCDCA ‎16—20 ACBCA 21—25 DDBCB ‎26.(18分)(1)主张:墨家: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 法家: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4分) ‎ 原因: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爱无差等,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难以推行。(2分)‎ 法家:偏重功利,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如回答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可给1分)。(2分)‎ 儒家:既讲德治,也讲功利,又吸收法家思想,是偏于道德的中庸政治;经西汉董仲舒改 造后更加符合君主专制需要,并经汉武帝认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4分) ‎ ‎(2)儒家:以集体为本位,追求道德完善,主张德治;西方:关注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追求理性,主张法治。(6分)‎ ‎27.(12分)示例一:‎ 观点:我认为材料中关于贸易保护主义使本国免受国外竞争压力的观点是正确的。(2分)‎ 论证:17世纪,荷兰建立了商业殖民帝国,垄断了中西方的贸易,严重冲击了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往来,不利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规定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罗斯福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从而缓和了危机,使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得到改善。(8分)‎ 总结:由此可知,贸易保护主义可以稳定国内市场,减少国外的竞争压力,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2分)‎ 示例二:‎ 观点:我认为材料中关于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各国间的矛盾和贸易摩擦的观点是正确的。‎ 论证:17世纪,针对荷兰的商业霸权,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实行贸易保护,结果遭到了荷兰的强烈反对,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 ‎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各国为了摆脱危机,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设置贸易壁垒,不仅造成了它们之间的互不信任,还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8分)‎ 总结:由此可知,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2分)‎ ‎28.(20分)‎ ‎(1)积极影响(10分): ‎ 使中国对外部世界进行审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2分)‎ 推动经济近代化: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较大发展;(2分)‎ 推动政治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2分)‎ 推动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2分)‎ 推动社会生活近代化:从通商口岸开始,中国的社会生活融入了很多西方因素;(2分)‎ 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参战国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每点2分,其中影响1分,具体史实1分,且史论结合;答满5点即可得满分10分。其它言之成理者也可得分,但不得超过4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2)有利条件(6分):‎ 世界形势进入到“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时代,美苏冷战缓和;(2分)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扩大海外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全球贸易。(2分)‎ 特征(4分):‎ 第一次单向被动,在欧洲舰炮的打击下,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化,在压迫中学习;(2分)‎ 第二次单向主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嵌入全球化进程,共同生长。(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