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实验中学四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实验中学四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命题人: 审题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无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这一转变 A. 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个性解放 B. 继承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C. 有利于积极进取时代精神的形成 D. 借鉴了佛道禁欲主义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明理学以学术经世为主旨,揭开了以儒家圣人之学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时代序幕,这种文化的熏染对形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影响极深,故C项正确。宋明理学压抑人的个性,A项不合史实,排除;B、D两项中“朴素辩证法思想”和“禁欲主义"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故排除。 2.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国家权力 传统思想 启蒙思想 权力来源 君权神授 ① 权力构建 集权、专制 ② 权力归属 主权在君 ③ A. 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自然权利 B. 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C. 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为社会契约 D. 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②为自然权利,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赋人权强调权力为自然赐予,自然权利说强调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两者都否定君权神授,故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它和三权分立一样,都是反对专制的思想武器,故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强调权力源于人民而非君主,以此否定主权在君,故③为主权在民,所以B选项正确。 3.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这是因为它 A. 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B. 猛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主张“教随国定” C. 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人性” D. 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具有人文主义特征。故答案为C项;A项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排除;猛烈攻击基督教教义的是启蒙运动,主张“教随国定”的是欧洲宗教改革,B项排除;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现象,排除。 【点睛】本题史实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4.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 ①信息革命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 ②军事革命 战场开始使用火炮等火药武器 ③商业革命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繁华商业街 ④能源革命 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 ⑤文学革命 苏轼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唐末战场开始使用火药武器,不符合宋代,故②错误;柳永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⑤错误;①③④符合宋朝的史实,故选B。 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诗经》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②楷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③“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④“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诗经》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定的文学巨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①错误;把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的书体是草书,②错误;文人写意画融合了诗书画的艺术特征,是一种综合艺术,并且文人写意画追求神韵意趣,主张借物抒情,材料中,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正是文人画的特点,③正确;“同光十三绝”是同治和道光年间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④正确;故选C。 6.“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 A.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答案】C 【解析】 此题的时间信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对建立关于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物理理论是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现代量子论的直观基础就是物理量不连续,深化了人们对于微观世界认识,故选C;A进化论思想;B是电磁感应思想;D是相对论提出。 【点睛】史实运用型选择题是在掌握历史史实基础上进行答题的体型,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外,还要有一定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所以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认真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时候要抓住题中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2.联系教材和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 3.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多做题,培养史料阅读以及解题技巧的能力。 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所述的道路进程,排除BC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论者观点所体现出的道路进程,联系所学选项中涉及到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和特点来确定答案。 8.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 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 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C. 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D. 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体现的是对农民经济生产的关注,属于经济层面。而“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体现的是对农民参与革命的关注,属于政治层面。由此可知孙中山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了孙中山对农民参与革命的关注,但并没有明确指了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民权主义才是核心,排除C项。孙中山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但并不代表他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项。 9.2015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2周年,回顾毛泽东提出的下列理论与观点,其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 ③②①④ B. ③④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③②④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毛泽东提出的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形成于1928年国共十年对峙期,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①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形成于解放战争末期,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形成于1956年,因此选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过程 10.某版主在党建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关于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讨论帖,很多网友进行了跟帖,其中与主题讨论不相符合的内容是 A. 邓小平理论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B. 《论十大关系》提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它是体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著作 C.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 “社会主义本质”、“一国两制”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理论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内容,诞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论十大关系》属于毛泽东思想,不是邓小平理论,故B错误,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一国两制”等内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一一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社电反映了 A. 苏联对中国科技的大力支持 B. 冷战时期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 C.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取得了巨大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 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结合所学可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开启了空间技术发展的开端,打击了美苏的大国强权主义,故材料体现了冷战时期特有的意识形态,B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可知苏联并未大力支持中国,排除。C项,材料强调中国打破了美苏在空间技术上的垄断,未体现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排除。D项,科学技术的突破发展并非文革中阶级斗争路线的产物,故排除。 12.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 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 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C. 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笑料垫话……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传统笑料垫话与新中国初期的文艺理念的矛盾,体现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故A项错误;传统艺术并非毫无价值,仍然有存在必要,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在1956年提出,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传统笑料垫话……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学生可以正确理解该信息的含义,即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3.