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时分层作业(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 ‎(限时20分钟)‎ ‎1.毛泽东曾致信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欢迎先生北上。”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北上主要是为了(  )‎ A.商讨抗日救国 B.调停国共冲突 C.重建国共合作 D.共商建国大计 D [由材料“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可知,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全国革命胜利在即,为了筹建新中国,毛泽东邀请宋庆龄来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故选D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B.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 D.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已发生改变 D [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是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代行人大职能转变,故本题选择D项;A项是1949年;B项是1949-1954年;C项中各党派联合执政错误。]‎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 ‎①人民民主 ②民主集中 ③社会主义 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选A项。]‎ ‎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3 -‎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原则,答案为C项。]‎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C.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基础奠定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层面确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故D项正确。]‎ ‎6.到202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走过了62年的历程。62年来,宁夏获得了和谐稳定的发展,其最基本的成功经验是(  )‎ A.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A [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C、D两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出现的。就A、B两项来看,B项适用于全中国。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党的民族政策才是最基本的发展保障。]‎ ‎7.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  )‎ A.形成了联合执政的局面 B.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C.实现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 D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制度为政治协商制度,它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国比较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A项;在政治协商制度下,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见解不可能完全一致,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没有体现出“精英参政”,排除C项。]‎ ‎8.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并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 - 3 -‎ ‎“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材料中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而是“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不是政党制度;B项表述有误,各民主党派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D项与题干的主旨无关,故选C项。]‎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即已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此后分别在关中正宁县建立了回族自治乡,在城川建立了蒙古族自治区。‎ 材料二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积极作用。‎ ‎(2)与1949年“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有何突出变化?这些规定有何意义?‎ ‎[解析] 第(1)问注意结合时间“1938年”“1941年”可联系到全民族抗战,从少数民族入手对比政治地位的变化。第(2)问变化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入手分析。意义结合宪法的规定即意味着确立的角度分析。‎ ‎[答案] (1)积极作用:提高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有利于调动各少数民族抗日和建设的积极性;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 ‎(2)变化:强调了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意义:使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少数民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 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