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 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处工,就官府”判断, 手工业是受官府控制的,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唐朝李贤在《后汉书·杜诗传》注文中说:“……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这 里描写的生产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 A.灌溉 B.排涝 C.冶铁 D.挖煤 解析:由“吹炭”和“激水以鼓之”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鼓风冶铁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冶 铁。 答案:C 3.宿铁刀是中国古代制造的著名钢刀,它的制造工艺是“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据其工艺判断,该刀的生产年代最早不早 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铸造时先把生铁熔化,浇铸在熟铁上,这是典型 的灌钢法。我国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 答案:C 4.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这种技术 最早出现于( ) A.汉武帝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解析:东汉时期才出现青瓷,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 粉彩瓷器”出现在康熙年间,故 B 项正确;雍正时期之前已经出现“粉彩瓷器”,故 C 项错 误;乾隆时期之前已经出现“粉彩瓷器”,故 D 项错误。 答案:B 5.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 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根据题目中关键词“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可以得出,中国古代丝织业历史悠久, 丝织业技术发达,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目中古罗马学者对中国丝织品的赞美, 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汉时期,中国通过路上丝绸之路与古罗马进行贸易往来,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6.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 下垂衢脚,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 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制瓷 B.冶金 C.纺纱 D.织锦 解析: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并结合所学知识“明中叶以后,使用 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用于专门织造精细丝织 品的花楼机。 答案:D 7.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风俗考》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 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这一现象最有可能首先出现于明代的( ) A.苏州 B.开封 C.北京 D.西安 解析:“计日受值”体现出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最早出现于明朝中 后期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中,故选 A 项。 答案:A 8.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 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 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 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中只是描述了松江地区纺织业发达,并未提到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故①错误;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体现了纺 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故②正确;“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 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体现了雇佣关系,故③正确;题中没有官府鼓励手工业发 展的信息,故④错误,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下》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 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 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 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 6 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 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材料三 (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 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 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1)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 居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 么? 解析:第(1)问,“形态”要抓住关键信息,即“天子之六工”,即这六种手工业都是为 天子服务的,所以应是官营手工业。由于政府调动最优等工匠、最优等原料进行不计成本的 生产,所以其产品质量在手工业的三种形态中是最好的。第(2)问,“变化”注意抓住一些数 字做对比即可得出答案;“原因”一要从官窑自身寻找,二要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要求更多 的产品提供给市场来考虑。第(3)问,“新现象”注意从材料中提炼、归纳而不要照抄;“原 因”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形态:官营手工业。地位:产品质量最高。原因:官府控制,集中大作坊生产; 工匠最优秀,技术最高超,生产不计成本;原料等次最好。 (2)变化:明朝中叶以后,在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3)新现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征:出现雇佣 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