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广西桂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2017

桂林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 ‎ 考试时间9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B.以民为本    C.以德治国    D.公正至上 ‎2.据了解,近来三年我国都可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其中2013年4月26日,我国可见月偏食;2014年10月8日和2015年4月4日,我国连续两年可见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 )‎ A.“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B.“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 C.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 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 ‎3.2015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  )‎ A. 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   B.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  ‎ 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   D.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 ‎4.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篆刻艺术   C.书法艺术   D.戏剧艺术 ‎5.在那个还视“词”这种流行歌曲为“小道”、“艳科”的时代,他(她)不仅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勇敢宣言令世俗社会感到巨大的震惊,更以“浅近卑俗”的艺术风貌而给传统词坛带来了强力的冲击。他(她)最有可能是(  )‎ A.柳永   B.李清照   C.辛弃疾   D.苏轼 ‎6.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  ‎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 ‎7.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 A. 论者反对忠君报国思想   B.论者批判理学空谈心性  ‎ C.西学东渐推动妇女教育    D.儒学正统地位已经动摇 ‎8.《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9.甲午中日战争前两年,军机处章京陈炽在《庸书》中说“琉球、越南、缅甸,其亡不旋踵也;日本,变法者也,而至今存也,强且富焉;暹罗、朝鲜,欲变而末变者也,其势岌岌然如不终日。”下列属于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A.“商战”   B.“自强”、“求富”  ‎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10.孙中山指出“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针对这个问题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1.1923年《台湾民报》创刊,其创刊词说:“我们处在今日的台湾社会,欲望平等,要求生存,实在非赶紧创设民众的言论机关,以助社会教育,并唤醒民生不可了。……所以这回新刊本报,专用平易的汉文,满载民众的知识,宗旨不外欲启发我岛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气,以谋台湾的幸福。”这说明当时台湾深受以下哪一事件影响(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 C.主张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诗词既反映他的心路历程,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见证。下面哪首诗词最有可能印证了中国特色民主革命道路的形成(  )‎ A.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14.“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建设方针应出自于(  )‎ A.《新民主主义论》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论十大关系》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5.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 A.冲破了思想樊篱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16.“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 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 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 A.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17.西摩尼得斯的 《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为契合的是(  )‎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但丁 ‎18.“既喜爱耶稣, 也喜爱柏拉图; 既尊重教皇的权威,也尊重理性的真理。” 这段话最有可能描述的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9.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1320—1384年)指出,“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 ‎。这主要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运动( )‎ A.动摇了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C.推动了《圣经》在英国的传播 D.使英国王权归属于教权之下 ‎20.近代欧洲有思想家这样论述:……始祖亚当堕落犯罪后,人类的本性彻底败坏,故人类靠自己无法自救;谁将得到救赎,谁将最终沉沦早已为上帝所“预定”。认为终将得救者皆为上帝所预先“选召”者;人们的“称义”只能通过信仰上帝与基督来完成……此思想家是( )‎ A.马丁·路德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斯宾诺莎 ‎21.某科学家的墓志铭这样写道:“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形状,彗星的轨道和海洋的潮汐……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人类之光。”该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开普勒    C.牛顿    D.爱因斯坦 ‎22.“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 “它”是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3.1855年,某画家的作品遭到巴黎国际画展的拒绝,理由是主题和人物太粗糙、太写实、太大,不适合艺术表达。画家愤怒地在官方展览馆对面租用一幢楼房,自行举办个人画展,向古典主义传统发起挑战。下列作品中与该画家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24.19世纪后期,英国刊物上登载了一幅题为 《巨人》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放在铁轨上的巨大的铁壸正被火焰烧得从壸盖和壸嘴喷发出水汽。此漫画的主要寓意是(  )‎ ‎ A.乘坐火车很危险   B.蒸汽机污染了环境【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C.蒸汽机就是火车   D.蒸汽机改变了世界 ‎25.英文的 “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 15分,27题15分,28题20分,共50分。)‎ ‎26.(15分) 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不同时代的人有各自的理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愈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做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也”。按照这样的分工原则,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民众则要治于人。因此,每一等级都要恪守自己的等级,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命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则诛”。‎ ‎——摘编自刘泽华 葛荃主编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并评价韩愈对君民关系的认识。(8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4分)并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7.(15分)中国蒙童教材起源甚早,有接续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教化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编篡的儿童启蒙读物,从天文地理,到诸子百家,内容广泛。其中讲到: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材料二 秋间蟋蟀甚多,捕其雄者,置于陶器,彼此相斗,胜则瞿然而名,似得意状。噫!优胜劣汰,蟋蟀不免,况人乎!‎ ‎——1903年出版的 《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字经》主要代表的思想学派和长期流传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本教科书宣传的主要进步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思想的原因。(9分)‎ ‎2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指出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以及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12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 桂林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3‎ C A D C A【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 B A D D D C A ‎14‎ ‎15【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A D B B B A C B B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 15分,27题15分,28题20分,共50分。)‎ ‎26.答:‎ ‎(1)观点:君权至上, 民必须服从君主; 君和民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各阶层必须尽其职守; 论证了君主盘剥人民的合理性。(每点2分, 共6分)‎ 评价:此观点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 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2分)‎ ‎(2)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4分) 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3分)‎ ‎27.答:‎ ‎(1)儒家学派(2分);‎ 原因:文字浅显短小, 便于理解和记忆, 适合儿童特点; 体现儒家思想, 得到统治者的提倡; 内容贴近生活, 便于学童接受; 印刷技术的提高, 扩大了流通范围; 集中概括传统文化, 具有实用价值。(答出2条即可, 4分)‎ ‎(2)思想: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生存竞争、 优胜劣败)(3分)‎ 原因: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加深; 戊戌变法和维新思想传播(写受严复 《天演论》 影响亦可); 西学东渐。(6分)‎ ‎28.答:‎ ‎(1)共同因素:战争的推动;文明间的交流;政府的重视;科学家的贡献。(8分)‎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战事减少,需求降低;‎ 维护满洲贵族在军事上的优势;‎ 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任答两点,4分)‎ ‎(2)影响:‎ ‎ 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 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进步, 进而刺激了工业革命的进展, 创造了新的生产力;‎ ‎ 极大地增强了军事力量, 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 ‎ 总之, 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并确立欧洲在近代世界的中心地位。(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