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砍伐林木,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然后就挖坑下种”。这种耕作方式应该是 A. 耒耜锄耕 B. 刀耕火种 C. 灌溉农业 D. 精工细作 【答案】B 【解析】据“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可知体现了刀耕火种的特点,故选B;耒耜锄耕、灌溉农业和精耕细作都与“清除地上的杂草,焚烧作为肥料”不符,排除ACD。故选B。 2.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水利工程可以用来防洪、灌溉,并且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进行过治理。据此判断,此项水利工程应位于四川,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都江堰,故A项正确。郑国渠在关中地区,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 3.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冶铁业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是东汉杜诗的水力鼓风冶铁。所以选D。 4.“商人”。这一称呼主要来源于 A.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B. 商朝人善于经商 C. 商鞅变法的规定 D. 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答案】B 【解析】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并非是由于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故B正确,排除A;商鞅变法主张重农抑商,徽商和晋商现象在明清时期出现,CD明显与“商人”名称的来历没有关系,故CD错误。故选B。 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 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 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 手工业作坊增多 D.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D项中的现象反映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工商业发展的表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C三项。 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外来西方纺织品的大量输入,导致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分离,成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故选B;ACD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 7.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 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导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逐渐萧条,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扶持不力”;B项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排除;D项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 8.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A.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因此B排除;A和D项,题干没有涉及到,可以排除;实际上根据题干关键词“先进”、“落后”,我们也可以得出答案为C。 9.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四大 【答案】D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正确;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并确立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不符合题意,排除B;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不符合题意,排除C。 10.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延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B。ACD不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均排除。 11.“西风东渐”,近代中国文化受到冲击。下列属于中西结合的产物的是 ①中山装 ②旗袍 ③四合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山装和旗袍是在中国服装和西方服装基础上设计的,符合“中西结合”,故选A;四合院是中国北方的建筑特色,不符合题意,排除③,故排除BCD。 1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 A. 慈禧生活俭朴 B. 中国不需要汽车 C. 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 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所以汽车被慈禧弃之不用,反映了封建观念阻碍了近代化,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慈禧观念陈旧,与生活俭朴与否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需不需要汽车的问题,而是强调慈禧观念陈旧,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汽车依赖进口,而是强调慈禧观念陈旧,排除C。 13. 20世纪70年代,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外电对此有不少评述,我们认为最为恰当的是 A. “中国向世界宣布开放的一个信号” B. “中国放弃敌视西方的政策” C. “中国开始奉行亲西方政策” D. “中国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说明中国已准备启动对外开放的进程,这是“中国向世界宣布开放的一个信号”,答案选A,B C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际状况。 14.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 A. 代议制的确立 B. 海外市场的建立 C. 蒸汽机的改良 D. 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D 【解析】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使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新航路开辟所以起的商业革命,当然也造成了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其余ABC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第一步”要求。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15.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从根本上说明了 A. 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B. 荷兰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 C. 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 D. 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B 【解析】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主要是因为荷兰的航海业发达,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故选B;荷兰商业立国,并不是占有广阔的殖民地,A错误;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本质,排除C;D项说的是英国,排除。 16. 在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以下哪一国家长期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意志 【答案】A 【解析】在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能力处于世界最强的的地位,英国商品倾销世界各国。所以被称为“世界工厂”,故选A。当时法国和美国才开始工业革命,经济实力不如英国,排除BC;德意志还没有统一,是一个地理名词,排除D。 17.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发明是 A. 蒸汽机 B. 内燃机 C. 发电机 D. 计算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的时代变化,依据题干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完成,交通工具领域得益于内燃机的使用,B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C项与交通工具无关,排除。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 1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 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 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D.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故A项正确。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但不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产销矛盾只是具体因素,不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 19.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有 ①持续时间长 ②波及范围广 ③没有波及农村 ④破坏性特别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内容可知,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故选C;当时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村也有波及,③说法错误,排除包含有③的ABD。故选C。 20.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 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 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 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恢复银行 “信用”和诚信机制是吻合的,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和建立诚信机制无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和建立诚信机制无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和建立诚信机制无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1.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 扭转经济危机造成的颓势 B. 以强有力的政策改善经济状况 C. 运用政权力量加强对经济干预 D. 以侵略和扩张方式克服危机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罗斯福行政的突出特点是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发展,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选C;A是影响,B是表现,都不是突出特点,排除;采用侵略和扩张方式克服危机的主要是德日法西斯国家,排除D。故选C。 2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 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 西方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 C.