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 ‎ 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下图推断,西周(  ) ‎ A.通过封国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B.封国多集中在政治中心东部 C.血缘是所有封国的立国基础  D.同姓封国都分布在富庶地区 ‎ ‎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 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3.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这一变化体现出(  )‎ A.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B.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 C.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 D.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 ‎ ‎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 作者、出处 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 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 ‎(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 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 谭其骧《秦郡新考》‎ 出现“洞庭郡”的记载;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 ‎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5.清朝军机处最初设置了三位大臣,即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后来逐渐增加,最多时达十一人。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办理皇帝交办的机要事务。这反映了清朝(  )‎ A.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              B.分化事权以获集权 C.大力构建权力制衡机制              D.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6.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考生的试卷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措施意在说明(  )‎ A.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 B.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 C.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 D.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 ‎7.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 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C.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8.比较规范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存在于唐朝前期。自唐玄宗时起,一种名为“使职差遣”的制度 被推广开来,如盐铁使、户部使、度支使取代户部财政权,监选使、监考使分割吏部人事权等。这一做法(  )‎ A.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B.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成熟 C.有助于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D.推动了地方行政权力的扩大 ‎9.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和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都将秦岭南北分为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前者属巴蜀,后者为关中;但元朝却将汉中一带越秦岭而归陕西行省,从而形成今天的地方行政区划(如下图)。元朝这一做法( )‎ A.践行山川形便的设计理念 B.增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 C.加强了对地方的军事控制 D.强化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体制 ‎10.公元前326年,罗马通过了彼提利阿法案,依照法律规定,债务人以他的财产而不是以人身 对债主负责。这一规定( )‎ A.保证了平民的公民身份和权利 B.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C.解决了平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 D.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11.修昔底德曾这样批评公民大会:“你们经常是言辞的欣赏者;至于行动,你们只是从人家的叙 述中听来 的;……你们像是坐在职业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是一个讨论国家事务的议会。”‎ 他的批评表明( )‎ A.公民大会无法履行民主职能 B.雅典民主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 C.修昔底德反对实行民主制度 D.雅典公民缺乏足够的政治理性 ‎12.《论语》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成为后世历代明君推崇的自 我节制原则。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  )‎ A.“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B.“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C.“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D.“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 ‎13.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由此可知,两人思想的共性是( )‎ A.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B.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 C.强调人类思维的相对性 D.突显品德的重要性 ‎14.韩非在《五蠢》中说:“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日可以得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日可以得贵也。”由此可见,韩非主张( )‎ A.奖励耕战 B.引导人们重义轻利 C.重农抑商 D.统治者要重视民生 ‎15.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这反映了朱熹( )‎ 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 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 C.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 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 ‎1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17.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 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 A.社会变革缺乏经济基础 B.专制统治压制人的理性 C.文化专制钳制国人思想 D.封闭社会阻碍文化交流 ‎18.《启祯野乘·徐文定传》中载,“(徐光启)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 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这表明徐光启(  )‎ A.强调精耕细作                                         B.主张发展水利事业 C.重视经世致用                                         D.致力于西学东渐 ‎19.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 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 学的发展(  )‎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20.如图为徐渭名作《榴实图》,画中的狂草自题诗是“‎ 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据此可知,该画作( )‎ A.追求诗书画相结合 B.体现神形兼备 C.表现手法灵活多变 D.意在借物抒情 ‎21.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 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 ‎ ‎22.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  )‎ 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                    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                    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23.下表是从《西国近事汇编(1873—1899)》中整理出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英译图书的分类及数量的统计。这一统计反映了当时( )‎ 分类 数量 分类 分类 数量 分类 数量 军事/海军 ‎37‎ 工程 农业 ‎12‎ 医学 ‎12‎ 化学 ‎10‎ 矿业 数学 ‎7‎ 造船 ‎7‎ 科学 ‎6‎ 历史 图画 ‎6‎ 国际法 ‎5‎ 电气 ‎5‎ 地质 地理 ‎3‎ 政府 ‎3‎ 商业 ‎3‎ 教育 物理 ‎2‎ 天文 ‎2‎ A. 国人仍坚持天朝上国观 B.洋务派“体用观”的局限 C.政府重视培养全面人才 D.维新派倡导的政治变革观 ‎24.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 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上述变化表明( )‎ A.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B.宗教改革打击天主教会 C.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D.印刷引入促进文化繁荣 ‎25.达尔文给他的读者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思想观念得换一换了,《圣经》对物种起源的解释好像不大对,应该代之以自然主义的说明。材料旨在说明达尔文的著作( )‎ A.长期深受宗教的困扰 B.否认了《圣经》的原有作用 C.瓦解了传统的思想观念 D.转变了人们的自然观 ‎26.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是普通青年医生菲利普,作品描写了他曲折的人生道路,揭露了宗教、教育、贫困对人的禁锢,在展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令人窒息的画面的同时,表现出对自然纯朴人生的向往。与该作品属于同一派别的美术作品是(  ) ‎ ‎27.