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8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19年8月 一、单选题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兄弟相传这一王位世袭方式占据一定比例。这说明王位世袭除了传统的传子之外,方式进一步增多。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有学者认为:“极端中央集权并不是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最佳模式。最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应该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最为符合这一看法的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答案】D 【解析】 “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特点是中央集权,但没有过分集权,可以发挥地方的自主权。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郡国并行制出现了王国问题,排除AC;郡县制将地方权利收归中央,中央的权利高度集中,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排除B;行省制度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又给地方适度的权力,故D正确。 3.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B.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答案】A 【解析】 材料“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来保障公民来参加民主政治,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4.“1832年伊始,(英国)一系列议会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的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为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推动这些法案得以通过的最基本的因素 A. 议会同国王的激烈斗争 B. 议会上院与下院争夺权利斗争 C. 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 D.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进行了议会制度的改革,因此1832年议会制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的推动,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的权力被限制,议会和国王之间就没有了激烈的斗争,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 年议会改革是通过议会制的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议会上院与下院争夺权利的斗争无关,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得以通过的最基本的因素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人运动无关,故C选项错误。 5.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 《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D. 《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时代潮流,但不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也不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故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土地的分配方面主张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体现了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故A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故B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抗的政权,随即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故C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 6.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D. 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体现的是协定关税,便利了英国的商品输出,促使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便利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错误;协定关税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选项排除;中国民族工业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民族工业尚未出现,D选项排除。 7.二月革命后,当时的俄国人民说:“洋姜不比萝卜甜”(即“半斤八两”的意思),这说明当时的俄国 A. 人民对士兵苏维埃仍心存疑虑 B. 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基本成熟 C. 新政权和沙皇政府性质上一样 D. 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令人失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中提到的“洋姜”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萝卜”指沙皇专制政府。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继续推行帝国主义战争,对内不注意改善民生,其推行的内外政策令俄国人民失望,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洋姜不比萝卜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当时俄国的临时政府内外政策令人失望,而不是人民对士兵苏维埃仍心存疑虑,并且A选项不符合史实,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 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得不到民心,令人失望,与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是否成熟无关,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沙皇政府代表地主阶级的专制政权,而临时政府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故C选项表述错误. 8.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和苏联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争、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对抗。这种“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 “北约”的成立 D. “华约”的成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盗文,发表了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讲话,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故A项正确。B项,马歇尔计划产美国援助西欧的经济手段,排除。“北约”“华约”两大军事组织的相继建立标志着两大阵营的正式形成,而非冷战开始,排除CD两项。 9.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答案】C 【解析】 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错误;材料与奖励作战无关,故B错误;上述规定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错误。 10.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方式的变革 B. 土地制度的调整 C. 货币制度的改变 D. 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这主要是由于江南是经济中心所在,工商业发达,大量原料运到此地进行加工生产,因此体现的是地区经济的差异,D项正确;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明朝土地税收制度有一定调整,但对此影响不大,排除B项;货币制度的变化对该现象不起主导作用,排除C项。 11.康乾年间,流通的外国银元中除西班牙银元外,还有葡萄牙、威尼斯、荷兰、法国等国的银元。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西欧国家率先对华实行殖民贸易 B.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海外市场 C. 闭关锁国政策之下仍有对外贸易 D. 银元是明清时期主要的流通货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这种政策下康乾年间仍有外国银元的流通,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下仍有对外贸易,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乾年间中外之间的贸易是正常贸易,不属于西欧国家对华的殖民贸易,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下仍有对外贸易,因此在康乾年间有西班牙银元、葡萄牙、威尼斯、荷兰、法国等国的银元流通,没有体现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海外市场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明中叶后,流通中白银占据主导地位,故D选项错误。 12.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 源自于劳动实践 B.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 取决于资金保障 D.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瓦特参与过修理唧筒这一劳动实践,从而为其发明改进蒸汽机提供了宝贵经验,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B;C夸大资金对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作用,排除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D。 13.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 佛罗伦萨--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 B. 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伦敦--纽约 C. 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 D. 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纽约--伦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前世界贸易中心在意大利,即佛罗伦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在殖民争霸过程中英国最终胜出,伦敦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二战结束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霸主,即纽约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金融中心,因此答案是佛罗伦萨--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金融中心,而不是伦敦,故A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前世界贸易中心在意大利,即佛罗伦萨首先成为金融中心,而不是阿姆斯特丹,故B选项错误;阿姆斯特丹成为金融中心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而成为的,因此首先是佛罗伦萨,然后才是阿姆斯特丹,故D选项错误。 14.俗称“袁大头”的一元银币,是由中央银行根据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币条例》统一发行。新币发行后,很快风行全国,“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此举 A. 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开始 B. 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C.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导致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内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种类多,对商品交换带来很多的不便,国民政府统一发行新银币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是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后开始建立北洋军阀统治,材料内容无法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故A 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开启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材料内容无法体现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经济统制政策,导致官僚资本不到膨胀,故D选项时间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选项错误。 15.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C项,依据时间信息“民国二十五年”即1936年,可知此时国民政府正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C项正确。A项,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故A项错误。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故B项错误。D项,民国二十五年是1936年,这时全面抗战还没有爆发,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16.洋务运动早期,洋务派主要借助国家资金发展工业,到了晚期洋务派则转向了发挥私人资本和企业家的作用而着重发展轻工业。这一转变反映了 A. 市场竞争意识进步增强 B. 工业化主导力量发生转移 C. 实业救国的理念开始践行 D. 民族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早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用工业,后期由于资金缺乏,故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且民用工业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反映洋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经营意识增强,故A项正确。B项,题干中可知工业化主导力量依然是洋务派,故排除。C项,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在甲午战后,故排除。D项,题干无法反映中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故排除。 17.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搜集了大量过程性材料。