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新高考版第十五单元 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新高考版第十五单元 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作业

第十五单元 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  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是指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时期的历史。此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到扩展和完善,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济 两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工业文明转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工业革命从英国向其他国家扩展,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向工厂转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思想 文化 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科技发展迅速,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是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表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失望和不满,催生了现实主义文艺思潮,音乐、美术佳作不断,电影、电视出现新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国际 关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东方从属于西方 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确立;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彼此矛盾逐渐加深并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考情探究】‎ ‎5年考情 备考策略 考题分布 考查角度 考情综述 全 国 课 标 Ⅰ 卷 ‎2019,34,4分 蒸汽机的发明 近三年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比较频繁。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内容比较广泛,如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文学艺术、第二次工业革命等,重点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形式既有文字史料,又有表格材料,选材新颖;试题以能力立意,全面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史学理论的进步,本单元内容仍然是未来高考考查的重点 ‎(1)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是考查的重点。从宏观方面,如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大国关系和国家兴衰问题;从微观方面,如从不同史观、不同视角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不同影响;还可以进行热点渗透,如科技创新,从两次工业革命中汲取经验教训 ‎(2)关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该内容虽是高考冷考点,但也要加以重视 ‎2018,33,4分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17,33,4分 工业革命 全 国 课 标 Ⅱ 卷 ‎2018,41(2)(3),13分 世界市场 ‎2018,34,4分 现实主义文学 ‎2017,34,4分 美国总统的权力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1831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获国王批准解散下院,并在新一轮大选中获胜。第二年,议会通过了改革方案,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这表明此时英国(  )‎ A.工业革命刚开始,贵族仍然拥有较强实力 B.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 C.首相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D.议会、内阁和国王形成“三权分立”构架 答案 B ‎ ‎2.1836年6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这表明当时在英国(  )‎ 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        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 C.政党政治逐渐走向成熟        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 答案 B ‎ ‎3.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出现“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这一变化有利于(  )‎ A.权力机构的制约和平衡        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政党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D.责任内阁制走向成熟 答案 B ‎ ‎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答案 C ‎ ‎5.德国工业增长率在1860—1870年为2.7%,1880—1890年为6.4%,1890—1900年为6.1%。据此可推知的结论是(  )‎ A.市场统一加速了德国现代化 B.德国经济战略侧重发展工业 C.联邦制确保了德意志的统一 D.君主制对德国持续发展不利 答案 A ‎ ‎6.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协会领导人唐宁指出:“罢工是工人所能使用的最后一种武器,代价高昂且对劳资双方利益都会造成巨大损害,因此,只有对罢工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评估且各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都告知失效后,才能将罢工付诸实践。”这一言论(  )‎ A.说明英国工人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说明英国工会领导人已成为资本家代言人 C.反映出英国工人运动走向理性 D.不利于无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答案 C ‎ ‎7.《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这一论断(  )‎ 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答案 A ‎ 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8.据统计,18世纪后半期的整个欧洲有大约70%的城市发展出现在英国。到1800年,在英国城市排名中,排在伦敦后的六大城市中的五座城市在两百年前是相对不重要的城市。这说明(  )‎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伦敦成为欧洲金融中心 C.英国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是城市发展动因 答案 D ‎ ‎9.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B.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答案 C ‎ ‎10.泰晤士河被英国人习惯地称为“老父亲泰晤士”。它曾经是一条清澈、美丽的河。然而进入19世纪之后,泰晤士河却风光不再。下面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漫画的寓意是(  )‎ A.环境污染已威胁到人们生存,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B.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对社会现象不满 C.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D.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 答案 A ‎ ‎11.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平均每家企业雇用工人还不到3人,11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只有100多家,而雇用一二人的小企业多达数十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这种现象(  )‎ A.推动法国城市化水平提高 B.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 C.说明法国工业革命未完成 D.促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答案 B ‎ ‎12.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 B.