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 70 分钟 试卷总分: 100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必修-和选修三教材。 3. 1--25题为单选,26- -30题为多选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道小题,其中1- -25 题为单选每小题2分,26- -30 题每小题 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共70分.) 1.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到战国晚期,魏国人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企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九州”的出现说明( ) A.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 B.走向统一是民心所向 C.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D.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2.汉文帝时贾谊提出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的策略。据此,汉文帝分齐国为七,分淮南为 三,汉景帝分梁国为五。到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王子封候者达- -百多人。据此 可知( ) A.汉文帝是分封诸侯王子弟的始作俑者 B.汉武帝时期郡国并行的局面得以结束 C.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 D.汉代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 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 压力,又给子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 说明唐朝节度使( ) 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4.元朝行省制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 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 到部分弥补。材料反映了行省制的设置( ) A.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并未消除各族之间的差异 C.与宋代相比更利于中央集权 D.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关 5.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 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 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说明 了明朝( ) A.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 B.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 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D.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 6.曾国藩在讨伐太平军时,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土之教,自 其伪君伪相,下速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华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 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由此可见曾国藩讨伐 太平军意在( ) A.捍卫中华民族的独立 B.提高汉族官僚的地位 C.维护中华文化之正统 D.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 7. 1907年,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党人马君武发表《华族祖国歌》,歌颂黄帝、夏禹在 “华族”发展史上的功绩,“尔祖黄帝不可忘,挥斥八极拓土疆;尔祖夏后不可忘, 平治水土流泽长”。马君武的主要意图在于( ) A.宣扬华夏祖先的历史功绩 B.号召推翻满清的黑暗统治 C.培育国民民主共和的观念 D.激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8.表为《申报》中相关词汇使用频率变化表。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 A.民族民主革命成为社会共识 B.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C.民族抗争促进了思想的进步 D.政治局势推动了传统文化勃兴 9. 1933年4月,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的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 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更多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B.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 C.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 D.红色政权的发展壮大 10.陕甘宁边区政府曾三令五申要加强预防接种和预防注射工作,边区卫生处于1941年 组织注射伤寒、霍乱疫苗200瓶、牛痘苗30打,注射3300余人; 1941 年3月,边区 民政厅发布《陕甘宁民政厅布告》,对传染病的隔离制度作了初步规定; 1942 年,边 区防疫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由此可知,陕甘宁边区( ) A.阻止了传染疫病的流行和蔓延 B.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逐步建立起现代疫病防控机制 D.贯彻全面抗战路线方针 11. 据韩丁《翻身一一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记载: 1948年山西省潞城县张庄完成 土改运动,部分农民加入共产党。表1为农民党员入党动机调查。农民入党动机折 射出( ) A.农村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B.农民党员比例很高 C.农民个人入党动机十分盲目 D.土地改革进展顺利 12. 从1988年到1991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 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 A.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了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立法思路 C.逐步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立法 D.经济法律、法规已经形成完备的体系 13.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 -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议席, 进入议事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对他们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召之即来,来之 能用。这表明当时雅典( ) A.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 B.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 C.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 D.民主政治存在--定的弊端 14.罗马创立裁判官以发布告示的方式向民众正式宣布自己未来从事司法活动的方针, 阐明他将接受和拒绝那些诉讼程序,以使民众了解司法活动的标准,并告诉人们在 哪些情况下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获得司法保护,裁判官法的实施( ) A.使司法保护更加有法可依 B.使诉讼程序变得复杂僵化 C.实现了司法的公平和公正 D.利于摆脱形式主义的羁绊 15.1883-1889 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障、意外工伤保险等社会立法条例,1887-1889 年, 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84.5%,1885-1889年, 美国克利夫 兰否决国会议案324项目。