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版)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下》,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礼记》中这一故事的引人,主要是说明了孔子 A. “为政以德”的主张 B. “有教无类”的思想 C. “克已复礼”的要求 D. “以德服人”的理念 【答案】A 【解析】“苛政猛于虎”表明孔子反对苛政,主张为政以德,故A正确;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个人道德修养和等级观念的体现,以德服人属于孔子的伦理道德修养理论,BCD材料未体现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 2.如下图两位思想家经常被学者放到一起研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 两者在政治上都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 董仲舒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C. 董仲舒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 D. 两者都主张“天人感应”,重视礼仪 【答案】C 【解析】解题关键是掌握孔子的思想、董仲舒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故C正确;A与孔子的思想不符,排除;朱熹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故B错误;主张“天人感应”的是董仲舒,故D错误。故选C。 3.易白沙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中说,“各家之学,亦无须定尊于一人。孔子之学,只能谓为儒家一家之学,必不可称为中国一国之学”,“以孔子统一古之文明,则老庄杨墨,管晏申韩,长沮桀溺,许行吴虑,必群起否认”。下列思想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A. “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B. “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 C.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各家之学,亦无须定尊于一人”。材料强调各家之学并不一定尊于一人,与B否定孔子的思想是万世之至论相符,故B正确;A认为治学应“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排除;C强调社会责任感,排除;D强调君权神授,排除。故选B。 4.如下图是某著作中反映尼泊尔人某手工业的操作程式图。这一手工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最早时期应在 A. 两汉 B. 隋唐 C. 北宋 D. 明清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造纸术,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A正确;造纸术最早出现于两汉,并非隋唐,B排除;造纸术最早出现于两汉,并非北宋,C排除;造纸术最早出现于两汉,并非明清,D排除。故选A。 5.苏东坡在《论书》中指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这表明他认为书法应 A. 体现现实需要 B. 追求气韵结合 C. 重视实用效果 D. 讲求一气呵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书也”可以看出,苏轼认为书法应做到气韵结合,故选B项。A、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理解错误,均排除。故选B。 6.不同的时代其文学的主流形式也有不同。如表信息可以说明 时期 两汉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文学形式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小说 节选 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A. 不同地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 B. 不同的文学形式之间互相影响 C. 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D. 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文学形式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我见了女子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赋辞藻华丽,半诗半文,带有浓厚的贵族风格;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则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越来越通俗易懂。这表明我国文学发展呈现出平民化趋势,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学形式的阶段性特征,而不是地域特征,故排除A;材料体现不出不同文学形式之间的互相影响,也体现不出小说最受欢迎,故排除B、D。故选C。 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是以魏源开其端,以洋务运动为其鼎盛,以张之洞奠其终。其把魏源等人归为保守主义思想的依据是这些人 A. 导致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失败 B.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 C. 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 D. 都是当时顽固势力的代表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是以魏源开其端,以洋务运动为其鼎盛,以张之洞奠其终”结合所学可知,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其阶级立场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因此将其归为保守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失败是中国社会性质导致的,A排除;材料与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无关,B排除;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不是顽固派,故D项错误。故选C。 8.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 A. 进化论思想被运用到政治领域 B. 进化论思想遭到排斥 C. 中体西用思想仍继续存在 D. 进化论思想不符合现状 【答案】A 【解析】材料“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体现的是严复用进化论来宣传维新思想,“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表明在近代中国进化论思想被运用到政治领域,故A正确;BD材料未体现,排除;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排除C。故选A。 9.1898年,维新派人士创办新式报刊,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1918年,《新青年》首先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这类行为在当时 A. 都响应政府号召 B. 都服从政治需要 C 都倡导文学革命 D. 都贬损传统文化 【答案】B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主张使用白话文主要是为了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革命是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二者都是政治发展需要的结果,故B正确;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并没有号召用白话文而废除文言文,排除A;康有为并不倡导彻底的文学革命,排除C;材料信息体现的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不是在贬损,排除D。故选B。 10.1925年5月,上海《民国日报》报道:“国民党自改组以来……国民了解了国民党的内容,因而挺身加入者,据现知概数,已达百万以上。”材料说明 A. 国民党已成为人民政党 B. 新三民主义符合时代需求 C. 三民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 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A项中“已成为人民政党”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1924年初,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25年”,故C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潮,故无法得出D项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1925 年国民了解了国民党的内容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表明旨在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即与当时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需求相符,B正确。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内容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材料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的纲领,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新的民族主义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体现了“联俄”的精神.新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表明革命派已经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这就体现了“联共”的主张.新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思想。 11.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这体现出毛泽东主张 A. 走群众路线这一基本路线 B. 将阶级斗争作为工作的中心 C. 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 D.