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导练作业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作业 1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为了迎接学业水平考试,某同学在复习中整理了一份学习图表, 根据图表已呈现的内容,空处应该填写的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B.“中体西用”的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维新思想的内容 解析:“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 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些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选 A 项。 答案:A 2.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 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 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 □”处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 ) A.亡国 B.革命 C.帝制 D.尊孔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民国三四年”“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 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可判断,这些都与袁世凯复辟帝制 相关,而袁世凯提倡“忠孝节义”以及提出“八德的建议案”是为其 恢复帝制制造舆论,二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均与材料中的“复古主义披靡一时”“忠孝节义”“八德的建议 案”等不存在因果联系,故排除。 答案:C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认为,人类发展必然由“宗教迷信 时代”“玄学幻想时代”进化到“科学实证时代”。陈独秀的观点体 现出他( ) A.对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的追求 B.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 C.对科学技术的崇拜 D.对工业革命的赞赏 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倡言的“科学”,其主要目标不是发 展具体的科学技术,而是提倡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以取代圣贤立言 皆真理的蒙昧主义思想方式。陈独秀认为,在科学实证时代,“一切政 治、道德、教育、文学,无一不含科学实证的精神”。故选 A 项。 答案:A 4.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 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 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民主、科学两面大 旗是从西方引进的,属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而儒家思想是中国 传统的思想文化,因此它们的斗争体现了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所以答案选 D 项。 答案:D 5.20 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中新 思想的传播,所体现的主要不同在于后者( ) A.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着重抨击封建文化 C.主要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进行 D.涉及文学领域 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而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文化,故 B 项正确。 答案:B 6.李大钊曾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 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贤,其说亦确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 德。”该观点实质上( ) A.彻底否定了儒家学说的合理性 B.较中肯地评价了儒家思想的历史作用 C.论证了儒教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D.明确了儒家思想继续存在的价值所在 解析:在历史研究中,得出历史结论的依据在于历史材料。研究 者往往因为拥有的历史材料不同,或对历史材料审视的角度不同,得 出不同的结论。在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中,教材知识告诉我们,新文 化运动的倡导者全盘否定儒家思想。但是,这些倡导者并没有全盘否 定儒家思想的历史作用。题干中李大钊的论述,就明确肯定了儒家思 想的历史作用,肯定了孔子的地位,这是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较为中 肯的评价。故选 B 项。 答案:B 7.“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 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 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言论可能出自( ) A.《文学改良刍议》 B.《文学革命论》 C.《狂人日记》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解析:由“历史”“仁义道德”“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 人’”可知,作者意在抨击封建礼教披着“仁义道德”的外衣剥削百 姓,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据此分析各个选项可知,C 符合题意。 A、B 重在文学革命方面,D 重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皆与材料主旨不 符。 答案:C 8.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 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 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 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 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 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故 D 项正确。 答案:D 9.1918 年 11 月,蔡元培提出的“今后的世界,全是劳工的世 界”“劳工神圣”的口号很快风靡全国,这说明( ) A.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 C.社会主义还没有被中国接受 D.中共成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结合时间“1918 年”和材料中“劳工”等字眼可知,这些 口号之所以风靡全国是十月革命推动的结果,故选 B 项。 答案:B 10.有学者曾指出:“一年以来,社会主义底(的)思潮在中国可以 算得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 讨论鲍尔希维主义(布尔什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 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 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该情景可能发生在( ) A.维新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爆发前夕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被广泛传播,这应 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的前夕,故 B 项正确。其 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意思。 答案:B 11.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 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 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时 期”应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新中国建国初期 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可知当时 对待西方文明持绝对肯定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则持绝对否定态度,这 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倾向一致,故 B 项正确。 答案:B 12.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 人从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再到马克思主义,是对中国命 运的探索,在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答案:B 13.胡适将《新潮》与文艺复兴并称,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 于文艺复兴运动。其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 ) A.倡导个性解放与独立自主观念 B.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 解析:题目中比较了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 看到两者都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个性,故选 A。文艺复兴不是一 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B 项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 运动,C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没有为中国近代奠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基 础,D 项错误。 答案:A 1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 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 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发展资本主义 C.救亡图存 D.反对专制统治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的分 析能力。“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提到要在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可能反对君主专 制统治,排除 B、D 两项。对比 A、C 两项,C 项更能体现中国近代 思想演进过程的共同主题。 答案:C 15.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原学 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 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 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 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追求民主与进步成为时代潮流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理解和对题意的揣摩。 本题最容易错选 A 项,启蒙思想产生于 17-18 世纪,而进化论则产 生于 19 世纪中期,所以 A 项不能涵盖题干材料的全部内容。B、D 两 项材料未涉及。 答案:C 16.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道德伦理 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 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 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 发达个人之利己心。……则发达利己之心,实为完成人道主义之根本。 人道主义其鹄的,利己主义其经程也;(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 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 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 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 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 焉有并行之余地?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醒》 材料三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 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青年的误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什 么?概括指出“新道德标准”包含哪些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主要思想观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这 种思想观点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 (3)材料三中陈独秀列举的“青年的误会”与新文化运动有怎样 的关系?综合上述材料,试分析这场道德伦理革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答案:(1)观念:儒家传统道德(三纲五常)。 内容: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2)观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共和政治不能相容。 历史原因: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是中国古代社会主流思想, 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关系:新文化运动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的倾向导致材料三 中“青年的误会”。 作用: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观 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