下列兴趣小组的研究,认识正确的是 选项 会议或讲话 内容或影响 A “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中共十四大 是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C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中共十五大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A选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但不是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B选项错误;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但没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故C选项错误;中共十五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但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故D选项错误。故选A。 18.中国的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下列由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A. 《定军山》 B. 《渔光曲》 C. 《风云儿女》 D. 《三毛流浪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所以A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而不是《渔光曲》,故B选项错误;《风云儿女》不是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故C选项错误;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定军山》,不是《三毛流浪记》,故D选项错误。 19.1929~1933年的美国电影热心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这一现象反映出 A. 电影创作再现社会生活 B. 经济危机扩展到文化领域 C. 政府力图控制民众情绪 D. 电影折射民众的心理需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电影热心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下的大萧条景象使民众希望用虚拟电影来慰藉心灵,故D项符合题意。A项,电影作为艺术形式一定程度反映了现实生活,但并非再现现实,排除。B项,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方面,而非文化领域,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政府对民众情绪的控制,排除。 20.20世纪70年代,美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英美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这种“混合经济”反映了西方国家 A. 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适当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大力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全面停止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的现象,为了摆脱“滞胀”的现象,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一种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混合经济,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混合经济”反映了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而不是加大,故B选项错误;“混合经济”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大力强化对经济的干预,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混合经济”是一种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模式,而不是全面停止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选项错误。 21.下图是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1913-1920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1920-1925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1925-1932年工业产值的增长源于斯大林体制的最终确立 D. 1932-1937年工业产值高速增长在于赫鲁晓夫的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从1918年开始,故排除A项;斯大林体制的最终确立是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故排除C项;赫鲁晓夫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排除D项。1921 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化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政治经济危机,推动了工业产值的增长,故选B。 【点睛】新经济政策实施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 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 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知,这种做法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生活问题,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A选项符合题意;结合材料时间“1953年”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当时并未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城乡的比较,故排除C项;D项是1928年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做法,是实现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在时间与内容上都与材料不符。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明确: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触及了经济体制的实质。通过这个要点可以排除干扰项。 23.某国际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时产生的外汇资金需求。”该组织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材料“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暂不平衡时产生的外汇资金需求”指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职能,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世界银行主要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故排除A;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维护世界经济秩序,故排除C;欧盟是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区域集团化的组织,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错误。 24.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把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又搬到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搬到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一变化反映出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 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被卷入经济全球化 C. 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D.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迁人中国的广东和福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耐克公司是个跨国公司,耐克公司将生产厂不断的转移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这本质上反映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耐克公司将生产厂转移到不同的地方,以获取更高利润,没有体现世界格局的变化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讲的是美国耐克公司生产厂的转移,反映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而不是更多的亚非国家被卷入经济全球化,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无法得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的结论,故D选项错误。 二、材料阅读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1)表现:“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 依据: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变化:中国农产品出口数量逐年增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实质:中国经济正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3)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临时政府推行奖励实业政策;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一战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宋代打破了以往的坊市制度,夜市进一步发展,即打破了“市”的时空限制;宋代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即“交子”,意味着商业进一步发展;宋朝时期鼓励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税成为宋代的主要财政收入的来源,外贸港口走向繁荣等,因此表现需要从“市”的时空限制、纸币的出现、海外贸易发展情况方面分析回答。明清出现“新经济萌芽”的依据,根据材料“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新经济因素出现的主要依据是手工业领域出现了雇佣关系。 (2)变化,根据材料“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等信息可知,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出口数量逐渐增长;根据材料“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的情况。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因此,实质是中国经济正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1920 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法令和措施;这时期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正值一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中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6.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改革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苏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在农业方面,为了发展工业,为了使国家能够掌握必需的粮食和农产品,只好通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在很短时期内,把农村千百年来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国家对集体农庄实行监督、管理和控制。这样,苏联就形成了两种所有制,而国家所有制又得以紧紧控制住集体所有制。 ——徐春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评价》 材料二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列举发展经济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摘编自周绍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 (1)据材料一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分析这一经济体制对苏联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的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斯大林模式) 评价:使得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化强国;为后来反法西斯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制约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2)影响: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共同: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 【详解】(1 )根据材料“通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在很短时期内,把农村千百年来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又得以紧紧控制住集体所有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建立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这种高度集权不仅以自由市场的不发达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而且为了保全自身,而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因素的发展来巩固自身。发展经济方面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最终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基本克服了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还曾造成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同时罗斯福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维护了美国民主政治体制。新政的实施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发展,逐渐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摆脱,苏联斯大林模式建立了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的斯大林模式,因此20世纪30年代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的共同特点是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 【解析】 【详解】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引进外资等角度概括。同时根据材料“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等信息也可概括出相关的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