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作业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作业】

课时作业5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南高三段考)黑格尔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和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地上,而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据此推断,海洋对古代希腊文明发展的深远意义在于(  )‎ A.公民团体形成 B.城邦体制产生 C.商品经济发达 D.民主自由意识强烈 解析:根据材料中“而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圈子”,说明海洋对古代希腊文明发展的深远意义在于促使雅典民众的民主自由意识强烈,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C三项。‎ 答案:D ‎2.(2018·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高三月考)阿多科克在《希腊城邦的成长》一书中说:“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各邦长期独立自主 C.人民民主 D.轮番而治 解析:据材料“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独立自主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人民民主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轮番而治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故选B。‎ 答案:B ‎3.(2018·黄冈高三联考)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 A.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B.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D.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解析:“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表明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C ‎4.(2018·沧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检)克里斯提尼制定“陶片放逐法”,被放逐的人不会因此而名誉扫地,也不会丧失公民权,个人财产也不会充公,过十年后还能够回来,也有再任公职的可能,目的是让这类人及其追随者头脑冷静下来。公元前417年,雅典人废除了“陶片放逐法”,这表明雅典人认识到(  )‎ A.只有实行司法独立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直接民主保证了政策执行的连续性 C.政治活动中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D.参与政治活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雅典直接民主动员了大多数人的参政积极性,但是大多数人的认识有时会局限于当前或片面,同时政敌的煽动也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因此,在政治活动中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C项正确。题干强调雅典人认识到“陶片放逐法”的优缺点,而不是强调只有实行司法独立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排除A。B项说法与题干矛盾,题干强调雅典人认识到“陶片放逐法”的优缺点,排除。D项说法错误,只要是公民皆可参与政治,而不是参与政治活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5.(2018·山西省45校高三联考)伯利克里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该材料能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原则是(  )‎ A.普选制 B.选贤任能 C.法治 D.群众监督 解析:材料强调了有长处有才能的人就能受到提拔重用,这是典型的选贤任能原则,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普选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法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群众监督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 ‎6.(2018·大同高三统考)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当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剥夺其公民权。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A.法律制度达到完备 B.民主政治导致政局混乱 C.民主政治更加完善 D.公民个人自由受到限制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的民主强调集体至上,公民个人自由是受到限制的,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古代雅典法律制度尚未达到完备的程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政局混乱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雅典民主的不足而非民主政治更加完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7.(2018·东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根据题意,在相邻空地之间留出可供人行走的道路,这属于公共建设领域,说明了《罗马法》具有注重维护公共利益的方面,故B项正确。题干所述为公共建设不是私有财产,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仍旧是属于奴隶制度国家的法律,公共权力并不是最高权力,故C项错误;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8·山西省45校高三联考)依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如果不归还某物,物的所有者可以直接将持有者殴打或卖为奴隶。而后颁布的《论告示》第51编中规定:“当依据判决应当返还某物的人,不服从判决,不返还物品的,如果仍继续持有该物,那么承审员将依职权裁定由司法警察强制转移占有,并判处物的持有者返还孳息或返还取自该物的一切收益。”这说明(  )‎ A.罗马法诞生后,就已告别了习惯法的野蛮规定 B.罗马法追求公平和公正 C.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罗马法已近完备 解析:不归还某“物”、“物”的持有者等字眼意在强调罗马法是特别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的,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习惯法的某些野蛮规定仍然被保留下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公平和公正问题,只是强调保护私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罗马法是否完备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9.(2018·玉林高三摸底)罗马法规定,在售卖过程中,需当着5名作为见证人的公民的面,由另一公民手持铜秤进行,购买者递上一块铜,庄严宣布物是他的,他已经将其买下;随后,“司秤”以铜击秤,并将铜块递给转让者。在缔结债务口约、设立遗嘱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景。这表明(  )‎ A.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公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和财产纠纷 C.罗马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 D.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具有公民意识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买卖过程中有着严格的程序和形式,体现了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财产纠纷,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B。题干没有涉及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C。题干反映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受罗马法形式主义的影响,而不是公民意识的体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10.(2018·衡水高三联考)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占罗马。情况危急,罗马人决定请卡米卢斯回来带兵作战。他们派出一名使者冒险穿过敌人的包围,回城征求元老们的意见。元老院取消了对卡米卢斯的放逐,命其为独裁官。卡米卢斯才能够名正言顺地回来带领众人打败了入侵者。卡米卢斯的这一人生转变表明(  )‎ A.罗马贵族垄断司法权欺压民众 B.万民法巩固了罗马的共和政权 C.古罗马公民注重遵守法律程序 D.