卢梭曾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表明卢梭的主张(  )‎ A.完全背离启蒙运动宗旨                        B.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28.“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 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 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29.孙中山1895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 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 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 ‎30.“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31.普朗克发现了超出经典物理学框架的新的实验事实,并且为解决新的实验事实与旧的理论体系的矛盾,被迫做出某些超越旧理论的假设。但他不想用量子化概念去推翻旧的理论体系,始终认为“错误不在于理论之基本原则,而一定在于构造理论时所用的某个假设。”可见普朗克的量子假设( )‎ A.解决了经典力学的危机 B.弥补了经典力学的不足 C.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 D.揭示了旧理论的缺陷 ‎32.1956 年以后,诗歌不再仅仅表现重大题材,讴歌爱情、友谊、山川景物的作品开始增多,诗的主题也不断深化。一些诗人面对现实,大胆探索,对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给予揭示,对一些社会人生问题给予积极的思考。这段描述说明( )‎ A.国家经济建设进入高潮 B.新旧创作理念存在冲突 C.社会上出现“左”倾思潮 D.当时艺术氛围相对自由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他们把“人”放在神创世界中的中心地位, 认 为“人”‎ 具天赋自由意志, 以人性作为思考神学、观察世界的理论依据,其关注的宗教问题大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少注意经院哲学热衷的纯神学理论。“人活动的目的在此岸人间, 而不在彼岸世界”, 所 以“人应该把精力投注于尘世事务”。这使人们对自身、对自然地好奇心趋于强烈,希望求证实验的方法验证真理,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主义者追溯基督教的渊源,对《圣经》进行严格的考证和评注,反对教会对原初教义的歪曲。他们研究古典学术和调和神人之间关系的观念,对当时的宗教改革家有着重大启示。‎ ‎——摘编自陈志强《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宗教观的性质》等 材料二 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 ‎ ‎——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宗教观的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新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分)‎ ‎34.(12分)‎ 材料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 ‎ 高潮时期 ‎ 主要方向 ‎ 方式 ‎ 规模及代表人物 ‎ 清末 ‎ 同治时期 ‎ 留学美国 ‎ 官费 ‎ ‎1872-1875年间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 ‎ 詹天佑、唐绍仪等 ‎ 清末 ‎ 光绪年间 ‎ 留学日本 ‎ 官费自费各半 ‎ ‎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 ‎ 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 ‎ 民初 ‎ 五四前后 ‎ 留美、留法、留苏 ‎ 庚子赔款赴美, ‎ 留法、留苏基本民间社团组织 ‎ 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 ‎ 蔡元培、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勤工俭学) ‎ 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全方位,欧美发达 ‎ 国家居多 ‎ 初期公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 ‎ 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 ‎ 李彦宏、张朝阳等 ‎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整理 ‎ 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官员的选拔,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不仅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政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选任方式上,监察官员一般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监察活动多采取垂直单线方式,直接听命于皇帝。统治者还重视用法律对监察活动进行规范,如汉朝时的《刺史六条》、唐朝的《巡察六条》、清朝的《钦定台规》等法规的制定。西汉除御史大夫为二千石外,侍御史、御史及部州刺史皆为六百石。唐代御史台除大夫三品,中丞五品外,侍御史为从六品,监察御史只有八品。然而,他们执行监察权时,可以不受自身品秩限制,纠察弹劾包括宰执、王公在内的一切官吏。虽然古代的监察权依附于皇权,但监察权力的运用具有相对独立性,职能渐渐从行政监察权中分离,机构也渐渐走向独立。 ‎ ‎——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等 ‎ 材料二 古典时期,雅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员监督机制。公民大会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职人员的表现,并就其去留问题进行表决。陪审法庭除了是最高司法机关外还是最高监察机关,议事会同样承担着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功能。雅典公民也有相当大的监察权。在雅典,官员的当选必须经过公民的严格监察:官员在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进行审查。官员在任职期间要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任职期满后,对其财产等情况进行审查,看他是否贪污受贿。 ‎ ‎——据《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等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7分)‎ 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DADB 6-10 DCCCA 11-15 DCCAD 16-20CBCAD 21-25 DCBAD ‎26-30BBDDC 31-32 B D 二、非选择题 ‎33.【答案】‎ ‎(1)内容:强调“人的价值”,注重人性的自由和平等;(2分)关注现实生活,反对封建神学的禁欲观;(2分)大胆怀疑教会的传统神学;(1分)反对愚昧无知和盲目崇拜,提倡知识学问。(2分)‎ 影响:有利于摆脱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解放人们的思想;注重社会现实,消除了宗教和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人们对现实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为随后的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渊源;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摒弃旧文化体制下的国民劣根性;通过平民化的“文学革命”塑造新国民;具备独立与理性的精神品格;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欧美社会民主、平等、自由等启蒙思想广泛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和旧国民性的批判与反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政局动荡更迭;留学风气盛行。(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4.【答案】第一段: ‎ 特点:主要官费;到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 背景:两次鸦片战争战败;西学的传播;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的兴起。(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 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的现代化。(2分。答出1点即可) ‎ 第二段: ‎ 特点:主要到日本;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自费留学人数大增(留学逐渐成为社会风尚)。 ‎ 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盛;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距离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 []‎ 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的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 第三段: ‎ 特点:主要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 背景: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的民主、科学意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 ‎ 影响:促进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 ‎ 第四段: ‎ 特点: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 ‎ 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 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友谊的桥梁,增强国际了解与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 评分标准:特点依据材料提取,概括准确(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历史解读必须包括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影响两部分。(8分。解读要与所提取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解读清晰、史实准确)‎ ‎35.【答案】(1)特点:监察官员的选任有严格制度和要求;依附于皇权,进行垂直单线式的监察活动;用法律对监察活动进行规范;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监察权与行政权逐渐分离,监察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 ‎ ‎(2)特点:没有独立的监察机关;监督渠道多元化;公民监督权较大;监察官员由选举产生。(3分) ‎ 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维护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防止官员腐败;为后世的监察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4分,任答2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