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选修3月份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计8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反映的是 A.法家的改革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民本思想 D.墨家的尚贤思想 2.右图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形势图。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文学著作是 A.《诗经》 B.《离骚》 C.《上林赋》 D.《将进酒》 3.《汉书•元帝纪》:“孝元皇帝(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家“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宣帝时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 D.汉宣帝时各学派间的融合交流 4.右图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下列对该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说法正确的是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5.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中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的高度评价。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南发明于春秋时期 B.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南宋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火药在唐朝应用于军事 6.“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强调“致良知”的途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7.“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8.“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评价的思想是 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9.《剑桥中国史》中记载近代中国某一思想家“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该思想家为 A.李鸿章 B.康有为 C.陈独秀 D.毛泽东 10.“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评判。”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1.“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2.《人民日报》曾对毛泽东某一著作发表社论:“明确指出革命时期大规模的疾风暴雨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该著作为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游击战》 D《论联合政府》 13.已步入壮年的考生这样自勉也是自嘲:“一颗红心两个准备,考上了感谢邓小平,考不上批判‘四人帮’。” 出现这一情景源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改革开放的实行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4.“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搜狐网CEO张朝阳感慨地表示:“当时在美国的时候,也看过许多记录片,什么阿波罗登月等等,当时的感觉就是,美国真是太强大了。那么,这一刻我想说的是,现在轮到中国了!”与之有关的新中国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15.“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材料中“他”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伏尔泰 D.康德 16.爱因斯坦曾夸赞一位伟人:“他伟大而清晰的观念,作为自然哲学领域里整个近代概念结构的基础,将永远保持它独特的意义。”材料中“他” 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B.发表了相对论 C.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D.提出量子假说 17.“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材料突出强调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坚持社会契约的政治主张 18.某一美术流派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下列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19.“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在“它”的推动下,交通领域出现的新发明是 A.火车 B.电车 C.汽车 D.飞机 20.某位作家在为自己的作品写前言时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 注重对地理环境和人物形体的确切描写。该作品应该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百年孤独》 21.1911年,意大利诗人里乔托•卡努杜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第七艺术。”“第七艺术”诞生于 A.伦敦 B.好莱坞 C.巴黎 D.柏林 22.弗洛伊德曾经这样评价某学说 “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该学说创立于 A.7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23.“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引力波”发现的重大意义在于 A.促进了量子论的发展成熟 B.宣告了现代物理学的创立 C.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D.推动了天文学进入一个新时期 24.“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前言》)这一要求反映的是 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 C.文明史观 D.社会史观 25. 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 B.理学家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政治说教者 C.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国人思想 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26.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7. 清代理学家陈宏谋指出,房长、族正“临以祖宗,教其子孙,其势甚近,其情较切。以视法堂之威刑,官衙之劝戒,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之实效”。这主要说明 A.法家思想的官方独尊地位非常稳固 B.宗族势力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约束 C.封建监察体制保障了官场政治清明 D.宋明理学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观念 28.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 B.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9.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30. 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性高于感觉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 D.“美德即知识” 31. 在 15 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 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 1500 年到 1520 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 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 27%。这一变化反映了 A.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B.人文精神的复兴 C.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 D.启蒙思想的兴起 32. 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A.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B.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D.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 33. 《美国宪政里程》指出:“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们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这一思想源于 A.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 B.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34. 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B.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35. 下面是几副颂扬元明时期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的对联。哪副对联所颂扬的名人曾在其著作中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方法。他是 A.一梭穿行宇宙,两手织就云裳 B.治水业绩江河长在,观天成就日月同辉 C.钜著仰先贤纲举目张传本草,大名驰四极西欧东亚拜崇丘 D.虔信天学泛爱众人富国利民树贤范,深研博物躬行农政学贯中西创伟功 36. 下面《坊车图》为宋朝画家王居正画作,表现了农村妇女纺纱的情景,生活场面非常生动,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A.属于工笔画,体现线条之美 B.属于文人画,具有深远意境 C.属于山水画,表现山河之美 D.属于风俗画,充满生活情趣 37.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准确;除了因为天气不好导致一些日食没有被记录外,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种故意增加或减少记录的行为,表明中国古代 A.天文观测手段落后 B.天人感应影响深远 C.科学研究主观随意 D.专制皇权不受约束 38.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爱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错误。实验显示,被爱因斯坦质疑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力学中又称为“量子纠缠”)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上述材料表明 A.物理学的发展主要依据科学实验 B.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持否定态度 C.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已经过时 39. 19 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C.遏制自然欲求膨胀 D.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40. 郁达夫说“无论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谈“主义” , 甚至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 这种现象表明 A.中国社会已深入理解西方文化 B.社会各阶层民众认同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传播已有语境基础 D.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仍然存在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共计40分) 41.(10分) 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稳定政局是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梭伦改革践行了这一核心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公元前6世纪初,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危机已如同雅典土地上的债碑一样一览无余。梭伦在凝目泣视之后,也发砚这块“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这种局势表明,那种形成于荷马时代末期发展于城郊初期的以农业为本、氏族贵族掌权的文明体制已经出现了产重危机。 ——张国明《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文明转型的意义》 材料二雅典内部的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雅典城邦的最高利益上,或者说,雅典贵族和平民所其有的共同利益上,米尔斯认为:“梭伦渴望把秩序带进他所热爱的混乱的城邦,因为他认为秩序是一个城邦所能拥有的最大的幸事之一。”博兹特和罗宾逊也指出:“梭伦调解对立势力的冲突,使将来的安全和稳定成为可能。”——摘编自邹益《试论梭伦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1)据材料一分析雅典“陷于绝境”的原因及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稳定”雅典城邦的改革措施。(4分) (3)据上述材料,分析梭伦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4分) 4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对变法前后社会景象的描述:(一)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二)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馀,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获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代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王安石《临川丈集》 材料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 (l)据材料一,概括变法前后的社会变化,并对王安石的结论作扼要评价。(4分) (2)材料二、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分)两者在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方面的共同缺陷是什么?(2分) (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王安石变法对今天改革有何启示?(2分) 4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 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 ——《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宋史》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带来的主要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通过什么措施“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影响。(2分)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分) 44.(10分)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2分)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选修3月试卷参考答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A B A D D C C A B D C D B D B C D A A B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选项 C C C C B B B C A B B D D A D D B C B C 41.(1)原因:平民与贵族斗争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影响:社会动荡不安,雅典文明出现危机。(2分) (2)措施: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颁布法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4分) (3)关系:稳定的局势是梭伦改革的前提;社会稳定是梭伦改革的目标;经济改革为长期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改革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保证。(4分) 42.(1)变化:赋役沉重、民生艰难到民殷家实。(2分) 评价:反映了变法前后差异,但有夸大之词。(2分) (2)原因: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破富民之利,税收加重。(2分) 缺陷:两者对王安石变的认识都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2分) (3) 启示:改革要循序渐进,用人得当;既要关注民生,又要顾及社会群体利益。(2分) 43.(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郡县制,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4分) (2)措施①颁布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②财产等级制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③建立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任答2点2分) (3)措施:①实行免役法②推行方田均税法 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2分) 启示:改革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1分) 44.(1)特点:“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2分) 措施:“欧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3分) (2)影响: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1分) 尝试: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等。(2分) (3) 共同:向西方学习;促进本国近代化。(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