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97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97张)

模块二 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 · · PART 2 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 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 线索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 , 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 ,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主要表现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 开始服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 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 世纪末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 ,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 , 民族工业萧条。 20 世纪 30 年代 , 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 , 但是官僚资本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 陷入困境。 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 线索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个阶段 ,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 , 尤其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 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 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 , 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 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主干整合 考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 特征 发展历程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 世纪中期 ) ( 1) 背景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鸦片战争拉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 , 大批洋纱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 2) 内容 :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 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 3) 影响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吃透 稳拿 满分 (续表) 特征 发展历程 洋务运动 (19 世纪 60—90 年代 ) ( 1) 背景 :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 2) 内容 : 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 筹划海防 , 创建三支海军 , 创办新式学堂 , 选派留学生  ( 3) 影响 : 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 培养了人才 ;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 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 ( 1) 背景 :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外商企业的刺激 ; 洋务运动的诱导  ( 2) 内容 : 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 出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 3) 影响 : 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 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考点吃透 稳拿 满分 (续表)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特征 发展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9 世纪末 ) ( 1) 背景 :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清政府调整政策 , 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企业 ; 实业救国思潮兴 ( 2) 内容 :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 民族资本总额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三年间增加了一倍多 , 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 3) 影响 :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 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20 世纪初 ) ( 1) 原因 : 辛亥革命的鼓舞 ;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2) 概况 :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 以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 欧洲列强在一战后卷土重来 , 民族工业又遭受沉重打击 , 很快萧条下去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特征 发展历程 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20 世纪 30 年代 ) ( 1) 原因 :1927 年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 2) 概况 : 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增加 ;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 各行业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20 世纪 40 年代 ) ( 1) 原因 :1937 年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许多企业毁于战争中  ( 2) 概况 : 抗战时期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本侵略者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 ; 解放战争时期 , 遭受美国商品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陷入绝境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深化理解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 (1)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3)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4) 国内外市场形成 : 鸦片战争后 , 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 ,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国内的征税关卡逐渐减少 , 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 , 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5) 经济政策的变化 :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 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放宽限制 , 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 1 下图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形。