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哈师大附中2018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 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 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 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 不符合统治者需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孔子反对贫富差距过大,孟子反对奢侈爱惜民生,反映了对社会公平正义诉求,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专制的不满,故A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合理诉求,并非过于理想化,故C项排除。材料思想与是否符合统治者需求无关,故D项排除。‎ ‎2.《诗经》相传孔子编订。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以增强说服力的颇多。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的主要原因是 A. 《诗经》符合儒家思想理念 B. 符合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 C. 先秦诸子大多推崇《诗经》‎ D. 《诗经》相传是孔子编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可知,《诗经》内容符合儒家伦理规范,故A项符合题意;B项,符合专制集权需要的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题干只涉及先秦诸子引用《诗经》而非推崇《诗经》,排除;D项,《诗经》受儒家推崇源于其内容体现儒家思想理念而非因为编订者是孔子,排除。‎ ‎3.约翰·霍布森认为,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的形成间接受到了中国某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这里的“中国某一传统思想”指的是 A. 儒家的经世致用 B. 道家的无为而治 C. 法家的中央集权 D. 墨家的兼爱非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主张实行自由系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控制,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西周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汉代以后周公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 A. 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 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 C. 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D. 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公属于人臣的典范,后人宣扬周公的圣人形象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进而推广自己的主张,故 B项符合题意;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A项排除;历史人物的同期记载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一定真实可信, C选排除;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D项排除。‎ ‎5.下图是某次展览中的一幅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据推测为家书的残片。它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 A. 当时造纸术已经成熟 B. 展品上的字体是小篆 C. 印刷术已经开始流传 D. 纸最早发明于东汉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对纸张特点的描述,可知当时造纸术已较成熟,故选A项。观察图片可知字体为隶书,而小篆主要流行于秦朝,B项错误;印刷术开始于隋唐之际,C项错误;西汉前期,纸已开始出现,排除D项。‎ ‎6.据唐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这一局面 A. 表明隋代以佛学为宗 B. 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C. 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 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译经八十二部”可知隋代佛教文化发展繁荣,佛教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B项符合题意。 A项,材料不能体现隋代官方推崇佛教思想,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佛教对儒学正统地位的冲击,排除;D项, 材料没有体现隋代出现文化多元现象,排除。‎ ‎7.《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 A. 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B. 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 C. 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意思为“富贵不是贤者所祈求的,但违背人情。普通人没有好处,简直活不下去,怎么可以没有好处呢?”由此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北宋五子”‎ ‎8.在教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 佛教文化渐趋中国本土化 B. 中外文化具有交融性 C. 壁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 壁画的内容具有时代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长期战乱,人民苦不堪言,因此这一时期的壁画大多是对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这一时期的壁画则多传达的是幸福与祥和;宋朝时期,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市民文化兴盛,人民普遍追求世俗的快乐,因此世俗场景大量深入佛界。总之,一个时代的艺术是这个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艺术化的反映,即艺术的内容具有时代性,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不能反映佛教的本土化历程,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外来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并未提及各代壁画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排除。‎ ‎9.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D.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表明这些主张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精华的传承,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经世致用思想,故排除A。材料思想继承古代民本思想,而非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故排除B。明清新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故C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10.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B. 新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 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D. 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代的灭亡中吸取经验教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一批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等反映时代需要的思想主张,故B项符合题意;A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封建士大夫阶层,并非地主阶级改革派,排除;C项,明清时期传统理学仍点主导地位,儒家思想仍是官方统治思想,排除;D项,题干只提及否定传统封建思想,不能体现对明亡教训的借鉴,排除。‎ ‎11.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可能是 A. 《齐民要术》‎ B. 《授时历》‎ C. 《农书》‎ D. 《农政全书》‎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于1500年前后,原产美洲的物种如烟草玉米传播到世界各地。《齐民要术》是北魏(约公元5世纪)时期贾思勰的著作,《授时历》为元代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巨著。从时间上来说,该书应该是《农政全书》,故选D,排除ABC。‎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和中国古代文化成就 ‎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对重要文献时间作者主要内容地位等知识有准确识记。同时要结合新航路开辟时间来判断。‎ ‎【详解】‎ ‎12.美国著名剧作家桑顿·怀尔德(1897—1975)创作《小城之光》时,采用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手法。这表明 A. 京剧艺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B. 京剧艺术影响国外剧作家的创作思维 C. 京剧艺术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 D. 京剧艺术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美国著名剧作家……采用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手法”主要阐述了美国剧作家创作的《小城之光》采用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手法,反映出了中国京剧艺术对国外剧作家们的创作思维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京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京剧艺术的地位,故CD项排除。‎ ‎13.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 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 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 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 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谭嗣同将“仁”作为世界的本质是吸收了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仁”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这两者的结合反映了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的融合。因此D选项正确。A、B选项都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错误;C选项错误,谭嗣同吸收了西方的研究成果,并非固守儒家传统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4.前期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 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 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C.