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汉代出现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 A. 官僚体制的确立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儒家思想影响 D. 监察制度完善 【答案】C 【解析】材料“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警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故选C;秦朝推行郡县制是官僚体制代替贵族体制的重要标志,排除A;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约束统治者的暴行,排除B;材料无关监察体制的信息,排除D。 2.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A.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B.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C.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表明朱熹和王阳明都强调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对于个人修炼的重要性,说明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伦理道德,故A项排除;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朱熹和王阳明属于宋明理学思想家,排除B;材料主要说明个人日常礼仪活动对于个人修炼的重要性,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3.汉律允许某些亲属之间互相首谋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唐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蟀为主隐,皆勿论。这反映出汉唐法律 A. 忽视了社会秩序稳定 B. 体现了伸礼屈法思想 C. 消除了家庭内部矛盾 D. 凸显了仁政治国理念 【答案】B 【解析】汉代到唐代法律,允许藏匿罪犯由亲属扩大到部曲等人,表明儒家思想对法律影响加深,这也是关注家庭秩序稳定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A项排除;C项属于过度解读该政策,排除;仁政是强调统治者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排除D项。 4.唐朝窦冀在描述某书法家的作品时作诗云:“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该书法家是 A. 怀素 B. 柳公权 C. 王羲之 D. 颜真卿 【答案】A 【解析】根据“狂僧”、“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描述的书法家应该是唐代著名的和尚书法家怀素,怀素以草书闻名,故选A项;柳公权和颜真卿都是著名的楷书书法家,王羲之以行书闻名,他们也都不是和尚,故排除B、C、D项。 5.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 B. 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 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 D. 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演变。参加科举取士的不是富商大贾,故A 项错误;据材料“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可知南北科举取士人数大致均衡,有利于均衡政治势力,故B项正确;材料“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是指南方人文学有优势,北方人品行有优势,不能按同一标准取士,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是直接目的,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6.西欧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认为来世的得救高于现世生活,但他们也歌颂人性的尊严;12世纪的抒情诗欢呼四季之美,赞美爱情的欢乐;13世纪的雕刻家更注意对人类如实描绘,人物雕像变得更合乎自然比例,面部的表情也更加如实。这反映出人文主义在西欧 A. 已深入到各阶层 B. 源于宗教信仰 C. 促进了思想解放 D. 历史较为久远 【答案】D 【解析】根据“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歌颂人性的尊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在西欧有着悠久的历史,D选项符合题意;经院哲学家、诗人和雕塑家体现的人文主义不能说明其已经深入到“社会各阶层”,A选项错误;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文主义,不能说明其“源于宗教信仰”,B选项错误;中世纪文学艺术中体现的人文主义,不能说明其促进了思想解放,C选项错误。 7.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洪仁玕拿出“与番人并雄”的《资政新篇》,再到洋务派办洋务的实践,三者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特点是 A. 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 B. 反帝反封成为时代主旋律 C. 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 D.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 【答案】A 【解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开主张引进先进科技发展资本主义,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大办洋务,可见三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A项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故B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能体现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宣称:“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A. 认传统文化需要改造 B. 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C.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 D. 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可知新文化运动以民族利益为重、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故C项正确;由“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存在全盘否定倾向,对传统文化没有科学认识,A、D错误;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9.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 A. 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 B. 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C. 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 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伏尔泰主张哲学家当君主,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连开明专制君主都反对,本质上三人均强烈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C项符正确。AB两项不是二者共同的主张,故排除。 10.观察如下图,“甲”段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 A. 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 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发展机遇 【答案】B 【解析】随着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进出口贸易平稳增长,故B项正确;A项主要影响到国内企业产值的增加,与出口量增加无直接关系,故错误,排除;乡镇企业主要影响到国内企业产值的增加,,与出口量增加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排除;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与图表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 11. 近代某位学者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的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造社会。他反对盲目的行动主义和漫无目的的革命,而建议自发的逐步的改造,以推动社会进步。此人最有可能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蔡元培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胡适的思想。依据所学及题干材料可知,题干所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题干反映的正是胡适的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 12.法国大革命爆发3年后——路易十六在关押期间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这才如梦初醒般、辛酸地叹息说:“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可是,伏尔泰和卢梭早在革命爆发十一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路易十六所叹息的是 A. 是他们的思想动摇了其在法国统治的基础 B. 是他们的追随者武装起来推翻了他的统治 C. 痛悔未能重用伏尔泰、卢梭等维护统治 D. 幡然悔悟并自责实行专制统治是错误的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和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宣扬的“人人生而平等”“人民主权论” “天赋人权”等思想,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A符合题意;据材料“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他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的旗帜是启蒙运动,B说法错误;C、D违背史实。 第II卷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社会保障法产生和初期发展阶段。1881年11月17日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并说改善工人福利,是为了“和破坏性的社会民主党的企图进行斗争”。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德国1883年制定的劳工疾病保险法规定某些行业中工资少于限额的工人应强制加入医疗保险基金会,基金会强制性征收工人和雇主应缴纳的基金,这标志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度的产生。