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跟踪检测:单元质量评估卷(四)
单元质量评估卷(四)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据统计,1949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 84.5%, 1952 年 74.7%,1957 年为 62.3%。这说明该时期( )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D.我国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选 C 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相对来说比较高, 故 A 项错误;1949~1957 年,虽然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 但农业依然占比最大,未体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 B 项错误;建国初, 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工业取得较大发展,现代化建设取 得较大成就,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农业比重下降,工业不断发展,未 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的相关内容,故 D 项错误。 2.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 ) 部门 工业建设 交通通信 农林水利 文教卫生 所占比例 58.2% 19.2% 7.6% 7.2% A.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 D.“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解析:选 A 从表格中国家财政预算支出可知,工业建设占据了一半以上, 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史实,故 A 项正确;表 格数据并不能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故 B 项错误;“一五”计划侧重于重工 业的发展,这与民生的改善并不密切,故 C 项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 是“大跃进”等“左”倾错误,而不是“一五”计划,故 D 项错误。 3.如图票证是新中国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出现于二十世纪( )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解析:选 A 由图片中“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该票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的产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间是 1953 年至 1956 年底,因此,该票出现时 间是五十年代,故 A 项正确。 4.“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 民鼓与呼!”诗中反映的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解析:选 B 材料反映的是大炼钢铁耽误农活,并非自然灾害蔓延,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了 1958 年“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和 高指标,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国 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严重的经济困难,故选 B 项;材料没有反映苏联背信弃 义的信息,排除 C 项;“大跃进”运动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不能满足迅速 实现工业化的需要,排除 D 项。 5.1962 年,中共中央制定“农村十六条”,规定“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 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一规定( ) A.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 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C.意在改变土地性质 D.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 解析:选 A 由于政策失误,导致出现 1959~1962 年的三年经济困难,为 了恢复农业生产,中共中央出台了“农村十六条”,A 项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实行,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 项排除;三大改造之后, 中国土地制度属于公有制,C 项排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材料无关,D 项排除。 6.下列展品是安徽小岗村 18 位农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的雕塑,该雕 塑反映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政府积极创办经济特区 C.农民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解析:选 A 安徽小岗村农民按下“包产到户”契约的红手印,是我国农村 改革的开端,此后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 A 项;材料反映 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创建经济特区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 B、 D 两项;农业合作化是建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通过各种互助 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 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排除 C 项。 7.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 产。80 年代的一些品牌,如北京牌、长城牌逐步被淘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A.中外合资升格为主体地位 B.国产家用电器质量低劣 C.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D.全球化冲击了国产品牌 解析:选 C 改革开放后我国仍然以公有制为主体,故 A 项排除;材料未 涉及国产品牌质量问题,且与题干无关,故 B 项排除;根据材料合资企业的出 现,可知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 C 项正确;全球化冲击是原因之一,但 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项排除。 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 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 B 邓小平这段“南方谈话”的思想主旨是要学习资本主义一些先 进的东西,而这一谈话是在 1992 年提出的,1992 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提 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答案为 B 项;A、C 两项在 1992 年 “南方谈话”之前就已出现,均排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2001 年,D 项排除。 