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产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英语比俄语世界影响力更大 B. 中英两国关系发展的推动 C. 新时期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制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材料“俄文……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并调动相关知识可知,此时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中国实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边,这与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有关;而依据材料“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可知,此时中国的政治色彩减少,这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有关。由此可知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导致“外语热”出现的根源。A项并不能导致不同阶段的“外语热”的变化,排除;B、D均是原因,但二者均是由国际形势的变化导致的,排除。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时期初期外交·特点 14.下幅画作描绘海上有一块巨石漂浮于空中。这种绘画的表现形式,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石头的纹理细致分明,反映出现实主义的绘画技巧 B. 画出海浪与光影的重要元素,反映出印象派的画风 C. 石头悬浮于半空中,反映出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D. 半空中的石头蕴含巨大力量,反映浪漫主义的思维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现象违背常识和常理,符合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故答案为C项;现实主义特征是如实描绘,A项不符,排除;印象派强调色彩和音色的微妙差异,B项不符,排除;浪漫主义注重感情,追求真善美。 浪漫主义抒发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D项排除; 【点睛】本题是概念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B. 西方对苏联的电影技术不屑一顾 C. 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 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材料主要论及电影影响意识形态,故A项错误;“西方落后的电影技术害怕被暴露”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电影的禁止放映明显是受意识形态领域影响,故D项正确。 16.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下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下边都是一种武器)。这反映了周代 A. 受封诸侯的权利 B. 分封的对象 C. 受封诸侯的义务 D. 分封的目的 【答案】B 【解析】 “封建”指的是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封建亲戚”,根据“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可知分封的对象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A,材料与CD无关。 17.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 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 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C. 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 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答案】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势先是上升后逐渐下降,联系所学可知,汉初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实力增强,威胁了中央集权,后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故D项正确。A项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不合史实,排除。C项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说法错误,西汉前期的贵族化趋向主要是由于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造成的,故排除。 18.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州为监察机构,而到了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州由监察机构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道发展成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州、道这一变化 A.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反映出监察力度的减弱 C. 其主因是社会经济发展 D. 说明地方行政权力扩大 【答案】A 【解析】 汉代的州是由监察机构演变为郡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唐代的道由监察区划演变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都意味着原有的两级地方行政区划演变为三级,这就意味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A而排除D;州和道演变为行政区划之后,其监察的职能就消失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监察机构了,中央会设置新的监察机构,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不是经济的发展,而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强化,故排除C。 19.古代雅典人在酒神节的庆典上,除了有盛大游行、酒神颂歌和戏剧比赛外,还包括十将军祭酒仪式、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古代雅典这些庆典活动 A. 倡导尊重人性反对神性 B. 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 反映了民主制的局限性 D. 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 【答案】D 【解析】 “酒神颂歌”说明雅典人并不反对神性,故A错误;这些庆典活动内容没有增强公民民主权利,与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无关,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问题,故C错误;“宣布荣誉公民名单、展示各城邦的贡物和烈士遗孤”等活动有利于增强雅典公民意识,故D正确。故选D。 20.“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A. 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B. 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D. 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可以联系万民法出现的原因,即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矛盾,为了处理罗马帝国境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万民法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A项是《十二铜表法》的作用;B项是公民法的特点,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体现自然法原则不是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的原因;故ABC三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万民法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结合所学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出答案。 21.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相关所学可知,近代德意志帝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国家元首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这符合A图示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图示中议会选出总统,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组织内阁,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近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因此B选项错误;C图示中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由首相组织内阁,这符合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因此C选项错误;D图示中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对皇帝符合,这符合古代中国秦朝政治体制的特征,因此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2.“民主人士的民族之梦,被一个绝顶聪明、敢想敢干的大地主,在封建主义本能的驱使下,靠着不抱任何的智慧实现了。这实在是一种反常现象。”符合以上描述的相关史实是 A.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 C. 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 D.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答案】B 【解析】 德意志帝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容克地主阶级发动的民族革命后建立的,故符合材料描述,选项B正确。英国、法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非“民主人士的民族之梦”,故AD错。美国无封建社会阶段,故C错。 23.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 全面内战爆发时 B. 战略反攻开始前 C. 三大战役进行中 D. 渡江战役结束后 【答案】C 【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1948年11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C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故A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结束是在1949年,故D项错误。 点睛:2018年高考试题注重对革命文化的弘扬,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革命文化。本题就是以革命文化为基础命制的,考查到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24. 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 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 《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美国国旗的显眼、后到”、“美国兵”、“其他外国国旗”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条约所对应的战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分别只涉及有一个国家的侵略,即英、法、日。而图片描述的侵略国家比较多,由此判断这次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的侵略·《马关条约》的深远影响 25.“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答案】D 【解析】 天朝惊梦是指太平天国运动;自强梦碎是指洋务运动;专制梦醒是指辛亥革命;建国梦成是指新中国成立;富强梦启航是指改革开放,故D项正确;A、B和C顺序不符合。