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C.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 D.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答案 D ‎ ‎13.《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  )‎ A.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B.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 答案 A ‎ ‎14.19世纪70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术;自动纺织机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这些现象说明英国(  )‎ A.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        B.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 C.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D.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答案 A ‎ 考点三 近代科技与文艺 ‎15.奥涅金是1851年俄国作家普希金塑造的一个典型“多余人”的形象。他出身优渥,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企图用所学知识改变下层百姓的生活,但没有实干能力,更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在精神上始终处于忧郁、烦闷、惆怅和怀疑的危机之中。“多余人”形象的塑造(  )‎ A.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B.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C.反映了新旧社会过渡的矛盾 D.批判了享乐主义思潮盛行 答案 C ‎ ‎16.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发现,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电动机也出现了,电力成为新能源。这说明(  )‎ A.科学理论成为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B.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C.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D.技术革新呈现连锁反应 答案 A ‎ ‎17.19世纪中后期,斯宾塞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认为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学说促使当时欧洲(  )‎ A.民族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极端 B.公民生存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C.政治生活缺乏思想理论基础 D.社会价值观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 A ‎ ‎18.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攻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来自实验室,导致其频频落选。甚至在1921年还进行过辩论和投票,都没有授予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说明诺贝尔奖(  )‎ A.评奖过程非常谨慎 B.只重视实验室的成果 C.评审程序不够公正 D.对理论研究存在偏见 答案 A ‎ ‎【应用集训】‎ ‎1.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 A.对圈地运动进行反思 B.城乡铁路交通的便利 C.汽油污染引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城市发展伴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 答案 D ‎ ‎2.学者钱乘旦认为,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不在于人有没有创造力和必要的知识,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按照这个观点分析,英国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得益于(  )‎ A.圈地运动        B.海外扩张 C.黑奴贸易        D.光荣革命 答案 D ‎ ‎3.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罢免了多名内阁高级官员,其中包括国务卿、联邦调查局局长、代理司法部长、白宫幕僚长等核心官员。特朗普频繁变更内阁官员的做法(  )‎ A.直接表明了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 B.严重违背宪法对总统权力的规定 C.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分权制衡机制 D.反映总统对国会的反制力量增强 答案 A ‎ ‎4.“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这体现了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 A.邦联制、州权至上        B.联邦制、分权制衡 C.代议制、中央集权        D.共和制、天赋人权 答案 B ‎ ‎【五年高考】‎ 考点一 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2019天津文综,5,4分)“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 D ‎ ‎2.(2019北京文综,22,4分)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答案 B ‎ ‎3.(2019江苏单科,18,3分)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答案 C ‎ ‎4.(2018课标Ⅰ,33,4分)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 A ‎ ‎5.(2018天津文综,7,4分)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答案 D ‎ ‎6.(2017课标Ⅱ,34,4分)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 C ‎ ‎7.(2017江苏单科,16,3分)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 C ‎ ‎8.(2016浙江文综,21,4分)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答案 A ‎ ‎9.(2016北京文综,22,4分)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  )‎ A.邦联制        B.两党制 C.议会制        D.共和制 答案 B ‎ ‎10.(2016课标Ⅲ,35,4分)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 A ‎ ‎11.(2015北京文综,22,4分)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答案 A ‎ ‎12.(2015江苏单科,16,3分)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 D ‎ ‎13.(2019天津文综,14,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三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354天,但却出版了301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 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4分)‎ 答案 (3)1848年革命爆发,《新莱茵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14.(2017北京文综,40,8分)(节选)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1947年,他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两个展室的主题分别为“转折点1848年”和“卡尔·马克思思想的世界影响”。‎ ‎(2)在①和②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8分)‎ ‎①为什么1848年是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简要说明理由。‎ ‎②简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答案 (2)参考答案要点:‎ ‎①转折点及理由: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 ‎②传播: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报刊;出现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15.(2019课标Ⅰ,34,4分)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 A ‎ ‎16.