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給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不约面同地都提出尚贤的主张。孔子“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商鞅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凡明君之治也,任其力不任其德”“官爵必以其力”的原则,墨子提出“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材料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B.儒学与墨学的融合 C.社会转型发展需求 D.中央集权渴求人才 2愤世疾俗的情怀表现为超世的孤傲独行,这种超世主义后来为不事权贵,不媚时俗的刚正不阿之士无数次效仿。材料评析的是先秦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墨子“兼爱”思想 D.庄子“齐物”观点 4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崇尚法家思想 C.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5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 (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 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6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 B.儒家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 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 7 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 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 C.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 D.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8《孝经》是阐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为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事君等各种政治事务 。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 A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B 儒学地位得到强化 C 统治思想趋向保守 D 道德教化受到重视 9 “宇宙便是吾心”,与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本质一致 A. B. C. D. 1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的著作就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贡献,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11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女方就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说明宋代 A.妇女地位逐步提高 B.理学影响范围有限 C.三纲五常尚未出现 D.儒家伦理已法律化 12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3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个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14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科技一般优越于世界各处的科技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前列 B.古代中国禁绝任何外来科技 C.古代中国缺乏对科技的反思 D.中国古代科技并非世界领先 15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A.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 C.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D.《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 16中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罗列了当时著作有1499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目录)载书有64582卷,与《汉书・艺文志》相较,书籍卷数增加4.3倍。与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技术发明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灌钢法 D.雕版印刷术 17 下图为我国古代两项科技成就(二十四节气和《授时历》)的图示,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都代表了古代天文学的最高成就 B.都与月亮的圆缺存在密切的联系 C.都对农业生产的安排有指导作用 D.都得到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18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品《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威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19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A 《离骚》 B 《庄子》 C 《诗经》 D 《二京赋》 20中国小说历经先秦两汉的准备阶段,至唐代出现“传奇”,宋代兴起“话本”,至明代中后期和清初,小说的创作呈现出了空前的光彩。其推动因素主要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市民阶层的崛起 D.阶级关系的变动 2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A.勤劳勇敢的精神 B.家国情怀 C.耕读情怀 D.艰苦奋斗的精神 22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A 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 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 刻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 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23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A. B. C. D. 24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主张 思想家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董仲舒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遣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放弃不用)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如何体现制约君权的?(6分)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日本科学史学家薮内清认为:北宋时……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7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对宋代文学艺术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材料四 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意义。(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情况表 年 代 科技发 明(件) 中 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1—400年 45 28 62% 17 38% 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根据材料,你能得出什么重要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个信息分析原因。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6分) 材料二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民间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比如宋代有四大书院之称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洞书院、嵩阳书院。书院的主持人多为名师宿儒,他们既热衷于从事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又积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究和传播。书院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部分书院还接受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书院的资金主要来自官府的赐田和赐币以及民间捐输,也有部分来自书院自营收入。随着书院影响力的扩大,政府也加大了对书院的控制,书院官学化色彩也愈加严重,书院走出的学生主要还是参加科举,同治光绪年间,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已经与科举制合为一体的书院,也一并成为历史。 ——摘编自刘河燕《宋代书院课程内容特点分析》等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9分) 答案 1——5 CABCA 6——10 ACDDC 11——15 BCACD 16——20 BCDCA 21——24 BABC 25(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得民心,以德治限制君权;(2分)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统治者失德会有天谴灾异,以神权制约君权;(2分)顾炎武主张众治,反对君主专制,以制度来限制君权。(2分) (2)进步之处: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糜之风。(一点2分,答到4点得7分) 影响: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反映在文学上宋词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反映在艺术上书法强调精神气度;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4分) (3 )原因:宋明理学宣扬的伦理纲常偏离了正统儒学追求伦理道德与现世人生相协调的精神;城镇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世俗生活繁荣;君主专制统治强化,旧制度走向衰落。(任答2点得4分)积极影响:面向现实人生、反对理学的蒙昧和禁欲倾向,具有早期思想启蒙的意义;提倡正统儒学的民本思想,强调经世致用,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4分) 26信息:古代中国在秦汉至明朝前期,在科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科技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4分) 领先的原因: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强大的封建国家,疆域广大;封建经济繁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各民族交流密切,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中外交往密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任答4点得8分) 或者答:落后的原因: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钳制了思想文化发展;闭关自守,限制对外交往,发展迟缓;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了先进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科技革命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理性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答出中国即可得8分) 27(1)表现: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培养众多人才;重视技艺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6分) (2)特点: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一些实用学问;书院经费来源多元;学生前途主要是参加科举考试。(4分) 原因: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发展;名师宿儒的影响;理学的影响;政治上重文轻武的政策。(任答3点得5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