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4部分第10单元第29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4部分第10单元第29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学案

第29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和罗斯福新政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4.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2)国际关系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5.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杯水车薪 ‎(1)指导思想: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2)措施:1930年,大幅度提高关税;1932年,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3)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推向崩溃的边缘。‎ ‎6.病入膏肓的经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业:股票价格连续下跌,大批银行破产。‎ ‎(2)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境地,失业工人大量增加,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激化。‎ 指导 思想 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反对政府的直接干预,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 主要 表现 ‎(1)政府对经济不进行较强的干预 ‎(2)只是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如实行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3)乐观地估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探究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影响 史料一 笔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 史料二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史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二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素。解读史料关键要注意分号的运用。史料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 ‎(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解读时注意史料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非常困苦,第二层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  (1)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2)直接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购买力的下降;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市场繁荣假象,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与销售矛盾的激化。‎ ‎(3)直接原因: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金融市场不稳,股市的崩溃成为经济大危机来临的信号。‎ ‎(4)其他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政策失误,即“自由放任”政策的恶性发展。‎ 以唯物史观看待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 材料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思考:胡佛说这番话的实质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提示】 目的:胡佛面对经济危机但不想改变经济政策,实质上仍是坚持以自由放任为原则的反危机措施。影响:不仅没能制止危机蔓延,反而使危机形势严重恶化。‎ ‎ 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人获得的工资占他们所生产商品总价值的17.5%。在个人收入方面,1920—1929年,占美国人口总数1%的最高收入人群的平均可自由支配的年收入从7 492美元提高到13 114美元。上述现象(  )‎ A.有利于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 B.是凯恩斯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D.反映了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 D [材料反映了美国个人收入相差悬殊,但不一定会导致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在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0—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是虚假的、暂时的,故C项错误;“1920—1929年”美国个人收入相差悬殊,反映了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故D项正确。]‎ ‎2.胡佛政府在1929-1933年任期内,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这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 B [从材料可以看出,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 ‎3.胡佛大坝于1931年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的度假胜地。这反映出(  )‎ 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胡佛政府没有应对危机 C.大坝的竣工标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 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问题 D [A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错误;B项表述与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不符,故错误;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开始新政,故C项错误;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动用5 000人兴建……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表明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问题,故D项正确。]‎ ‎4.1932年,一位纽约市妇女给政府官员写信说:“‎ 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这表明(  )‎ A.民众要求维持自由竞争  B.美国政府主动干预经济 C.民众要求政府干预经济 D.美国政府放弃自由主义 C [根据材料“1932年……如果政府不能通过私有产业为我提供生计,那它必须利用公共途径和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题意。]‎ ‎ 罗斯福新政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实干家罗斯福 ‎1.当选和就任 ‎1932年,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1933年,宣誓就职。‎ ‎2.新政的准备 ‎(1)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可以自我调节的信念已被彻底击碎的现实,果断地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2)起用一批锐意进取的专家和教授组成“智囊团”,并把一大批有志于改革的人士安置到政府各个部门。‎ ‎(3)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支持他改革经济运行机制。‎ ‎(4)罗斯福还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争取人民的支持。‎ ‎3.新政的演变 开始是通过国家干预摆脱危机;在取得初步成效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系列具有改革意义的金融、工业、农业和劳工政策。‎ 二、施行新政与渡过难关 ‎1.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2.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下令所有银行停业整顿,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2)恢复工农业生产:国会相继通过《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政府举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等。‎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险法》,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 ‎3.主要特点 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实行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了重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进入新的繁荣发展阶段。‎ ‎(2)新政作为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1.罗斯福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探究 罗斯福新政 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史料二 莫里斯说:“罗斯福……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着超人的直觉……”洛伊希腾贝格得出结论说:“罗斯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1)根据史料一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史料二,指出作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罗斯福对历史有何重大的贡献?‎  (1)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史料二应抓住关键词“创新”,从经济模式的调整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经济的深远影响。‎  (1)理解:国家干预(或国家直接调控)。‎ ‎(2)贡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在美国的扩大,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以唯物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 材料 从指导思想来看,新政改变了以往历届美国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 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仅民政工程署在短短的时间就修建和改建了80万千米公路、4万所学校、1 000个机场。……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摘编自侯波、宁宵宵、贺梦禹《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 思考:根据史料,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提示】 特点: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1)政治机制上: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联邦政府的影响进一步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社会生活中。