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 二 学年 下 学期 期末 考试 历史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 ‎ 2、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 主要职能 ‎ 名称 ‎ 主要职能 ‎ 郎中令 ‎ 宫中警卫 ‎ 宗正 ‎ 皇室宗族 ‎ 卫尉 ‎ 宫门警卫 ‎ 廷尉 ‎ 司法和首都警卫 ‎ 少府 ‎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 典客 ‎ 少数民族事务 ‎ 太仆 ‎ 宫廷车马 ‎ 治粟内史 ‎ 国家财政和税收 ‎ 奉常 ‎ 宗教、礼仪和教化 ‎ ‎  ‎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2.唐朝李氏属于关陇士族集团,武则天统治期间,修订《姓氏录》,禁止陇西李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等豪族通婚。这些措施 A.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清除了政治上的异己势力 C.维护了关陇军事集团的利益             D.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3.汉武帝初置刺史时赋予其“六条问事”的权力,包括政、刑、民、选署等诸多方面,都是郡 国事务的重要事项,并且主要针对地方郡国二千石官员。但同时规定“非条所问,即不省(察)”。‎ 据此可知,刺史 A. 以轻御重、以小监大 B. 成为地方最高长官 C. 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立 D. 职权受到明确限制 ‎4.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 时期 ‎ 太祖朝 ‎ 太宗朝 ‎ 曲宴记载 ‎ 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 ‎ 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 ‎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 ‎ 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 ‎ 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 ‎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 ‎ 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5.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命吏部尚书张昭等制定“折杖法”,以脊杖和臀杖取代原来的流、徒、杖、笞之刑,隋唐确定的“封建制五刑”逐渐名存实改。“折杖法”的使用 A.适应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体现了缓和矛盾宽减刑罚的精神 C.说明宋朝在刑罚上自立新的体系         D.有利于保护封建官僚阶层的特权 ‎6.据黄佐《翰林记》载:“宣庙时,始令内阁杨士奇及尚书兼詹事蹇义、夏原吉于凡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上或亲书或否。”由此可见 A.内阁实质上是最高的行政部门          B.票拟最初并非是内阁的专职 C.票拟需要各部门分工合作完成          D.内阁的票拟就是政府的决策 ‎7.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 A.提高基层官员地位      B.提升用人取士信度 C.推动词曲文学发展               D.引领科学研究风气 ‎8.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9.据统计,唐代江南土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土人。这反映了 A.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            B.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 ‎10.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 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             B.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C.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             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富民阶层。苏询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由此推知,当时 A.土地兼并导致了流民问题             B.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 C.政府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             D.人身依附关系更为严重 ‎12.《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 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              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 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              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 ‎13.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              B.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 C.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              D.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 ‎14.1823年山西商人雷履泰为避免货款调拨中镖局运现的风险,在山西平遥创立票号日升昌,首开中国票号业先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乡下鼻祖”。日升昌票号 A.标志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 C.摆脱了传统商业汇兑模式              D.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晋商文化 ‎15.唐朝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 ‎,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辖很大程度上有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A.外贸发展瓦解国内坊市制度             B.蕃商已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 C.朝廷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             D.设置蕃坊可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16.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 ‎17.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18.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一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无法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 A.