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这段言论的实质是( )‎ A.宣扬君权神授 B.批判无道君主 C.主张克己复礼 D.提倡君臣平等 ‎2.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3.“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 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 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4.柳宗元说:“浮图(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 )‎ 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 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 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 D.佛、儒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 ‎5.朱熹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 )‎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 ‎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 ‎7.李贽说:“‎ 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凤从虎?归凤求凰,安可诬也!”从中可以看出,李贽( )‎ A、反对封建礼教 B、反对盲从孔子 C、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儒学经典 ‎8.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 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 ‎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  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9.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10.明末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文化流行 C.印刷工艺提高 D.思想控制削弱 ‎11.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 A.传统地学与历史联系紧密 B.中国古代科技是经验性累计 C.传统地学的发展带有政治色彩 D.传统地学为农业生产服务 ‎12.《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数,个个花开淡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 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 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 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 ‎13.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14、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15.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该主张意在( )‎ A.说明国际社会中强权政治盛行 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16.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17.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主张,这表明孙中山( )‎ A.希望通过和平改革拯救祖国 B.希望通过暴力革命拯救祖国 ‎ C.已经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D.坚信三民主义能够救中国 ‎18、1977年,余光中在《蔡元培墓前》一诗中写道:“想墓中的臂膀在六十年前/殷勤曾摇过一只 摇篮/那婴儿的乳名叫做五四/那婴孩洪亮的哭声/闹醒两千年沉沉的古国/从鸦片烟的浓雾里醒 来。”材料中主要揭示蔡元培( )‎ ‎  A.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在北京发动了五四爱国运动 ‎  C.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重大贡献 D.把北大变成为思想启蒙的基地 ‎19.据《孙中山年谱》记载,孙中山在1912年3月至1913年春期间,曾把三民主义缩减为一民主义:“……不难以平和办法,逐渐促社会之改良。”“一民主义”指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0、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1、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2.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这同一时期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23.(2013年江苏卷历史12)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24.学者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中描述:“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 A.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 B.推动了古希腊人的怀疑精神 C.使雅典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推动了个人私欲的膨胀 ‎25.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文艺作品大都描绘了修士和修女们在野宴中纵情声色的情景。这些作品在当时( )‎ A.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黑暗 B.宣扬了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D.成为革新文艺创作的主流 ‎26.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有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27.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 ‎,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28.18世纪一位法国思想家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思考问题突出表现在( )‎ A.批判神权统治 B.提倡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反对君主专制 ‎29.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 A.法律有阶级性 B.法律地位至上 C.司法必须公正 D.法律并非万能 ‎30.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 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第II卷(非选择题)‎ 一、 非选择题(共3 题 ,共40分)‎ ‎31.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4分) ‎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2分)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4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3分)‎ ‎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 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镇江、无锡、苏州、嘉兴、定县、峄县、青海、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6人,就性别看,男性138人,女性4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 材料三 ‎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它所看重的并非是个人的物质积累,而是自我修养;并非是聚敛物质财富,而是精神的提升;并非是拓宽疆土,而是拓宽人类的同情。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5分)‎ ‎(2)材料二反映了本次调查有何特点?并概述其意义。( 6分)‎ ‎(3)指出材料三中“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 4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用关键词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