民族矛盾激化了罗马阶级矛盾 解析:卡米卢斯得到起用,并通过元老们取消放逐的规定,说明罗马比较注重法律程序,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贵族对平民的欺压信息,故A项错误;罗马此时的法律是公民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是阶级矛盾的缓和,故D项错误。‎ 答案:C ‎11.(2018·安阳高三评估)恩格斯指出,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这表明(  )‎ A.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活动极其野蛮 B.罗马法曾是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 C.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D.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解析:从材料来看,“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这表明罗马法成为罗马在其征服地区确立统治的一种工具,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罗马法的作用;C选项材料没有提到万民法的问题;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B ‎12.(2018·浙江省金华市高三十校联考)罗马法学家盖尤斯指出:“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成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此处,盖尤斯想表达的是(  )‎ A.万民法、自然法都不是法律条文 B.万民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标志 C.自然法具体条文体现在万民法中 D.自然法精神指导了万民法的制定 解析:根据题干“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可知,万民法的制定体现了自然法的精神,故自然法精神指导了万民法的制定,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万民法是具体法律条文,排除。自然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标志,排除B。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没有具体条文,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 ‎13.(2018·宜昌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国家最主要的民主机构,它们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然其权力还有部分交叉,但“三权分立”的轮廓是明确的。这三个机构的设立反映了雅典人所具有的分权制约的思想。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众议院和参议院是西方民主国家在分权制约思想下设立的国家组织,从其源流上考察,与雅典民主政治一脉相承。‎ ‎——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 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民主”的含义在古希腊就是人人统治,从而人人不得受到任何人的统治,所以他的基本取向是“自由”或不受干预的自由。人不能忍受任何约束,否则就会群起攻击领导人为“寡头分子”,要求惩办他们。民主与法治处于尖锐的冲突中。一般现代人认为,法律的基础是民主,法治和民主是一回事。在古希腊,“人民”‎ 是一个集合名词,它体现作为一个整体的公民群体,个体是完全从属于群体的,他没有脱离于群体之外的自由。在现代的民主政治中,个体一面从属于群体,一面却享有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享有自由。近代的民主国家,由于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商品经济日盛,古代城邦的简单直接民主制的外壳显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也不适用于民主国家,这是由直接民主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决定的。代议制民主与直接民主制相比,它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是明显的。‎ ‎——摘编自龚月萍《浅探古希腊民主 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异同》‎ 材料三:中国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另外一种选择,这就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坚定地探索符合自己民情国情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并争取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超越西方,超越西方模式。最终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会认识到跟着西方模式走,路只会越走越窄,而大胆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才可能真正成功。‎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民主与雅典民主的不同。(8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6分)‎ 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平等”“直接性”“分权制约”等分析概括雅典民主的特点;从地理条件、城邦体制、经济基础、思想条件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间接民主;古希腊是奴隶制民主,近代西方是资产阶级民主。第(3)问,从古代希腊民主到近代西方民主,再到现代中国民主,表明民主政治是多元的,民主政治是人类的追求;近代西方民主吸收了古代希腊民主有益成分表明民主政治在继承中发展;从中国“绝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坚定地探索符合自己民情国情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得出民主政治制度必须适合国情;等等。‎ 答案:(1)特点:直接民主;公民权利的平等;人民主权;民主制度有机构保证和法律保障;分权制衡;民主对象的范围比较狭窄。(答出四点即可)‎ 原因:濒临海洋、支离破碎的自然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雅典工商业与对外贸易的发达增强了公民参政议政意识;先进思想家自由、平等思想(或人文精神)的推动。(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古希腊民主与法治对立,近代西方认为法律的基础是民主;古希腊强调集体民主,近代西方侧重个体自由;古希腊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间接民主;古希腊是奴隶制民主,近代西方是资产阶级民主。‎ ‎(3)认识:民主政治是人类的追求;民主政治在继承中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必须适合国情;民主模式的多元性;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2018·崇左高三十校调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材料二:(在马克思看来)法作为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法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如此,法便成为特定生产关系这个“真实”表面的“面具”,只能歪曲地反映“事实”。‎ ‎——李静《罗马法之歌——马克思 与维柯的一场“对话”》‎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关于罗马法的观点进行探讨。(24分)‎ 解析:首先从材料二中提取观点,即“罗马法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但罗马法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社会阶段的特定的生产关系”,然后对此观点持赞同和不赞同的态度,如果是赞同,则结合罗马历史分两部分论证,第一部分论证罗马法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从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和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角度论证,第二部分证明罗马法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社会阶段的特定的生产关系,从罗马法的实质角度进行论证。‎ 答案:材料二认为,罗马法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关联,但罗马法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罗马法在共和国早期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在帝国时期则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主要调整财产关系和经济纠纷。但在奴隶社会这个特定的社会阶段,这些“法”只能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不能反映所有人的状况,由此甚至会带来社会矛盾的激化。罗马法即便能反映奴隶社会的剥削实情,也不过是“歪曲”地间接反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不能真正体现。(若学生对材料二的观点持否定态度,论证充分,亦可酌情给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