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西校区高二年级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1.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答案】B ‎【解析】“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出关注民生的民本思想,属于儒家思想主张,故B正确;A主张兼爱非攻;C主张法制;D主张无为思想。‎ ‎2. 14-16世纪的西欧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都体现了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下列作品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③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作品,而且作者通篇 “拥刘反曹”的观点,带有明显的封建正统观念,这两者都与题干的要求不符。其他均符合题意,故A正确。‎ ‎3. 二十世纪中前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 电视和电影 B. 铁路与飞机 C. 报纸和广播 D. 网络与漫画 ‎【答案】A ‎【解析】“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主要是电影和电视的普及,故A正确;铁路与飞机不能走进千家万户,故B错误;C和D不属于“丰富多样”,排除。‎ ‎4.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孔子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个代言人,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选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 ‎5.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反抗外来侵略 C. 反对专制统治 D. 救亡图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分别对应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这其中既有地主阶级,也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因此A、B和C不是共同点,但是都体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故D正确。‎ ‎6. 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梅兰芳是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 A. 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 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 C. 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 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 ‎7. 如图,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 新三民主义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不对,这是孙中山晚年提出;C不对,这是邓小平提出;D不对,这是江泽民提出。用排除法即可。或者理解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时间上也符合题意。‎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 ‎8. ‎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都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不属于共同点,排除②。故选D项。‎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9. 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是 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走上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就是指国民大革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也是指国民大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全民族抗战指的是抗日战争,和材料主旨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具体史实要有一个整体把握,知道国民革命后中国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0.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南方谈话”,被称为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思想解放的“宣言书”。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A.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重大问题 C. 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D. 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答案】B ‎ ‎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需要学生熟悉掌握基础知识。‎ ‎11.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D. 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答案】C ‎【解析】鸦片战争后,以魏源、林则徐等人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第一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率先进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化实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维新派提出变法以救亡图存;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因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C项错误。‎ ‎12.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 《新民主主义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张工农武装割据,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知识。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答案】(1)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三民主义。作用: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图片一并结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有关知识可知,该世界潮流为“民主共和”;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的图片二并结合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关知识可知,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第三小问,依据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关知识,从辛亥革命的角度认识旧三民主义的作用,从国民革命的角度认识新三民主义的作用。‎ ‎(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历史背景;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归纳毛泽东的情怀;第三小问,依据所学,毛泽东分别在井冈山、延安时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3)第一小问,依据题干中“中共十二大上”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关知识可知,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中“南方谈话”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关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依据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历史背景及过程并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观点,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两个角度认识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用;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内容。‎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以上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为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答案】(1)努力: ‎ ‎①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实现君主立宪制,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②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辛亥革命;‎ ‎③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提倡民主、科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2)特点:各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各派的政治活动都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对民主制度的理解不断深化,即从器物阶段深化到制度阶段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阶段。‎ ‎【解析】材料一属于维新派,材料二属于革命派,材料三属于激进民主主义者,结合所学回答主张即可。‎ 结合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特点从从器物阶段深化到制度阶段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阶段思考回答。‎ 点睛: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为主线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处于“器物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处于“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派则掀起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处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屡次碰壁,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