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重点 【答案】C 【解析】依据信息“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可知毛泽东主张带有自己特点建设社会主义,即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C正确;A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是“文革”时期,排除。故选C。 12.邓小平说:“现在我们人民,要摆脱‘左倾’个人崇拜思想,我们思想观念要冲破旧习惯、旧势力的禁锢和束缚,从实际对象出发,要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我们当今的社会一定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反映了邓小平主张 A. 解放思想、实行党内民主 B. 发展经济、健全法制 C. 实事求是、探索经济规律 D. 解放思想、探索发展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要摆脱‘左倾’个人崇拜思想,我们思想的观念要冲破旧习惯、旧势力的禁锢和束缚,可以看出要求解放思想。从实际对象出发,要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我们当今的社会一定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明显可以看出是要进行探索和发展。D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实现党内民主的要求,A排除;材料内容也没有涉及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B排除;材料除了反映要求实事求是,探索经济规律,还要求解放思想,C选项表述不完整。故选D。 13.专家指出:如果离开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那就有可能为少数人谋利益了。同样的,要想真正很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必须有先进文化来指导,但是如果离开人民的根本利益去谈文化,那这种文化的先进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说明“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是 A. 相互转化 B. 互为表里 C. 相互制衡 D. 相辅相成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D是正确的;“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转化、互为表里和相互制衡,ABC都不准确。故选D。 14.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陆定一在会议上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批评。”这说明 A. “双百”方针已成为科学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 B. 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C. 当时在科学文化创作领域存在偏激现象 D. 中共中央认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陆定一的讲话可以看出,当时没有做到“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没有“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这表明当时在科学文化创作领域存在偏激现象,故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双百”方针于1956年4月提出,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A;B、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故选C。 15. 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象的是 A. 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 B. 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 C. 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 D. 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阶段特征。两弹一星、“三下乡”活动是建国初的,“双百”方针是建国初的,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结合选项,排除ABD.所以选择C. 16.恩格斯曾说:“社会上一旦有了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照此判断,袁隆平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 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 B. 水稻杂交技术的革新 C. 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D. 对民众吃饭问题的探寻 【答案】D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人民大众吃饭的问题,促使袁隆平进一步成功,D正确;AC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恩格斯的话体现的是科学技术应用于现实的重要性,B只是体现了袁隆平的科学技术,排除; 故选D。 17.“他们不像伊奥尼亚学派那样留心观察事物,他们更加关心思想﹣﹣如感觉、知觉、领悟与表达的全部过程,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唯一途径,一切真善美都是相对而主观的。”这说明他们 A. 主张理性思维 B. 注重道德重塑 C. 宣扬“无神论”思想 D. 肯定人的主观意识 【答案】D 【解析】材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唯一途径一切真善美都是相对而主观的”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主观意识,故D正确;A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 18.“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时期的作品 A. 思想内容固守传统 B. 风格未能实现突破 C. 题材多以宗教为主 D. 影响范围极其有限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可以看出体现了宗教神学的束缚,题材多以宗教为主,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反对宗教神学思想,不是固守传统,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是借助宗教形式表现人文主义,风格有变化,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影响范围涉及思想、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故D项错误。故选C。 19.马丁路德说:“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马丁路德这样说的目的在于 A. 否定天主教会存在的合理性 B. 号召人们放弃天主教信仰 C. 鼓动天主教徒退出天主教会 D. 批判天主教会,宣传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材料“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表明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会的行为,主张进行宗教改革,故D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B太过绝对,排除。故选D。 20.“到了18世纪法国无神论者那里,这个无处栖身的上帝终于被羽毛丰满的理性送上了断头台。”材料表明启蒙运动 A. 对法国大革命爆发起了促进作用 B.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C. 推动了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 D.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这个无处栖身的上帝终于被羽毛丰满的理性送上了断头台”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与进化论无关,故C项错误;D项是文艺复兴的作用,排除。故选B。 21.伽利略认为实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据此可知,伽利略 A. 开创实验科学先河 B. 反对人的权威 C. 主张以科学求真知 D. 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可以看出,伽利略重视实验、不承认权威、反对迷信,这是一种科学和理性精神,故C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理解片面,排除;D是启蒙思想的内容,排除。故选C。 22.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进化论。所谓“自然”是指自然而然,不借助外来的能力或智慧,也就是不需要神,或者外来智慧的设计。可见,达尔文学说 A. 否认了环境影响因素 B. 为启蒙运动提供依据 C. 与牛顿力学互为补充 D. 否定了上帝造物说 【答案】D 【解析】材料“自然而然,不借助外来的能力或智慧,也就是不需要神,或者外来智慧的设计”表明达尔文主张生物进化论,否定了上帝造物说,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 23.“作为一种历史趋势,信息时代的支配性功能与过程日益以网络组织起来。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据此可知,作者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 A. 网络化特征 B. 智能化特征 C. 海量化特征 D. 数字化特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以网络组织起来”、“网络建构”、“网络化逻辑的扩散”等信息可知,作者强调了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特征,故答案选A项;其他选项均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故排除BCD。故选A。 24.这些画家的主要创作方式是“把画架搬到户外”,改变了西方传统的绘画方式。他们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变化的微妙效果。下列属于该类型作品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他们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变化的微妙效果”可以看出强调光与色的结合,这是印象画派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B项是印象画派,正确;A项是古典主义,排除;C项是现代主义,排除;D项是现实主义,排除。故选B。 25.