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    ) A. 使传统土布退出了中国市场 B. 使中国成为外商的原料产地 C. 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 D. 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答案 ] C   [ 解析 ] 材料反映的是进口洋纱数量增多 , 并未说明传统土布退出中国市场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口洋纱 , 不是列强掠夺中国原料 , 故 B 项错误 ; 随着洋纱的大量进口 , 我国的纺纱业日益萧条 , 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并未体现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 2 “ 道光末 ,( 湖南平江 ) 红茶大盛 , 商民运以出洋 , 岁不下数十万金 …… 泉流地上 , 凡山谷间 , 向种红薯之处 , 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 , 拔而植茶”。这说明 ( )                    A. 中国茶叶种植技术获重大突破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内地 D. 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已经解体 [ 答案 ] B   [ 解析 ] 材料“道光末 ,( 湖南平江 ) 红茶大盛 , 商民运以出洋”没有体现茶叶种植技术的突破 , 故 A 项错误 ; 由材料“商民运以出洋 , 岁不下数十万金 …… 泉流地上 , 凡山谷间 , 向种红薯之处 , 悉以种茶”可见中国的茶叶种植受外部市场的影响逐渐增大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只是提到湖南 , 没有体现列强势力从沿海到内地的过程 , 故 C 项错误 ;“ 浏阳以素所植麻 , 拔而植茶”只能说明农业领域的变化 , 不能说明家庭手工业解体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2.对洋务运动的全面认识 (1)洋务企业的性质 ①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虽然这些企业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 ②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雇佣劳动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2)洋务运动的贡献 ①经济上: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②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③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④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⑤思想上: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始了学习西方、实践西学的历程。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3)洋务运动的局限 ①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是矛盾的,必然会加大洋务运动的阻力。 ②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近代工业其封建衙门式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③洋务运动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的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 3 1879 年以前 , 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 , 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方拨付 , 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 军事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 洋务企业遇到了经费问题 C. 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 答案 ] B   [ 解析 ] 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一直是官办的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中由“不索取原价分文”到“材料费由用船方拨付 , 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 反映了洋务企业意图减轻成本压力 , 结合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等方面的困难这一知识点可知 B 项正确 ; 题干中“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方拨付” , 并不是福州船政局要盈利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只是提及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 与近代轮船制造业无关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 4 恭亲王奕认为 :“ 与外国交涉事件 , 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 , 文字难辨 , 一切隔膜 , 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 , 必先谙其言语文字 , 方不受欺蒙”。从 1862 年开始 , 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以上洋务派的主张及做法 (    ) A. 对外妥协退让 , 损害国家利益 B. 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C. 有利于抵制外国入侵 , 收回国家权益 D. 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 答案 ] B   [ 解析 ] 材料“必先谙其言语文字 , 方不受欺蒙”说明洋务派学习西方意在应对西方的挑战 , 而不是妥协退让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清政府设立语言学校 , 学习各国文化 , 有利于推动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说的是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 , 以便和西方国家打交道 , 而不是抵制西方国家的侵略 , 收回国家权益 , 故 C 项错误 ;D 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3.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和革命不断发生,政局长期动荡。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身力量薄弱。 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发展艰难。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逐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②受时代潮流的冲击,为巩固统治的需要,当政者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实业救国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 5 丁文江在 《 五十年来之中国矿业 》 中指出 : 民国三年至七年 , 南方金属矿与北方煤矿在产量、产值上均有了飞速发展。“所可惜者 , 南方金属各矿 , 开采均用土法 , 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 , 败则瓦解 …… 改革无术 , 失败接踵 , 与北方之煤矿相较 , 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 , 土法之不易持久也。”作者认为南方金属矿业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欧洲列强的卷土重来 B. 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劣 C. 工人的整体素质较低 D. 技术与组织管理落后 [ 答案 ] D   [ 解析 ] 材料反映的是南方金属矿采用土法采矿 , 没有涉及欧洲列强卷土重来的信息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南方金属矿用土法开采 , 没有涉及企业生存环境恶劣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南方金属矿用土法开采 , 不易持久 , 没有涉及工人整体素质较低的信息 , 故 C 项错误 ; 从材料“开采均用土法 , 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 , 败则瓦解 …… 改革无术 , 失败接踵” , 可知南方金属矿业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土法开采的技术落后和组织管理不善 , 故 D 项正确。