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            B.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C.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            D.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 ‎19.《后汉书·陈定传》中记载:颍川(今属河南)名士陈定的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                 B.加强社会道德教化 C.维护封建纲常秩序                 D.促进家庭和睦稳定 ‎20.《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其表述的观点是 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21.北宋《孙明复小集》中记载:儒家学者批判汉唐经学时说“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使我六经之旨益乱”。《二程集》认为“汉之经术安出?只是以章句训诂为事。”由此可知宋代儒学 A.忽视了对先秦儒家经典的传承         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复兴 C.批判汉唐经学并重建人文信仰         D.重视知识系统远离生活实践 ‎22.康熙年间,一种以古代书籍尤其是经书作为考证对象的治学方法——考据兴起。至乾嘉时期,考据成为专门的学问,学者们从古籍中寻章摘句,辨析考证,并形成著名的乾嘉学派。考据学的兴盛反映了当时 A.学术研究氛围的宽松             B.儒家学说影响力式微 C.思想文化控制的严苛             D.经世致用潮流的盛行 ‎23.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24.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 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人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裹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 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C.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D.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镌和科学精神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满分52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25、26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均需作答。第27、28为选做题,考生选取其中一道作答。)‎ ‎25.(25分)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 ‎ ‎ 材料二:熹平(东汉灵帝年号)四年,由蔡邕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的作用。(8分)‎ ‎(3)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就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点。结合材料,说明白鹿洞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 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表3是某校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概况和当代学者对其认知的相关信息统计。 ‎ 表3 ‎ 史料一 ‎ 从先秦到清末,比较系统地记载工艺的只有《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这两部书,其余散见于正史、稗史、笔记、小说,多半很简略,有的只是只言片语。 ‎ 史料二 ‎ 有少数人视传统工艺为可有可无,是陈旧落后的物事,只能等着进博物馆束之高阁。但是,环顾四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 史料三 ‎ 我国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众多珍贵的传统工艺长期陷于发展困境,甚至濒临失传。 ‎ 史料四 ‎ 中国是世所公认的手工艺大国。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成就至为辉煌。 ‎ 史料五 ‎ 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都曾面临要不要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手工艺的难题。 ‎ 史料六 ‎ 传统工艺具有“三品四信”的本质特征,即:实用的品格、理性的品格、审美的品格,人性、个性、能动性和永恒性。 ‎ 史料七 ‎ 历时二十载、成集出版于2016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被认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在当代的补编、续编之尝试。 ‎ 史料八 ‎ ‎2004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摘编自华觉明《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等 ‎ 结合中国史的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进行重新组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7.(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一:甲午战争的惨败使清政府认识到教育不兴与国力日衰的关系,开始注重国民教育的发展。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学务纲要》提出“初等小学堂为养正始基,各国均认为义务教育。东西各国政令凡小儿及就学之年而不入小学者,罪其父母,名为强迫教育”。在学费方面“此项学堂,国家不收学费,以示国民教育,国家认为义务之本意”。此后各地普遍设蒙小学堂,推行义务教育。1906年学部咨行各省推行义务教育并颁行《强迫教育章程》,名为强迫但实施的弹性较大。1911年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决议《试办义务教育章程》,规定义务教育的年限为4‎ 年,并提出国库补助义务教育经费的办法。可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这个章程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材料二:日本政府将发展国民教育作为使国家兴盛的首要措施。1871年明治政府组建学制调查研究委员会草拟《学制》,1886年明治政府以敕令的形式颁布《小学校令》,推行4年制义务教育,家长依据规定支付儿童的学费。此后日本学龄儿童的入学率有较大地提升,特别是女子教育。1899年10月明治政府颁行《小学教育费国库补助法》,对小学教育费进行补助。1900年《小学校令》将义务教育年限统一为4年并免去了小学学费,从法律上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到1907年《小学校令》颁行的时候,义务教育的年限被延长至6年。得力的政策使这一阶段义务教育的就学率有较大提升,到1911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就学率达到98.2%。为适应义务教育规模扩大后的师资需求,明治政府从扩大师范教育规模;增加法制和实业教育的内容;对师范教育进行部分升级;确立新的师范教育体制四方面改革扩充师范教育,为义务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雯娟《淸末新政与明治维新时期普及义务教育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和二,比较中日两国义务教育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义务教育改革夭折的原因。