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3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3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学案

第3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考纲要求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提示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考点一 新中国科技成就 考点二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考点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核威胁 ②原子弹 ③导弹核武器 ④“南优2号” ⑤每秒亿次 ⑥1997 ⑦2003‎ 考点二 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②2001 ③1986 ④“科教兴国” ⑤“希望工程” ⑥生产劳动 ⑦1961 ⑧停止招生 ⑨1977 ⑩民办 考点三 ①文学艺术 ②科技 ③反右 ④“阶级斗争” ⑤题材 ⑥卫生 ‎[巧学妙用]‎ ‎1.易误辨析——“两弹一星”的内涵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 ‎2.图示解史——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背景 ‎★中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 ‎3.图解历史——新中国科技成就 ‎4.概念阐释——科教兴国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5.图示记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6.图示解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7.深化理解——“希望工程”、“211工程”和“高考制度”‎ ‎8.图示构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考法1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考题1】 (2017·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调研)毛泽东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 A.“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 B.“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 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 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 答案 A ‎『』 结合所学知识,两弹一星的发展是在当时美苏争霸,和当时中国国防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制定的科技发展战略,故A项正确。‎ ‎『』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 ‎(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 ‎(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 ‎(4)主观因素: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②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 ‎(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考法2 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考题2】 (2017·湖北天门调研)‎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全剧共分《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等八场,采用了歌舞、合唱等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联合演奏。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 A.这一时期文艺作品以革命题材为主 B.政策支持推动了艺术精品的创作 C.“样板戏”占据了“一枝独秀”的地位 D.“二为”方向对艺术的指导作用凸显 答案 B ‎『』 本题考查对“双百”方针的理解。首先,要认识到一部作品是无法代表一个时期的,其次,根据时间信息“1964年”可以排除处于“文革”时期的“样板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二为”方向。这一艺术创作发生在“双百”方针提出后,说明政策与之相关,故正确答案为B项。‎ ‎『』 理解“双百”方针的实质 ‎“双百”方针具体说,就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和保留意见的自由。其实质是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考法3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史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史料二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史料三 “神舟”6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一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 ‎『』 ‎ ‎1.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两弹一星”的主要历史功绩。‎ 提示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新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提示 侧重点:经济。‎ 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史料一“两弹一星”显示了中国国力,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史料二中“邓小平”指邓小平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指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体现了邓小平和袁隆平对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史料三表明“神舟”6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创造了条件,具有极大经济意义。‎ ‎『』 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比较 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背景 ‎(1)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 ‎(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 侧重点 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 ‎(1)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 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 ‎(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影响 ‎(1)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考法4 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 史料 ‎『』 ‎ 文字内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请根据图示,确立一个主题,并进行评析。(要求主题明确,评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提示 示例 从被称“老师”的群体看时代价值取向。‎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唐韩愈对老师职业功能作了精辟阐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中看出,老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老师”这个词是社会对教书者的敬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广大教师通过他们的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然而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对坐在台上评委都称为“老师”,还有更甚者称为“导师”,虽然体现了对评委的尊敬,但“老师”不严肃、不适宜、严重泛滥,则显得有些不合适了。‎ ‎『』 ‎ 此题小论文的关键在于找到文字内涵折射出时代的背景。过去的老师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尊师重道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等战略推动教师地位的提高,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对坐在台上评委都称为“老师”,虽然有对老师职业的尊敬,但“老师”的称呼不严肃、不适宜,有滥用之嫌。据此展开论述即可。