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 6 推动下表中所示两次建厂高潮出现的相同因素是 (    ) 1841—1948 年中国近代工厂数量分布统计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A. 政府着力发展生产 B. 爱国救亡运动高涨 C.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 社会局势相对稳定 [ 答案 ] B   [ 解析 ] 由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两次建厂高潮中一次发生于甲午战争后及一战期间 , 另一次发生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A 项仅符合第二次建厂高潮的原因 , 故 A 项错误 ; 两次建厂高潮时期 , 爱国救亡运动高涨 , 受爱国救亡运动的推动 , 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 故 B 项正确 ;C 项仅符合第一次建厂高潮出现的原因 , 故 C 项错误 ; 两次建厂高潮时期 , 社会政局均较为动荡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突破高考 考法 1  依托历史现象 , 解释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典例 1 [2016· 全国卷 Ⅱ] 19 世纪中期以后 , 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 , 火柴、洋布等日用品 ,“ 虽穷乡僻壤 , 求之于市 , 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 答案 ] C   [ 解析 ] 本题以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中国主动对外开放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 故 A 项错误 ;19 世纪中期以后 , 我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但商品经济尚未取代自然经济 , 自然经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基本解体的 , 故 B 项错误 ;D 项与材料的主旨不符 , 故排除。外国日用品充斥中国市场 , 说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 C 项。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 1 下表是 1843 年与 1858 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    ) A. 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 B. 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 C. 中国日渐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D. 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货物 单位 1843 年税率 1858 年税率 棉花 担 6 . 54 % 5 . 72 % 印花布 匹 14 . 25 % 4 . 98 % 棉纱 担 6 . 94 % 4 . 86 % [ 答案 ] B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 从表格数据可知 1858 年较 1843 年来说 , 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不断下降 , 这有利于西方棉纺织品在我国的倾销 , 使中国的家庭棉纺织业陷入困境 ,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故 B 项正确。 A 、 C 、 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 故排除。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法 2  设计新的历史情景材料 , 综合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典例 2 [2017· 全国卷 Ⅰ]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 , 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 , 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 , 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 , 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    )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 答案 ] A   [ 解析 ] 本题以开平煤矿土煤所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开平煤矿的创办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目的 ,“ 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减少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阻碍 , 进一步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A 项符合题意 ; 材料体现的是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的史实 , 体现不出对企业的管理 , 排除 B 项 ;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 排除 C 项 ;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 煤矿业的稳健发展是根本没有保障的 , 排除 D 项。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 2 洋务运动中 , 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 , 虽然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 , 但企业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争后 , 面临政府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 , 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说明 (    ) A. 洋务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B. 商办是解决困境的出路之一 C. 官办是洋务企业的弊端 D. 近代中国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 答案 ] B   [ 解析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且使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 , 故 A 项错误 ; 由材料可知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大多出现资金困难 , 这种情况下引进商人资本才是解决资金难题的出路之一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仅体现洋务企业中官办企业在资金方面的不足 , 不能体现整个洋务企业的弊端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仅体现洋务企业中官办企业在资金方面的不足 , 没有体现影响洋务企业发展的环境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法 3  依托历史现象 , 全面理解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典例 3 [2016· 全国卷 Ⅱ] 抗战胜利后 , 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 , 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 , 商民在抗战之后 , 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 即便有人承购 , 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 , 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 , 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 答案 ] D   [ 解析 ] 本题以国民政府合并日伪纺织企业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由国民政府高层的解释可知 , 国民政府合并日伪纺织企业 , 将其国有化 , 并不是试图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中只针对日伪纺织企业 , 并非全部纺织 ( 轻纺 ) 企业 , 故 B 项表述不确切 ; 抗战时期 , 民族工业遭到严重打击 , 故 C 项错在“开始” ; 题干的核心信息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沦陷区纺织业的控制加强 , 这说明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了 , 故 D 项表述正确。