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练12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
课练 12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小题狂练⑫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 1.1949年,在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此言论表明新中国( )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并发挥作用 B.反对霸权主义并且维护世界和平 C.已经采取了“一边倒”的对外方针 D.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建立新型外交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不符合材料时间,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反对霸权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说明新中国主张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一边倒”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错误。 2.[2019·山东潍坊模拟]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努力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 )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 C.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华的经济封锁 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意义。1949年中苏建交,而1950年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故A项错误;根据条约的内容可知这有助于抵制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有利于维护新中国的政权,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政治方面的合作,并未体现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1945年胜利的,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3.[2019·湖南衡阳联考]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答案:C 解析:材料“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划分说明没有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据材料“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三类国家”可知中国外交政策是以两大阵营对立作为前提的,并不是完全的独立自主,故B项错误;材料“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民族主义国家的划分并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故C项正确;新型区域外交合作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与材料中1952年不符,故D项错误。 4.[2019·湖北襄阳模拟]在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上,针对有少数国家代表诬蔑“中国对他国进行颠覆活动,中国必须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中国代表团表示“亚非多数国家和人民都受过殖民主义伤害……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D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万隆会议,故A项错误;依所学,在日内瓦会议中讨论的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故B项错误;1953年底,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非万隆会议,故C项错误;依所学,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参会各国的广泛认可,故D项正确。 5.[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 ) 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B.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 C.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 D.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中“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可知日内瓦会议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国际声誉,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故C项正确。 6.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还在联合国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时投弃权票。50年代中英建交( ) A.是中英两国利益协调的产物 B.是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重要因素 C.促进了中欧外交关系的缓和 D.完美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 解析:“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外交关系。同时又保留台湾领事馆”可见英国也是出于自己利益的角度考虑,故A项正确;“50年代”可知,社会主义阵营还处于建立期,故B项错误;“中英建交”不能代表整个欧洲,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50年代中期才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同,而“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政府即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故D项错误。 7.[2019·四川德阳模拟]苏联在1953年将中东铁路所有权还给中国,1955年将旅顺军港交还中国并放弃在新疆企业的股份,1957年同意援助中国开发核技术。中国则在1956年调停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件表明当时中苏两国( ) A.盟友关系进一步巩固 B.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C.采取相同的外交方针 D.经济建设互通有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苏关系的发展状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标志中苏建立盟友关系,材料中苏联与中国的互助交往表明关系进一步巩固,故A项正确;B、C两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中苏经济建设互通有无,故D项错误。 8.[2019·山东淄博模拟]1962年,中日双方由廖承志、高崎达之助(日本执政党要员)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贸易的备忘录,这种贸易形式也被称为“备忘录贸易”,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据此可知,中日“备忘录贸易”( ) A.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B.为中国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C.解除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中日外交。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在1972年,排除A项;为中国对外开放奠定基础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日本不代表整个西方,排除C项;当时中日关系受“冷战”影响处于对峙状态,而中日“备忘录贸易”即是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故D项正确。 9.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外交环境的变化 B.国内政局的稳定 C.教育体制的改变 D.经济水平的提高 答案:A 解析:60年代学习俄语的比例下降源于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正确;60年代中期中国政局受到“左”倾错误干扰陷入一定的混乱,故B项错误;教育体制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C项错误;6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缓慢,故D项错误。 10.[2019·吉林模拟]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 B.“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 C.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D.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 答案:A 解析:20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东北边境形势持续紧张,导致东北的国防战备相对吃紧,故A项正确;B项属于主观方面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开始于50年代中后期,与材料时间限制不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60年代而不是50年代,朝鲜半岛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故D项错误。 11.[2019·新疆乌鲁木齐模拟]1964年1月,毛泽东正式明确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指出: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的背景是( ) A.中日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欧共体具有了抗衡美国的实力 C.美苏“冷战”和中苏关系恶化 D.美苏“冷战”造成两大阵营瓦解 答案:C 解析: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故A项错误;70年代欧共体、日本和美国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故B项错误;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加之美苏“冷战”,造成我国注重改善与中间地带国家的关系,故C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导致两大阵营瓦解,故D项错误。 12.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说明( )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 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 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 答案:B 解析:影响外交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因为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A项表述有违史实,故A项错误;很多国家支持中国说明中国的影响力增强,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美国是在分析事实,并未体现具体的“冷战”思维的加强,故C项错误;题目中提到了几个国家,并未体现是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故D项错误。 13.[2019·湖北联考]下表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 60 32 1975 304 156 1980 3755 1059 1985 3855 3840 A.中美建交 B.周恩来对“文革”的抵制 C.中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 D.中美关系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题干表格从1972年开始,因此A项表述片面,排除;根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促使中美贸易量增加,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促使中美之间的贸易量迅速增长,故D项正确;周恩来逝世于1976年,B项片面,排除;1972~1975年中国未进行经济体制调整,排除C项。 14.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 。6~10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 ) A.积极改善中美关系 B.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两国建交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答案:A 解析: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与材料中“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相符,故A项正确。 15.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②基辛格秘密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即将访问中国。