‎ ‎(2)经济体制上: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通过法律形式,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美国自此确立了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 ‎(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权益。‎ ‎(4)经济思想上:告别“自由放任”的时代,凯恩斯主义学说被广泛运用。‎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罗斯福在某次《就职演说》中曾说:“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这里他主要是强调(  )‎ A.企业应该公平经营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对经济进行控制调节 D.权力的制衡原则 C [企业应该公平经营体现了材料“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但它只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不能整体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故A项错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针对的是美国社会下层民众,而“‎ 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主要是针对资本家而言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纪律,强调纪律就意味着要对“自由”的经济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调节,故C项正确;权力的制衡原则强调的是制衡,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  )‎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 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 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 C [材料“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这一措施主要针对的是外贸,与银行经营信誉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政策的本质目的是刺激经济复苏,故C项正确;这项政策的对象是对外,而不是内需,故D项错误。]‎ ‎3.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B [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推断是否完善,故A项错误;《紧急救济拨款法》反映出新政以工代赈,注重间接救济,《社会保障法》体现出新 政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政府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但没有体现出实现了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故D项错误。]‎ ‎4.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 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 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 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A [材料“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体现了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效阻止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故B项错误;“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 ‎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点 卷别 命题角度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全国卷Ⅰ ‎2015·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全国卷Ⅱ ‎—‎ 全国卷Ⅲ ‎2018·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工资的影响 ‎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围绕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命题。‎ ‎2.从考查题型看:命题主要是选择题,非选择题也偶有涉及。‎ ‎3.从命题特点看:命题与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救济的社会热点紧密相联。‎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练点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 (2018·全国卷Ⅲ)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 时间 类别   ‎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故选C项;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故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故排除B项;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因此材料体现不出政府财政支出锐减,故排除D项。]‎ 练点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 (2015·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B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均排除。]‎ ‎ ‎ 题号 命题特点 练点1‎ 特定“时空”‎ ‎1929—1931年的美国 特别“表现”‎ 以表格呈现工人的周工资不断下降 特有“背景”‎ 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大恐慌、大萧条的经济大危机 练点2‎ 依托教材 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 链接热点 以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关注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养老问题 价值观念 引导考生树立法制精神和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理念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  )‎ A.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 C.宗教观念受到冲击 D.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 B [根据材料“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可知,美国社会高消费、低储蓄,会直接引发供求矛盾激化的风险,故B项正确。]‎ ‎2.(2019·惠州调研)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法西斯侵略的扩大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A [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此时正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苏联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故A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新经济政策已被废除,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之下,一些国家开始走上法西斯道路,与侵略扩大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主要针对的是经济危机的解决,故D项错误。]‎ ‎3.(2019·南阳质检)罗斯福在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时说,法令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发展,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海盗式的方法与措施。这说明该项法令(  )‎ A.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 B.完善了失业保障制度 C.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 D.旨在保护工人的权利 C [材料说明政府规范工业生产、协调劳资矛盾,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限制生产规模,防止因盲目生产带来的生产过剩,故A项错误;B项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排除;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故D项错误。]‎ ‎4.1933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黄金出口。1934年政府规定: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由此可以推知,美国政府的这些措施(  )‎ A.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地位 B.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C.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消除了经济危机对本国的冲击 B [根据材料“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可知,美国政府通过美元贬值,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从而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故B项正确。]‎ ‎5.(2019·潍坊一模)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  )‎ 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 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 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 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A [根据材料可知,失业工人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这说明了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故选A项;失业工人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接受救济不等于抵制政府干预,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失业工人对救济政策的态度,不等于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恐慌心态,故排除 C项;失业工人不得不接受救济说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生活状况,故排除D项。]‎ ‎6.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个国家以上。美国提高关税旨在(  )‎ A.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 C.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1930年5月,此时美国尚未确立经济霸主的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可知应该是转嫁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属于对自由贸易的抛弃,但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服从于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需求,故D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