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2017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祇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2.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山来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C.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D.遏制自然欲望的膨胀 3.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4.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 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 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 5.孔子曾说:“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学习六艺等知识。”孔子强调的是 A.治国的策略 B.对生活的热忱 C.个人的修养 D.文人处世原则 6.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其主要目的是() A.避免君主专制独裁 B.打破“君权神授”的神话 C.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障碍 D.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力 7.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A. 否认“天理”的存在 B.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C. 认为“理”“欲”相统一 D. 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8.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宋朝,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以上礼仪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封建官员的素质不断下降 B. 封建官员成为皇帝的奴仆 C. 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9.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 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 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 在考试方法上开始旁行糊名法 10.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A. 上供玉玺,臣子谄媚 B.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 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11.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中写道:“有关西方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70年代和80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90年代就称为‘新学’”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 B.中国人从鄙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D.中国与西方关系由对抗到和解 12.《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喜好不同),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 A. 重点探究了“王道衰微”的社会根源 B. 深入阐释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C. 以史为鉴揭示郡国并行制的政治隐患 D. 客观记述了西汉初期平民将相的兴起 13.下图为《宋人画册》中的扇面画《耕获图》。下列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 体现出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特点 C. 证实翻车的发明是在宋代 D. 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4.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 文字可以表达。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 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 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1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一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A. 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B. 中国成为超级大国 C. 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 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16.中华民国初期,在“北京五星啤酒贴花烟灰缸”的陶瓷广告上,写有“爱国诸君,请用国货”的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不可能用于研究 A. 民主共和的社会思潮 B. 近代中国商标发展史 C. 北京民族工业发展史 D. 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 17.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 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B. 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C. 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D. 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1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新文化人士开始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 A.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政治学说的一种 B. 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C. 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D.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中国现实问题 19.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 B. 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 C. 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D. 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 20.(原创)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 ) A. 采用共和政体 B. 颁布成文宪法 C. 修改邦联制度 D. 构建分权体制 二、综合题 21.加试题: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民族主义发端的政治、经济因素。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路德宗教改革意味着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端”? (2)据材料,概括归纳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3)作者认为:“德国统一之路具有革命和保守的双重属性,这种历史两重性在统一的后果中有明显的反映。”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没有救助,谁能拯救德国,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成为帝国总理,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产下了一个怪胎,居然造就了专制独裁,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悲剧吗?难道不是对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策略的一种讽刺吗? ——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1951年9月27日,德国总理阿登纳表示:“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因此德国人要把道德上和物质上的赔偿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1952年,德以两国签订《卢森堡条约》,创下战败国主动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先例。据统计,到2000年为止,被害犹太人群体获得的赔偿超过1500亿马克。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人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德国是如何反思战争的。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D 7.C 8.C 9.B 10.C 11.C 12.B 13.A 14.A 15.D 16. A 17.B 18.C 19.C 20.D 21. (1)政治:罗马教皇的压榨使得德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 史实:与教皇彻底决裂,摆脱了罗马天主教的控制,形成了民族在政治上的认同感;通过宗教改革,建立起民族教会,规范了德国语言文字,形成了民族在文化上的认同感。 (2)推动德意志民族主义发展;推动了德国的统一运动。 (3)革命性: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德国的现代化。 保守性:统一后德国的政治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2.(1)《凡尔赛条约》的奴役;大危机的冲击;纳粹党的欺骗宣传;魏玛共和国民主制的缺陷。 (2)惩处纳粹战犯;经济上赔偿,政治上真诚道歉实现和解;确立避免战争实现长久和平的机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