‎ ‎『』 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②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 ‎④广大科教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⑤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2)不利因素 ‎①“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②历史上轻视科技文化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③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④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1.(2013·课标全国Ⅱ,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和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 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其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 答案 A ‎2.(2016·浙江文综,19)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解析 1958年,中国首座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运转,标志着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4·天津文综,9)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一、选择题 ‎1.(2017·湖南六校高三联考)《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记载:“1976年全国小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学更是加速发展,1976年全国中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6.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这种关于“文革”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B.“文革”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观点值得推敲 C.“文革”时期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D.“文革”时期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普及 解析 根据年鉴的时间可知出版于1981年之后,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很低,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文革”时期教育得到发展,并不代表是“文革”的作用,“文革”时期和“文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生人数的增加,是数量上的增长,不能体现质量的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76年全国中学加速发展可知是“文革”时期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的结果,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7·江西南昌模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解析 社会制度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故A项错误;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自力更生并不是科学研究的途径,故C项错误;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 ‎●原子能  ●火箭和喷气技术 ●电子计算机 ●半导体 ‎●自动化  ●精密机械   ●仪器仪表   ●新兴科技 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 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 解析 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重点发展的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断是在新中国1956年制订的科技十二年远景发展规划,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6·江苏扬州四模)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 ‎1963年3月 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1963年12月 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 ‎1964年4月 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 ‎1964年10月 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 解析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故A项错误;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时间是从1953年到1957年,与上面表格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8年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 中国自力更生研发出原子弹,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6·山东德州期末)1953年,山西省政府指出,各地在戏改过程中,“不重视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艺术风格的培养,片面地追求给演出内容填充一些工作要求和政治口号,概念化公式化伤害了优良艺术品的产生。”据此判断,这主要针对当时山西(  )‎ A.戏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B.“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D.“样板戏”占据了戏曲舞台 解析 材料中所述现象的出现是与戏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有关,故A项正确;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应该是在文革之后,故B项错误;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文革”期间,出现样板戏,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6·山东大教育联盟期末)“文革”结束后,文艺创作上开始更加尊重个体尊严,更加强调人文关怀。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恢复 B.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道德风尚的变革 解析 材料突出反映出文艺政策对文艺重新繁荣的影响,“更加强调人文关怀”“走向多元化”体现出“双百”方针的恢复,故A项正确;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社会道德风尚的变革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7·安徽合肥调研)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该主张(  )‎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需要 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 解析 百花齐放方针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工作方针,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经济总量不高,故B项正确;材料中马寅初强调的是人口增殖过快对经济发展的阻滞,并不是一刀切地反对人口再生产,故C项错误;在当时由于受“左”的错误的影响,马寅初的人口观点曾一度受到批判,1960年1月,马寅初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6·天津河北三模)下列材料摘自1957年3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讲话。他的讲话(  )‎ 领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和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意见。……我们应该采取放的办法,因为放有利于国家巩固和文化发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A.以实现言论绝对自由为目标 B.是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 C.对“双百”方针进行了阐述 D.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路线 解析 材料中说到“放”的内涵,但是没有提到以绝对自由为目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出现关于修正主义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体现了“双百”的精神,故C项正确;195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C ‎9.