(2018江苏单科,16,3分)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 B ‎ ‎17.(2018天津文综,4,4分)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答案 D ‎ ‎18.(2017课标Ⅰ,33,4分)‎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 ‎(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D ‎ ‎19.(2017天津文综,6,4分)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 B ‎ ‎20.(2016课标Ⅱ,33,4分)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 A ‎ ‎21.(2016课标Ⅲ,33,4分)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 A ‎ ‎22.(2016江苏单科,17,3分)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答案 D ‎ ‎23.(2015上海单科,22,2分)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答案 D ‎ ‎24.(2015课标Ⅱ,33,4分)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B ‎ ‎25.(2018课标Ⅱ,41,13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 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答案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6.(2017北京文综,37,14分)(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  材料二 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2)阅读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14分)‎ 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2)18—19世纪的成就:人们认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特殊群体;社会采取行动保护儿童;国家通过立法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注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背景:启蒙运动的“天赋人权”观念,成为儿童权利保护的思想基础;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关注;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国家直接采取措施,保护儿童。‎ ‎20世纪的新特点:出现了专门保护儿童权利的国家机构和国际组织;儿童权利保护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儿童权利保护成为国际共识。‎ ‎27.(2016课标Ⅲ,40,18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答案 (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分)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8分)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 考点三 近代科技与文艺 ‎28.(2019课标Ⅲ,33,4分)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哈姆雷特》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西风颂》‎ 答案 C ‎ ‎29.(2019江苏单科,19,3分)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进化论        D.量子论 答案 B ‎ ‎30.(2018课标Ⅱ,34,4分)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 B ‎ ‎31.(2018江苏单科,17,3分)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 A.经典力学的诞生 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 D.量子论的提出 答案 D ‎ ‎32.(2017天津文综,10,4分)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答案 A ‎ ‎33.(2015山东文综,23,4分)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 C ‎ ‎34.(2015福建文综,23,4分)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答案 C ‎ ‎35.(2018北京文综,37,24分)(节选)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  材料二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12分)‎ ‎  材料三 “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12分)‎ 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2)特点: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关注民族历史研究;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 分析: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19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法国大革命对19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史学家开始重视对社会下层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 ‎(3)(略)‎ ‎36.(2015课标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评分说明:‎ 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 提出新公式 一等 ‎(12~9分)‎ ‎①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 二等 ‎(8~5分)‎ ‎①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 ‎①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 ‎②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4~0分)‎ ‎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②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 ‎①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②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 ‎  示例1:(思路: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观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 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牛顿力学、热学等科技进步,促使了蒸汽机出现和机器的广泛使用(生产工具的改进);进一步推动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促使煤炭大量开采、交通运输等新兴行业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促使了“蒸汽时代”的来临。(劳动对象的扩展)‎ 可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生产工具的改进速度加快,生产管理水平更加科学高效,劳动对象扩展迅速,科学技术放大了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具有乘法效应。‎ 示例2:(思路: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观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作用。‎ 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器生产的发展和推广,工厂制应运而生。