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易错集训: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易错集训: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易错集训 1、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 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 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 是( )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2、孙中山称之为“政治革命的根本”的是( ) A. B. C. D.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所起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②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指导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制定 ④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 A.反对帝国主义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5、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 的“新”体现在( ) ①明确提出反帝 ②平均地权 ③节制资本 ④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1927 年 11 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 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 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B.更多的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 D.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弘扬新三民主义 7、民国十四年《革命》半月刊刊登了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该文章( )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B.用阶级分析法研究中国社会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D.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8、毛泽东同志为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奋斗了一生。在他光辉的一生中,著作颇丰,其中有 一部著作堪称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这部著作应该是( ) A. 《论持久战》 B.《论联合政府》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新民主主义论》 9、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 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10、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 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解放战争 D.三大改造 11、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 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这一思想( ) A.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 B.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 C.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 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 12、几位同学在评价毛泽东思想时发生了争执.你认为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它是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它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C.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其在“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想 13、1978 年 5 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 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 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 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14、右图是邓小平同志给《光明日报》的题词。对这一题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题词的时间可能是 1977 年前后 B.题词内容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导思想的转变 C.题词说明中国思想界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D.题词否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15、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 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2017 年 10 月 18 日上午 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 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并最终形成体系的标志性内容是( ) A.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 B.规定中国共产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8、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B.“一国两制”的构想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四次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会议,分别是( ) A.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B.党的一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C.党的一大、党的七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D.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 其材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 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 年 6 月) 材料二: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 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 年 8 月 13 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 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 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 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咯·孙文学说》(1917 年—1919 年) 材料四: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 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 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 年 4 月 20 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 来救中国”的?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 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 1939 年下半年,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 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其中主要有 1940 年 1 月毛泽东 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 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把操纵国计民生的即帝国主义和官 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 大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在此基 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文化纲领是……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 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3 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 国。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创立新中 国时是如何实践的。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看,毛泽东具有怎样的创新精神? 22、史料研习、归类整理、论证说明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试运用这些方法完成邓小平理 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 (1)史料研习 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 让中国走向何方。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 展都依赖于中国人民和中国自己的领导人。他说外援是好的,我们需要,但他不管是否有外援 都决心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的这种依赖自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人民的意愿 是至关重要的,是你们成功的根本。”麦克纳马拉的评价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中的什么 特点? (2)归类整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有关邓小平理论形成与 发展的知识,完成下表: 时间 事件 意义 1978 年 5 月 ①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 年 12 月 召开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 ② 1987 年 10 月 ③ 形成了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标志 着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1992 年初 南方谈话 (3)论证说明 1980 年 8 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毛泽东做了如下评 价:“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 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 上面这则史料你认为最能说明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并说出你的依据。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国内外敌 人的联合破坏,故 A 项错误;孙中山认为欧美革命是成功的,成功之后的建设当中出现了问题, 而不是革命误入歧途,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信息表明是共产党影响了孙中山的解释,而且当 时孙中山与中共合作主要是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故 C 项错误;孙中山认为革命不成 功的原因是平等自由思想,是把现实当中政治团体的组织松散、纪律散漫等现象产生的原因 错误地归结于自由平等思想了,故 D 项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材料“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 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 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 覆辙。”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孙中山政治革命的主旨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因此他 视民权主义为“政治革命的根本”,本题选 C。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影响。考生要根据所学知识对比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 义在影响上的区别,分析可知④属于新三民主义的影响,故排除,所以本题选择 B 项。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新三民主义实现的途径和手段,概括全面,A、 B、D 三项只是新三民主义的部分内容,故答案为 C。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旧三民主义指导下 进行的一系列革命相继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要在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的道路.必须联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共同来完成。因此才会有了三大政策下 的新三民主义。它賦予了新三民主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内涵,明确提出反帝、 节制资本等口号,故 ① ③ 符合题意,本题选 B 项;②④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1927 年 11 月,此时国民大革命已经失败,宋庆龄和邓演达属于国民党左派,他们发 表的宣言说明了他们仍主张联合工农群众建立新的政权,并要继续节制资本主义,这是新三 民主义的内涵,故选 D 项。A 项错在“开始”,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三民主义就已经开始 注重发动工农运动。宋庆龄等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故 B 项错误。C 项指的是中共探索 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题干主旨不符。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民国十四年”即 1925 年, 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尚未找到,处于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时期。找到 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是在 1927 年.所以 A 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工 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也是在 1927 年,所以排除 C 项;D 项也是 1927 年出现的; 所以答案选 B 项。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A项,《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 1938 年发表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为 中国人民指 明了中国抗战前途。故 A项错误。 B项,《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于 1945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 报告。毛泽 东总结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 国家学说,这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故 8 项 正确。 C项,《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在 1949 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28 周年而写的一篇文 章。奠定 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为即将 成立的新中国做了 政治理论准备。故 C项错误。 D项,《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 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国家形 式.即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 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不可能直接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通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革命.A、B、C 三项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 命是指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的革命,其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故 D 项正确。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新中国民主政治法律保障的先后是《共同纲 领》和 1954 年宪法,故 A 项错误; 依法治国的方针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故 B 项错误;有 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 “党中央号召公安、 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 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 法制的中心环节”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法学理论的丰富,故 D 项正确。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错误的思 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革”结束后思想解放的艰难性。由材料中作者准备坐牢可知当 时社会舆论并非“百花齐放”,“两个凡是”仍然影响很大.排除 A、D 两项;1978 年 5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召开.排除 C 项;题中材料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开始 涌动.但受到了“左”倾思想的阻挠.故应选 B 项。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没有否定毛泽东思想的 正确性,反而是对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选 D。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主要内容 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因此第一个体制应该是计划经济体制;第二个体制应该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B 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 A项,是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此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故 A项错误。 B项,是 1987 年党的十三大会议上的内容,此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尚未 成熟和形成体系。故 B项错误。 C项,邓小平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比较系统地初 步回答了 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 问题,“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 题,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什么样的 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題做出了科学回答。在解决“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并最终 形成体系。故 C项正确。 D项,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 党的指导 思想写人党章,此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完全成熟。故 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 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8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是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党的一大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 指导思想;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20 答案及解析: 答案:1.“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 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 21 答案及解析: 答案:1.背景: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 目的: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寇,实现民族独立;为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 2.特点:政权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国营经济为主体、各种经济并存发 展;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实践: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3.将国情与革命理论相结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解析:1.“背景”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及其对应的抗曰战争来分析;“目的”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一 句话概括即可。 2.“特点”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回答即可;“实践”可结合共产党 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来说明 3.要结合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态度来分析 22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中国人民的努力,在吸收外资的同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 则。 (2)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历 史性的转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③召开中共十三大④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 质特征是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3)特点:实事求是。依据:对毛泽东的评价客观、公正.既不回避其错误又不抹杀其功绩.也同 样反映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特点。第(2)问考查重要会议及其意义。第(3)问为开放性题 目, 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