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21/0a3ef487f669a87a31b195ae43f65d47/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21/0a3ef487f669a87a31b195ae43f65d47/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21/0a3ef487f669a87a31b195ae43f65d47/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高二12月阶段考(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高二12月阶段考(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 1.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2.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不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也不关注人在自然界里的位置,而把注意力全部投在了国家管理之上。这一学派的治国理念是 ( )[学 A. 为政以德 克己复礼 B.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C.兼爱非攻 选贤任能 D、专制集权 严刑峻罚 3.古代书院从诞生开始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即便如元明清时期好多书院改为“官办”也没有改变这一特点。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这表明古代书院 A.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C.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承担了传承国家学术文化的责任 4.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孔子创办私学 B.齐国设“稷下学宫” C.汉武帝设立太学 D.隋朝开创科举制 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的内容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6.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矣”“据器而道存”“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 A.万物发展的规律 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试验的仪器 D. 客观存在的事物 7.普罗泰格拉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 B.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 C.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 8.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 A.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 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 C.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 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 9.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他按照当时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 A.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B.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C.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D.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10.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11、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 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2.有人评论说:“《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就是一个既没有幻想错综的神怪故事,也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这表明《诗经》 A.注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 B.蕴涵人文主义精神 C.具有深厚浪漫主义色彩 D.引领诗歌发展方向 13.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 ,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 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14.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时说:“两千多年来阻碍物理学进步的一个信念是,……运动是由外物的作用引起的,在量上可以由该外物所保持的速度来衡量,而方向则决定于该速度的方向。”率先打破这一“信念”的科学家是 ( )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但 D.普朗克 15.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有力地冲击了神创学说 B.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16.据统计,2017年“双十一”一天网购交易额仅天猫一家就达1682亿元。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这说明互联网( ) A.取代了传统商业模式 B.方便了人们交流交往 C.提升了人们消费能力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17.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18.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主张( )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原来在学校里的名字是胡洪骧。有一天早晨,我请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二哥深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想了一个“适”字。我很高兴,就用“胡适”二字。胡适所说的“当时风气”应该是( ) A.封建伦理道德遭到批判,三纲五常的束缚开始摆脱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强音,“物竞天择”思想被宣传[+K]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趋于强烈 20.1912年6月,康有为尊孔子为通天教主,宣扬“欲治人心,定风俗,必定道立孔教会”。10月,孔教会获北洋政府批准成立,并被称赞说:“卫道之谋,苦心孤诣。”这反映出当时( ) A. 文化领城存在复古倾向 B. 维新思想获得官方认可 C. 儒学复兴成为主流思潮 D. 知识分子尊孔热情高涨 21.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思想启蒙运动已失去社会价值 B.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阶级共识 C.思想运动的发展体现时代要求 D.民主科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22.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下列表述能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有( ) ①从宣传三民主义到赞同社会主义②从倡导“学习欧美”到决定“以俄为师”③从只提“平均地权” 到增补“节制资本”④从突出强调“反满”到明确提出“反帝”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23.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 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24.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25.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至1987年的十三大,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五年,通过这五年的探索。我们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竖起一面旗帜,取得两大突破。这“两大突破”与中共十三大相关的是 A.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B.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突破了党内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D.进一步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6.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共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计48分) 27.(16分)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并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4分) 28.(17分)社会的发展总是与人类思想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日谈》封面 材料二 “ 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 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骑马的刺吗?……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五 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 ——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近代早期欧洲发生的哪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共同的历史意义是什么?(6分) (2)简要归纳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中所体现的思想主张,及共同的历史影响。(7分) (3)根据所学,请谈谈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4分) 29.(15分)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而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图示 材料二 20世纪早期,一位知识分子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 材料三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请回答: (1)运用近代化史观对材料一中的信息加以解读。其中19世纪末和1900-1915年两个阶段中国出现的主流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知识分子”对此运动的态度及其所持理由。(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4分) 高二段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 1-5ADBCC 6-10DCBAC 11-15CBAAA 16-20DBCBA 21-25CBABB 26B 27(1) (6分)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 (6分)努力:重新解释经典,注重道德规范教育,使理学生活化、普及化。 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3) (4分)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 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 28、(1) 大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分) 历史意义: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把人和人性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出现(4分) (2) 思想主张: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3分) 共同历史影响: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提供理论基础(4分) (3) 影响:促进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4分) 29.(1)史观解读: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独立和现代化。 (2分) 主流思想:维新思想(或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或三民主义思想)。(4分) (2)态度:反对(抨击)。原因:新文化运动否定了传统文化(旧的儒教和文学);混淆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5分) (3)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特色: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