(2016·山西太原高三期末)创办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到1953年间进行了彻底改组,医学院、工学院先后从山西大学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 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这次院系调整反映了(  )‎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 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建设时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 D.实施“教育大革命”政策的结果 解析 由山西大学的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得知,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并未提高,故A项错误;50年代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只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不涉及中小学及其它教育方面的改革,故B项错误;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实际上是更加突出了学科的专业性,故C项正确;“教育大革命”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兴起的一场“教育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6·山东威海期末)观察下图,从图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 A.教育得到持续发展 B.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 C.“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落实 D.“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 解析 根据材料中从1949年到2008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校的入学率明显增加,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故A项正确;义务教育是80年代提出的,在2001年基本完成,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50年代提出的,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11.(2017·广东深圳调研)以下哪一教育方针最符合我国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国情(  )‎ A.“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B.“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C.“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 D.“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解析 “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故A项正确;“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故B项错误;“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故C项错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1957年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故D项错误。‎ 答案 A ‎12.(2017·广西来宾调研)‎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是我国当时(  )‎ 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 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 C.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 D.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 解析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是在1983年,故A项错误;1976年10月,“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是对教育的拨乱反正,故B项正确;“文革”已经结束,“教育革命”并非真正的革命,已不再适应社会,故C项错误;邓小平提出“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7·江西南昌质量监测)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组织留学教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 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向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派出了第一批52名中青年学者留学生。他们是从当年14 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1981年底,清华大学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校方欣喜万分,将9位学者的留学简况制表记录,以志来者:‎ ‎1978年清华大学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情况 系别 姓名 派往学校 所学专业 回国时间 化工系 曹小平 伯克利加州大学 理论固体 物理 ‎1981.4.11‎ 无线电系 彭吉虎 圣地亚哥加州大学 波导光学 ‎1981.1.3‎ 工程物 理系 张育曼 伯克利加州大学 反应堆物理计算 ‎1981.10.19‎ 工程物 理系 赵南明 伯克利加州大学 生物物理 ‎1981.4.14‎ 计算机系 郑衍衡 普度大学 平行处理及多机系统 ‎1981.3.6‎ 自动化系 李衍达 MIT 地震波的信息处理 ‎1981.4.11‎ 水利系 张楚汉 伯克利加州大学 坝工抗震 ‎1981.6.1‎ 机械系 柳百成 威斯康星 大学 铸工冶金学 ‎1981.1.1‎ 化工系 催国文 MIT 高温陶瓷 ‎1981.1.1‎ ‎——清华大学新闻网 ‎(1)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70年代和1978年两次赴美留学的异同。‎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 简要分析两次赴美留学出现的原因,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解析 第(1)问,相同点:从材料一中“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和材料二中“‎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向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派出了第一批52名中青年学者留学生”得出都是政府派遣,都派往美国学习。从材料一“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材料二的图表可以看出都侧重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是通过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并且留学生回国后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不同点,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年龄、来源等不同,根据材料二中“他们是从当年14 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得出新中国的留学竞争激烈,而清政府时期竞争不激烈。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当时的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科技、法律和翻译人才,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我国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以分析得出,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答案 (1)同:都是向美国学习;以科学技术为主;目的都是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国家强大;都是国家推动的结果;留学生回国取得了较大成绩。‎ 异:清政府组织的留学生以幼童为主,新中国的留学生是中青年学者;清朝留学生以广东、江浙为主,而新中国以各大高校为主;清朝赴美留学竞争不激烈,新中国的留学竞争激烈。‎ ‎(2)原因: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为了培养科技、法律和翻译人才;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影响: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14.(2017·安徽合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教育发展简况 阶段 记事 ‎《左传·昭公九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 ‎《吕氏春秋·离谓》记载郑国邓析办私学;《列子·仲尼》记载郑国伯丰子开办私学。鲁国少正卯和孔子同时在鲁国办私学。孟子、荀子和墨子等都创办过学校,招生讲学 公元前2‎ 世纪 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教科书,设立博士进行传授 ‎19世纪中后期 ‎1862年,奕等人创立京师同文馆;1866年,左宗棠筹办福州船政学堂;1874年,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立操炮学堂。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学堂。