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第14讲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专用):第14讲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知识框架 即时巩固的入场劵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T20(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T23(美苏冷战)‎ 复习建议 ‎1.美苏两极格局的对抗,“冷战”是主线,“冷战”局面下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美苏关系及欧洲德国、亚洲朝鲜与越南、美洲古巴等国家的变化,都是两极格局下“冷战”的影响,解题时注意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分析 ‎2.能运用原始档案或史学研究材料,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制约因素加以判断,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及对外政策等多角度思考 ‎3.‎ 注意与社会热点联系,结合当今世界发展中的地区问题、大国关系等热点问题去理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 苏 两 极 对 峙 格 局 的 形 成 背景 ‎“冷 战”‎ 含 义 对 峙 表 现 ‎,‎ 基本 框架,雅尔塔体系以①__________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实力 对比 变化,(1)西欧普遍衰落,②______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根本 原因,美苏两国在③__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除⑤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1947年⑥________“遏制共产主义”——开始,‎ 经济,1948年实施“⑦__________”扶植控制西欧,‎ 军事,1949年成立“⑧__________”遏制苏联,称霸世界,1955年成立“⑨__________”对抗“北约”——正式形成 巧学识记 两极世界的形成可归纳为“一、二、三”‎ ‎【点题训练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对日本采取强制拆解工业设备、对战胜国进行赔偿等压制措施。1948年后,美国则采取减免战争赔偿,将拆解的设备发还日本,提供生产所需物资和资金等扶持措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 A.美苏“冷战”加剧 B.日本的战略地位提高 ‎ C.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D.美国亲日派执掌政权 考点二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紧 张 局 势 表 现 全 面 ‎“冷 战”‎ 局 部 ‎“热 战”‎ ‎,‎ 欧洲:‎ 德国 分裂,(1)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⑩__________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2)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⑪_____________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亚洲:‎ 朝鲜 分裂,美、苏两国分区占领朝鲜半岛使得朝鲜半岛分裂为⑫________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美洲:‎ 古巴 导弹 危机,(1)1962年,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2)美国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 ‎(3)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⑬__________结束 亚洲,(1)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 ‎(2)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 影 响,‎ 积极 消极,‎ 双方势均力敌,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⑭__________的爆发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加剧了世界⑮________,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安宁 ‎【点题训练2】 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                   ‎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要点一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 美 苏 对 抗 的 特 点 主要 特点 主要 表现 ‎,‎ 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冷战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美国的对外政策,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二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封锁孤立等 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行援助,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对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典例训练1】  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 ‎                   ‎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典例训练2】 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告”。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告”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史料研读 通向成功的试金石 史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史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史料一论述了美国学派对“冷战”起源的观点,认为“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导致了“冷战”的主要原因,而美国是遏制苏联野心的正义者。‎ ‎(2)史料二信息“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可以看出美苏争霸是一个紧张与缓和交替的过程,与当时的世界形势存在很大关系。‎ ‎(1)依据史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随堂验收 学以致用的训练营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沃尔特·拉费伯尔在《美国、俄国的冷战》一书中写道,杜鲁门“进入白宫仅24小时,这位新总统就自信满满地告知国务卿,‘我们必须针锋相对地对付俄国人。’”此后,美国最先采取的对付苏联的措施是(  )‎ ‎                   ‎ ‎ A.出台“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建立北约组织 D.发动朝鲜战争 ‎2.1948年4月3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 ‎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 B.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 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 D.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3.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签订之后(  )‎ ‎ A.《北大西洋公约》签订 ‎ B.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 C.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 D.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考点二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4.下面是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专著的目录(局部),从该目录可以看出,朝鲜战争的主要影响是(  )‎ 第4题图 ‎ A.使资本主义阵营受到严重打击 ‎ B.导致了美日韩关系的急剧变化 ‎ C.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 ‎ D.推动了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5.下面是一幅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能孵出真诚吗?》漫画中,一只和平鸽正在孵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头部,下面铺着“访问美国”的稻草。