1884年又领布《劳工伤害保险法》,1889年頒布《残废和老年保险法》。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一时间成为各国仿效立法的楷模。 ——摘自史探径《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外国法译评》1999年02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徳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特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启动。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公费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1951年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的决定》,使劳保医疗制度得以建立。随着土地革命的结束,农村互助合作风起云涌,不少地方由群众自愿筹资成立了保健所、医疗所等医疗互助组织。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村合作社示范章程》,对合作社的社员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医疗给予了明确规定。不久,全国普遍出现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具有互助互济性质的农村合作医疗。 ——摘王晓玲《中国医疗市场政府管制的历史演进及制度反思》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徳国与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造成了贫困、疾病、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自上而下的统一道路使德国阶级关系复杂,工人阶级和工人政党的斗争催生了社会保障立法;进步的社会理论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特点:强制推行、立法保障;普遍共享、互济互利。 (2)类型: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评价:德国与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虽然处于不同阶段,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也不同,但两国的社会保险立法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一项文明立法,在保护劳动者和公民权利,安定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的信息从工业革命、阶级关系以及社会保障立法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强制性社会保险度的产生。1884年又领布《劳工伤害保险法》”信息从“强制推行、立法保障;普遍共享、互济互利”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公费医疗保险制度”“保健所、医疗所等医疗互助组织”“劳保医疗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从德国和日本立法阶段、社会主义和发展程度以及作用等角度分析回答。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的信息从工业革命、阶级关系以及社会保障立法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强制性社会保险度的产生。1884年又领布《劳工伤害保险法》”信息从“强制推行、立法保障;普遍共享、互济互利”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公费医疗保险制度”“保健所、医疗所等医疗互助组织”“劳保医疗制度”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从德国和日本立法阶段、社会主义和发展程度以及作用等角度分析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战后,欧洲“同时经历了衰落与成功。事实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互相强化的.从新闻标题或电视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北京、开罗和新德里在国际事务中与巴黎、伦敦和华盛顿一样地位显赫。无论何处,曾经沉默的大众正在占领历史舞台,大声喊出他们的要求,而这在几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示例1】①观点二战后欧洲的衰落与成功并存②阐释二战后欧洲因战争创伤向实力大减伴随着两极格局形成民族解续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欧洲失去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同时西欧国家联合自强欧政体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盟发展成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个政治力量。 【示例2】①观点:第三世界兴起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②阐释: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于1961年发起成立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此后,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 【示例3】①观点: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②阐释:自20世纪60年代起,伴随着欧共体成立、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和中国的振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井不断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后陈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是于参考器答案的文容字表过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总分不能超该题赋分。 【解析】 根据材料“同时经历了衰落与成功”可从二战后欧洲的衰落与成功并存的角度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战后欧洲的衰落的相关原因及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根据材料“北京、开罗和新德里在国际事务中与巴黎、伦敦和华盛顿一样地位显赫”可从第三世界兴起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及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阐述;根据整个材料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腾飞、第三世界兴起、两极格局变化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12年11月15日以来,除了在毛泽东、邓小平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大量引用两位前领导人的话语,习近平在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源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论语》36次、《孟子》10次,引用《礼记》《尚书》《荀子》也均超过5次。 ——腾讯时政新闻 材料二 人民儒学并不主张人民主权论,而主张“民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所有人共同治理天下。人民就是所有人,人民共同治理天下,这是天赋之义。天下人都是人民,其内部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万民一体,天下一家。 ——秋风《必须在学术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材料三 对待传统文化的政策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糟粕,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必须否定和抛弃。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优秀的思想资源,改造和重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适应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两千年来儒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与精神支柱,分析其原因并阐释儒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2)儒学从创立开始就一直注重“返本开新”,简述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 【答案】(1)原因:儒学自身不断自我调整,吸收其他学派优点,适应政治和社会的变法;社会因素,儒学强调稳定与和谐,适应了农业社会与大一统政权的需要;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广大民众所追求与信仰;历代官、私学都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使儒家人才不断涌现,学术得以不断传承;政府的提倡与鼓励。) 贡献: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有深远影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文化认同、政治理想、道德准则,共3点) (2)孔子:德治;孟子:君轻民贵;墨子:兼爱;董仲舒:德政;明末三大家:工商皆本;孙中山:民生主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儒学成为传统主流思想的原因及其影响。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始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了历代统治阶级的提倡与鼓励外,儒学强调社会稳定和谐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迎合了社会民众的追求,使儒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儒学自身的调整,新思想体系的不断出现,使儒学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儒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主要包括文化认同、政治理想、道德准则三个方面,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的形成,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2)本题考查“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主题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墨子,汉朝董仲舒,唐太宗李世民,明清时期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近代的孙中山等都提出了“民本”思想,结合所学根据这些从物的基本主张概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