工厂制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电气时代的到来,电气时代的到来为流水线生产创造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如流水线生产在汽车工业中的发明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流水线生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促进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提高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示例3:(思路: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观点:科学技术有助于促进劳动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的多样化又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促进了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进而推动了煤矿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劳动对象范围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磁感应的发现、发电机、内燃机等科技发明,促进了汽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发展,劳动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科学突破,为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了航空航天、计算机新兴行业的产生发展,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 总之,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促进劳动对象多样化,劳动对象更加多样化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力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发展。‎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1.(2015上海单科,25,2分)下侧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A.俾斯麦        B.马克思 C.圣西门        D.列宁 答案 B ‎ ‎2.(2014北京文综,21,4分)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         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 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 答案 C ‎ ‎3.(2014广东文综,21,4分)“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答案 B ‎ ‎4.(2014江苏单科,14,3分)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答案 D ‎ ‎5.(2014广东文综,22,4分)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答案 D ‎ ‎6.(2013江苏单科,16,3分)“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 D ‎ ‎7.(2013北京文综,22,4分)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答案 A ‎ ‎8.(2013广东文综,20,4分)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 C ‎ ‎9.(2013课标Ⅱ,34,4分)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 A ‎ ‎10.(2012大纲全国,20,4分)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答案 D ‎ 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11.(2014课标Ⅱ,33,4分)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 A ‎ ‎12.(2014福建文综,19,4分)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答案 C ‎ ‎13.(2014四川文综,10,4分)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A.北京、上海        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        D.莫斯科、圣彼得堡 答案 C ‎ ‎14.(2014广东文综,20,4分)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蒸汽机        B.计算机 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 答案 A ‎ ‎15.(2014浙江文综,21,4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答案 B ‎ ‎16.(2013天津文综,4,4分)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答案 C ‎ ‎17.(2016天津文综,14,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6分)‎ 答案 (1)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18.(2015山东文综,40,12分)(节选)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摘自刘宗绪 ‎《世界近代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版)‎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 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1999年版)‎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6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6分)‎ 答案 (1)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3)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19.(2014江苏单科,23,13分)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3分)‎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2分)‎ 答案 (1)理由: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进行土地改良;土地权益的再分配。‎ 因素:议会立法。‎ ‎(2)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3)推动: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4)关系:‎ 横向关系: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 纵向关系: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 ‎20.(2014山东文综,39,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答案 (1)国际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条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考点三 近代科技与文艺 ‎21.(2014江苏单科,17,3分)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答案 D ‎ ‎22.(2014天津文综,5,4分)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答案 D ‎ ‎23.(2014福建文综,20,4分)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它们。”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拜伦        B.巴尔扎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答案 B ‎ ‎24.(2014四川文综,11,4分)右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答案 B ‎ ‎25.(2013广东文综,21,4分)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B ‎ ‎26.(2016北京文综,37,18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统。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则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 ‎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略)‎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20届百师联盟全国摸底大联考,23)“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材料强调的是(  )‎ A.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 C.工业革命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的生产 D.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 ‎2.(2020届安徽、河北8月联考,20)观察下表中英国商品需求分布的变化情况(单位:%):‎ 国内消费 出口 投资 军事 ‎1770年 ‎77‎ ‎13‎ ‎7‎ ‎3‎ ‎1841年 ‎68‎ ‎16‎ ‎14‎ ‎2‎ 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国内市场已经饱和        B.海外市场日益扩大 C.