这些现象( ) A.表明早在19世纪末期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 B.体现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行政权力日益增长的趋势 C.说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己大规模应用 16.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征收廿一一税,尽管高等法院不愿登记新税法令,但是 未能阻,止。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他们将君主行为斥之为“专 制”,并通过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由此侵蚀了王权的合法基础。材料反映了( ) A.法国贵族成为反封建的先驱 B.法国传统秩序蕴含了民主趋势 C.征税激起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 17.新政府面临着紧迫的任务,战争还在进行,彼得格勒面临德军威胁,农民在等待解 决土地问题,工业品比前- -年减少三分之一,粮食价格比战前上涨了10倍,士兵不 听指挥,到处是难民、逃兵、流浪者。.上述材料描述的状况( ) A.促进了沙皇俄国的覆灭 B.加快了二战转折点的到来 C.导致资产阶级政府倒台 D.加速了社会主义苏联解体 18.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的胜利, 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 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的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 场外交活动( ) A.凡尔赛会议 B.慕尼黑会议 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 D.缔结《非战公约》 19.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B.都是美英盟军取得的重大胜利 C.都是海陆空三军配合取下的战役 D都是地区战场上重要的转折战役 20.1940年 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谈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 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 )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通过了《租借法案》 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1.从6月6日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到8月25日巴黎解放前夕,德军有3个元帅、1 个集团军司令、3个军长被打死或被俘,损失兵力逾40万人,此外,德军还损失了 坦克1300辆、军车和其他类型的车辆2万辆、飞机 3500驾等大量武器装备。这说 明( ) A.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B.诺曼底战役围歼了西线德军的主力 C.苏德战场成为欧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D.第二战场的开辟痛击了德国法西斯 22.二战后,美国极端反共的福音派传教士约翰●布鲁格提出“战斗的自由”理念,得 到决策高层的重视,布鲁格强调“自由”是附带责任的“自由”,并声称这是全世界 人民“无论其文化传统,无论其社会风尚”都应当遵守并享有的。这反映出此时的 美国( ) A.决策高层赞成宗教改革 B.成为民主自由思潮发源地 C.政府支持冷战思想传播 D.自由理念得到全世界认同 23.1958 年,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促使法国退出北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 推动中法建交;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这 一系列政策( ) A.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 C.导致美苏两极格局的崩溃 D.促进不结盟非集团化的发展 24.美国电影《白夜》描写了追求艺术和自由的芭蕾舞演员罗德钦科从苏联逃到美国, 而为了政治和社会信仰的美国黑人踢踏舞演员格林伍德则从美国逃到了苏联,但格 林伍德被克格勃秘密地作为人质,与一名被捕的苏联间谍进行交换,回到了美国。 这表明( ) A.冷战并未阻断国际交流 B.电影成为新交流媒介 C.美苏之间对抗局势缓和 D.意识形态的软性输出 25.1987年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即《中导条约》。条约满足了美苏两国各自的利益需求,但苏联在谈判中显得更加积 极主动,条约规定要销毁中导数量,苏联也比美国高出一倍。苏联如此妥协的主要 原因是( ) A.迫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威胁 B.控制军备以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 C.力图为国内的改革争取和平环境 D.多极化趋势下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26.《左传》记载,熊绎受封于楚,.....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 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这表明( ) A.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 B.楚王对周天子的尊重 C.宗法分封制受到挑战 D.楚国早期艰难不失礼乐 2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 ) A.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B.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 C.对外以资本输出为主 D.英国和德国矛盾成为列强矛盾的中心 28.下列对二战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B.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严重动摇 C.苏联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D.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9.冷战结束时,西方世界存在-种“美国化”的趋势,也有不少国家将美国视为帝国 新象征。伴随世贸组织的建立和“9·11”事件的发生,“单极世界”理论在美国学 术界逐渐消退,包括美国精英在内的世人开始以各种视角看待“多极化”的世界和 美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多极化理论逐渐发展 B.世界秩序的有序性逐渐增强 C.国际格局剧变下认识趋于合理 D.冷战后美国的地位急剧下降 30.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全球化进入到低速发展阶段;以英国退欧和特朗普 胜选为标志,反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许多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逆全球化。这说明 ( ) A.经济全球化受阻 B.经济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 C.出现暂时的逆全球化 D.冷战思维意识依然存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8分,第32题12分,共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社会中, 客观上存在着财产关系、商品交换关系、婚姻关系和 家庭关系,然而传统。法律对上述私法关系的调整却采取了公法的制裁手段,即违法违 制都毫无例外地规定了刑法性后果- -刑罚。以契约法为例,古代法典中虽也不乏有关合 同的条文,但制裁手段几乎只限于刑罚。至于合同本身的效力问题,则长期以来听任习 惯法支配。例如,唐律关于“行滥短狭而卖者(出售 质量差且不符合规格器物的人),杖 六十”的规定,就“行滥短狭而卖”而言,无疑是有关商品买卖关系中的合同履行问题,因 而该规范是民事规范,但是,对这样一一种“行滥短狭”行为给予杖六十的刑罚处罚,则显 然属于刑法性后果,故而该规范又完全是刑事规范。 ——摘编自钱贵《中国古代民法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1907 年9月,清廷派沈家本、俞廉三、英瑞为修律大臣,参考各国成法, 体察中国民情,主持修订民律。1911年8月,修订法律馆完成《大清民律草案》,史称《民 律一草》。它仿德、日民法典之体例,分总则、债、物、亲属、继承五编,计33章,1569 条。