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六课时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作业)
课时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莆田模拟)“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这种现象反映(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 据题干“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可看出百姓种茶与市场关系紧密,故选B项。 答案 B 2.(2019·山东日照模拟)以下是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广州港所占比重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 ) 年份 百分比% 年份 百分比% 年份 百分比% 1843年 100.0 1846年 85.2 1850年 64.2 1853年 28.3 1857年 21.25 1860年 23.0 A.中国外贸入超的情况日益加剧 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趋势被遏制 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广州港茶叶出口占比下降,与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有关,其中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日益超越广州成为重要的出口港,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9·广东梅州模拟)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解析 根据材料“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种茶面积增加,说明种植茶叶、出口茶叶有利可图,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8·山东济宁一中质检)下表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出口货物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变化状况(出口总值=100)。这一变化( ) 年份 茶 丝 豆 棉花 其他 1871~1873 52.7 34.5 0.1 0.2 12.5 1881~1883 46.2 26.2 0.2 0.4 27.0 1891~1893 26.9 24.9 1.2 4.8 42.5 A.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B.体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C.表明列强逐步减少对中国原料的需求 D.表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 据表格可知,豆、棉花和其他出口比重增加,表明列强对中国原料需求变大,说明中国外贸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故选D项。 答案 D 5.(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三)据下图可以推知,在鸦片战争后清朝( ) 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 A.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锐减 C.政府调整了财政税收政策 D.小农经济已快速走向解体 解析 观察图表,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清政府被迫调整税收政策,增加对商业的征税,故选C项。 答案 C 6.(2019·湖南怀化模拟)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此举( ) A.制约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 C.抵制了外商在华势力的扩大 D.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 解析 据题干“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说明只许官商合办,不允许私人办企业,显然这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项。 答案 A 7.(2019·山东淄博模拟)1890年,上海织布局生产的棉布投入市场。政府规定织布局产品从上海或其他通商口岸运货到内地销售,按照洋布的通例,都在上海统一征税。由此可知,清政府( ) A.限制上海织布局的销售量 B.减免洋务企业的内地税收 C.对市场进行了合理的评估 D.鼓励支持上海织布局发展 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政府对当时棉布经营的管理,不是限制上海织布局的销售量,故A项错误;材料“上海统一征税”不是减免税收,故B项错误;材料中要求到上海统一征税,不是对市场的评估,故C项错误;规定洋布及中国的棉布统一在上海征税,这样上海织布局的产品不用再交纳转口税,实际有利于上海织布局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8·山东日照模拟)1866年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作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实际是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的打铁作坊;至1890年,该机器厂已拥有车床10多台,可容纳200名工人。这家工厂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B.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C.国外消费市场的扩大 D.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解析 据题干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工厂生产的经营方式推动了工厂的迅速发展,故D项正确。此时晚清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近代化初期中国工人技术水平较低,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生产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且规模小,生产力较低,故C项错误。 答案 D 9.(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在起步之际,许多重要项目均由各地方督抚分别推动。这一状况( ) A.起因于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 B.有助于中国近代化的均衡发展 C.根源于传统的官本位意识 D.加强了晚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运动的起步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要由地方督抚推动,是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地方汉人官僚实力与地位不断上升,故选A项。 答案 A 10.(2018·山东德州期末)咸丰八年,兵部侍郎王茂荫在奏折中主张将某著作:“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虽)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该著作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B.《盛世危言》 C.《孔子改制考》 D.《变法通议》 解析 据材料“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虽)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可知该著作应该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故A项正确;《盛世危言》是郑观应的著作,故B项错误;《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著作,故C项错误;《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著作,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9·江西南昌模拟)漫画是 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这幅漫画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是( ) A.中西结合 B.中体西用 C.科技救国 D.内外兼治 解析 观察漫画可知,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即中体西用,故选B项。漫画形式上体现中西结合,但是没有正确表达作者意图,A项错误;漫画不是强调科技的重要性,C项错误;漫画不能体现内外兼治,D项错误。 答案 B 12.(2019·山东青岛模拟)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为主 C.强调经世致用,批判崇洋虚无 D.突出中学地位,否定西学价值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中体西用”的民族性,即“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中学的地位,体现出民族的整合性,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并未明确反帝,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学,没有批判崇洋,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主张利用西学,而非贬低西学价值,故D项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2018·山东菏泽一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1841~1846年,又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 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年终止了从17世纪50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例。1860年,英、法签订英法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他们还认识到,导致这种时代变动的原因是西方各国工业发展,商务发达,使“环地球九万里之中,无不周游贩运”。通商贸易是沟通各国的桥梁,联系世界的纽带。他们谈到这种认识时说,“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划疆自守,不相往来”“今则百货流通,各商云集”,从而形成了各国交往、相互通商的新局面。薛福成说:“余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理。”……在对这种局势发出的大声疾呼中,郑观应以“鲸吞蚕食,虎踞狼贪”来描述这个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的通商贸易政策,并说明该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并加以简要评价。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贸易政策,从材料中英国废除贸易垄断得出;第二小问原因,要结合材料和这一时期英国的发展史实进行分析;第三小问影响,可以从对英国、对世界和对贸易体制三个方面进行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认识,要结合两个材料,一是工业化浪潮,蓬勃发展的商业贸易,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促使世界连为一体;二是火车轮船等科技进步对商贸的影响;三是商贸也加剧竞争产生矛盾。第二小问评价,可以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 (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以往的保护性关税政策成为英国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障碍;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金融贵族和大垄断商人进行不懈斗争。(任意两点即可) 影响:使英国的机器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为大宗工业品的输出和大宗原料、粮食的输入拓宽了世界市场;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促使世界贸易进入自由贸易时代。(任意三点即可) (2)认识:西方世界引起的工业化浪潮,蓬勃发展的商业贸易,打破了各国的隔绝状态,促使世界连为一体;科技进步对工商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业贸易的发展,加剧了各国的激烈竞争。(任意三点即可) 评价:他们认为在世界各国商业互通、发展和竞争的时代背景下,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体现了洋务思潮的较高水平;这种对世界现代化大势的认识,虽然还比较直观、肤浅,但已不同于近代中国早期的现代化世界观念;这种新的世界观念的确立,使洋务派知识分子从思想观念上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型体系,走向现代的开放型世界,从而奠定了维新思潮的思想基础。(任意三点即可) 14.(2018·广东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触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1 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变革趋新。 论证: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逐渐摒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使得中国迈出学习西方文化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一步认可西方的技术优势;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在寻求中国传统文化认可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西方立宪制度的思想,把中国学习西方领入制度层次;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积极传播“民主”、“科学”等西方思想,大力批判儒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启蒙底层民众,传统文化逐渐在西方价值观的洗礼下变革趋新。 结论:在近代西方的殖民侵略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严重挑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传统文化不断被批判、颠覆,在新时代的洗礼中变革趋新、融旧铸新。 示例2 论题:中国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坚守传统。 论证: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虽然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承认西方技术的先进性,但并未涉及文化层面;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思想,一方面学习西方技术,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充满自信,认为无改革的必要;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进行,足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虽然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甄别传统文化糟粕与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坚守。 结论: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传统文化虽然遭到猛烈的冲击,但是其价值内涵依然有颇多可取之处,并得到一众知识分子的支持与坚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