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 3 日本投降后 , 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 , 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中国并在中国倾销 , 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一勉强能够维持运转。 这反映出 (    ) A.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 B. 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中国 C. 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D. 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 [ 答案 ] A   [ 解析 ] 在近代中国 , 民族工业始终在本国封建势力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日本投降后 , 这一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 故 A 项正确。虽然在战后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 但美国始终没有完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 故 B 项错误 ; 部分美国不法商人在中国市场的兴风作浪并不能直接反映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 故 C 项错误 ; 美国不法商人在中国市场的兴风作浪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步履维艰 , 并不能反映抗战结束后国内的物资匮乏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主干整合 考点二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时期 变迁 鸦片战争以后 ( 1) 背景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洋货大量涌入 , 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 2) 变化 : 沿海、沿江地区的城市中出现了洋布、洋装、西餐、欧式洋房、自行车等 辛亥革命以后 ( 1) 背景 : 推翻了封建帝制 , 建立了中华民国  ( 2) 变化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仪式逐渐得到推广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时期 变迁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 立以后   (1) 背景 : 新中国成立   (2) 变化 :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 , 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 , 城市生活有保障 , 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续表)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时期 变迁 改革开放以后 ( 1) 背景 :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 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2) 变化 :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 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中国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 2. 近现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发展 时期 发展历程 19 世纪 60—90 年代 ( 1) 轮船运输 :19 世纪 70 年代初 , 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  ( 2) 铁路交通 :19 世纪 70 年代 , 外国商人修筑淞沪铁路 ;19 世纪 80 年代初 , 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 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时期 发展历程 20 世纪初及民国时期 ( 1) 轮船运输 : 民国以后 , 逐渐发展 , 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  ( 2) 铁路交通 : 詹天佑主持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 是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 3) 公路交通 :20 世纪初 , 上海开始出现汽车 ; 民国时期 , 发展缓慢  ( 4) 航空运输 :1909 年 ,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20 年 , 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新中国成立以后 ( 1) 轮船运输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 轮船运输业萎缩  ( 2) 公路交通 : 发展较快 , 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 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公路  ( 3) 铁路交通 : 铁路建设加快 , 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 改进机车 , 火车由蒸汽机车发展到今天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 , 速度越来越快  ( 4) 航空运输 : 改革开放后 , 发展迅速 , 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3. 近现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时期 发展历程 19 世纪中后期  报刊业 : 维新运动时期 , 形成国人办报的高潮 20 世纪前期 ( 1) 报刊业 :《 民报 》《 新青年 》《 新华日报 》《 解放日报 》 等 ,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 2) 电影业 :《 定军山 》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 渔光曲 》 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 , 中国电影逐渐走向成熟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时期 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 ( 1) 报刊业 : 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日报 》 等党报、党刊与其他类型的报刊并存 , 报刊种类多 , 内容丰富 ; 改革开放后 , 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 2) 电影业 : 新中国成立之初 , 电影题材主要是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 ,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 3) 电视业 :1958 年 ,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 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 改革开放以后 , 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节目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 4) 互联网 :1994 年 ,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仅仅过了几年 , 中国上网用户急剧增加 (续表)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深化理解 1.