(7分)‎ ‎ ‎ ‎28.(1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乔治华•盛顿在开创与完善美国民主政治制度方面贡献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根据英国的设计,总督的权力是绝对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他不仅握有行政全权,而且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提出立法建议,可以否决法案。但是,总督在与议会尤其是与议会下院的权力斗争中节节败退,逐渐处于下风。然而总督的权力及地位的某些方面却被后来的总统制继承。独立战争开始后,开国元勋们看到了重建行政权的必要,起码在州一级的政府中是如此。尽管开国元勋憎恶这些行政权力,但他们对于那些为独立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强州的州长仍怀有敬意。毫无疑问,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制宪者将纽约和马萨诸塞的强州州长制做为新宪法的模版。‎ ‎——李秀红《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 材料二:  宪法对行政权的规定含糊不清,这使得第一任总统在权力的运用上缺乏明确的引导。实际上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华盛顿是制宪者心目中总统的不二人选。他们认为华盛顿会恰当使用总统权力……在他就任后不久,他开始就重大问题向自己的部长咨询;最初是个别征求部长们的意见,1793年后逐渐改为会议形式集体咨询,会议由总统主持。这一会议就成为历届总统执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阁”。‎ ‎——摘编自[美]西德尼·米尔奇斯《美国总统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影响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因素。(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成为总统“不二人选”的原因,并概括他在括他在完善美国总统制方面的贡献。(9分)‎ ‎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D D B B B B A C C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D C B B C C D C C C C ‎25‎ 成就:开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整理和修订“六经”,接续了古典文化。影响: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培养了一批懂得“政事”和治国本领的人才;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六经”奠定了古代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2)特点:官府重视教育;官方统一思想。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 特色:传播理学思想; 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 ‎26.示例1: ‎ 组合:史料一、史料四 ‎ 看法: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在古代被看做末技,不受重视。(3分,组合与看法合在一起为3分,要求明确、合理) ‎ 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手工业部门,如冶炼业、丝织业、制瓷业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多种经营形态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中国传统的工艺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商品远销世界。但由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技艺传承的封闭性,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儒家思想的重人伦轻自然的思想观念,传统工艺被看做末技,不受重视。(9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示例2: ‎ 组合:史料四、史料六 ‎ 看法:中国传统工艺的辉煌源自于劳动人民的创造,体现了工匠精神和民族自信。 ‎ 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手工业部门,如四大发明、冶炼业、丝织业、制瓷业等,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多种经营形态和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中国传统的工艺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商品远销世界。作为社会底层的中国古代工匠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下,对传统工艺进行不懈地研究和探索,为国家和民族增强了实力和声望,如四大发明,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如农具和水利灌溉工具,为民众生活的丰富多彩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如饮茶,中医等。透过这些传统工艺,渗透着工匠精神和民族自信。 ‎ 示例3: ‎ 组合:史料六、史料一、史料七 ‎ 看法:对中国传统工艺历史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 说明:中国的传统工艺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工艺产品的实用性,工艺制造者和产品使用者无不遵循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古代的社会环境使然,传统工艺不受重视,仅有两部专著,很多工艺缺失,所以,当下对于中国传统工艺历史的深入研究极为重要,2016的出版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做了初步的尝试。 ‎ 示例4: ‎ 组合:史料六、史料二 ‎ 看法:中国传统工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呈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它必将受到重视与善待。说明略。 ‎ 示例5: ‎ 组合:史料五、史料三、史料八 ‎ 看法:在经济转型和工业化浪潮中,我国与西方国家一样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说明略。 ‎ 示例6: ‎ 组合:史料三、史料七、史料八 ‎ 看法:我国加大力度保护与传承传统工艺,承续国家文化命脉、保持民族精神。 ‎ 说明略。‎ ‎27、(1)同:均通过法律形式发展教育;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异:日本,义务教育年限长;注重师资培养;取得成功。中国,义务教育年限短;最终夭折。 ​(2)原因:清王朝的覆灭;列强侵略;社会动荡;清政府被迫进行,无改革决心;教育经费紧张。‎ ‎28、(1)因素:英国总督制的影响;强州行政权的示范作用;制约议会的需要。‎ ‎(2)原因: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心系国家,不恋权位。贡献:立内阁;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树立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范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