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答案】B 【解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发展,纷纷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社会变革,其本质是通过部分调节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巩固资本主义统治,故排除A,B项符合题意;国家干预经济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C不符合题意;国家干预经济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 23.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福利国家”,被称为社会的减震器,主要是因为 A. 解决社会矛盾,消除两极分化 B. 刺激社会消费,缓和了供求矛盾 C. 改善劳资关系,刺激经济发展 D. 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提到,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福利国家”,被称为社会的减震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国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D正确。它不可能消除两极分化,故A错误。刺激社会消费,缓和了供求矛盾,与福利国家无关,故B排除。福利国家也不能改善劳资关系,故C排除。 24.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斯大林认为工业化的中心就是优先发展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服务业 D. 金融业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5.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 A. 经济体制改革 B. 文化制度改革 C. 政治体制改革 D. 福利制度改革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戈尔巴乔夫改革一开始是对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是经济领域困难重重,所以戈尔巴乔夫改革转向了政治领域,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26.“各个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美元转。”这一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 联合国的成立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个行星围绕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美元转。”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故本题答案选C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27.“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联合国 ②世界银行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关贸总协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其它国际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是一个综合性国际组织,不单纯是经贸和金融组织,联系所学,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是当今世界经贸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故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排除ACD,所以选B。 28.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立主要表明: A. 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头暂时受挫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重大进展 C. 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D. 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重大发展,故本题答案选B项;A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从未;D项与题干无关。 29.1995年,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 B.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D.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答案】B 【解析】1995年,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故选B;《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是1991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是1945年,东欧剧变是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是1991年,排除ACD。故选B。 30.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记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材料中“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 中国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国 B. 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71年和“30年后”可以推断“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发生在2001年,这样不难得出是指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树山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在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1958年10月28日,山东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量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唱词反映了怎样的生产方式?为了保证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的安稳,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什么样的农业政策?明清时期这种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新乐园”的幸福生活在当时能长久吗?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重农抑商;不利于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新乐园”指“人民公社”;不能长久,因为“人民公社”严重脱离了当时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生产力,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解析】(1)根据“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得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方式;结合所学可知,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不利于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根据“1958年10月”可知,“新乐园”指“人民公社”;不能长久,原因:可从“人民公社”脱离当时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角度分析回答。 (3)根据“大包干”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结合所学,可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 材料二: 爱迪生和他创制的灯泡 材料三:“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的时隐时现珊瑚岛也以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成果?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是什么?他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3)近代以来,哪些因素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答案】(1)英国蒸汽机(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 影响:新式交通工具加强世界各地联系,推动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电的发明与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电气时代 (3)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解析】(1)根据“瓦特和他改良的蒸汽机”可知成果是英国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新式交通工具加强世界各地联系,推动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根据“爱迪生和他创制的灯泡”可知成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是电的发明与应用、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行余量征集制,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则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务——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量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养,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苏俄当时实施了哪一经济政策?简要概括其实施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苏俄当时实施了哪一经济政策?产生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他”是指谁?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回答,从以上经济政策的实施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新生的苏俄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为了巩固政权,国家统一调配有限的物资来支持保卫政权的战争。 (2)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迅速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3)罗斯福;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4)认识: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依据国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用,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1)根据“实行余量征集制”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新生的苏俄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物资缺乏,为了巩固政权等方面总结回答。 (2)根据“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量征集制”得出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可从使苏(俄)经济迅速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巩固了新生的政权等角度分析总结。 (3)根据“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可知是罗斯福;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认识: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依据国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等角度分析总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