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课件)(27张)
板块 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 明清 阶段特征 主干排查 随堂演练 阶段特征 明确阶段 · 掌握特征 阶段 明清时期 (1368 ~ 1840 年 ) 特征 政治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 清朝增设军机处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 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 奠定近现代中国政治版图 经济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 私营手工业崛起成为主导 , 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 重农抑商 ” 、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中国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思想 文化 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束缚人性 , 文化专制空前加强。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 西学东渐开始 ; 文学艺术繁荣 , 市民文化发展 , 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趋势明显 ;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完备阶段 , 但未形成近代科技 , 中西方差距逐步拉大 外交 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自守 ,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 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 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潮流 , 影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主干排查 归纳知识 · 点拨规律 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 明朝强化专制皇权 (1) 废除丞相 ①概况 :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 , 废丞相 , 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②意义 : 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 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 设立内阁 ①概况 : 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 , 但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 明宣宗时内阁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 拥有 “ 票拟 ” 权 , 但皇帝拥有 “ 批红 ” 权。明神宗时内阁首辅侵夺六部之权。 ②实质 :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 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3)完善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与六部权力并重;设六科给事中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同时设督抚,形成了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4)实行特务统治: 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的,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 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合称三司,三司鼎立,互不隶属,各自听命于朝廷,以加强皇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皇权达到了空前的膨胀。 (6)文化专制: 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2.清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1)设立军机处 ①设立: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②职能: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 ③特点:临时性: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其任命、职务没有制度上的规定。 机密性、高效性: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机密性强。 封闭性:军机大臣跪奏笔录,没有决策实权,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④影响: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加强思想控制: 实行八股取士、大兴 “ 文字狱 ” ,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 影响 ①积极 :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 ②消极 : 经济上 ,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政治上 , 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 民主思想受到压制和打击 ; 思想文化上 , 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 , 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二、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 1.农业生产 (1)农耕技术: 作物种植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农业著作: 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3)租佃关系: 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关。永佃制和押租制发展,佃农的经济独立性增强。 2.手工业生产 (1)生产方式: 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 (2)明清时期的纺织业和制瓷业 ①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 ②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商业的发展 (1)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出现票号,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2)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城乡商业繁荣,普通集市广泛分布。 (4)区域性商人群体壮大,长途贩运贸易长足发展形成徽商、晋商等商帮。 (5)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各地市场联系密切,地域分工趋势显见。 (6)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开始出现近代化的曙光。 (7)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对外贸易占优势地位。 (8)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商品经济呈现出发展和制约并存的特征。 (9)赋役制度,明朝后期赋役制度的变革有两种显著趋势,一是将赋和役合并起来征收,二是用货币税代替实物税。 4.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特征: 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称为 “ 资本主义萌芽 ” 。 (2)制约因素 ①政治: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②经济:固守农耕经济,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③思想: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政策: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另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 “ 海禁 ” 政策和 “ 闭关锁国 ” 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 重农抑商政策 (1) 含义 : 古代封建王朝限制、打击工商业 ,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 确保赋役征派、地租征收 , 以巩固封建统治的政策。 (2) 主要内容 : 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 重征商税 , 并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6. “ 海禁 ” 和 “ 闭关锁国 ” 政策 (1) 明朝 : 实行海禁 , 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 清朝 : 禁海、迁界 ; 闭关锁国 , 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 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7.16 世纪后中国开始落伍的经济表现及原因 (1) 表现 : 16 世纪 , 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与此相比中国 , 在经济方式上 , 仍固守家庭经营方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 , 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在经济政策上 , 仍坚持重农抑商、 “ 闭关锁国 ” 政策 , 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 阻碍中外交流。 (2) 原因 ①君主专制强化 , 政治腐朽黑暗。 ②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③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影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和海外贸易发展。 ④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 , 影响了科技创新。 ⑤传统科技没有实现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总之 , 腐朽的专制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 , 是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 三、明清时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 1.思想的发展 (1)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但日趋僵化。王阳明的心学:宣扬 “ 心外无理 ”“ 心外无物 ” ;提出 “ 致良知 ” 。 (2)进步思潮的出现 A.背景 ①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②经济上,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思想上,西学东渐的影响。 B.概况 ①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 “ 存天理,灭人欲 ” 的说教。 ②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 “ 天下为主,君为客 ”“ 工商皆本 ” 的主张。 ③顾炎武提出 “ 经世致用 ” 的主张。 ④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C. 共同主张 ①政治上 , 反对君主专制 , 提出限制王权、倡导言论自由。 ②经济上 , 重视发展工商业。 ③思想上 , 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 ,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 关乎国计民生。 D. 特点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批判封建专制。 ③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⑤并没有彻底否定儒学 , 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E. 