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安徽省六安市省级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六安市省级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文综试题(解析版)

‎2020年六安市省示范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废常尚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尚法而不尚贤’。”下列言论与之属同一学派是 A.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芳华”‎ B.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D. “古者圣王之为攻,列德而尚贤”‎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舍法任智则危”“尚法而不尚贤”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崇尚法,并且题干出自《韩非子》,因此材料内容属于法家思想,选项中“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芳华”体现了军功授爵制,并且出自商鞅,同属法家思想正确,故A选项正确;“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出自荀子,属于儒家思想,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错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出自老子,属于道家思想,故C选项错误;“古者圣王之为攻,列德而尚贤”出自墨子,属于墨家思想,故D选项错误。‎ ‎2.元朔二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将自己非常信任的侄子刘庆封为六安王。2006年从六安双墩汉墓刘庆棺椁里出土的陪葬品有:六安王印以及大量的兵器、金银、稻谷等,由此可见六安王刘庆 A. 掌管重兵,为七国之乱埋下隐患 B. 受汉武帝重用,参与中朝 C. 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D. 地位显赫,身份尊贵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将自己非常信任侄子刘庆封为六安王”“六安王印以及大量的兵器、金银、稻谷等”等信息可知,当时诸侯已与富室一般,身份尊贵、地位显赫,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发生于汉景帝期间,A与题意不符;刘庆为地方封国首领,而中朝是中央机构,B与题意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后,王国问题得以解决,已不能对中央产生威胁,C与题意不符。‎ ‎3.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榷场的历史叙述,据此能被认定的事实为 A. 北宋榷场贸易受契丹控制,北宋处于被动地位 B. 南宋时榷场贸易获利很少,主要向金国赠送物品 C. 宋朝与少数民族互相交换战俘的地方,不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D. 两宋与少数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的市场,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有功,则加以王爵,置榷场,许市易羊马,以通财货”“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如百余万缗”等信息可知,榷场是两宋与少数民族进行商业贸易的市场,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榷场受北宋控制,北宋处于主动地位,故A不符题意;“南宋时榷场贸易获利很少”与材料“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如百余万缗”不符,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榷场是贸易市场,不是交换战俘的地方,故C与题意不符。‎ ‎4.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改人名和动物名的现象,如明太祖手下将领冯国胜改名冯胜,明太祖将猪改为“肥肥”,后又改为“彘”或“豕”。甚至有人将吃猪肉改为吃“耗子肉”。甚至将元宝改为“通宝”。这说明 A. 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B. 明朝社会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C.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 D. 市民阶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将领冯国胜改名冯胜,明太祖将猪改为‘肥肥’”“将吃猪肉改为吃‘耗子肉’”等信息可知,朱元璋改了与他名字冲撞的人名和动物名,通过这种避讳,维护皇权的专制权威,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故C选项正确;材料所述的避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等级制度,没有强调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与明朝社会娱乐生活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最高统治者人名的避讳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没有体现市民阶层生活,并且与市民阶层生活无关,故D选项错误。‎ ‎5.陈天华说:“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那黑暗反倒增加了几倍。”据此说明 A.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具有一定的反动性 B. 其观点有一定局限性,未看到该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C. 戊戌变法未能取得任何成效,反而促使清政府完全投靠帝国主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那黑暗反倒增加了几倍”等信息可知,材料中陈天华对清末新政进行评价,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辛亥革命的到来,不能完全否定,故B选项正确;题干主要是陈天华对清末新政的评价,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有利于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戊戌变法内容,故C选项错误;题干主要是陈天华对清末新政的评价,没有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势力勾结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6.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颁布《国民党宣言》:“国民为国之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颁其名日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宣言中不提民族主义,只提民权主义,这是因为国民党 A. 认为辛亥革命后民族革命己完成 B. 国民党以新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C. 只以巩固共和实现平民政治为宗旨 D. 这时已不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因此宣言中不提民族主义,只提民权主义,这是因为国民党认为已推翻清政府、民族革命已完成,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产生于1924年,故B选项错误;“只以巩固共和实现平民政治为宗旨”是材料内容的重复,并且表述过于绝对,故C选项错误;这时期的国民党仍是资产阶级政党,故D选项错误。‎ ‎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对国共两党各自治国的成败自有看法,他曾提出这样的论断,说蒋介石搭建起了近代中国的上层架构,毛泽东则解决了下层乡村组织的重建问题,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蒋介石完成了近代中国上层架构的重建问题 B. 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C. 毛泽东完成了近代中国下层的乡村组织的重建问题 D. 