这部民律草案虽然因清亡而未及颁行,但是其民法编纂模式,打破了中华法系“诸法 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其法典化的体例和模式确立了中国近代民法发展的基本方向, 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法制的演变。“可以说,《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 运动的真正开端。 ——摘编自《关于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法的特点和影响。(7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法的新变化。(4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近代中国民法变化的原因和主要影 响。(7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 分) 材料表1是一位日本陆军大臣于1917年5月至6月间,对中国的旅顺、青岛、济南、 上海、南京、汉口、北京、天津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写出的一份报告。在原文中, 他对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路中列强船舶货运吨位做过调查统计。表3主要列举了几个 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数据。 表1中国沿海及内河中若干国家船只货运吨位统计表 —— (日)田中义《对华经营私见》 根据表格提供的史料,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数据加以概括,并指出其关联性, 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关联性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5ACDDD 6—10CDCDC 11—15ACDDB 16—20 BCBDB 21—25 DCADCC 26ABD 27ABCD 28ABCD 29AC 30ABC 31.【答案】(1)特点:民法与刑法不分;受习惯法支配;以公法调整私法关系。 影响:不利于社会关系的自我调节;易导致民众与政府矛盾的激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变化:民法与刑法分开;民法走向法典化。 (3)原因: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国内有识之士要求的推动;清末改革的促进。 影响: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解析】(1)特点:根据“民事规范”“刑法性后果”得出民法与刑法不分;根据“长期以来听任习惯法支配”得出受习惯法支配;根据“私法关系的调整却采取了公法的制裁手段”得出以公法调整私法关系。 影响:可从不利于社会关系的自我调节、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2)变化:根据“打破了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旧体例”得出民法与刑法分开;根据“法典化的体例”得出民法走向法典化。 (3)原因:根据“参考各国成法”得出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根据“1907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得出清末改革的促进;还可从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国内有识之士要求的推动等方面分析总结。 影响:根据“是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运动的真正开端”得出促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结合中国民法变化的原因,还可从适应了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析总结。 32.【答案】示例一 中国货运吨位总体呈上升趋势,德法等欧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西方列强此时期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所放松,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4分) 1914—1916年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减轻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压力;相反战乱和战争的消耗极大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生产,因此大量的战争物资订单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创造了良机,中国外贸得以很大发展;辛亥革命后,政府鼓励实业政策的刺激也推动了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总之,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深受世界形势的影响。(8分) 示例二 日本货运吨位总体呈上升趋势,德法等欧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西方列强此时期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所放松,而日本则加强了中国的侵略与控制。(4分)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论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集团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德国因举国投入一战对华控制力量大为减弱;日本侵略中国计划蓄谋已久,控制中国是大陆政策重要环节,借助一战的有利时机加强与欧洲列强争夺;日本利用袁世凯称帝之际,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获得许多特权;总之,一战期间各国对华投资变化,反映此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新的较量在调整和确立新的国际关系。(8分) 【解析】本题通过中国沿海及内河中若干国家船只货运吨位统计数据,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原因。首先,分析表格数据,在理解数据的基础上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数据加以概括,并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原因指出其关联性,提出明确的关联性观点。如根据中国和德法等欧洲国家货运吨位总体的发展趋势,结合这一时期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提炼出观点一“中国货运吨位总体呈上升趋势,德法等欧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西方列强此时期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所放松,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等。其次,根据自己提炼的关联性观点,并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国内外原因等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分析,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如观点一“中国货运吨位总体呈上升趋势,德法等欧洲国家总体呈下降趋势;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西方列强此时期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所放松,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从国外角度分析,如1914—1916年一战期间,西方列强一方面忙于一战,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减轻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战乱和战争的消耗极大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生产,因此大量的战争物资订单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创造了良机。从国内角度分析,如辛亥革命后,政府鼓励实业政策的刺激也推动了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也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最后,可以结合提炼的观点,总结上述多个角度的论述,如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深受世界形势的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