评价 ①积极性 :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 推动工商业发展 ; 为传统儒学注入新活力 ,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②局限性 : 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 , 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 , 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 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2. 科学技术成就 (1) 传统科技辉煌 ①医学 :《 本草纲目 》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②农学 :《 农政全书 》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 , 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 ③数学 : 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并外传。 (2) 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 与西方相比逐步落伍。 3. 文学艺术 (1) 文学 : 明清时期 , 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最为著名。 (2) 戏曲 ①明中叶到清中期 , 昆曲鼎盛 , 被誉为“百戏之祖”。 ②清乾隆年间 ,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 兼容并蓄 , 形成京剧 , 被誉为“国粹”。 (3) 绘画 : 文人画成就突出 , 代表作品有徐渭的 《 牡丹蕉石图 》 、郑板桥的 《 墨兰图 》 等。 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 · 巩固达标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明代内阁制影响 1 清代俸禄制度改革 2 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设想 3 经济发展与俸禄改革 4 明清时期承古萌新的思想文化 明朝轻商思想的转变 5 明末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 (2017 · 河南天一大联考 ) 明成祖设立内阁 , 阁臣的官秩仅五品 , 权位远逊于六部尚书。明后期 ,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 “ 威柄之操 , 几于震主 ” 。明代阁臣权力的变化 ( ) A. 抑制了皇权的过度膨胀 B. 使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 C. 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D. 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解析 :C 明代阁臣权力的大小依皇帝的旨意而定 , 升降也由皇帝决定 , 所以其不能抑制皇权的膨胀 , 故 A 项错误 ; 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而非决策机构 , 故 B 项错误 ; 明后期权力集中于首辅 , 这就使权力不致过于分散 ,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国家机器的运作效率 , 故 C 项正确 ; 明太祖时期就已经废除了宰相 , 故 D 项错误。 2. (2017 · 山西康杰模拟 ) 乾隆时规定 : 到退休年龄 , 主动申请退休 , 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的官员 , 可以 “ 食全俸 ” ; 没有到退休年龄 , 但在考核中发现年老有病 , 朝廷可以特批退休 , 但即便获准级别不变 , 也只能 “ 食半俸 ” ; 被朝廷勒令退休的官员 , 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禄了。此规定 ( ) A. 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 B. 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C. 对官吏体制作出法律规范 D.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清代政治。关于官员退休的各项规定,裁汰了老弱病员,确保官员队伍新陈代谢,有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A项正确;官僚机构的人事更迭不一定保证决策的科学性,B项错误;材料显示退休的决策权集中于朝廷,带有皇帝个人好恶和随意性,不受法律约束,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乾隆时对官员退休制度的规定,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无关,D项错误。 3. (2017 · 广东惠州一模 ) 明末清初张履祥的 《 补农书 》 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 : 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 , 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 , 按低标准计 , 足可抵十人之食 , 即年余五十石 , 扣除田粮等苛扰 , 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 , 除 “ 养生送死 ” 、读书外 , 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 ) A. 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C. 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 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解析 :A 材料说明在理想状态下的小农经营规划是以粮食、经济作物等复合式的生产结构,进行多种商品化的生产经营,强调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能为农村家庭消费提供可能性,故答案为A项;材料 “ 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 ” 说明该方案不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涉及精耕细作技术,故排除C项;材料 “ 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 ” 反映了商品化经营,已逐步超出了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的范畴,故排除D项。 4. 清雍正元年 , 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 :“ 米每石 , 自五钱至一两 ; 豆每石 , 自五钱至九钱七分 ; 草每束 , 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题定各地方价值 , 折给官兵 , 自行采买。”之后 , 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 ( ) A. 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B. 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 C.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 D. 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 解析 :C 腐败与俸禄的形式无关,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官员的俸禄(政府向官员发放),不是赋税(民众上交政府),B项错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掌握大量的货币,官员购买生活必需品也更加方便,这为官俸货币化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克扣地方军费的信息,D项错误。 5. (2017 · 河南百校联盟质检 ) 按明代规制 , 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然而明代中叶以后 , 地方臣子们纷纷 “ 下海 ” 。嘉靖时 , 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 , 做起了纺织生意。这说明 , 明代中叶以后 ( ) A. 轻商意识淡化 B. 经济模式变化 C. 内阁地位上升 D. 吏治渐趋腐败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地方臣子们纷纷 “ 下海 ” 经商。首辅徐阶组织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即材料意在强调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轻商意识的淡化,A项正确;经济模式仍然是自然经济并未变化,B项排除;C、D两项材料无体现。 6. (2017 · 北京大兴区模拟 )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 , 最早见于唐人小说 《 白蛇记 》 。经宋话本的发展 , 到明末时 , 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 ( 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 ), 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 , 一变而为 “ 生药铺主管 ” 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 ) A.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的能力。A材料无法体现;B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 “ 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 ”“ 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 ‘ 生药铺主管 ’ 了 ” 反映了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反映商人活动以及反对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说明市民价值观念变化,故C正确;明朝社会主流思想仍为儒家思想,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 《 大学中国史 》 的相关目录 : 第九章 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 , 并说明增加理由。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发现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 “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可知目录中缺少明朝初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 理由从 “ 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 的角度说明 ; 依据目录中政治、外交等信息可知缺少经济方面的信息 , 可以从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角度增加 , 理由从 “ 机户出资 , 机工出力 ”“ 计日受值 ” 现象出现来归纳 ;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本书缺乏明朝活跃的思想和科技成就 , 理由从 “ 早期民主思想产生以及总结性科技成就 ” 的角度说明。 答案 : (1) 增加内容一 : 明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理由 :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 相权严重威胁皇权 ( 皇权受到制约 ), 为加强皇权 ,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 设殿阁大学士 ; 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制度 , 都折射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2) 增加内容二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理由 : 明朝中后期 ,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 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基础上 ), 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 在此条件下稀疏出现“机户出资 , 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商品货币关系 , 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 增加内容三 : 明朝活跃的思想和科技成就。 理由 : 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 , 早期民主思想产生 , 代表人物为李贽 ; 明朝中后期 , 陆王心学得到发展和传播。明朝总结性科技成就突出 , 以宋应星的 《 天工开物 》 和李时珍的 《 本草纲目 》 为代表。 ( 任两项内容即可 ,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 点击进入 限时训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