毛泽东领导的农村革命道路有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毛泽东则解决了下层乡村组织的重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肯定了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在理论建设和革命道路作用,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蒋介石搭建起了近代中国的上层架构”可知,A选项是对材料内容的简单重复,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但不能表述为“实现了”,夸大了蒋介石及其南京政府的客观作用,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毛泽东则解决了下层乡村组织的重建问题”可知,C选项也是材料原话的简单重复,故C选项错误。‎ ‎8.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定位有以下的变化,由此可知 A.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 B. 民营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 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 民营企业威胁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解析】‎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从1981-1992年期间,我国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深入了解的过程,即改革的深入发展体现了思想解放的结果,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无法得出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B项“主导”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选项错误。‎ ‎9.作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典范,希腊和罗马对待公民的态度迥异,雅典“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而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以“公民权”,罗马的这一做法 A. 适应罗马共和国扩大疆域的需要 B. 有助于扩大罗马统治的社会基础 C. 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 D. 实现了罗马统治内公民的平等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以‘公民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授予了外邦人公民权,有利于被征服地区的人们对罗马的认同感,扩大统治基础,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后期授予其他部族以“公民权”是在罗马帝国时期,而不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故A选项错误;材料问的是罗马后期授予其他部族以“公民权”的做法,并非和希腊公民权的比较,故C选项错误;罗马后期授予其他部族以“公民权”,对管辖疆域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扩大罗马统治基础,并非实现公民平等,故D选项错误。‎ ‎10.如图是东西方两幅航海的地图,以下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其历史活动的政治经济目的基本相同 C. 呈现的都是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D. 都引发和促成了东西方的社会转型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因此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都是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船队远航不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物,故A选项错误;郑和下西洋属于朝贡贸易,新航路开辟伴随着西方殖民活动的开展,其政治经济目的不同,故B选项错误;郑和航海并未能促成中国转型,故D选项错误。‎ ‎11.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如图,他对在二战时还是盟友的苏联大肆攻击,呼吁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丘吉尔的真实意图是 A. 抵制苏联的共产主义威胁 B. 为挽救战后欧洲的分裂 C. 希望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 D. 献媚美国缔结英美同盟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的综合国力下滑,并受共产主义渗透的威胁的背景下,丘吉尔进行“铁幕演说”,呼吁美国政府与英国一起抵制苏联的扩张,争取美国舆论,寻求美国支持,重建欧洲均势以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抵制苏联共产主义威胁不是丘吉尔“铁幕演说”的真实意图,其真实意图是希望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丘吉尔“铁幕演说”的真实意图是希望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而不是为挽救战后欧洲的分裂,故B选项错误;通过“铁幕演说”争取美国支持,缔结英美同盟可视为次要目的,但都不属于英国的核心利益,故D选项错误。‎ ‎12.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以下现象不可能发生于这一时期的西方国家 A. 政府的财政赤字加大 B. 市场流通的货币不足 C. 工人就业率基本稳定 D. 银行的利率普遍较低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普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充足,故B选项符合题意;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增加政府开支,以刺激有效需求,则政府的赤字扩大,故A项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工人充分就业,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凯恩斯主义强调刺激投资和消费,银行的利率普遍较低,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执行“值百抽五”的低关税税率。直至20世纪20年代末,才争取到关税自主权。在长达8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物价上涨,这一税率曾经经过几度修订,但平均税率从未真正达到过5%的水平。即使是标榜自由贸易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进口税率往往也比中国高得多。例如1859年英法签订的互惠关税协定,平均税率达到15%.……废除协定关税制度,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成为近代中国实现独立自主的必须之举。‎ ‎——摘编自江争红等<关税修订与近代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1927—1937)》‎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实行以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为基础的贸易自由化策略,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同时,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1974年贸易法》中的301条款就是重要武器。‎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数控机床和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崛起,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并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在寻求国际多边合作基础上,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时期,中国还渐渐成为美国保护政策的矛头所向。特朗普上任后,将贸易战枪口对准中国,企图通过多种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离新技术产业发展。‎ ‎——摘编自陈树志《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促进经济崛起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关税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1)特点:值百抽五,关税税率低;受列强控制时间长;经历长时期修订和斗争;最终争取到关税自主权。