此漫画(  )‎ 第5题图 ‎ A.揭露了苏联争夺霸权的野心 ‎  B.说明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加剧 ‎  C.反映了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 ‎  D.说明美国希望实现两国和平 ‎6.下图漫画将冷战时期的三国领导人入画,描绘了一场三人间的争斗。漫画将站立者画成喜欢动武的美国西部牛仔形象,与之对峙的两人按照骑马的堂吉诃德、骑驴的仆人桑奇的样式绘制。该漫画反映的是(  )‎ ‎ A.朝鲜战争 B.德国分裂 ‎ C.科索沃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加勒比牛仔 第6题图 ‎7.冷战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是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战后初期两国的激烈对抗,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产物。同时,美苏两国领导人对于对方的认识有主观、不符合事实的成分,从而导致相互不信任和猜疑。‎ 材料二 冷战结束之后,有人不断发表有关一场新“冷战”已经或正在出现的言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冷战结束后,导致冷战的基本前提条件即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但是,目前还不能说,人类已经超越冷战了。因为冷战的影响不是短时间所能消除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以及“非友即敌”的观念等冷战思维,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冷战”没有出现的理由。‎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思维的主要表现,简析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 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4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主干知识梳理】‎ ‎①美、苏 ②美国 ③社会制度 ④意识形态 ⑤武装进攻 ⑥杜鲁门主义 ⑦马歇尔计划 ⑧北约 ⑨华约 ⑩德国 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⑫大韩民国 ⑬古巴导弹危机 ⑭世界大战 ⑮紧张局势 ‎【点题训练】‎ ‎1.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二战后初期,为了惩罚日本,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的阵地,于是改变了对日本的政策,结束了对日占领,开始扶植日本,于是出现了题干所示的现象,故A正确。B、D说法错误,排除;C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2.D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的冷战政策。斯大林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1925年前叫察里津,斯大林上台后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遏制政策是指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是图片中“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说明战后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故D项正确;十月革命后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20年,排除A;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根据“又是斯大林格勒”,可见这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是在二战之前,排除B;二战中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排除C。‎ ‎【典例训练】 ‎ ‎1.A 【解析】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在两极对峙时期,法国与中国建交,法国总统访问苏联并发表联合声明,这些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正确;“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指的是欧盟的成立,故B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C错误;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法国改善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需求,不可能改变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 D错误。‎ ‎2.(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长电报告: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读史用史】‎ ‎(1)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 ‎(2)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及新力量的发展。‎ ‎【随堂验收】‎ ‎1.A 【解析】 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对付苏联的开始,故A项正确;B是经济措施,与“最先”不符;C项是军事组织,与“最先”不符;D项是亚洲热战措施,与“最先”不符。‎ ‎2.A 【解析】 本题考查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材料中该法案美国一方面向西欧国家提供巨额援助,但是这种援助是以美元结算的形式进行,这有助于美国在金融方面控制西欧国家,体现了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故A项正确;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是在1947年,与题目中的1948年时间不符,且材料中是在经济方面控制西欧,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开始一体化进程是1951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是在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银行的成立,故D项错误。‎ ‎3.D 【解析】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条约是针对北约成立后签订的军事合作组织,据史实判断应为1955年的《华沙条约》及由此建立的华约组织,华约组织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故D项正确。由材料“‎ 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可知这一军事集团即北约组织,说明北约组织已建立,故A项错误;1947年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而材料时间应为1949年北约建立后,故B项错误;1946年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而材料时间应为1949年北约建立后,故C项错误。‎ ‎4.C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东北亚两极格局的固定”来看,朝鲜战争导致东北亚地区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关系格局。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不能反映,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D项说法错误,排除A、B、D项。‎ ‎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漫画主题是美苏冷战大背景下,苏联是否有诚意实现美苏“和平”相处,没有反映苏联争夺霸权的野心,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体现了美苏关系的缓和,冷战局面缓和,以及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故C项正确;漫画只是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意愿,并不能说明国家意志,故D项错误。‎ ‎6.D 【解析】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古巴导弹危机证明国际关系形势由大国所主导,小国只不过是大国间角逐中的棋子。古巴导弹危机被解决时,俄国人事先没有征求过卡斯特罗的意见。卡斯特罗因而宣称他被出卖了,并表示对这个协议将不予理睬。然而他虽能拖延时日,却不能制止危机的结束。导弹尽管设在古巴的土地上,却是掌握在俄国人手里,而且也没有一个古巴人懂得如何发射导弹,D项正确;A、B、C无法体现骑马的堂吉诃德、骑驴的仆人桑奇。‎ ‎7.(1)原因: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国际环境的变化、美苏两国领导人之间的误判与猜疑。‎ ‎(2)理由:两极对峙局面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3)主要表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军事安全、“非友即敌”的观念。‎ 影响:造成国际局势长期动荡不安; 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