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十课时1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通史版:阶段十课时1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作业)

课时1 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辽宁五校联考)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 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 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 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解析 从鼓掌表决到法律明确规范投票表决,体现了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故选B。鼓掌表决是一种倒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中出现了曲折,并非一帆风顺,A项错误;人大完善了投票表决方式并不代表政治体制改革都注重完善民主程序,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大投票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D项错误。‎ 答案 B ‎2.(2018·山东枣庄期末)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 B.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解析 两部宪法处于我国发展建设的不同时期,但它们都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故选 A。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制度的建立,而不是重建和完善,B项错误;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1982年宪法没有确立,C项错误;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而1954年宪法没有,D项错误。‎ 答案 A ‎3.(2018·吉林长春质量监测)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解析 据题干表格,可知1912年《临时约法》和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时,中国仍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而无法真正得到落实,从1949年《共同纲领》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 答案 A ‎4.(2018·山东临沂模拟)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  )‎ A.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 B.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 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 D.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解析 据题干材料“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 ‎,说明其研究主要是服务于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故选D项。‎ 答案 D ‎5.(2019·天津河东模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 A.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B.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C.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运用“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解析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内容是中国宣布用和平方针解决台湾问题,与中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关系密切,故选C项。‎ 答案 C ‎6.(2018·山西六校联考四)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  )‎ 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 据题干材料“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可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故选C项。‎ 答案 C ‎7.(2018·山东名校联盟模考)如下图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 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解析 分析图片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1月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其中的“想家”、“返乡探亲促进会”等信息反映了1987年台湾当局采取的一些开放措施,包括允许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等,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故A项正确。‎ 答案 A ‎8.(2019·江西抚州模拟)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B项正确;“和平统一”方针是大陆对台政策,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A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构想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的响应,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7·河北沧州质测)由大陆、台湾、香港的57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已在大陆出版。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该丛书的编纂体现了(  )‎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史学交流赖于经济交流 C.历史共识需要相互包容 D.两岸史家价值观念趋同 解析 据题干“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表明两岸史学家的相互包容,故选C项。‎ 答案 C ‎10.(2018·山东济宁期中)1991年2月,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设计两岸统一的进程为:“近程——交流互惠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远程——协商统一阶段。”这说明当时(  )‎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九二共识”得到认同 C.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 D.“台独”势力主导台湾政局 解析 根据“两岸统一的进程”、“协商统一阶段”可知当时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问题上得到实践,A项错误;“九二共识”是1992年达成的,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说明当时“台独”势力尚未主导台湾政局,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8·河北石家庄二检)以下图片共同反映了(  )‎ A.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大国地位 B.中美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 C.文化交流助推中美关系改善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解析 据题干材料时间可知中美关系开始友好,体现出中美两国为国家利益调整对外关系,以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故选B项。‎ 答案 B ‎12.(2018·山东淄博模拟)1979年至1980年,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大幅度增长。从出访的国家来看,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  )‎ A.推动中美建交 B.推动改革开放 C.实现睦邻友好 D.引进先进技术 解析 根据材料的时间和出访国家看,主要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故选B。我国于1979年1月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是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因此不是睦邻友好,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具体的外交的内容,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9·山东德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 材料二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 答案 (1)特点: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制影响较深。‎ 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 ‎(2)新发展: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 影响: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14.(2019·湖南永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世界 中国 ‎20世纪 ‎70年代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 美国确认从越南撤军 苏联展开全球战略性攻势 苏联入侵阿富汗 尼克松访华 ‎“文化大革命”结束 改革开放 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 ‎80年代 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 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 中共十二大“特色理论”‎ 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20世纪 ‎90年代 东、西两德统一 苏联解体 欧盟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香港、澳门回归 ‎21世纪初 ‎“9·11事件”爆发 欧元正式启用 加入世贸组织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 本题为小论文题,解读首先要有论题、史论结合,思路展开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即国际局势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或者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合表格中史实进行说明。‎ 答案 示例一 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阐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示例二 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阐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