‎ 原因:中国原有关税不合理;近代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政府或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和斗争;‎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受损;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不利于本国工业发展;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特点:多种非关税壁垒同时实行;单边贸易制裁手段为主;通过国家立法保护(政府主导);加强对高新技术的保护;政策具有持续性、时间长;涉及对象多元化。‎ 影响:限制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容易引发贸易战,不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长期执行‘值百抽五’的低关税税率”可知,值百抽五,关税税率低;根据材料“直至20世纪20年代末,才争取到关税自主权”可知,受列强控制时间长,最终争取到关税自主权;根据材料“这一税率曾经经过几度修订”可知,经历长时期修订和斗争。原因,根据材料“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长期执行‘值百抽五’的低关税税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不平等条约签订,失去关税主权是近代中国关税出现材料所述特点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这一税率曾经经过几度修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府或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和斗争是近代中国关税经历长时期修订和斗争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原有关税不合理也是出现材料所述关税特点出现的原因之一。不利影响,根据材料“中国长期执行‘值百抽五’的低关税税率”可知,中国近代关税值百抽五,关税税率低使国家财政收入受损;根据材料“平均税率从未真正达到过5%的水平”“它们的进口税率往往也比中国高得多”可知,中国近代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不利于本国工业发展;根据材料“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成为近代中国实现独立自主的必须之举”可知,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使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特点,根据材料“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可知,多种非关税壁垒同时实行;根据材料“各种临时性、制裁性和报复性关税等单边贸易制裁手段开始使用”可知,单边贸易制裁手段为主;根据材料“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并通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等信息可知,通过国家立法保护,政府主导;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特朗普上任后”等信息可知,政策具有持续性、时间长;根据材料“里根政府通过惩罚性关税、汇率、进口限制等多维手段打击对手”等信息可知,美国加强对高新技术的保护,并且涉及对象多元化。影响,根据材料“贸易保护主义却从未消失”“除关税外,还有各种非关税壁垒”等信息可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根据材料“美国对欧共体和日本采取了多种贸易保护措施”“运用单边主义对本国产业实施强制保护”等信息可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美国国内经济,提高美国经济竞争力,但也容易引发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不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国,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清)大学士倭仁 材料二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当前世界思想的一个转折点”。‎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 材料三 2015年,斯蒂芬·霍金警告称,在接下来的100年内,随着在科学技术领域获得飞速发展,人类将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而早在2014年,霍金就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 ‎——摘自互联网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身份的人物都会对科技与国家民族的盛衰和人类的命运发出不同的声音。请选择上述任意一则材料,明确写出人物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中人物的身份、时代背景理解或解释该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观点:梁启超认为,科学不是万能的。‎ 解释:梁在一战刚刚结束这一特殊历史时刻游历欧洲,他看到了科学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肯定科学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看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弊端,如因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帝国主义矛盾的激化,从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进而认识到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不是万能的。梁结合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有人认为民主和科学能救治中国“一切黑暗”的激进的说法,让国人反思新文化运动中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即全盘西化的不合理性。总之对待科学需要理性的态度,合理运用。‎ 示例二:观点:倭仁认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独立依靠传统的儒家思想解释:晚清社会的中国仍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在华夷观念支配下天朝上国的观念影响深远。面对外国坚船利炮和廉价商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传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程朱理学,不思进取,空谈义理,反对社会变革,排斥西方科技和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西方国家经历了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不断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近千年前的程朱理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总的来说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注:选择其它任意材料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选择任意一则材料,明确写出人物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中人物的身份、时代背景理解或解释该人物观点。可以根据“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拟定梁启超认为,科学不是万能的观点,也可以根据“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国,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拟定倭仁认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独立依靠传统儒家思想的观点,结合人物的身份、时代背景理解或解释该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5.材料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撤销了原有的监察御史,将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部),各部设立刺史。