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04/1a88cac187cee882420986a089e5c229/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04/1a88cac187cee882420986a089e5c229/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04/1a88cac187cee882420986a089e5c229/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理卷·2018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广东实验中学 2016—2017 学年(上)高二级模块三考试 理 科 历 史 命题:高二历史备课组 审定:高二历史备课组 校对:高二历史备课组 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两部分,共 12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 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80 分) 1.1921 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 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 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2.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 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一现象说明新经济 政策( ) A.调整经济结构 B.稳定了社会秩序 C.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D.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3.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 ) A.经济权力高度集中 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4.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 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即( )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员 B.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C.经济形势都异常的严峻 D.国际形势十分严峻 5.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 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 ) 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 C.与美国“冷战” D.消除了西方国家的矛盾 6.1919 年 3 月苏维埃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 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 苏维埃政府( ) 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 C.鼓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 7.二战结束后,首先在苏联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8.20 世纪 80 年代末,在苏联推行改革的最高领导人是( )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 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 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成立关贸总协定 C.建立世界银行 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0.《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这些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美国 ( ) A.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B.操纵了国际贸易 C.取得了对国际金融的支配权 D.操纵了世界各国货币发行权 11.2015 年 12 月正式建立的东盟共同体,不仅是亚洲区域一体化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格局 “区域化”的里程碑。下列不是区域集团化组织的是( ) A.欧盟 B.联合国安理会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12.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 600 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 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 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如果买好车,钱归德国……”这一现象 表明( )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增大 13.下列既是经济集团又是政治集团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欧洲联盟 D.联合国 14.地跨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 15.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A.“仁”和“礼” B.“兼爱”和“非攻” C.“齐一万物” D.“法、术、势” 16.《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 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中可以看出( )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17.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兵家思想 18.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汉代太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 (1)《诗》 (2)《书》 (3)《墨子》 (4)《春秋》 A.(1)(2) B.(3)(4) C.(1)(2)(4) D.(1)(2)(3)(4) 19.以下主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法不贵阿,依法治国 20.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三教九流”一说。其中“三教”指的是( ) A.儒、法、道 B.儒、佛、道 C.儒、墨、法 D.墨、佛、道 21.朱熹和王阳明都对“理”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 A.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23.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在董仲舒下列言论中,能够印 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4.“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 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 ) A.孟子 B.朱熹 C.董仲舒 D.荀子 25.“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这 首古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朱熹的理学思想 D.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26.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 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 一思想一致的是( ) A.心外无物 B.理是世界的本原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2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28.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应该继承 B.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C.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 D.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 29.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后世民众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B.直接导致了“清初的政治改革” C.对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强烈冲击 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30.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31.“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 人觉得凉爽。难受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人生而平等 32.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 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 B.对自然界的研究 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 D.对人性的研究 33.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两者共同 之处体现了( )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D.追求自我个人主义 34.《孟子·公孙丑上》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下列思想言论,与材料所体现的思想 有相似之处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美德即知识 D.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35.欧洲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薄伽丘用现实主义笔法描写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讽刺了基督 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讴歌了人,他的代表作品是 ( ) A.《十日谈》 B.《老人与海》 C.《母亲》 D.《高老头》 36.十四世纪兴起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 A.古代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复兴 B.地主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C.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7.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典型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因为( ) A.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驰名于世 B.他多才多艺,在艺术、科学、军事领域均有贡献 C.他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人的现实生活的情感 D.他奠定了近代绘画的基石 38.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 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家( )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39.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信 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这句话体现了( ) A.因信称义 B.先定论 C.君权神授 D.社会契约 40.宗教改革后在德意志地区出现的新教派是( ) A.清教 B.路德教 C.加尔文教 D.天主教 41.某启蒙思想家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 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该思想家应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4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政治主张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 D.开明君主制 43.18 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A.批判神权统治 B.宣扬人性解放 C.构建理性王国 D.倡导思想自由 44.“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有可能会变得专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 句话强调的是( ) A.生而平等 B.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 D.信仰自由 45.《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的诗歌反应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 ) A.西周至春秋中叶 B.夏朝至隋唐 C.西汉至隋唐 D.秦朝至明清 46.《梦溪笔谈》曾描述如下现象:“若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造纸术的发明 B.