1870年清廷批准了向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 ‎20世纪初 ‎1903年,清政府制订“癸卯学制”,规定新学制的宗旨“以忠孝为根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础,使得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知识,练其艺能,等到他日成才,各适实用。”19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年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1983年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摘编自《中国教育简史》等著作 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两个阶段,分别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选取其中的两个阶段,并且明确标明,对特点进行准确全面的概括,进行概括时,一方面根据所给材料,一方面根据此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第二小问 ‎,回答影响时要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结合本阶段的阶段特征考虑,同时注重,既然提到了教育,往往要从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思想解放,国民素质提高,社会转型等角度考虑和回答。‎ 答案 评分说明:阶段选取明确;特点概括准确;影响归纳全面。‎ 示例一 特点: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官学衰落,私学兴起。‎ 影响: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有利于“土”的崛起,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保证。‎ 示例二 特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复兴;通过立法保障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步伐加快。‎ 影响: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了现代化建设人才;增强了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高考探究课(十四)‎ 一、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艺 二、近代世界的科技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艺 三、现代世界的科技 视角1 历史趋势——世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演变的历程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机器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对生物学又一次伟大综合,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地球村”,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社会生活。‎ ‎【考题1】 (2013·课标全国Ⅰ,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解析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表现,不符合“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特征。‎ 答案 A 视角2 主流意识——辉煌璀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和医学等,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成就辉煌;文学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逐渐走向通俗化、平民化;古代书画、戏曲艺术多姿多彩,是某一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古代科技、文学、绘画、戏曲艺术等成就辉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题2】 (2016·课标全国Ⅱ,24)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析 统一文字是在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体现了汉字从先秦到秦朝及之后的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石经运用的是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并未 体现出当时字体流行状况,故C项错误;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形成相对完整的汉字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视角3 社会热点——“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科教兴国”必须处理好科技、教育、经济三者关系,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以教育保证科技进步;以经济发展带动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三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 ‎【考题3】 (2015·课标全国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解析 20世纪50年代初,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需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急需要发展经济,而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其他经验可借鉴,向苏联学习成为重要的时代需要,为此国家大力倡导学习俄文,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说明当时的“俄语热”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故选D项。当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刚刚形成,并没有改变,A项错误。当时还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当时的文化教育制度还处在探索、建设时期,还未建成,没有改革的对象,C项错误。‎ 答案 D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评牛顿力学体系 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解读】作者主要阐述了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对人们思想解放的影响。作者认为牛顿经典力学启发了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为启蒙思想家探求人类社会的法则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他们开始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论——工业革命 在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纺织、采矿、冶金和运输业中的种种创造发明,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而非科学家做出,科学对工业尚无多少直接影响。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科学家进入工业研究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科学的作用凸现并逐渐成为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 ‎【解读】材料主要论述了两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1)第一次技术革命生产经验起到主导作用。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是靠工匠的技艺和经验的积累,科学原理只起到辅助作用;而电力技术革命,各种电力技术主要是在电磁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以科学理论的突破为前导。(2)第一次技术革命只是发挥传统技术的作用,与生产融为一体;而到电力时代,技术发展为技术科学,作为科学化理论体系指导生产,成为连接科学与生产的纽带。‎ ‎3.冯天瑜等著《绘画中华文明史》谈——明清小说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解读】本段材料叙述了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反映的趋势。作者认为:(1)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关注社会底层,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2)小说的发展趋势是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4.包新旺《“双百”方针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意义——纪念“双百”方针提出50周年》‎ 对“双百”方针的阐述存在某些不足。毛泽东讲“百花齐放”,但他又常常把“百花”简单地分为“香花”和“毒草”两类。至于什么是“香花”,什么是“毒草”,香花和毒草是属于认识问题,还是属于政治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是非问题,还是敌我问题,缺乏展开更有说服力的论述。可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把“香花”和“毒草”当成政治问题。