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D. 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戊戌变法维护皇权,只是希望改变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并未彻底反对封建正统思想;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向封建主义妥协,也并未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而新文化运动提出要“打倒孔家店”,彻底反对封建思想。故C项正确。维新派与革命派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发动的戊戌变法与革命派所发动的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有所传播;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民主”“科学”的旗帜,也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并非“新”的内容。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传播出现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并没有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提倡向西方学习,但这并非是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故D项错误。‎ ‎15.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 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主要 C. 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出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C ‎【解析】‎ A项,材料中提及因为中国工商业不发达,所有中国的社会没有像欧美国家那么多的社会矛盾,为了防止将来的中国也出现像欧美似的社会矛盾,中国要实行平均地权。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工商业不发达就不能实行民生主义。因此A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民族民主革命的问题,因此B项错误。D项,材料中也没有提到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问题,而且我们知道这也不是孙中山这一时期的革命目标,实际上这也是我们说的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反封建的不彻底,因此D错误;C项,材料中主要材料中主要说,孙中山认为中国要防止出现西方国家类似的社会问题,必须要防微杜渐,实行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因此反之,实行民生主义目的就是防止社会问题,就是为全体人民谋福利,因此选C.‎ ‎【考点定位】必修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 ‎16.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强调的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 B. 理论的指导性 C. 学习经典著作 D. 实践检验真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特点 ‎17.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讲的是1957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治国口号的变化,从1957年的“赶英超美”,到“发展是硬道理”,再到“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口号的变化,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故答案为D项。A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本题所述时间跨度不符,排除;B项,题目中未涉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变化过程,排除;C项,“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的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排除。‎ ‎18.建国初期我国重点发展“两弹一星”。1986年我国批准了“863”计划,高技术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建国初期我国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重点发展军事技术 B. “863”计划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关 C. 二者的发展对我们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意义 D. 科技重点的变化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科技政策的失误 ‎【答案】D ‎【解析】‎ 建国初期发展核武器主要是巩固国防的需要,并不是科技政策的失误,故D错误,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均正确,排除。‎ ‎19.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答案】C ‎【解析】‎ ‎1958年《人民日报》的社论号召搜集民歌,这属于政治事件,接着全国各地掀起搜集民歌的热潮,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排除AB;搜集诗歌不是文学创作,排除D。‎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A. 实行改革开放 B. 推行“双百”方针 C.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推行扫盲教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做本题一定要抓住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强调科技、教育的发展。只有C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教育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定要从材料中寻找答题信息。抓住材料的话本题比较简单。‎ ‎21.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 没有法制观念 B. 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 忽视道德建设 D. 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智者学派。材料“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说明希腊智者学派忽视自身道德修养,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22.1605年,《堂吉诃德》出版,一年之内竞再版六次。作品极具现实主义风格,主人公堂吉诃德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奴役人,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理想主义的符号。这个“符号”体现的“典型意义”是 A. 推崇人文主义 B. 反对专制王权 C. 提倡民主自由 D. 建立法治社会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西班牙塞万提斯的作品,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堂吉诃德》反映的思想应是人文主义,故A符合题意;文艺复兴矛头指向为宗教神学,BC不正确;材料和文艺复兴运动均没有涉及法治问题,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23. 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宗教改革大量吸收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B. 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北欧地区是必然的 C. 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D. 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认为路德“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说明宗教改革吸收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发生,德国不是北欧国家。故B项错误;“完全一致”过于绝对,且宗教改革更侧重教义的改变,人文主义主要是对人的价值的强调。故C项错误;材料中“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即是指“因信称义”,此项是对材料的概括并非理解。故D项错误。‎ ‎24. 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 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 B. 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 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 批判神学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故选A;B提倡理性、科学的主要是启蒙运动,排除B;坚持王权高于教权符合宗教改革而不符合文艺复兴,排除C;宗教改革仍坚持宗教信仰,故排除D。‎ ‎25.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上述思想主张的代表是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普罗塔戈拉 D. 卢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人民”才是本题的题眼,材料多次提到“人民”,其实本题是在考查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所以本题答案选择D.卢梭。‎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详解】‎ ‎26.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 三权分立说 B. 天赋人权说 C. 人民主权说 D. 社会契约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反映的是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个人与全体相联系的统治方式,这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相似,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思想,故ABC项排除。‎ ‎27.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 与上帝直接对话 C. 追求思想自由和理性思考 D. 批判神学统治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启蒙运动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他们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民主,由此可以知道启蒙思想运动侧重于倡导理性和思想自由,故C项正确。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将研究的对象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主张人人可与上帝直接对话,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则侧重于批判神学统治,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然本性,故D项错误。‎ ‎28.