深度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 (2)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3)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4)运用各种史观整合: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活史观整合中国衣、食、住、行、通信、习俗等方面与西方文明的碰撞、融合,以及中国社会发生的变迁。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 练 1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认为 :“ 中国欲图自强 , 莫亟于广兴学校 , 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 , 尤莫亟于创兴女学。” 1898 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 , 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 (    )                    A. 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 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C. 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 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 答案 ] C   [ 解析 ]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是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没有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兴办女学是为了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题干“欲图自强”“兴国智民”等关键词可知兴办女学的时代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 故 C 项正确 ;“ 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在材料中未体现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 练 2 20 世纪 30 年代初出版的 《 上海鳞爪 》 一书中记载 :“ 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 , 她必穿了短旗袍 , 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差不多在同一时期 , 河南督军冯玉祥却下令 :“ 着绸服 , 则加税 , 而丝袜缎面鞋尤甚 , 每只鞋须纳税一元。”上述现象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 (    ) A. 全盘西化 B. 男女平等 C. 西风东渐 D. 新旧杂陈 [ 答案 ] D   [ 解析 ] 冯玉祥下令对穿绸服、丝袜、缎面鞋者征税 , 说明他对西式着装持反对态度 , 主张穿戴传统服饰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上海与内地着装上的差异 , 与男女平等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西风东渐只是在上海等地区 , 而农村风俗基本上不变 , 故 C 项错误 ; 上海地区女子穿西式服装 , 而同一时期冯玉祥却阻止中国人穿西式着装 , 说明中国社会习俗中新旧杂陈 , 故 D 项正确。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2.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 原因 ① 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 , 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 , 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 ② 列强侵华的需要 。 为扩大在华经济利益 , 加强对华控制 ,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 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 。 ③ 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 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2) 特点 ① 从时间上看 : 起步晚 , 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 。 ② 从发展水平上看 : 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 , 加上政治腐败 , 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 ③ 从地域上看 : 中国近代交通业最早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且发展较快 , 西北、西南地区发展缓慢 , 地区发展水平差别较大 。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3) 影响 ①积极影响 :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 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② 消极影响 : 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 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 。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 3 1905 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 :“ 卢沟桥 , 汉口岸 , 消息流通流不断 , 快马如飞轻舟似叶 , 哪及火轮一寸铁 , 祝我帝国好好好 , 祝我铁路早早早 , 一时勤劳百世安 , 从今不歌行路难。” 这首歌谣反映了 (    ) A. 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 B. 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 C. 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D. 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 [ 答案 ] B   [ 解析 ] 通信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行路”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交通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从今不歌行路难”相符 , 故 B 项正确 ;C 项中“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从材料中不能得出 , 故 C 项错误 ; 进入近代社会之后 , 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 , 在乡村则迟缓得多 ,1905 年时出行难的问题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 4 《 申报 》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常刊登“共用黄汽车”“云飞汽车 , 日夜出租”“教授驾驶汽车 , 包领驾驶执照”等广告。这说明当时的上海 (    ) A. 交通工具趋同化 B. 交通迈向近代化 C. 汽车驾驶普遍化 D. 汽车制造国产化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 答案 ] B   [ 解析 ] 材料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的交通工具 , 体现不了趋同代 , 故 A 项错误 ; “ 汽车”“出租”“驾驶执照”反映上海交通迈向近代化 , 故 B 项正确 ;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不能反映汽车驾驶已普及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提到汽车是在哪里制造的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3.