毛泽东承认,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他又讲,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百家”里头,按其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两家争鸣”。这表明,他是带着强烈的阶级观点看待“百家争鸣”的。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科学文化方面的学术争论,最后往往被扣上“政治帽子”和“哲学帽子”,或者是“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或者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 ‎【解读】材料主要论述了“双百”方针未得到落实的原因及教训。从材料看,作者认为毛泽东是“双百”方针的提出者,也是改变阐释,导致“双百”方针没有得到正确贯彻的制造者。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内涵阐释不足,且用阶级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从而导致了“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犯了“左”倾错误,给我国的学术、文艺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5.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谈恢复高考”‎ ‎(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解读】作者充分肯定了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恢复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高考制度的恢复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 单元检测卷(十四)‎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7·湖南永州模拟)《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该书(  )‎ A.是传统科技的综合性著作 B.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 C.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是科举制的产物 解析 “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诸如……等生产技术”可知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016·安徽合肥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解析 “以版印日历”“满天下”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故B项错误;“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教育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 ‎3.(2017·河北保定摸底)著名画家俞剑华在谈某一绘画特点时,认为这是由于“(文人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之故。这一绘画艺术(  )‎ A.属于山水画派 B.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C.属于市民文化 D.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重要价值 解析 材料“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可知该绘画艺术强调画家具备多方面艺术修养,故B项正确。‎ 答案 B ‎4.(2016·河北名校四模)《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解析 根据题意,宋朝出现了贵族文化和市井文化并存,A项只涉及到贵族文化,不全面,故A项错误;市井文化不属于古典文化,故B项错误;题目中只是交代两种文化并存,并未提到市井文化冲击贵族文化,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市井文化兴盛,与贵族文化并存,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6·江苏镇江二模拟)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这部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 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佛教观念影响很大 答案 D ‎6.(2017·山东日照模拟)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 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国家 时段 ‎①‎ ‎1540~1610年 ‎②‎ ‎1660~1730年 法国 ‎1770~1830年 德国 ‎1540~1610年 ‎③‎ ‎1920~2000年 A.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英国、德国、美国 C.西班牙、德国、英国 D.意大利、英国、美国 解析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摧毁,丧失其海上霸主地位,其后长期落后于英国,故A项错误;1660~1730年德国处于封建四分五裂的局面,较之英国、法国远远落后,不可能成为科学中心,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德国,所以英国成为科学中心应早于德国,故C项错误;1540~1610年欧洲正处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的中心是意大利,这一时期产生了伽利略等科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处于科学领先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7·四川成都诊断)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  )‎ A.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 B.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 C.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D.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 解析 题干涉及的科学家是推动人类近代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卓越人物,他们之所以信仰基督教,是因为基督教教义包含着部分理性的因素,‎ 故A项正确;哥白尼时期启蒙运动还没有发生,故B项错误;宗教宽容政策与是否信仰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故C项错误;科学伦理是建立在物质世界基础上的,与虚构的上帝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8.(2017·河北保定模拟)观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情况表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 由表中教席的增设可以得出(  )‎ A.神学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B.人文学科渐趋受到重视 C.大学课程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较大 D.高等教育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解析 根据表格,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席增设了植物学、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格中并未说明神学席位的减少,故A项错误;植物学、化学、天文学不属于人文学科,故B项错误;表格中并未提到政治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7·甘肃兰州调研)“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 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材料中的“其说”是指(  )‎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D.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为生物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故A项正确;材料表述与“天赋人权”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为电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7·湖北黄石调研)列宁评价近代某位科学家时说:“(他)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他评价的应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 B.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 C.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D.