民众消费水平下降        D.工业革命尚未完成 答案 B ‎ ‎3.(2020届全国大联考一,8)法兰西第二帝国末期,由于拿破仑三世减轻赋税的诺言没有兑现,农民对帝制感到失望,特别是1870年普鲁士军队入侵,从根本上动摇了农民对帝制的信念。这一形势客观上有利于(  )‎ A.传统等级观念的动摇        B.民族革命任务的完成 C.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        D.国内君主派势力分化 答案 C ‎ ‎4.(2020届安徽、河北8月联考,22)1871年4月2日,巴黎公社颁布了《公职人员薪金法令》,规定公社机关职员的年薪最高为6 000法郎,而这个薪额只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的年薪;随后,公社决定取消市政厅使用豪华轿式马车,并规定公社为在市政厅办公的公社委员提供的用餐费其家属不得享用。这些措施利于(  )‎ A.树立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         B.明确公社委员的责任意识 C.激发公社领导的担当意识         D.强化公社委员的公仆意识 答案 D ‎ ‎5.(2020届辽宁9月联考,15)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德、英、法、美        B.英、美、德、法 C.法、美、德、英        D.英、美、法、德 答案 B ‎ ‎6.(2020届湖北新起点联考,29)1895年,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恩格斯的这一说法(  )‎ A.指导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B.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是对巴黎公社的历史反思         D.推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 C ‎ ‎7.(2020届百师联盟开学摸底大联考,22)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13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1913—1914年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每天生产近800辆,平均每36秒生产1辆汽车,10年之后达到了每15秒生产1辆。福特的奇迹也是美国的奇迹。材料主要说明(  )‎ A.汽车工业实现了人工智能         B.福特奇迹挖掘了劳动潜能 C.美国奇迹等同于福特奇迹         D.垄断组织造成了生产集中 答案 B ‎ ‎8.(2019湖北八校二模,10)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1815年土地贵族占主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谷物法》,保护农业国内市场,随后外国也提高对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材料中《谷物法》的颁行(  )‎ 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反映英国需进行议会改革 C.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要         D.促进了农业对外出口剧增 答案 B ‎ ‎9.(2019天津南开区一模,5)1850年代的英国(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倚赖一种不可或缺的进口原物料。这原物料大部分由美国供应,而那地区政治局势不稳。趁着局势还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英国开始着手开发替代来源,英国人的主要目标锁定印度。由此可知,这种原物料是指(  )‎ A.煤    B.石油    C.鸦片    D.棉花 答案 D ‎ ‎10.(2019辽宁协作体三模,34)1871年10月,俾斯麦通过帝国立法确立的“文化斗争”,禁止神职人员参政,认定结婚、离婚等民事行为不再受教会的控制,废除了与政府政策相悖的教会制度。这些措施(  )‎ A.清除了基督教在德国的影响 B.体现了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 C.客观上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 D.否定了德国教会的积极作用 答案 C ‎ ‎11.(2019天津十二校二模,5)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的权力。但和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  )‎ A.建立了三权分立政治架构 B.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C.已确立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D.解决了各政治派别之间矛盾 答案 C ‎ ‎12.(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一联,6)“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初版1 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材料中提到的书籍是(  )‎ A.《社会契约论》        B.《资本论》‎ C.《物种起源》        D.《共产党宣言》‎ 答案 C ‎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3.(2019辽宁鞍山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  材料 现代化潮流由英国开端然后向西欧国家扩散,凭借本国自身积累的资本主义因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起推动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一过程是渐进的、自上而下的变革过程。英国现代化模式影响了西欧和北美,它们步英国的后尘走上现代化道路,与英国一样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包括科技进步、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1776年北美独立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它们是早发内生型国家。在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和实现现代化后,这些国家开始把第一产业的某些部分转向其他地区,把从非洲到东南亚的边缘地区变成贸易殖民地,把拉丁美洲变为自己的热带作物种植基地和矿石开采基地,摧垮当地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工业革命第一次拉大了各大文明区的发展差距,世界一端是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另一端是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 答案 信息: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起推动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一过程是渐进的、自上而下的变革过程。‎ 历史现象: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概述和评价:17世纪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政治前提,使英国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而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大大发展了英国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最早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14.(2019上海徐汇区二模,22)科技与社会 ‎  材料一 ‎ 科学技术作为人的一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思想文化活动之间,无不存在着互动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 ‎  材料二 ‎ ‎——据《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整理 ‎  材料三 “不列颠工业像吸血鬼一样,只有靠吸吮人血——并且是儿童的血——才能生存。”‎ ‎——马克思 ‎(1)材料一中两位发明家的科技成果分别属于哪个时代?(2分)‎ ‎(2)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不列颠工业像吸血鬼一样”的含义?(2分)‎ ‎(3)根据上述材料提示,结合所学,谈谈对“科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识。(6分)‎ 答案 (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工业革命直接促使两大对立阶级诞生,资产阶级通过不断剥削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来敛财。‎ ‎(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也推动了各国现代化的进程。(或将人类社会推进到工业文明时代)但工业革命同样也带来环境的污染、社会贫富的分化、犯罪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在认识和合理利用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的同时,要关注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