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宗教势力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而支持者称达尔文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①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②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成为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使之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故①②正确,A项符合题意;宗教改革早于进化论的提出,故此时也并非新兴资产阶级, ③④错误,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9.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A.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 拉伯雷的《巨人传》‎ D.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可见材料表达了对主观情感的重视,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特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A项正确; B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排除; C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排除;D项,萧伯纳的《苹果车》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排除。‎ ‎30.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共同点是 毕加索绘画 《墨兰图》‎ A. 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 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 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 都着重表达作者主观感受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毕加索的绘画是现代主义风格,它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墨兰图》是中国文人画,它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它们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D正确;印象画派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A错误;现实主义绘画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B错误;现代主义绘画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C错误。‎ ‎31.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物理学家W·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它美丽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其中一朵是同热辐射有关的问题。驱散这朵“乌云”的是( )‎ A. 万有引力定律 B. 电磁感应理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是在17世纪牛顿提出,B项是在19世纪前期法拉第提出,时间上排除;D项是在20世纪初期由爱因斯坦提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与题干不符;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因此选C项。‎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驱走乌云的太阳 ‎32.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互联网的诞生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传统的农业(即第一产业)和制造业(即第二产业)人数下降,而服务和一些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即第三产业)快速增加。产业结构变动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片面,B项是伴随工业革命出现的现象,C项与这种现象的出现无关,排除ABC项。‎ 二、材料解析题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子路》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当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为政之道在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提出“复礼”,“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仁”核心内容是“爱人”,从爱父母兄弟出发到“泛爱众”。孔子也曾对他的学生讲,“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学生颜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主张贤人政治,在他看来,治理城邦是最伟大的工作,但政治技艺决不是一种自然禀赋,政治家应培养精确深厚的知识和道德素养,其根本任务是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苏格拉底对希皮阿斯说,“你知道吗?如果不是卢库格斯在斯巴达建立了牢固的守法精神,那么他就绝不会使斯巴达凌驾于其它国家之上。在各个国家中,那些好的统治者总是把对法律的服从看作公民的最大义务。那些拥有最守法的人民的城邦,在和平时期生活得最幸福,在战争时期最强大。”有一次智者安提丰试图嘲弄苏格拉底,他对苏格拉底说:“你所过的生活连一个奴隶都赶不上……”而苏格拉底却反驳道,“能够一无所求才是象神仙一样,所需求的愈少也就会愈接近神仙。”‎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回答造成两者思想不同的原因。‎ ‎【答案】(1)共同之处: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都提倡节俭,认为节俭是美德。‎ 不同之处:孔子强调上下尊卑等级秩序,苏格拉底提倡法治;孔子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标准,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牢固的守法精神;孔子强调所有人都要遵守“礼”和“仁”,苏格拉底强调政治家的重要性。‎ ‎(2)孔子时代,贵族等级观念仍然比较牢固;西周初期确立的上下尊卑等级秩序破坏正是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直接原因。‎ 苏格拉底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已经经历了初期发展,公民平等思想和法治观念影响深入广泛。‎ ‎【解析】‎ ‎【详解】(1)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为政以德…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孔子提出“复礼”,“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及材料二“苏格拉底主张贤人政治…以德教人,以德治人…能够一无所求才是象神仙一样”结合所学从道德、节俭、治国进行概括;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孔子提出“复礼”,“复礼”及材料二“政治家应培养精确深厚的知识…那些好的统治者总是把对法律的服从看作公民的最大义务”结合所学从社会等级观念、自我约束方式、治理社会强调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 ‎(2)结合所学从二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传统思想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世纪,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影响很大,他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人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关于“理性主义与社会发展”的论点,并就所拟论点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点:契约精神推动欧洲的社会发展。‎ 论述: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是社会契约,是人民之间的契约,因此,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民主制度才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17、18世纪的英法出现了启蒙运动,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最终引发了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注:此题还可以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宗教改革等角度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先一定要明确理性主义促进社会发展这一关系,然后可以举最典型的例子,启蒙运动直接推动了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则直接大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巨大的进步,从而直接照应了“理性主义与社会发展”的主题。‎ 点睛: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 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回答材料解析题要牢记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对题说话,也就是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直截了当,点到为止。二是看分说话,也就是分值大的要展开来论述,分数小的列出知识点即可。切记语言精练、准确,层次清晰、分明。‎ ‎35.中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交流、融合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大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 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思想主张。陈独秀主张对近代中国产生了的深远影响。‎ ‎(2)对材料二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答案】(1)主张:变革传统思想;宣传民主科学;进化论思想影响:成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赞成:陈独秀反对独尊儒学,对儒学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他是站在反尊孔复古、反封建专制的立场上看问题的,也是站在倡导思想文化自由、宣传民主科学的立场上看问题的,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是近代中国进步的声音。‎ 反对:陈独秀把近代中国的黑暗归结为尊儒有失偏颇,把儒学与近代文明对立起来很不恰当。这种割裂传统的观点不利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倡导思想文化自由的主张也容易导致政治和社会的混乱。‎ ‎(回答任何一种观点都可以)‎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从主张变革、宣传民主及进化论思想进行概括;二问结合所学从思想理论作用及近代化角度进行阐析。‎ ‎(2)根据材料二“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从赞成角度出发,结合所学从新文化运动产生背景、内容主张及推动新文化运动进程进行回答;从反对角度出发,可结合所学从对传统文明的继承发展、思想自由对政治社会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