刺史品秩约为中下等县令,虽为六百石小官,但根据《六条问事》相关规定,刺史的主要监察对象是地方官中的二千石官员。除纠察地方豪强是否为非作歹之外,刺史的主要职责是巡察二千石官吏中鱼肉百姓、司法不公、任人唯亲、勾结豪强等不法行为,然后上报中央处分。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刺史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汉代刺史制度的作用。‎ ‎【答案】(1)特点:官卑而权重(或秩卑任重或以小制大);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确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 ‎(2)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强化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一定程度上改善吏治;但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率 ‎【解析】‎ ‎(1‎ ‎)根据材料“虽为六百石小官,但……刺史的主要监察对象是地方官中的二千石官员”可知,刺史制度下官卑而权重,即秩卑任重或以小制大;根据材料“将全国划分十三个监察区(部),各部设立刺史”“年终返京奏报”等信息可知,中央派遣并直辖;根据材料“除纠察地方豪强是否为非作歹之外,刺史的主要职责是巡察二千石官吏中鱼肉百姓、司法不公、任人唯亲、勾结豪强等不法行为”可知,职责有明确规定;根据材料“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可知,无常设办事机构。‎ ‎(2)根据材料“虽为六百石小官,但……刺史的主要监察对象是地方官中的二千石官员”“年终返京奏报”“刺史的主要职责是巡察二千石官吏中鱼肉百姓、司法不公、任人唯亲、勾结豪强等不法行为”等信息可知,汉代刺史制度以小制大,强化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一定程度上改善吏治;刺史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刺史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服务,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率。‎ ‎16.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怀恨在心,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并积极准备对俄国开战。1896年5月,日本被迫承认俄国在朝鲜与日本享有同等地位,俄国由此逐渐掌握了朝鲜的军事、财政大权。1898年俄国势力范围扩张到中国东北地区。1904年2月10日,日俄两国正式宣战。1905年9月5日,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和约》规定:沙俄承认日本在朝鲜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优越地位,即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沙俄从中国攫取的辽东半岛及附属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南满铁路”及其附属特权亦一并转让给日本:以北纬50度为界,将库页岛南部厦其附近岛屿割让给日本:承认千岛群岛属于日本等 ‎——摘编自齐世荣、钱乘旦等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远东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三国干涉还辽;俄国在东北和朝鲜势力扩大;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大增;日俄矛盾激化。‎ ‎(2)影响: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势力得到更大扩展,国际地位提高;朝鲜变为日本实际上的殖民地;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解析】‎ ‎(1)根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1896年5月”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根据材料“日本对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怀恨在心”可知,日俄战争爆发的主要背景是三国干涉还辽;根据材料“俄国由此逐渐掌握了朝鲜的军事、财政大权”“1898年俄国势力范围扩张到中国东北地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俄国在东北和朝鲜势力扩大;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发展、实力大增,同时这时期日俄矛盾进一步加剧。‎ ‎(2‎ ‎)根据材料“沙俄承认日本在朝鲜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优越地位”“沙俄从中国攫取的辽东半岛及附属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等信息可知,日俄战争后,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而日本势力得到更大扩展,国际地位提高;根据材料“即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可知,朝鲜变为日本实际上的殖民地;根据材料“沙俄从中国攫取的辽东半岛及附属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南满铁路’及其附属特权亦一并转让给日本”等信息可知,日本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17.材料 王守仁,绍兴余姚人。王守仁的青少年时代,兴趣广泛,中举人以前,已仰慕“圣学”。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守仁即取他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之,不但未得“理”,反而害了一场大病。已而,攻佛、老之学,“遂有遗世八山之意”。正德朝政治败坏,时局动荡,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思想家们提出了“更新观念,改进儒学,为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思想武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此时,王守仁被贬谪贵州三年,百难备尝。据说,忽然在一天夜里,大叫起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嘉靖初,王守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心学”思想:“心生万物”说、“知行合一”论和“致良知之教”。“所谓守仁学以致良知为本”,他主张要用所谓“良知”去代替“私欲”,其“良知”,归根到底是指封建“三纲”“五常”、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身上所体现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 ‎【答案】(1)不同: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2)美德:注重道德修养,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善于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华。‎ ‎【解析】‎ ‎(1)根据材料“朱熹谓一草一木,皆涵‘天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心生万物”等信息可知,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根据材料“知行合一”“致良知之教”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主张通过探究世界万物来获得其存在的“理”,即“格物致知”,而王阳明主张“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2)根据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伦理观念和人的道德修养”“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思想武器和哲学根据的任务”等信息可知,王阳明注重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根据材料“向思想家们提出了……”等信息可知,王阳明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根据材料“攻佛、老之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善于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