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课时(十五)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作业】
课时检测(十五)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近代上海农村地区的妇女善于纺织土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土布滞销,许多妇女转而进城中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 ) A.工业发展促进人口流动 B.民族工业受到外资刺激而兴起 C.手工业出现规模化生产 D.上海农村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解析:选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在沿海地区开设了一些工厂,这样一些妇女便可进城做工,即沿海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人口的流动,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列强的刺激,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但是这与题干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洋纱厂、洋布局采用的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业生产,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2019·惠州调研)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实行股份制,招集商股银73万多两,后又由各海关拨官银190多万两作为资本。下表是其1873年至1884年的利润分配表,从中可以推知轮船招商局( ) 项目 数额(总利润2 927 340两) 占利润比例% 股息 970 834 33.16 利息 1 781 191 60.85 积累 15 563 0.53 其他 159 752 5.46 A.刺激了民间资本的投资 B.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C.垄断了近代水上运输业 D.推动了官办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A 根据材料,股息、利息的利润占比较大,刺激了民间资本投资,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积累、其他占比过少,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调动员工积极性,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轮船招商局利润分配比例,不能表明其在近代水上运输业的地位,故C项错误;股息、利息的利润占比较大、积累和其他占比小,也不利于官办企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3.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 700余担,今岁多至69 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 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解析:选D “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说明传统的经济结构已经无法维持了,故D项正确。 4.(2019·邢台月考)在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官督商办方式之后,上海道台叶廷眷在给李鸿章的信件中建议,由官方出资200万两将招商局收归官有。叶廷眷的理由是招商局收归国有,可省却每年应付钱庄利息20万两,股东股息7万两;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曾建议,将官方借款转为官股。这可用来说明轮船招商局( ) A.加重了政府负担 B.获得利益比较丰厚 C.已脱离清廷控制 D.经营资金严重短缺 解析:选B 清政府的官员主张废除官督商办,将轮船招商局收归国有或转为官股,说明轮船招商局可以获得比较丰厚的利益,故B项正确。 5.(2019·黄冈质检)1843~1852年,英商不得不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销售棉纺织品。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近代机器棉纺业的发展 B.供过于求,超过国人购买力 C.自然经济对英货的顽强抵抗 D.英国棉纺织品的质量低劣 解析:选C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A项错误;“供过于求,超过国人购买力”是现象,并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英货有很强的抵制作用,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时间可以判断,英国棉纺织业在当时主要采用机器生产,质量不一定低劣,故D项错误。 6.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 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解析:选B 厘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民族工业的经营成本,其市场竞争力只会被削弱而非增强,故A项错误;厘金制度的推行会削弱民族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和弱势的窘迫境地,故B项正确;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C项错误;厘金制度加重了对民族工业的盘剥力度,更加便利了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 7.陈启沅于1873年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厂房占地约为1.44公顷,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有1 500多工人,95%都是女工。由此可知( ) A.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诞生 B.当地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C.当地自然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 D.西方民主思想在华广泛传播 解析:选C 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诞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外商在华企业中,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是提及继昌隆机器缫丝厂一家,且是近代企业,非手工工场,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工业以家庭纺织业为主,继昌隆缫丝厂冲击家庭手工业,故C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在华广泛传播至少在维新变法后,故D项错误。 8.1875年,外商洋行至江南制造总局考察,发现办公室秩序井然,“埋头读书者,亦多也”,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工作人员所读之书中业务书籍很少,经书占了多数。这说明洋务企业( ) A.行政效率非常低下 B.技术人员格外匮乏 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D.管理机制较为完善 解析:选C 材料主要说的是洋务企业的员工读的书籍大多是经书,说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故C项正确。 9.(2019·青岛调研)“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此现象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小农经济在不断解体 D.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 解析:选B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可得出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故B项正确。 10.(2019·武汉调研)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了上海机器织布局。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因失火焚毁后重建,由盛宣怀主持,改名“华盛总厂”。后经营失当,亏损连年。1901年以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更改厂名等方式,逐步将其据为己有。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命运( ) A.揭示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B.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求富的目标 C.是近代洋务企业发展坎坷的一个缩影 D.