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1840 1949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 任务 领导 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1949年 新中国成立) •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 •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第三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期(1927—1937) •第四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第一篇章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1、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 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 内 部 条 件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时间: 地点: 代表: 纲领: 机构: 意义: 1921.7.23 上海法租界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13人 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 中央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 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邓恩铭 王尽美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包惠僧 陈公博 周佛海 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 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 的胜利。 材料一 1、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2、我党纲领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 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选自《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二 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 立; 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 国。…… ——选自《中共二大纲领》 设问(1)中共“一大”和“二大”纲领中党的奋斗目标的主 要差别是什么? (2)你认为哪一个奋斗目标更符合当时的实际? (3)这种差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典例1】 (2009·厦门模拟)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 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 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 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从诗中“南湖”“画船”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 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最初在上海召开,后 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召开,宣 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A 1.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 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 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 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 大” ( ) A.实现社会主义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解析 本题考查中共“二大”的内容和意义。D 项在中共“三大”时提出。A、B两项在中共“一 大”时提出。 答案 C 第二篇章   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 ①中共方面:接受 失败的经验教训;1923年中共 “ ”正式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②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孙中 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党。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2)国共合作的实现: 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 ”的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工人运动 三大 一大 •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1924年1月,在 广州召开的国民党 “一大”通过的宣 言 重新阐释三民主 义,确定了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 三大政策,标志着 国共第一次合作正 式形成。 国民党一大会场 孙中山步出会场 1、中共“三大”:1923 年2、国民党“一大”: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 隶 广州桂林 长沙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武昌 安 徽 湖南 江 西 福 建 湖北 浙江 安 徽 河 南 江 苏 上海 国民政府 基本上推翻了北 洋军阀的统治, 动摇了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根基。 3、北伐战争: 1926 4、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 蒋介石,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国民革命失 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革命、尤其是革 命武装的领导权。 失败 原因 客观: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中共缺乏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 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 武装的领导权。 探究: 国民革命(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有何教训? 2.该漫画是1929年漫画家黄文农创 作的《大权(拳)在握》,作为 大权在握的措施中,发生在1927 年的是 ( ) A.“四一二”政变 B.“七一五”政变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图中所示人 物为蒋介石,B项是汪精卫发动的;C项发生于 1926年7月;D项是毛泽东领导的;1927年“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 政府。 A 3.1927年7月24日,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 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 领导过革命的人已经走上歧途。”宋庆龄所指 的人是 ( ) A.蒋介石、陈独秀 B.江精卫、陈独秀 C.蒋介石、汪精卫 D.蒋介石、董必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提 供的“1927年7月24日”和“已走上歧途”, 可以判断出是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 政变和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两个事件, 所以答案应选择C项。 C 4.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 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 ( )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 联系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 义攻打大城市受挫的史实,说明必须走适合国 情的道路。 C 5.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 《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 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 最贴近历史寓意的是 ( )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 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C两项表述错 误,错误在于“一路坦途”“彻底失败”,D项 表述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更确切。因为 题目本身突出的就是遵义会议的意义,故选B。 答案 B 第三篇章   三、国共十年对峙 农村包 围城市 道路的 形成 揭开序幕 点燃星火 星火燎原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八七 会议 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建立巩固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形成 南昌 汉口 井 冈 山 瑞 金 城 市 农 村 革 命 重 心 转 移 一系列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先后建 立 结合所学地理知 识,思考各红色 根据地建立在这 些地区的原因。 中国的农村有相 对的独立性,可 以不完全依赖城 市而存在;这些 地区远离大城市, 敌人统治力量相 对薄弱;北伐的 影响,有群众基 础。 1928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 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红 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蒋介石的反应如何? 大围剿 1、红军长征: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 (3)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4)结果: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长征的胜利 四渡 赤水 巧渡 金沙江 强渡 乌江 遵义会议 (1935.1)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10) 渡过 湘江 放弃去湘西 改道贵州 强渡 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飞夺 泸定桥 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10) 西安事变: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2)根本原因: 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 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结果: 和平解决 (4)意义: 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 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 的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奠定基础 1937年,《合作宣言》发表 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4.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 ①发生在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下 ②“兵谏”具有爱国意义 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 各阶层的抗日态度 ④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国共两党结 束长达十年的对峙,开始走向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抗战全面爆 发后,所以④不正确。 答案:A 第四篇章  抗日战争 1937.7.7—1945.8.15 4、抗日战争(1937.7—1945.8) • (1)1937.7.7,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 开始。 • (2)1937.9,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标 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正式建立。 • (3)1938.10,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4)1939.1,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 立反共方针,掀起三次反共高潮。 • (5)1940,“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 战胜利的信心。 • (6)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 日战争结束。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领导 战场范围 作战方式 战略地位 抗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在敌占区建立 敌后根据地 在国统区划分 为若干战区 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以阵地防御为主的 正规战 相持阶段开始后, 逐渐成为主战场。 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联系:互相依存、互相配合,都是全民族 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3、 国共合作抗日: (1)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2)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相互配合 探究: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①根本原因: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 族抗战 ②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中共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④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海 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⑤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 意义:国内意义:抗战的胜利是中 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极大 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 自信心。 • 国际意义: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 巨大贡献。 C A (1940.8-----1941.1) 1945.5 1941.12 第五篇章  解放战争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 飞抵重庆,进行谈判。 走出机舱, 向欢迎的 群众挥帽 致 意。 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 签订《双十协定》 两种命运的较量: 光明:民主、和平、联合政府(中共“七大”) 黑暗:专制、内战、一党独裁(国民党“六大”) 中共为实现民主和平的努力: 1945.8—10,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 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1946初,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民主和平建国的 路线。 国民党坚持专制独裁:迫害民主人士,破坏政协 决议。 5、人民解放战争(1945.6—1949.10) (1)战略防御(1946.6—1947.7):粉碎国民党 军队的全面进攻(1946.6----1947.2)和重点进攻 (1947.2----1947夏)。 (2)战略进攻(1947夏):三军挺进中原 (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 (4)七届二中全会(1949春):决定把党的工作 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 上来,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5)北平谈判(1949.4),破裂。 (6)渡江战役(1949.4),推翻国民党统治。 •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 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 (7)开国大典(1949.10.1),中央人民 政府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基本胜利。 • 1949年6月 ,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 奠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 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 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也是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 的新贡献。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粉碎全面 重点进攻 敌强我弱 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敌人兵力不 足 三大战役的 胜利 基本歼灭敌 人主力 国民党统 治被推翻 晋冀鲁豫 解放军 陈谢兵团 刘邓大军 华东 解 放军 陈粟大军 大别山 豫 皖 苏 2、战略反攻: 西北 解 放军 陕北 胶 东 豫 陕 鄂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战略决战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的 原因是什么? (1)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的正确 战略决策;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乡村转向城 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 胜利:1949年10月1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