指南针的应用 C.印刷术的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47.下列作品中能反映市井风俗的是( ) A.顾恺之《女史箴图》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阎立本《步辇图》 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48.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 ) A.夏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9.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 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做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 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 ) A.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牛顿的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0.有人形象描述 19 世纪晚期上海出现的一种新科技产品:“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 律风(telephone)。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谈一堂中。”该产品出现的前提条件是( ) A.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B.相对论的提出 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量子论的设立 51.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行星的运动 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52.1916 年 5 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 40 海里外的 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是( ) A.有线电报 B.电话 C.无线电报 D.信件传递 53.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亲自 主持了( ) (1)广州禁烟 (2)编写《海国图志》 (3)编译《四洲志》 (4)维新变法 A.(1)(2) B.(2)(3) C.(1)(3) D.(2)(4) 54.严复是从福州“三坊七巷”走出的近代历史名人,其主要成就是( ) A.翻译《天演论》 B.领导实业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 D.编写《海国图志》 55.19 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56.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 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避害趋利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 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 57.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 都致力于( ) A.实行三民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 D.建立共和政体 58.“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白话 诗,此诗最早出现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运动 59.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 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一言论意在( ) A.推广民间俚语 B.否定外来文化 C.提倡文言文复兴 D.抵制白话文运动 60.“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 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和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进行一 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61.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语言文字, 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 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 A.主张全盘西化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认为西方“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62.“邪说横溢,人心浮动……托改制,乱成宪也;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 这番话批判的对象是( ) A.魏源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陈独秀 63.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 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 A.“中体西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与科学”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65.20 世纪 20 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 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 受到了(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6.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67.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 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 68.孙中山撰写的同盟会纲领,后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是指(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69.体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成果是( )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0.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3)(2)(1)(4) B.(3)(4)(2)(1) C.(2)(3)(4)(1) D.(3)(2)(4)(1) 71.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分别发生在 1978 年、1992 年和 1997 年。这里所说的发生在 1992 年的思想解放应该是( )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 B.明确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72.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1)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3)后者体现了对前者的继承 (4)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A.(1)(2)(3)(4) B.(1)(2) C.(3)(4) D.(2)(3)(4) 73.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发明于宋代的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74.主要以草书成就流芳后世的书法家是( ) A.张旭 B.颜真卿 C.欧阳询 D.苏轼 75.下列文献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孔子改制考》 B.《文学改良刍议》 C.《庶民的胜利》 D.《资政新篇》 76.对美国 1787 年宪法中关于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之间关系的规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启蒙 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洛克 D.卢梭 77.为近代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 ) A.瓦特 B.普朗克 C.亚里士多德 D.伽利略 78.用科学方法证明“时间和空间并非永恒不变”的学者是( ) A.达尔文 B.爱因斯坦 C.哥白尼 D.牛顿 79.1897 年梁启超编辑出版《西政丛书》,其内容分史志、官制、学制、公法、农政、工政、 商政、兵政等,“凡书三十二种,都是当时讨论西洋政事的切要之书”。这反映了维新派 ( )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抵制学习日本 C.主张建立共和制度 D.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80.在 16 世纪的英国,那些随着罗马帝国衰亡而湮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 戏剧再次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出现了剧院、剧作家和从事商业演出的专业剧团, 并产生了莎士比亚这样著名的戏剧大师。据此可知当时( ) 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英国 B.启蒙运动对英国戏剧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C.议会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多观看戏剧表演 D.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兴衰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81.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差异较大。属于宋代以后儒家思 想新发展的有( ) A.经世致用 B.民贵君轻 C.心是万物的本源 D.仁者爱人 82.《明史·儒林传序》认为明代“科举盛而儒术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程朱理学受到批评 C.科举考试忽视儒学 D.科举以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 8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原因是当时( ) A.中央集权加强 B.旧制度日趋衰落 C.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8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削弱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85.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B.被称作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C.强调整个自然界中,人是最高级的 D.其著作是《理想国》 86.“在文艺复兴初期,人们有一种感觉,认为一切都是古人说得对,以至于真正的问题就 是应该对古代膜拜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的“古人”指的是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 B.这里的“古人”指的是中世纪的欧洲人 C.作者认为应该膜拜古人而不是上帝 D.作者认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们盲目崇古 87.伏尔泰在《哲学词典》中对那些借用宗教之名来满足自己贪欲的教会人士怒斥道:“你 们曾经利用过无知、迷信和疯狂的时代,来剥夺我们的地产,把我们践踏在你们脚下, 用苦命人的脂膏把自己养得肥头胖耳。现在你们发抖吧,理性的日子来到了!”这段话 伏尔泰( ) A.批判君主专制 B.倡导理性精神 C.反对教会盘剥 D.主张无产阶级专政 88.以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属于广东籍贯的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89.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当时文学革命的内容包括( ) A.提倡白话文 B.文学要为工农服务 C.使用简化字 D.建立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 90.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 ) A.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础 C.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D.西方政治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结合的产物 理科历史 1 C 2 C 3 D 4 D 5 B 6 A 7 B 8 A 9 B 10 C 11 B 12 B 13 C 14 C 15 A 16 D 17 C 18 C 19 D 20 B 21 C 22 B 23 B 24 B 25 D 26 B 27 C 28 C 29 B 30 A 31 A 32 C 33 A 34 C 35 A 36 C 37 C 38 A 39 A 40 B 41 D 42 B 43 C 44 D 45 A 46 C 47 D 48 B 49 B 50 C 51 B 52 C 53 C 54 A 55 C 56 B 57 C 58 C 59 D 60 C 61 C 62 C 63 C 64 D 65 D 66 D 67 B 68 A 69 B 70 D 71 B 72 A 73 D 74 A 75 C 76 B 77 D 78 B 79 D 80 A 81 AC 82 BD 83 BC 84 AC 85 BC 86 AD 87 BC 88 BC 89 AD 90 C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