英国科学家牛顿 解析 英国科学家胡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与材料“(他)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不符,故A项错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最早阐述了进化理论,但因为缺乏生物学证据而被淘汰,与材料“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不符,故B项错误;达尔文进化论,与材料“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相符,故C项正确;英国科学家牛顿是经典力学,与材料反映生物之间的联系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6·四川乐山诊断)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 B.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解析 A项只反映了初级产品的变化,不能体现制成品的变化,故A项错误;图示没有涉及国际组织,故B项错误;图示反映了初级品比重不断减少,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体现了科技革命导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国际贸易比重的变化不能说明经济的不平衡,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2017·河南郑州调研)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 时间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工厂出现 ‎19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解析 材料反映出自18世纪末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劳动工具的革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经济管理体制的根本变革,故D项错误。‎ 答案 A ‎13.(2017·湖南衡阳调研)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维特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从小就有抱负。当他踏上社会后,才发现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他的正直、嫉恶如仇的个性,也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他甚至还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无法自拔。最后,社会遗弃了维特,而他在郁闷中产生了厌世的心理。在威廉这位好友的劝告下,维特在绝望中自杀了。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 A.理性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自由主义 解析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存在时间17~18世纪,歌德生活时间大致是19世纪初,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存在于19世纪初,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大量描述主人翁的内心世界,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是20世纪的文学流派,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是经济思想,不是文学流派,故D项错误。‎ 答案 B ‎14.(2016·山东德州期末)有著名艺术评论家写道:“勃拉克轻视形状,将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屋都变成了几何图形和立方体……”据此判断,与勃拉克风格一致的画家是(  )‎ A.拉斐尔 B.莫奈 C.梵·高 D.毕加索 解析 根据材料“轻视形状,将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屋都变成了几何图形和立方体”可知该派别为现代主义,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家,擅长画圣母像,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莫奈是印象画派,故B项错误;梵·高是印象画派,故C项错误;毕加索是现代主义,其代表作为《格尔尼卡》就是将物体、风景和人物变成了几何图形,故D项正确。‎ 答案 D ‎15.(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模拟)浪漫主义画家布莱克的作品《牛顿》‎ ‎,常常被人们理解为:牛顿像神一样在制定宇宙规律。他却讽刺道:牛顿专注于科学研究、探索,却不知道自己其实跟动物一样。这表达了他对(  )‎ A.人文主义的否定 B.理性主义的批判 C.古典主义的反对 D.现实主义的失望 解析 布莱克提到牛顿专注于科学研究、探索,却不知道自己其实跟动物一样,其实正是从侧面表达他认为人除了科学研究,还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像动物一样,这是表达一种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布莱克否定牛顿专注于科学研究、探索,也就是他批判科学理性,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美术是对古典主义美术的继承,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及作者对现实的失望,故D项错误。‎ 答案 B ‎16.(2017·湖北黄石调研)巴尔扎克以客观、冷静和准确的笔法,创作了有上千个人物的社会百科全书式小说《人间喜剧》。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他们是一个个典型的“社会人”形象。下列作品与他的风格相似的是(  )‎ 解析 材料“巴尔扎克以客观、冷静和准确的笔法,创作了有上千个人物的社会百科全书式小说《人间喜剧》”说明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A项是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故A项错误;B项是法国米勒《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美术,故B项正确;C项是凡·高的《向日葵》,是印象派美术,故C项错误;D项是毕加索《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故D项错误。‎ 答案 B ‎17.(2017·晋冀豫联考)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 A.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B.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解析 《我的丈夫》体现的是家庭生活,不是政治问题,故A项错误;中共中央对《我的丈夫》的态度是“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表明在文艺创作的内容上不应限制太多,故B项正确;艺术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 B ‎18.(2017·河南安阳调研)近年来,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涌,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这一现象表明我国(  )‎ A.网络主导文艺创作 B.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 C.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D.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 解析 材料中出现网络意识,但不能说其主导文艺创作,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新的文学发展,不能说传统文学走向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涉及多种文艺创作方式,并未说明其走向成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青春文学”“魔幻小说”网络艺术等方式,说明我国的文艺创作越来越服务大众,故D项正确。‎ 答案 D ‎19.(2017·广东韶关调研)“文革”初期,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调动大批城市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农民教育;2000年以来政府开办各种技能培训,对进城农民工做职前培训。这反映了(  )‎ A.党和政府掌握了经济发展规律 B.农村和城市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C.中国城市化进程保持递进态势 D.发挥政府功能干预人口流动 解析 根据材料“文革”初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属于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故A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为了让广大的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非劳动力需求,故B项错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能体现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进城农民工做职前培训”都体现了政府的引导作用,前者城市人口向农村流动,‎ 后者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2017·安徽蚌埠调研)一位美国科学家指出,1960年,中国的二十五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建国后培养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B.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 C.