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 原因 ①内因 :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报刊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 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 , 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 , 人们对各种社会信息需求的增加 , 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 , 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② 外因 : 西方报刊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2) 特点 ① 发挥以记录、报道、宣传、批判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 , 是报刊的主要任务 。 ②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 机关报成为新闻传媒的主体 , 报纸重视言论 , 尤其注重政论 , 中国近代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3) 影响 ① 传播西方文明 , 促进思想解放 。 鸦片战争后 , 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 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 ② 制造舆论 , 唤醒民众 。 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 , 报刊成为宣传新思想的有力武器 。 ③ 娱乐大众 , 传播新知识 。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 , 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 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专业性报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 5 鸦片战争前后 , 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 , 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利之举” , 或是“莠民之贱业 ”。然而 1895 年到 1898 年 , 国人所办报刊就达 50 余种 , 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 维新变法的推动 B. 民族危机的加深 C. 洋务运动的破产 D. 民族工业的发展 [ 答案 ] B   [ 解析 ] 维新变法 1898 年才开始 , 与材料中“ 1895 年到 1898 年”的转变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近代国人对办报认识的变化 , 结合时间“ 1895 年到 1898 年” , 可知正是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于昔日“岛夷”日本的屈辱 , 激发了国人的救亡图存的意识 , 办报刊和维新变法都是民族危机刺激的结果 , 故 B 项正确 ;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 但洋务运动的破产对民族意识的觉醒无直接影响 , 故 C 项错误 ; 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样对材料中民族意识的觉醒无直接影响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试练 6 《 申报 》 自 1873 年 6 月中旬开始通过各地信局招徕通商码头之外的零散订户 , 声明“不拘多少 , 数张或十余张均可”。至 1875 年 3 月 ,《 申报 》 更雄心勃勃、大张旗鼓地进京销售报纸 , 同年 3 月 9 日 ,《 申报 》 头版刊发了进京销售报纸的广告。 这说明 (    ) A. 采用饥饿营销策略 B. 具有现代市场意识 C. 推动了广告业发展 D. 在全国设报刊营销处 [ 答案 ] B   [ 解析 ] 饥饿营销 , 运用或服务于商品、商业的推广 , 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 , 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题干反映的不是饥饿营销 , 故 A 项错误。题干反映了 《 申报 》 善于抓住散客 , 十分重视进京销售 《 申报 》, 故 B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 《 申报 》 为了拓展市场注意抓住一切推销报纸的机会 , 故 C 项错误。在全国设报刊营销处 , 只概括了前半部分的材料 , 以偏概全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点吃透 稳拿 满分 突破高考 考法 1  通过历史现象 , 综合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典 例 1 [2017· 全国卷 Ⅲ] 20 世纪 30 年代 , 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 , 喜字纱灯引导 , 乐队演奏钢琴曲 , 新郎着蓝袍黑褂 , 新娘穿粉色旗袍 , 头披白纱 , 手持鲜花 , 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 B   [ 解析 ] 本题以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清末民初以来 , 一些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 , 主张婚姻自主 , 但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及官宦人家 , 内地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变化不大 , 故 A 、 C 两项错误 ; 社会习俗演变受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明传播等因素的影响 , 政府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 故 D 项错误。材料中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的集体婚礼仪式上 , 新郎着蓝袍黑褂和新娘穿粉色旗袍体现了中国元素 , 新娘头披白纱和乐队演奏钢琴曲体现了西方元素 , 反映了中西风俗融合成为时尚 , 故 B 项正确。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 1 下图为 1933 年中央苏区 《 红色中华 》 刊登的宣传画。 它表明 , 中央苏区 ( ) A. 把发展生产摆在首要位置 B. 妇女的社会作用增加、地位提高 C. 妇女是前线和后方的主力 D. 移风易俗 , 倡导男女平等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 B   [ 解析 ] 材料中包含武装斗争、发展生产等内容 , 体现不了“把发展生产摆在首要位置” , 故 A 项错误 ; 宣传画中每一项都有关于妇女作用的信息 , 故 B 项正确 ; 宣传画中体现不了妇女是前线和后方主力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没有体现男女平等 , 故 D 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法 2  依托历史情境 , 考查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典例 2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Ⅱ] 1892 年 , 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 , 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须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 B   [ 解析 ] 本题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早期维新思想家和康有为都主张易服 , 两者的根本主张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 , 所以此举的目的是为政治改革服务 , 故答案为 B 项 。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 2 近代以来 , 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 ,“ 近自妇女解放声起 , 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 , 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 这说明 (    ) A. 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 B. 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 C. 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 D. 