③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④1971年,与中国建交国家达14个。⑤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达17个。综合材料中的五个历史事件,你得出的结论是( ) A.对美和解,促进了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C.放弃意识形态分歧,推动了两大阵营的和解 D.无私援助,推动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发展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故A项正确;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70年代的外交,而非两大阵营的和解,故C项错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发展,故D项错误。 16.[2019·安徽马鞍山模拟]尼克松为改善中美关系,决定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农业部认为这是增益本国农业的大好机会;财政部认为此举有助于从中国大量获取原材料;而国防部则表示不满,认为出口的一些商品“可能会被中国用作军事或更大的战略用途”。这说明美国对华政策( ) A.促进中美关系改善 B.体现不同集团妥协 C.彻底摆脱“冷战”思维 D.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答案:D 解析:促进中美关系改善是对题干的重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不同部门对放宽对华贸易管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的不同的结论,不能体现不同集团妥协,故B项错误;彻底摆脱“冷战” 思维是绝对化选项,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不同部门对放宽对华贸易管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的不同的结论,但是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故D项正确。 17.[2019·江西赣州模拟]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这一公报的发表( ) A.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推动了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C.表明了大陆对台湾政策的改变 D.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砝码 答案:B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表明美国改变了一贯的对台政策,推动了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故B项正确;大陆对台湾政策是一贯的,要求美方断绝与台湾的官方往来,故C项错误;公报的发表,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美国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利益关切,故D项错误。 18.[2019·山西五校联考]1980年,中苏两国签订的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中国宣布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后又提出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可以用来表明( ) A.不结盟运动取得了新进展 B.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破裂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中国有能力维护自身主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材料中反映的是中苏在1980年放弃结盟的关系,与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在中苏关系恶化时就已经出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宣布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后又提出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国的外交政策,而不是中国的国力,故D项错误。 19.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 A.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答案:D 解析:我国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是主导,故A项错误;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是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联合国无关,故C项错误;我国参与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故D项正确。 20.[2019·安徽亳州检测]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演进表,影响四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关系 50~60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国际格局的走向 B.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的角逐 D.政治领袖的智慧 答案:C 解析:两极格局下美苏实力在不同时期是不尽相同的,国际格局的走向不是影响因素,故A项错误;中苏由同盟关系到破裂再到修好、中美关系的变化说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故C项正确;政治领袖的智慧是影响因素但非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21.[2019·广西柳州联考]199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仅有4个,199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猛增至15个。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 ) A.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策 B.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C.中国奉行了不结盟的外交理念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格局的变化对中国外交关系的影响。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外交无关,故A项错误;1991年底“冷战”结束,国际局势出现新变化,导致199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增加,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始于20世纪80年代,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2.[2019·山东德州模拟] 1980年,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为由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中国奥委会也发表声明,不参加此次奥运会。1984年,苏联、民主德国等国家以安全问题为由宣布不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而该届奥运会是中国大陆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这反映出( ) A.中国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 B.国际政治斗争冲击体育运动 C.意识形态是外交决定性因素 D.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开始瓦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中国国家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的国际政治斗争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故B项正确;意识形态并非外交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恶化是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开始,故D项错误。 23.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 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发展的组织,因此体现的是积极开展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故C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不仅仅是周边国家,故D项错误。 2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深挖合作潜力,充实务实合作内容。要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中方愿同各方加强合作,优先实施已经达成共识的互联互通项目。”这表明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进行外交政策调整,奉行不结盟政策 答案:B 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国家组织,它不是联合国机构,其合作领域包括安全、经济、文化、军事、司法等,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故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 课时测评⑫ 综合提能力 课时练 赢高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福建泉州质量检查] 时间 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10~1950.1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 1950.4~1950.10 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 据此推知,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外交( ) A.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 B.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 C.“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 D.独立自主与不结盟 答案:C 解析: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大多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体现“一边倒”,但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所列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建交国家既体现“一边倒”,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了不结盟,故D项错误。 2.[2019·广东惠州调研]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这一划分( ) 和平中立国家 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 接近和平中立国家 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黎巴嫩、也门、沙特、柬埔寨、老挝、锡兰 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 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 A.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 B.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 C.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 D.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 答案:C 解析:题干中“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中“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 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或以美国为首的阵营,50年代我国外交主要还是“一边倒”,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可见万隆会议时期,我国仍然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故C项正确。 3.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不能体现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故A项错误;“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可以理解为建国后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20世纪中外交往”既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与外国的交往,也包含建国后外交政策的诸多变化,故材料中的这一种做法只是一段时间的内容,不能反映全部,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外交成熟的表现,故D项错误。 4.