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解析 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这一时期培养的工科毕业生数量较多,说明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共计40分)‎ ‎21.(2017·湖北黄冈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让他的主人公被某种情欲甚至怪癖控制着……比如高老头的爱女,葛朗台的爱钱,贝姨的妒忌,邦斯的古董癣,于勒的好色,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例如,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材料二 《官场现形记》,晚清李伯元著谴责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下面是《官场现形记》的部分故事梗概:‎ 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赵温在远亲钱典史的陪同下进京赶考,因拜礼太少而会试落榜,最后只好在京城里用钱捐了个官,做了赵中书。钱典史出了一百两银子 ‎,得到徐都老爷的推荐信,赶往江西。谁知他所捐的差使已经有人,便又在黄知府差役的活动下谋了一个好差使。黄知府升了道台,正在得意之时,因为前边所办的案子被人告发,后来通过京城中友人的疏通,又花了一万两银子,终于了结。 ‎ 江西代理巡抚何某,绰号“荷包”,平生爱钱。三弟“三荷包”同样是个无底洞。两个“荷包”分赃不均而失和,抖出以前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三荷包”带着卖官所得的万两银子,买得山东胶州知府的位子。“三荷包”到任后,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巴结山东巡抚。外国人劝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上条陈,大讲“整顿商务”,被巡抚派往上海购买机器。陶子尧在上海被骗子魏翩仞、买办仇五科合伙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因从中帮忙,此事才了结。周因得陶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旧交浙江巡抚刘中远办洋务。周与文案戴大理钩心斗角,互相拆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搜狗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产生历史背景。(2分)‎ ‎(2)根据材料二,简析《官场现形记》所包含的历史现象。(7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间喜剧》和《官场现形记》的共同特点。(3分)‎ 答案 (1)背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较前一时期更加尖锐和复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 ‎(2)简析:19世纪末,科举考试仍是普通人跻身仕途的主要途径,但是卖官鬻爵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这说明了科举制正在日益走向没落。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出现为了利益而致使同僚反目、兄弟失和的极端事例,这些事实都充分暴露了清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官员的贪婪。外国人成功劝说巡抚做生意,既说明当时的官场还受到外国的影响,官员与民争利加剧了政治的腐败。官员经商导致骗子频频得手、买办大行其道,说明官员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无知与无能。‎ ‎(3)特点:都直面社会问题、揭露现实的黑暗,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22.(2017·海南海口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化的思想对达尔文来说,决不是新的;在他以前,这思想已被提出并应用于科学的各领域。拉马克较早就已向一种传统的观念挑战,这种观念认为,‎ 一度被创造出来、此后一直存在下去的物种具有不可改变的稳定性。拉马克想象有一种从蠕虫到人类的全面进化,并试图用获得性理论来解释这一进化过程。马由于需要迅跑而获得敏捷的腿,长颈鹿由于需要吃高处的树枝而获得长脖子,任何这类身体上的变化通过遗传过程被传下去,成为下一代的起点。‎ 材料二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他在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达尔文在遗传领域研究取得突破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影响。(10分)‎ 解析 第(1)问,达尔文在遗传领域研究取得突破的原因,结合教材内容,从工业革命的推动、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前人成就的基础(如材料一拉马克的贡献)、达尔文的自身努力等方面分析。第(2)问,进化论在自然科学的影响,否定上帝造人说,证明了生物界是长期发展进化过程的产物,推动生物学发展;进化论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同时材料二“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成为欧洲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弱小民族的理由,“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被认为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理论基础。‎ 答案 (1)原因: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科学考察提供了便利;欧美民主政治逐渐发展,为科学发展解除了一些思想束缚;其他科学家已经在生物科学领域内取得一定成就;达尔文严谨、细致、执着的科学精神。‎ ‎(2)影响:在自然科学方面,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类的观点,否定了上帝造人学说,证明了生物界是长期发展进化过程的产物,‎ 属于生物科学领域划时代的突破性进展。在社会发展方面,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欧洲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成为欧洲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弱小民族的理由,也被认为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理论基础。‎ ‎23.(2016·河北名校俱乐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合计 工科 农科 林科 医科 师范 文科 理科 财经 政法 体育 艺术 解放前最高年 ‎100‎ ‎17.8‎ ‎6.6‎ ‎——‎ ‎7.7‎ ‎13.5‎ ‎10.5‎ ‎6.4‎ ‎11.4‎ ‎24.4‎ ‎0.4‎ ‎1.6‎ ‎1951年 ‎100‎ ‎31.6‎ ‎6.2‎ ‎1.6‎ ‎13.9‎ ‎11.9‎ ‎7.8‎ ‎5.1‎ ‎16.5‎ ‎2.8‎ ‎0.1‎ ‎2.5‎ ‎1952年 ‎100‎ ‎34.8‎ ‎6.9‎ ‎1.1‎ ‎13.0‎ ‎16.5‎ ‎7.1‎ ‎5.0‎ ‎11.5‎ ‎2.0‎ ‎0.2‎ ‎1.9‎ ‎1953年 ‎100‎ ‎37.7‎ ‎6.1‎ ‎1.2‎ ‎13.7‎ ‎18.8‎ ‎6.7‎ ‎5.8‎ ‎6.4‎ ‎1.8‎ ‎0.5‎ ‎1.3‎ ‎1957年 ‎100‎ ‎37.0‎ ‎7.7‎ ‎1.4‎ ‎11.1‎ ‎26.0‎ ‎4.4‎ ‎6.5‎ ‎2.7‎ ‎1.9‎ ‎0.7‎ ‎0.6‎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14分)(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一定时期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故建国初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此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有很大关系,明确此点,特征即可答出,比如图表中工科比例和师范比例增幅最大,结合建国初期的经济、政治可得出:特征一: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特征二: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根据图表中医科比例变化较小得出特征三: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答出特征之后 ‎,结合建国初期的政治或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即可,注意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即可。‎ 答案 示例一 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1952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服务的特征。‎ 示例二 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因而此时期为落实“全民教育”的方针,高等院校中师范类学生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 示例三 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 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医疗条件极差,广大百姓得不到医疗保证,国家需要大批的医护人员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状况,因而高等院校中医科学生数量相对稳定。(注:“示例”仅作参考,且答出一个“示例”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