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 D   [ 解析 ] 男女平等的实现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 故 A 项错误 ; 在近代中国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影响重大的女权运动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表明近代妇女婚恋观的改变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 , 而不是“西学东渐” , 故 C 项错误 ; 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几个历史事件中都有关于提高妇女地位的内容 , 即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几个事件的影响下 , 中国社会逐渐发生了改变 , 在这种变革之下 , 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 故 D 项正确。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考法 3  依托历史漫画 ,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妇女地位的变化 典例 3 [2018· 全国卷 Ⅱ] 下图为 1956 年的一幅漫画 《 两把尺 》 。 ( 画中字 :“ 奶奶的尺 —— 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 —— 测量祖国 , 建设社会主义。” ) 该漫画反映了 (    )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 B   [ 解析 ]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通过对漫画及画中文字的观察 , 能够看出奶奶和阿姨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 从而得出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 故 B 项正确。漫画及画中文字未体现工业化 , 故 A 项错误 ; 人民公社化运动于 1958 年兴起 , 故 C 项错误 ; 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牺牲农村、农民和农业 , 集中力量发展城市重工业 ,D 项说法错误 , 且在材料中无法反映。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变式 3 下图为近代 《 图画日报 》 上刊载的 《 上海社会之现象 —— 妇女亦乘脚踏车之敏捷 》 的图文报道 。 该报道反映的历史现象 , 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19 世纪中期 B.20 世纪初 C.20 世纪 20 年代 D.20 世纪 50 年代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 B   [ 解析 ] 图片描绘的是上海妇女骑自行车的场景 , 由此可得出两个信息 : 一个是妇女解放 , 另一个是近代交通方式的改变 。 19 世纪中期 , 中国尚未出现自行车 , 故 A 项错误 ;20 世纪初 , 通过政治改革和民主运动 , 妇女得到极大的解放 , 且此时自行车已传入中国 , 故 B 项正确 ; 自行车于 19 世纪后期开始在中国出现 ,20 世纪 20 年代已经不是“最早”了 , 故 C 项错误 ; 自行车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开始在中国出现 ,20 世纪 50 年代已经不是“最早”了 , 故 D 项错误。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主题串讲 主题9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美、德)。 (2)近代中国追求民主政治的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等。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历程:1954年宪法、根本政治制度、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依法治国方略。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2. 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1)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历程 : 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2) 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历程 :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等。 (3)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的历程。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3. 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1)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 近代欧洲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 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 : 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等。 (4)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特点及影响 : 林则徐与魏源的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试练 1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49 年 , 英国产生了最早的发明专利。 1624 年 , 英国实施 《 垄断法 》, 宣告所有垄断、特许和授权一律无效 , 今后只对“新制造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授予在本国独占实施或者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 , 为期十四年或以下 , 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时其他人不得使用”。这被公认为现代专利法的鼻祖。其后 , 欧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 ,“( 国会 ) 保障著作家和发明家对其著作和发明在限定期间内的专利权 , 以促进科学与实用技艺的发展”。专利制度 综合突破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诞生后 , 世界上许多重要发明被授予专利权 , 如避雷针、火车、炸药、留声机、内燃机等等。尽管各国专利法各有特点 , 但都反映了专利制度的两大基本功能 , 即法律保护和技术公开。以出版专利文献的形式来实现发明创造向社会的公开和传播是专利制度走向成熟的最显著特征。 —— 摘编自王桂玲 《 专利制度的起源及专利文献的产生初探 》 材料二 中国古代 , 政府对知识、技术缺乏规范性、成文性的制度保护 , 民间则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晋商中以做酱菜闻名于世的六必居 , 以自制中成药龟龄集和定坤丹驰名的广盛药铺 , 这些著名商号都掌握着某种独特工艺 , 依靠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雇佣家族成员、不让族外人员知晓 , 来维系其生产过程的机密性。古代大量的秘方、技术绝活都采取了“世代单传”“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 , 以降低技术诀窍泄露的风险。直到近代 , 洪仁玕才在 《 资政新篇 》 中提出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张。 1912 年 12 月 , 当时的工商部颁布了 《 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 》, 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专利权的成文法 , 中国专利制度开始建立。 —— 摘编自周陈钰 《 古代中国知识产权思想的发展分析 》 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 17 、 18 世纪西方专利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 根据材料二 , 比较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在知识权益保护上的不同点 ,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 答案 ] (1) 基本内容 : 证明发明家对其知识与发明的拥有权 ; 明确专利人在有效期内的独占权 ( 未经允许 , 他人不得使用 ) 。 作用 : 有利于维护专利人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 ; 推动了发明创造的社会性传播和广泛应用 ; 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 ; 增强了人们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 ; 为欧美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 (2) 不同点 : 中国古代知识权益以家族内部传承的方式进行保护 , 没有得到国家制度保护 ; 中国近代以法律的形式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 古代中国知识权益公权保护薄弱的原因 : 专制体制强化 , 国家为了维持稳定 , 注重思想控制 , 忽视私人权益 ; 自然经济封闭 , 小生产者观念保守 , 家族利益观念的影 响 ; 儒家思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想 重视道德教化 , 轻视工匠技术 。 