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任何一个奉行民主制的希腊城邦都要求普通公民具备在公共场合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一个人仅懂得运用词汇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学会如何驳斥他人的观点,如何在讨论政治和伦理问题时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那些游走各地的教师通过教授他人演说和辩论术,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他们还是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可以教授人们需要的任何知识。这些教师收费授业,因而被称为智者。 ——(英)伯里《希腊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运用所学简述智者学派思想的内容及影响。 材料二 (2)图A和图B见证了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的一幅图片说明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三 (3)有人说1977年冬天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背景:随着民主制的兴起,演说能力日益重要;广博的知识是提高演说能力的基础,人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 内容:人是万物的尺度。 价值:强调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强调人的作用和尊严,对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2)图A:19世纪60年代,洋务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目的,开设一批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一所新式学校,它培养了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 或图B:20世纪初,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聘请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认识:1977年冬天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我国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这充分说明: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解析】 【详解】(1)本问有3个小问。第一小问是背景,从材料中“任何一个奉行民主制的希腊城邦都要求普通公民具备在公共场合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可以得出其背景是随着民主制的兴起,演说能力日益重要;从材料中“一个人仅懂得运用词汇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学会如何驳斥他人的观点,如何在讨论政治和伦理问题时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得出其背景是广博的知识是提高演说能力的基础,人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第二小问是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智者学派的思想内容是认识万物的尺度。第三小问是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其价值是强调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强调人的作用和尊严,对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本问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是选择图片。第二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楚图片与近代化的关联。选择图A:19世纪60年代,洋务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目的,开设一批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一所新式学校,它培养了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 或选择图B:20世纪初,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聘请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3)本问是认识。步骤一,指出拐点史实。1977年冬天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我国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步骤二,阐述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这充分说明: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 事件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765~1840年,工业革命 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 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年,第二帝国成立 1870年,第三共和国成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美国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草拟新宪法 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 1810年,明确了最高法院有权宣告州的立法违宪 1861~1865年,南北战争 1865、1868年,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至上;1900年,美国工业生产能力位列世界第一 德国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开始工业革命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战争 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 1870年,对法战争 1871年,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值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 上表为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四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英法美德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 阐述: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是具体制度各不相同。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法国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德国则是君主立宪制度。即使都是君主立宪制度,英德也有不同:英国的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德国则是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这种不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四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例如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德国较低。各国的阶级力量对比不同,例如德国的容克地主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各国的历史传统不同,英国很早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德国则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没有经历封建社会。 总之,英法美德国情不同,这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示例二: 论题:法律在英法美德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阐述: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则发展了君主立宪制。 法国通过大革命暴力推翻封建统治,颁布《人权宣言》,随后又经历了激烈的国内政治斗争,于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颁布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建立民主共和制,后又不断通过宪法修正案巩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了德意志帝国,颁布了《1871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总之,英法美德国情不同,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不同,但法律都在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完善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保证了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据材料中英、法、美、德四国历史事件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再围绕四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例如:法律在英法美德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学生可以从英国1689年通过颁布《权利法案》、法国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1787年颁布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德国颁布《1871年宪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注意史论结合。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出席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云南代表 拉萨各界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廖承志在政治协商会议上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3)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答案】(1)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2)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 (3)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认识: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解析】 【详解】(1)本问是观点。从材料中“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可知其观点是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从材料中 “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君权是有限制的。”可知其观点是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高峰。 (2)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是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制度是民主共和制。第二小问是原因,从材料中“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可知其原因是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 (3)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是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者不同主要指的是性质差异,中华民国的民主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新中国的民主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第二小问是认识,从民主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其认识是从专制到民主;从完善民主的对策看,其认识如下: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