“如果将敏锐的想象力和逻辑掺拌到荒谬的程度,结果将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诡谲”,“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材料所描述的文学作品的创作特点是 A. 强调人的价值,注重对理想人格肯定 B. 采用夸张手法热情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C. 强调客观、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 D. 用反传统的艺术手法,集中表现自我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荒谬的程度,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诡谲”“新奇形式……使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反映出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茫和痛苦,符合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文学用反传统的艺术手法,集中表现自我,故D正确;A说的是人文主义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C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均排除。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主张:“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而荀子却认为:“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材料二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是怎样进行“内在的限制”的,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 【答案】(1)异:孟子提出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 政治不同: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 (2)原因:人性恶。 限制:建立三权分立政体。 引导:汉密尔顿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规范和引导。 【解析】(1)第一小问的人性观,依据材料““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可得出孟子提出人性善;依据材料“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可得出荀子主张人性恶。第二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可以得出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 (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可以得出人性恶。第二小问的限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知,建立三权分立政体。第三小问的引导,依据材料二“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可以得出汉密尔顿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规范和引导。 27.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李鸿章与康有为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案】(1)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张:李鸿章:中体西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康有为:维新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2)民主和科学;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 (3)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解析】 (1)根据材料“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可以看出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表明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是中体西用。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是维新变法。 (2)“德赛两先生”是民主与科学的音译词。故指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源自西方,故“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者指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 (3)根据材料的主旨,从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这是一个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综观孙中山和毛泽东的一生,如果将他们的言行加以比照,确实可以看出他们民主思想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民主的不同理解。简言之,孙中山是“让民做主”,毛泽东是“为民做主”。 ——摘编自《孙中山与毛泽东民主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如图1992—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 ——整理自中国网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二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志。 ——《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200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在政治建设上是如何实践民主思想的。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理论和体制基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目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在探索革命和建设中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案】(1)孙中山:实行民主宪政,建立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毛泽东: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1954年宪法。 (2)现象:1992年到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3)本质目的: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原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析】 (1)从材料“孙中山是‘让民做主’,毛泽东是‘为民做主’”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如何实践民主思想,毛泽东和孙中山的看法和表现不一样,主要体现为:孙中山:实行民主宪政,建立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毛泽东: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1954年宪法。 (2)材料二反映了1992年到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一现象出现的理论和体制基础分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3)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要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中遵循的原则主要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哈根在1841—1843年第一次使用“Humanismus”来特指14世纪和15世纪那些拒绝中世纪文化传统而向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的人的思想,并进一步泛指14世纪以来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智识运动,以之来反对中世纪社会以神为本的思想,这种界定充满了一定的启蒙理性主义和人性色彩。 材料二 为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Humanismus”的中文翻译及其核心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伟大人物”的核心思想和他们“非常革命”的共同观点。 【答案】(1)翻译:人文主义。 内容: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实幸福。 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2)思想: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观点:反对宗教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解析】 (1)第一小问的翻译,依据材料一“指14世纪和15世纪那些拒绝中世纪文化传统而向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的人的思想,并进一步泛指14世纪以来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智识运动”可以得出人文主义。第二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一“泛指14世纪以来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智识运动,以之来反对中世纪社会以神为本的思想”结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内涵可分析出其核心内容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实幸福。第三小问,结合文艺复兴的影响分析,如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2)第一小问的思想,依据材料二“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可归纳出思想是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第二小问的观点,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分析即可,如反对宗教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