近代中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原因 :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 辛亥革命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推动。 [ 解析 ] 第 (1) 问的第一小问 , 根据材料一“ 1624 年 , 英国实施 《 垄断法 》, 宣告所有垄断、特许和授权一律无效 , 今后只对‘新制造品的真正第一个发明人授予在本国独占实施或者制造该产品的专利证书和特权 , 为期十四年或以下 , 在授予专利证书和特权时其他人不得使用’”可知 , 对拥有权和独占权的规定是西方专利制度的两大基本内容 ; 第二小问 , 根据材料一“专利制度诞生后 , 世界上许多重要发明被授予专利权 , 如避雷针、火车、炸药、留声机、内燃机等等。 尽管 各国专利法各有特点 , 但都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反映了 专利制度的两大基本功能 , 即法律保护和技术公开 。以出版专利文献的形式来实现发明创造向社会的公开和传播是专利制度走向成熟的最显著特征”可知 , 专利制度的实行 , 不仅有利于维护专利人本人的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 , 而且有利于人们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的增强 , 从而推动了发明创造的社会性传播和广泛应用 , 这些都为欧美诸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保障。第 (2) 问的第一小问 , 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 , 政府对知识、技术缺乏规范性、成文性的制度保护 , 民间则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可知 , 古代中国知识权益以家族内部传承的方式进行保护 , 不能得到国家制度保护 ; 根据材 料二“直到近代 , 洪仁玕才在 《 资政新篇 》 中提出保护知识产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权的主张。 1912 年 12 月 , 当时的工商部颁布了 《 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 》, 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专利权的成文法 , 中国专利制度开始建立”可知 , 近代中国以法律的形式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 。第二小问 , 须从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的不同进行切入分析 , 难度较高。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试练 2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示意图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信息 , 下面是罗荣渠 《 现代化新论 : 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中的两幅示意图。 图 (a)  外部因素      图 (b)  内部因素 探究突破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比较图(a)和图(b) ,阅读有关西方和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信息,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答案 ]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示例 观点 阐述 示例一  西方内源性近代化是比较平稳的阶梯式推进 , 中国的近代化是极不稳定的曲折式推进  新航路开辟前后 ,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由此推动西方近代化逐步展开。后来随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逐步确立 , 政治近代化稳步推进 , 使近代化发展更加全面和深入。故西方内源近代化是比较平稳的阶梯式推进 反观中国 , 洋务运动开启的近代化之路比较曲折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 , 百日维新昙花一现 ,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 , 却很快名存实亡 总之 ,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曲折、复杂 , 是极不稳定的曲折式推进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示例 观点 阐述 示例二  西方内源性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部 , 而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  资本主义在西欧最早萌芽 , 由此推动西欧近代化的展开。 17 世纪上半叶 , 随着西欧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 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 , 思想解放运动不断推进 , 进而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 , 并逐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由此可见 , 西方近代化主要是内部力量的推动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西方列强入侵的背景下艰难起步的 , 一定程度上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外来资本主义入侵和自然经济瓦解的前提下产生 , 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也深受西方政治制度及思想的影响。所以说 , 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 [ 解析 ] 首先提出观点 , 通过比较图 (a) 和图 (b) 可知 , 西方近代化的呈现比较平稳的阶梯式推进 , 而中国的近代化则呈现不稳定的曲折式推进。二者不同的原因在于 , 西方近代化中内部因素占主导 , 属于内源性近代化 ; 而中国近代化则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 , 属于外源性近代化。因此 , 从中西对比的角度 , 可就东西方近代化的原因、过程等方面来拟定论题 , 也可两方面都论述 , 如西方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内部 , 而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 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阐述东西方差异 , 注意史论结合 , 表述清晰。最后进行总结 , 升华观点。 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 教师专用栏目 比较归纳类开放试题 [ 题型解读 ] 此类试题一般给出两种材料 , 主要是对中西方相似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 与 25 分比较类试题不同 ,12 分试题并不给出比较的角度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比较 , 自主发现问题 , 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和阐释 , 体现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理念。 题型突破 教师专用栏目 [解题方法] (1)提出论题:这是解答试题最为重要的一步,提出的论题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在两种材料之间必须有较强的对比性,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第二,这一论题必须有较多的教材内容作支撑,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后面的阐述。 (2)进行阐述:在对论题进行阐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所列举的史实必须与论题高度统一;第二,必须将史实与论题进行有效链接,点出所列史实支撑论题的关键点,画龙点睛。 (3)进行总结:将所列举的史实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将思路导引到论题上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