[2019·北京海淀模拟]《中美:从破冰到建交——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中说:“(20世纪)60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是在20世纪50年代,故B项错误;新中国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在20世纪60年代大批非洲国家独立并加入联合国的背景下发生的,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成立,故D项错误。 5.[2019·广东清远检测]“ 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主持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先后引进了84个项目,使用外汇2.7亿美元,填补了一些行业技术设备方面的空白。”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B.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C.中西关系开始改善 D.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 答案:C 解析:经过“一五”计划,我国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我国工业化至今都还在进行之中,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从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没有反映重工业的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苏“冷战”、争霸,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20世纪60年代我国从西方进口设备等,推知中西关系有所改善,故C项正确;打破西方的孤立封锁,是在建国初期与苏联等国家建交等,故D项错误。 6.[2019·山东济南模拟]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咨文中说:“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的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 ) A.欲改善对华外交 B.加强资本主义 C.强调中美差异 D.遏制政策成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得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夕,美国就已经有改善对华关系的考虑,故A项正确。 7.[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考]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特意请教法国著名作家马尔罗,希望获得更多毛泽东的印象,马尔罗说:“你将会晤的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尼克松此举意在( ) A.打开中美两国民间交往的大门 B.实现中美两国建交的夙愿 C.通过中国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 D.促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答案:D 解析:1971年的“乒乓外交”已经开始了两国民间交往,故A项错误;中美两国建交是1979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反映的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情景,结合所学可知目的在于促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故D项正确。 8.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领导人认为: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苏联霸权主义,因此应该建立一条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来打乱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部署,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此中国( ) A.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盟友关系 B.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C.与美国改善关系实现邦交的正常化 D.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外交活动 答案:C 解析:材料中“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领导人认为: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主要来自苏联霸权主义”表明,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故C项正确。 9.[2019·山东滨州模拟]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冷战”思维仍然主导着当前国际关系 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特点 答案:D 解析: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合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新华约”这说明他们的思想仍然被“冷战”思维束缚,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与之前的“华约”结盟有本质区别,故D项正确。 10.邓小平曾说,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国际上非常动荡充满危机的年代,但“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权主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不仅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上述讲话反映出中国外交的任务是( ) A.为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环境 B.延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D.联合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 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题干中“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信息可知中国外交的任务是为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故A项正确。 11.中国学者以1950~2005年中美双边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法制成下图来呈现中美关系变化的特征。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一边倒”政策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对抗等级 B.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进入良好等级 C.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友好等级 D.两极格局瓦解后,中美关系出现持续倒退 答案:A 解析:“一边倒”政策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对抗等级符合上图内容,故A项正确;尼克松访华推动了中美关系进入良好等级与上图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友好等级与上图不符,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后,中美关系出现持续倒退与上图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9·淄博模拟]1979年至1980年,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大幅度增长。从出访的国家来看,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 ) A.推动中美建交 B.推动改革开放 C.实现睦邻友好 D.引进先进技术 答案:B 解析:我国于1979年1月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的时间和出访国家看,主要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是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因此不是睦邻友好,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具体的外交的内容,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德州市模拟]六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是“不可缺少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外交六十年》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希望“苏东波”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采取“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 材料三 世界是三维的,第一维是经济的世界,全球化、制造业、贸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中国快速崛起;第二维世界是政治的世界,联合国、战略对话的、谈判中的世界,中国越来越积极,从韬光养晦向战略性介入的过程中转变;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中国基本还没有发声。 ——王逸舟《国际政治趋势——走过从前,走向未来》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10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9分) (3)材料三认为,哪个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改变中国的外交“短板”。(6分) 答案:(1)政策:“一边倒”(或联合苏联)。 背景: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苏结成友好同盟。(答出两点即可)(10分) (2)原因: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中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西方对中国以压促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9分) (3)领域:经济领域。措施:积极发展民间外交。(6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外交政策”,依据材料一“伟大的中苏同盟”“‘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等字眼可推断是“一边倒”政策;第二小问“背景”,以1956年这一时间点切入,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阶段特征,从两极格局已经形成、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友好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涉及的时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及“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等信息,可推断出“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可组织好答案;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举措来应对,属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的范畴,是所需的答案之一。第(3)问的第一小问“领域”,材料三认为,“世界是三维的”,中国在第一维的经济世界中快速崛起,故经济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第二小问“措施”,材料三指出,中国“ 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这需要借助“民间的力量”,故应该积极发展民间外交。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由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2分) 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 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10分) 示例二: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2分) 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新中国政权的扼杀,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19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0分) 解析:首先拟定论题,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可从材料所涉及的晚清、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选取一个为例,明确说明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当然也可以选取其他国家,但要注意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阐述;其次就选取的国家的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阐述,注意围绕主题,史论结合;最后简要总结,升华论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