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本套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 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 ) 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 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 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 2. 冯友兰先生说,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宋明理学 3. 下列言论反映墨家思想主张的是( ) A. 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就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 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5. 《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大;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该思想强调 ( ) A.官员和将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 B.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 C.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D.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验 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他编著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助人探究儒家义理 B.弘扬“致良知”的学说 C.促进儒佛道的融合 D.压制心学的进一步发展 8. “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摘自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作者在此强调的是宋明理学( ) A.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 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C.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 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 9.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 ) 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10.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材料中王阳明的思想( ) A.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理去欲 B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 C.认为经商和做学问是完全一致的 D.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 11. 明代的心学家王阳明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由此看来,王阳 明 ( ) A.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个人的行为 B.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C.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D.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12. “在三先生看来,当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已难以继续承担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与社会教化功能,……他们不遗余力地倡导‘重民’、‘保民’、‘敬民’,呼吁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回归”。以下言论最能够体现“儒家基本价值观念回归”的是( ) A.“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11.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谈到:“梨洲不仅汲于致用,而其〈待访录〉所陈之政治理想则为学术中最精彩之一部分,在亡明遗老中殆可首屈一指。”其中“最精彩之一部分” 的政治理想是指( ) A.挑战“重农抑商”传统思想,提出“工商皆本”学说B.反对“家天下”的观念,极力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抨击了科举制度的流弊,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D.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认为法治是人治的基础 12. 以下是 16 世纪东两方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 ) 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 李贽:“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A. 挑 战 权 威 B. 否 定 神 性 C. 崇 尚 理 性 D. 倡 导 民 主 15.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才产生。与此相应,对于“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该书共有 24 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 ) A.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 成熟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出现 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 16.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 C. 《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17.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中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平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俗 文化逐渐兴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有( ) ①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 ②《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 ③“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④深受大众喜爱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红楼梦》 《蒙娜丽莎》 A.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19.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 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 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 B.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C.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 D.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20.首先用观察得到的经验来解释纷纭复杂自然现象的古代希腊哲学家是( )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1.“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伏尔泰 D.王阳明 22.苏格拉底曾在法庭对审判官说:“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这表明苏格拉底( ) A. 反 对 民 主 与 法 治 B. 追 求 智 慧 和 真 理C.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D.追求财富和荣誉 23.“在正式确定继承人之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一次考核,看他是不是接受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的真传。结果,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给这个历史故事取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认识你自己 C. 知 识 即 美 德 D. 人 是 万 物 的 尺 度 24.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 是 ( ) A.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B.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25.文艺复兴时代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国王、贵族、教士 、仆人、贩夫走卒等。其中,他集中批判了教士,这是因为( ) A.教士是封建时代最底层的职业 B.当时的社会已经普遍不信仰宗教 C.教士的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D.教士是当时宗教禁欲主义的代表 26.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 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 据此可以得出( ) 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 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 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27.“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 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 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 ) A. 否 定 神 的 意 志 和 权 威 B. 反 对 迷 信 强 调 自 由C. 宣 传 资 产 阶 级 的 文 化 D. 否 定 一 切 外 在 权 威 28.史学家陈衡哲在评论欧洲某一历史运动时说道:“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这里所说的“反动”主要指的是( ) A. 否 认 宗 教 神 学 B. 追 求 高 雅 精 致 C.享受现世人生 D.反对君主专制 29.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西斯廷教堂壁画《末日审判》,描绘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基督召集万民, 善者升入天堂、恶者打入地狱的情景,全画均以现实生活中人物为模特。这反映当时( ) A.基督教原罪说渐趋动摇 B.禁欲主义观念趋于淡化 C. 绘画的选材逐渐生活化 D.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弘扬 30.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 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比较保守 B.传统文艺内容丰富 C. 封建教会势力强大 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 31.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马丁· 路德的这一观点( )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 C. 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D.倡导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 32.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33.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 A. 虔 诚 的 信 仰 B. 教 会 的 仪 式C. 真 诚 的 善 行 D. 神 父 的 指 引 34. 据资料统计:17 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新教徒占 70%,他们认为通过认识自然, 人们能够认识上帝,发展科技是对人类有益的工作,能够荣耀上帝、有益于人类。这表明 ( ) A.信仰宗教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B.新教一度成为科研活动的精神动力 C.新教是科学家们的思想源泉 D.新教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完全一致 34. 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 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人的阶级属性不同 B.两人对人民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民主和自由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35. 按照卢梭的理论,“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在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这个“大我”是指( ) A. 民 主 自 由 B. 法 律 至 上 C. 主 权 在 民 D. 公 共 意 志 36.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 就 是 ( ) A. 社 会 契 约 B. 思 想 的 自 由 C. 主 权 在 民 D. 人 身 的 自 由 37.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 10 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38.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 ,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39.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 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 A.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B.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C改良蒸汽机的问世是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果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4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 500 年至 1500 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18 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 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 500 年至 1500 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4 分) (2) 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4 分)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 1500 年后中国文明“受到阻滞”的因素。(4 分) 42.(16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神曲》 《十日谈》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 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请回答: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据材料一命题的认识。(4 分) (2) 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4 分) (3)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4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4 分) 43.(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 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追求应该“谦卑和仁慈”地进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并提醒人们注意科技的潜在性,提防它的危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 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 分)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文科) 一、选择题(60 分,每题 1.5 分。) 1—5 D B B D D 6—10 A A A B B 11—15 A B B A B 16—20 B D D D A 21—25 A B A B D 26—30 A C C D C 31—35 C A A B B 36—40 D B C B A 二、非选择题(40 分。) 41.(1)方面: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精湛的工艺;有效的官僚机构;具有社会凝聚力的儒家信仰;成熟的科技成果。(4 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2) 贡献: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开明政治等主 张的重要依据。(4 分) (3) 固守农耕经济;专制主义的官僚体制;科举制度禁锢人们思想;重人伦轻自然的理学思想;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4 分,其他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42.(1)它强调人作为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它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4 分)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4 分) (3)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4 分) (4)萌芽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熟阶段:构建理想社会。(4 分) 43.(12 分)答案:示例:论题:人文精神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阐述: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进行阐述,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 观念,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人文精神产生和发展,并推动了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科分类的思想,其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近代自然科学勃然兴起,出现了哥白尼、伽利略等杰出的科学家。 分值 要求 9~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 1~2 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6~8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3~5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2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总之,人文精神是科学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条件。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