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2017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 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A.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C.宗法制度难以维持 D.郡国制度逐渐形成 3.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据此推断该机关是 A.唐朝尚书省 B.元朝中书省 C.明朝内阁 D.清朝军机处 4.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如苏轼祖父名序,所以代人作序便改“序”为“叙”,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5.假如你是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骚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应该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枢密院出兵 D.交尚书省执行 6. 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7. 国际关系研究专家王建朗在评价某一条约的影响时说:“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这一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8.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C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9.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10.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 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 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11.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 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2.某学生在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 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 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西北地区的进攻 13.1937年8月,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抵达上海考察,一个月后,他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写道:“就我对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共同的事业”指的是 A.国共第二次合作 B.反抗日本侵略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开辟敌后战场 14.“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相当于规定责任内阁制,此项规定 A.源出于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 B.主张实施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 C.付诸实施并极大推进民主化历程 D.直接目的是限制衷世凯独裁复辟 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6.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A.街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17.下列毛泽东诗词能体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B.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8.“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败 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894—1912年:社会变革,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1949—1956年:民族独立,制度革命 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19.在下表空白处填写最恰当的主题词是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洗血前耻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20.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最能反映讲话主旨的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 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句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渴望祖国统一 B.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C.反对外来势力 D.赞扬一国两制 22.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 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3.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24.1952年9月,“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外国留学生有77人,其中东欧社会主义诸国44人,朝鲜29人,蒙古4人。这说明当时的外国来华留学 A.是相邻国家间的教育交流 B.突出鲜明的睦邻友好关系 C.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 D.体现出世界对汉语的青睐 25.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这一时期中美的“求同”主要体现在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B.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 26.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的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表明 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②美国政府已经放弃了对台湾的支持和控制③蒋介石决意走台独道路④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27.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28.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 B.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D.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的新特点 29. 有学者指出:现代工业文明在政治上以“民主”作为自己的旗帜,但这时的民主,已不再是古希腊时代的那种幼稚的“古典民主”了。以下选项能够体现古典民主“幼稚”的是 A.大国众民型民主 B.全体成年人的民主 C.男女平等的民主 D.直接民主 30.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本邦公民伤害 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 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 31.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 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 32.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进攻中国的主张,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33.美国宪法不是制宪者们凭空设计的产物,而是在已有的法律、思想、文化及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美国宪法不是纯理论的产物,而是深深根植于当时社会的宪政文化土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之中。美国宪法形成的基础是综合性的,美国宪法基础的综合性为宪法的稳定性奠定了稳固的基石。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长期稳定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是 A.以成熟的启蒙思想为制定宪法的指导思想 B.宪法包含了丰富的宪政思想 C.适应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状况 D.解决了美国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34.《共产党宣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本段材料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什么基本原理 A.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D.夺取政权,实现公有制 35.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 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实行马歇尔计划 B.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C.成立经互会 D.成立华约组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根据英国的设计,总督的权力是绝对凌驾于议会之上此的,他不仅握有行政全权,而且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提出立法建议,可以否决法案。但是,总督在与议会尤其是与议会下院的权力斗争中节节败退,逐渐处于下风。然而总督的权力及地位的某些方面却被后来的总统制继承。独立战争开始后,开国元勋们看到了重建行政权的必要,起码在州一级的政府中是如此。尽管开国元勋憎恶这些行政权力,但他们对于那些为独立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强州的州长仍怀有敬意。毫无疑问,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制宪者将纽约和马萨诸塞的强州州长制做为新宪法的模版。 ——李秀红《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 材料二 宪法对行政权的规定含糊不清,这使得第一任总统在权力的运用上缺乏明确的引导。实际上之所以会和此,可能是因为华盛顿是制宪者心目中总统的不二人选。他们认为华盛顿会恰当使用总统权力……在他就任后不久,他开始就重大问題向自己的部长咨询;最初是个别征求部长们的意见,1793年后逐漸改为会议形式集体咨询,会议由总统主持。这一会议就成为历届总统执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阁”。 ——摘编自[美]西德尼·米尔奇斯《美国总统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影响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因素。(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成为总统“不二人选”的原因,并概括他在括他在完善美国总统制方面的贡献。(7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32年5月,邓小平调到瑞金以南的会昌工作。…… 在会昌,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削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邓小平画传》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 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我们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 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主张。(2分)据材料二、 三,比较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2分)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邓小平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2分)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秦王扫六合》李白 材料二 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① 汉代贾谊评价:“秦王……废王道,立私法,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② 李贽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③ 唐大宗则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北部边防采取的措施,请简述“秦王扫六合”的积极意义。在兵马俑坑里,能生动再现其齐全兵种的军阵是几号坑?(6分)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秦始皇的其中一种评价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4分) 答案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C B B C D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B D A D B C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C D C A D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D C C 36.(1)因素:英国总督制的影响;强州行政权的示范作用;制约议会的需要。(3分) (2)原因: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心系国家,不恋权位。(3分) 贡献:设立内阁;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树立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范例。(每点2分,任意两点满分,满分不超过4分) 37.(1)主张: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农村包围城市。(2分)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2分)原因: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出现了两极分化。(2分,任答2点即2分) (2)设想:“一国两制”,台湾高度自治;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分) 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 38.(1)措施:前215年,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加强了北部边防。(3分)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分)二号坑。(l分) (2)选择①: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法严酷,滥施刑罚。(4分)选择②: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而,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分)选择③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制剧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疆拓土,采取多种措施(如筑长城,修直道,设郡县等)以巩固边疆;实行暴政,激化社会矛盾,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导致秦短命而亡。(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