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提升版)第三部分第6讲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学案)
第6讲 社会转型与文明演进 考题统计 主题链接 年份· 考题 分值 考查角度 知识点 2018·Ⅰ卷·T42 12分 以历史故事为切入点,考查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 1.中国的重要社会转型时期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2)明末清初时期:社会转型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4)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变化。 (6)改革开放后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世界历史重要社会转型时期 (1)14~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经济、思想)。 (2)17~18世纪末: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及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近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英美代议制等)。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等。 (4)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种政治制度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和演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等。 (5)20世纪末:苏东巨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2017·Ⅰ卷·T42 25分 从中外关联角度考查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14~17世纪中西方社会转型) 明清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近代自然科学 2016·Ⅰ卷·T41 12分 从民主思想切入考查欧美代议制的确立(17、18世纪末的西方社会转型) 启蒙运动;英美法德代议制 2015·Ⅰ卷·T41 12分 从生产力角度考查近现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转型) 两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及经济的发展 考向一 中外社会转型时期的特征及影响 1.西欧早期从农耕文明向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转型的特征及表现 (1)阶段特征: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6世纪前后~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体现了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 (2)主要表现 ①政治上: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经济上:伴随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③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④科学上: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近代西方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1)经济上,西方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 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思想文化上,达尔文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理论诞生。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要形式,音乐、美术佳作不断,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全面近代化的展开 (1)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 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2)经济领域: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3)思想文化领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押题1] (2018·河北衡水大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但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贵族财产的衰落常常把他们的儿子推入工商业领域,这样贵族后代变成了商人。人们靠从做学徒开始进入中间阶层,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学徒制上升为企业主,甚至成为绅士。英国社会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事商业和法学、医学 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迅速增强,他们由此获得较多的财产、较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力。中间阶层的人数迅速增加,重要性日益增强,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英国社会上层和中间阶层中有些人逐渐向工资劳动者靠拢,农村家庭农场主的破产和消失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多数转化为工资劳动者,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英国社会的流动机制使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连结成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前进。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材料二 晚清时期科举制出现严重弊端:一方面,科举制下培养的大多数人思想僵化,往往成为早期现代化阻碍力量。另一方面,科举制虽难以容纳向上流动的庞大社会群体,却吸引了广大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成员的参与,这就导致社会实业领域人才缺乏。科举制废除后,社会流动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由于新式教育制度的勃兴和科举考试束缚的消失,向上流动的社会成员以新式教育为中介,获得了新的政治、经济、教育、工商、科技等适应社会结构变动需求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他们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具有一种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救世意识。科举制的废除,使得“功名”身份不再是判断人们社会地位的唯一重要标志,社会各界从业者的社会地位由此也得到了提高。于是,不仅是入仕,包括经商、从军等也成为人们谋求向上流动的选择。社会流动的改善,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多样的人才,加强了社会活力。 ——摘编自伍茂春《科举制的废除及社会垂直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的特征,并简析英国社会流动加剧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显著变化。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合理的社会流动的认识。(11分) 答案 (1)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各个阶层连结成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前进。 原因: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的推动;思想解放的影响。 (2)变化:社会流动渠道拓宽,社会流动由一元转向多元;向上流动社会成员素质高、思想新;受西方影响较大。 认识:社会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流动,合理的社会流动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考向二 某一历史阶段历史现象折射出的中外社会转型 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是转型的前夜 (1)政治领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日渐腐败。 (2)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自然经济形态。 (3)对外交往:实行“海禁”政策,在闭关锁国中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思想领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思想,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5)文学领域:《红楼梦》等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2.20世纪前期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1)政治上: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开始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化进程启动;同时经济大危机和法西斯主义的泛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受到严重挑战,出现重大波折。 (2)经济上:苏联逐步探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创了工业化新模式,逐步实现工业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经济大危机重创西方,美国首开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国家干预经济新时期。 (3)思想上:凯恩斯主义兴起;基于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现代派艺术兴起。 [押题2] (2018·吉林统测)(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时期”,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信息“1912年至1928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 概括材料的观点。然后,结合史实论证北洋政府统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论证时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外交等方面概括。 答案 观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论证: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评分标准:①紧扣论证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多角度进行论证。) 考向三 近代中外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影响 1.近代以来中西社会转型的不同特点 (1)西方 ①伴随着对落后的农业国家和自然界的征服与破坏的殖民扩张逐步确立。 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先进的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 ③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确立起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 ④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和科技创新。 (2)中国 ①近代伴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中国社会被迫转型;到现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潮流。 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建设。 ③经过民主革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 ④从向西方学习到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的思想解放和创新。 2.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1)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把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放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2)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政治上,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推动着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代等发展历程;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不断多样化,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本质,它不仅仅表现为新的取代旧的,还是一个土洋并存、中西合璧的多样化过程。 (3)从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近代工业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政治民主化(社会政治变革)、西方思想的传播,全面认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押题3] (2018·江西南昌模拟)(12分)阅读下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 世 纪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文化领域 欧洲: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电报等相继问世。 中国: 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办柯拜船坞。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同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98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欧洲: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德意志统一。 中国: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 欧洲: 1832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诗《唐璜》;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翰·密尔发表《论自由》。 中国: 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1861年京师同文馆开办。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等资料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12分) 解析 从材料全局上看,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中西方之间差距迅速拉大,西方国家通过侵略等手段扩大东西方差距,中国被迫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历程;从微观上看,西方国家加紧侵略中国,也给近代社会带来了双面性的影响;可从以上角度结合中西方同期相应的史实进行阐述即可。 答案 示例一 工业革命引起了中西方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 论述: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继之而起。工业革命在经济上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崛起; 政治上以英国议会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掀起高潮,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这一切预示资本主义将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另一方面,为了开展工业革命,开辟世界市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加紧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通过鸦片战争等用武力迫使中国打开国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而造成东方从属西方的局面。同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也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但如何实现近代化,是传统且落后的中国面对的重大课题。 总之,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封建落后的中国则成为西方侵略对象,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 示例二 西方列强侵略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鸦片战争等侵略战争后,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国门洞开,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伤害,造成政治经济主权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另一方面,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经济上,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的阶级力量崛起,提出建立民主政治要求并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旧有的封建制度和统治秩序;思想文化上,伴随西方思想涌入,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题。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和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尽管如此,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殖民利益,而决不是为了传播近代文明、帮助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才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