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解析:选C 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洋务企业,故A项错误;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民用工业,体现的是求富的目标,故B项错误;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曲折发展,是洋务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故C项正确;材料记述了上海机器织布局的曲折发展,并未提及民族矛盾,故D项错误。 11.(2019·张家口调研)下表为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据此判断该时期( ) 地域 时间 中国北部 中国西北 长江上游 长江中游 长江下游 两广地区 云贵地区 均值 1843年 4.2 4.9 4.1 4.5 7.4 7.0 4.0 5.1 1893年 4.8 5.4 4.7 5.2 10.6 8.7 4.5 6.3 A.地域间差异不断缩小 B.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 C.近代化运动效果显著 D.北方明显落后于长江流域 解析:选B 据材料1843~1893年间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城市化比率差距扩大而非缩小,故A项错误;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中中国北部、中国西北、云贵地区城市化比率明显低于长江流域与两广地区,因此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个地区之间城市化的比较,而不是强调近代化效果,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中国西北的城市化比率要高于长江上游地区,故D项错误。 12.(2019·河南中原名校考评)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效仿西方试图走工业化道路曾有过三次尝试: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民国初年的工业化浪潮,第三次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改革。但三次努力均告失败。对失败原因反思最深刻的是( ) A.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阻碍 B.市场未获得真正的培育发展 C.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D.经济社会体制发展尚未成熟 解析:选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即经济社会体制发展尚未成熟,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无论是会馆还是公所,这些传统商人组织都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会特征。从成员构成看,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有些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与会馆主要由同一籍贯商人组成所不同的是,公所一般都是由同业商人或手工业者建立的团体,因而我们在各地相关史料记载中都常常看到冠名为“x业公所” 这样的工商组织。与会馆相比较,公所的行会特征更为明显。我们知道行会是为了防止竞争,排除异己,保护同业的既得垄断利益而建立的组织。公所建立之目的即是如此。为了维护同业的利益,绝大多数公所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行规,具体内容主要是限制同业者招收学徒和使用帮工的数目,规定统一的手工业产品和各类商品的价格、规格和原料分配,并制定同业统一的工资水平等。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商会作为清末诞生的近代新式商人团体,虽然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工商业者力量壮大的产物,但也不能忽略商会又是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为了振兴工商、奖励实业,主动倡导鼓励商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商会是不分籍贯和行业的整个工商各业共同的新式社团,早在清末诞生之初,商会内部就设有分工细密、职权明确的各种办事机构。除总、协理和会董之外,各商会一般都设有文牍处、评议处、考察处、收支处、庶务处、接待处等,这些机构“各有责成,各有权限”,并且互相配合,不仅保证了商会的日常会务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章运行,而且遇有突发事件也能及时应对和联动。清末商会即形成总会、分会、分所层层联结的三级组织体制,分所隶属分会,分会隶属总会,相互之间宗旨相同,规章一致,组成了一个层层统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且除西藏之外全国各地的分会、分所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很快就成为林林总总的清末各类新式社团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商人团体,拥有了独特的联动机制。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会的“联动”机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会馆”与“公所”的相同属性及其历史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会出现的背景及其进步之处。(12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与会馆相比较,公所的行会特征更为明显。我们知道行会是为了防止竞争,排除异己,保护同业的既得垄断利益而建立的组织”分析其属性和历史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最后一句话分析。 答案:(1)相同属性:都具有封建行会属性。 历史影响:有利于维护同籍或同行业的利益,但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2)背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商业者力量的壮大;清末新政的推动;民族危机严重,实业救国思想发展等。进步之处:不分籍贯和行业,有利于整个商业的发展;办事机构分工细密、职权明确;组织体制严密,拥有联动机制;推动立宪运动和社会进步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约1815~1835年 欧洲商业帝国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价值增加了5倍 1840年 为了对付中国中断贸易,英国封锁中国的港口 1842~1844年 《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1850~1859年 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860~1861年 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9世纪50年代 2.5万中国人生活和工作在加利福尼亚 19世纪60~90年代 中国开展洋务运动 1870~1900年 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造船业增加了2倍;世界贸易额翻了一番 1877年 维多利亚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称号 1878~1913年 欧洲帝国的总面积翻了一番,总人口从3亿增加到5.5亿 1894~1895年 日本打败中国并占领台湾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 《世界:一部历史(下)》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 解析:该材料论述题较为开放,主要论及的是中西关系在近代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一方面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的近代化,只要言之有理并且辅之以必要的史实论证即可。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逐步走向近代化。 阐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然后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欧美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华取得特权后,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外来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家创办近代企业;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民主”与“科学”旗号下,掀起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步入近代化。 示例二 论题:近代中国由封闭到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阐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对外贸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外来商品输入使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和发展。《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加大对华经济侵略。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