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7/df9d89c8936a0c6def13e07cc46723d8/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7/df9d89c8936a0c6def13e07cc46723d8/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6/17/df9d89c8936a0c6def13e07cc46723d8/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总分48分 )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经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此时,为领导世界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 ①建立北约组织 ②推行马歇尔计划 ③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④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2、 “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工农业产品的实际买主。大量的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罗斯福的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主要体现在(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指导工业复兴 D.加强社会保障 3、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来粮食,我们是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列宁在此反思的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4、1953年,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报告中,赫鲁晓夫认为农业落后的原因在于违背了“物质利益的原则”。因此他主张( ) A.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B.废除农业集体化 C.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D.大规模开垦荒地 5、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 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 ) 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6、1949年美国出口总值159亿美元,进口91亿美元,顺差多达68亿美元,其中与西欧的贸易顺差达30多亿美元。据此判断,若其他因素不变,此时在世界市场上可能会出现( ) A.美元流动性过剩 B.美元流动性不足 C.美元信用降低 D.美国的储备黄金大量流出 7、G20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上旬在中国杭州举行。作为国际合作论坛,G20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为主要运行形式,没有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下列与G20运作方式相类似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 A.WB B.EU C.WTO D.APEC 8、《国富论》提出了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第一定律”。宣吿“第一定律”破产的是(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 “大危机”的到来 C. “滞涨”现象的出现 D. “新经济”的问世 9、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做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由此判断,下列历史事件中,对当前我国政府工作最具有学习和借鉴意义是( ) A. 苏俄“新经济政策” B. 美国罗斯福“新政” C. 苏联“新经济体制” D. 美国的“新经济” 10、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货币也重要”,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经常性手段,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认为通过政府干预才能加快经济的恢复。这反映了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 ) A.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B.有自由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C.凯恩斯主义占主流地位 D.仍然倾向于“自由放任”的政策 11、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 年代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外贸总额 1643 1502 1002 661.8 510.3 477.4 485.4 523.7 475.1 271.4 485.2 表中外贸总额发生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两大阵营的对峙 C.世界局势的紧张 D.新的经济体制的确立 12、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 ) A. 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 B. 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 C. “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 D. “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13、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对外采取了两项措施放弃金本位,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和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表明了( ) A.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冲击了美元的地位 D.苏联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14、吴于廑在《世界史?现代史》中是这样阐述二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的:战争的深远影响还在于它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其大者如两大阵营、三种国家及国际格局的多极化,等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多极化趋势包含了多样性和统一性趋势 B.欧共体的成立使欧洲消除了战争的危险 C.开放的市场机制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D.WTO使全球一体化形成 15、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的相统一 D.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的相结合 16.“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在古代中国,这一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严格的尊卑贵贱的宗法观念 B.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关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D.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17、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士这条路可走,加上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与名优诗酒相乐、丝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民歌时调与文人创作的结合,使此文学体裁更加辉煌。此观点( ) A.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百态 B.说明社会动荡是小说盛行的关键原因 C.侧面证明科举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 D.表明元曲的发展与时政密切相关 18、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20、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本草纲目》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的军队手持突火枪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21、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最适合评价( )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22、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完全一致的是( )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华老栓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 2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4、“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了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 A. 戊戌变法时期 B.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25、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 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2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7、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8、邓小平在1979年曾经说过:“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他又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 A.计划经济不再是主要经济模式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主要目标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D.南方谈话中的一些思想观点早已提出 29、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指出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 B. 促成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 C.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D. 开始将农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30、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双为”方针的提出 31、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因此上大学主要是因为( ) A.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B. 《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 C. “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 “文革” 以后恢复高考后自己的努力 32、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全剧共分《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等八场,采用了歌舞、合唱等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联合演奏。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 A.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以革命题材为主 B.政策支持推动了艺术精品的创作 C.“样板戏”占据了“一枝独秀”的地位 D.“二为”方向对艺术的指导作用凸显 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多年,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953年到1973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增加到2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多,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分,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 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 1950年 1973年 农业 7.3 3.6 制造业 38.7 34.1 公用事业 8.6 7.6 服务业 45.4 54.7 总国民收入 100.0 100.0 资料来源:1974年《美国统计摘要》,转引自:阿兰·G·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材料三 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伴随着1974-1975年的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1973—1979年,美国的平均产生增长率仅为2.12%,远低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资本投入的贡献在经济增长中每年下降0.05%。……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要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进行改革和调整。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简要说明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2分)综合上述材料,简述20世纪50—80 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34、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2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2分) 3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1) 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 (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4分) 36.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摘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2分)并指出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4分) (3)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在发展经济和统一祖国方面提出了哪些创新的观点?(3分)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 1-5 DDAAD 6-10 BDBDB 11-15 DDBAD 16-20 ADCCD 21-25 BCDDC 26-30DADCB 31-32 CB 二、非选择题 33、(15分) (1)劳动力增加及其素质的提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以及生产设备的投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或美国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2)分析:1950年到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来源发生重大变化:农业收入相对减少了一半,制造业和公用事业收入也相对减少,而服务业的收入相对增长,这说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统的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原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人们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城市化发展。 (3)改革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的经济干预;实行减税政策;严格控制货币流通量。 发展历程:20世纪50、60年代,持续发展(或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期(或经济危与“滞胀”);20世纪80年代,调整复苏期。 34 、(13分) (1)①经济基础: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②思想基础: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思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 ③民族危机的加深。 (3)因素: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②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 变化: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 A: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 B: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35. (9分) (1)美国和苏联。 两极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6. (15分) (1)原因:鸦片战争后各种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3)创新的观点:发展经济方面:进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祖国统一方面:一国两制的提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