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时5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作业)
课时作业(五十六)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作业时间: 月 日 1.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 ) 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的冒进现象 C.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从1958年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到1959年的1万次,强调的是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的成就,并非科技人才的涌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左”的错误,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新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并非中西对比,故D项错误。 2.2010年9月7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80岁寿辰,时任湖南省委书记一行专程来到其住所向他祝寿,笑称他是“80后”。袁隆平说:“我争取在90岁时,在现有目标基础上实现重大突破”。省委书记马上说:“到时我们再来为‘90后’祝寿!”客厅里一片笑声。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东方红一号”的研发 B.参与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研制“银河—I号”等巨型计算机 D.选育出“南优2号”等杂交水稻新品种 答案:D 解析: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3.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 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A.“东方红一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从题目中的“俄罗斯国旗”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20世纪末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200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故选B项。 4.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 A.服务社会主义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意识形态 D.脱离生产实际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 5.20世纪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同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 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适应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到集约的改变 D.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A项表述与题目中“农村职业教育”无关,故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题干所述时间农业生产是由集中变为分散,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职业教育有利于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人才储备,故D项正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 A.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提出是在198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文盲数量下降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1989年兴起了希望工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故D项错误。 7.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的实质( ) A.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C.推进高考制度深入改革 D.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投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材料讲的是民族教育,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通过高考加分优惠政策可以让这些地区的考生获得平等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故B项正确;C项不能反映出该政策的实质,故C项错误;D项是途径,不是实质,故错误。 8.1949年后,我国文学创作出现盛况,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如《青春之歌》《红日》等。该盛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文人创作环境的改善 B.茅盾文学奖的设立 C.“双百”方针的实践 D.国民经济不断恢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根据题目中 “1949年后”得出此时实行“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创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故C项正确;A项表述属于表现,不属于原因,故错误;茅盾文学奖设立于1981年,故B项错误;D项对文学创作会产生一定有利影响,但并非主要原因,故错误。 9.“双百”方针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有一种“如沐春风,如沾春雨”之感,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因为“双百”方针( ) A.激励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B.破除了文艺的意识形态限制 C.强化对社会主义的歌颂 D.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创作风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扩大生活视野,开拓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取得了累累硕果,与材料中“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相符,故A项正确;“双百”方针是为了保证科学文化工作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故B项错误;C项是影响,不是原因,故错误;“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但不等于自由主义,故D项错误。 10.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策改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C.文化领域“左”的错误得以纠正 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 答案:B 解析: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可以得出政策改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正确。这一时期文化领域还没有出现“左” 的错误,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的主要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D项错误。 11.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巴金对样板戏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 B.样板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 C.样板戏打上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的烙印 D.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 答案:C 解析:通过剧名就不难知道,这八个戏都是带有鲜明“文化大革命”色彩的,是那个年代阶级斗争恶性发展的产物,故C项正确。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 ) 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 B.带“左”的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 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 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不出“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左”的思想已经逐步得到了纠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电影理论的转型,没有涉及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文学影视领域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即处于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故D项正确。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 。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的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的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的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复活。 材料二 高考的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的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的价值、知识分子的地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社会的公平。 ——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的主要异同点。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 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影响深远。 根本原因: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 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 看法: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言之成理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中国出国留学情况一览表 时期 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留学人数 费用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至“文 苏联、东欧等29个 国家和地区 约10 000余人 公费为主 化大革命”前 “文化大革命” 时期 49个国家和地区 约1 600余人 公费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 103个国家和地区 约27万人 自费为主 ——据《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 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整理 上表能够反映现代中国留学变化的多个特点。指出其中一个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答案: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增加。 原因: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加重视教育的投入;全球化的推动。 (“示例”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归纳特点:留学目的地由少到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留学目的地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以自费留学为主。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