9.1995 年,全国从事私营、个体、外资企业的人数分别为 956 万、4 614 万和 1 700 万,比 1994 年分别增长 47.5%、22.2%和 21.4%,从业人数占全国从 业人数比重的 11.6%。这表明( ) A.私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 B.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C.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弱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解析:选 B 私营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故私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 主体的说法错误,故 A 项排除;材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 的就业人口,具有重要作用,故 B 项正确;在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不断强化,故 C 项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 21 世纪初,故 D 项 排除。 10.既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设立为经济 特区的城市是( ) A.福州 B.宁波 C.厦门 D.上海 解析:选 C 1842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建立经济特区,故 C 项符合题意。 11.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 际开放了半个中国,”他是 35 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是指 (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解析:选 C 抓住题干信息“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动是开放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故 C 项正确。 12.《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 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 2 个直辖市、25 个省辖市、67 个县、约 1.5 亿人口的对外 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 A.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B.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解析:选 D 由题干中的“十年实践”可知,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行了十年, 根据所学可知,当时应该已经是 1989 年,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行动是开发和开 放上海浦东,故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2 分,第 14 题 18 分,共 40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松江(上海)织染局工匠主要是封建匠户制度下的在籍世袭工匠。他 们有内外号之分,内号的工匠于织局各机房集中生产,外号则在家生产,内号所 用丝料皆须由堂长、机户领得价银后从市场上购买,外号工匠都以民间机户形式 领织,实际上仅仅只是官营手工业工场的场外部分,但要优先完成领织的劳役, 才能从事小商品性质的生产。朝廷常因内库所存段匹数量不足,行文各地织染局, 在常额之外增派“急缺段匹”,专供内府喜庆及皇帝颁赏之用,“其段有纶丝、纱 罗、绫绸、绢锦;其色有大红、浅色;其花样有彩桩、织金、闪色、蟒、龙、飞 鱼、斗牛缠身胸背,工甚烦琐”。 ——摘编自张忠民《上海从开发走向开放》 材料二:1951 年上海国有丝织业对苏联、东欧扩大出口后,大部分丝织厂 均系接受中国蚕丝公司的加工代织。80 年代起,以“来料加工”“补偿贸易” 等形式,通过引进国外新技术以改造工厂的生产装备。织绸业通过业内专业分工 协作,取得了崭新成绩,保持了每台丝织机年提供出口绸超万米的新纪录。与此 同时,工业公司会同各厂制订标准产量、标准成本、标准利润,并据以考核,按 定额完成率优劣给予合理分配,使生产厂不因品种安排难易和单位产品利润不合 理而受到影响,从而使这一时期各项经济指标都创历史最好水平。 ——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丝绸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上海官营丝织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 析其对经济的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上海国有丝织业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指出其 与明代上海官营丝织业的相似之处。(10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松江(上海)织染局工匠主要是封建匠 户制度下的在籍世袭工匠”得出,工匠对国家有人身依附关系,并受到沉重压迫; 根据材料“内号的工匠于织局各机房集中生产,外号则在家生产,内号所用丝料 皆须由堂长、机户领得价银后从市场上购买,外号工匠都以民间机户形式领织, 实际上仅仅只是官营手工业工场的场外部分”得出,集中与分散生产相结合;根 据材料“朝廷常因内库所存段匹数量不足,行文各地织染局”得出,满足统治者 的需求,与国外市场几乎没有联系,生产较少考虑经济效益等。第二小问,根据 材料“丝料皆须由堂长、机户领得价银后从市场上购买”得出,原料采购与市场 存在较多联系,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封建匠户制度下的在籍 世袭工匠”得出,对劳动力的控制,束缚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第(2)问,第一 小问,根据材料“1951 年上海国有丝织业对苏联、东欧扩大出口后”得出,借 助国家建立的外交环境;根据材料“80 年代起,以‘来料加工’、‘补偿贸易’ 等形式,通过引进国外新技术以改造工厂的生产装备”得出,增加经营方式,引 进先进技术;根据材料“通过业内专业分工协作,取得了崭新成绩”得出,注重 业内分工协作,合理调整生产与分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工业公司会同各厂 制订标准产量、标准成本、标准利润,并据以考核”可得出,都有一定的计划安 排;根据材料“以‘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形式”可得出,都存在代加工 的形式。 答案:(1)特点:工匠对国家有人身依附关系,并受到沉重压迫;集中与分 散生产相结合;满足统治者的需求;与国外市场几乎没有联系;生产较少考虑经 济效益。 影响:原料采购与市场存在较多联系,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劳动 力的控制,束缚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2)原因:借助国家建立的外交环境;增加经营形式,引进先进技术;注重 业内分工协作,合理调整生产与分配。 相似之处:都有一定的计划安排;都存在代加工的形式;都与市场有一定的 联系。 14.有学者认为,在一系列“边缘革命”的带动下,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 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 在这些“边缘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 中爆发。中国政府于 1979 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 自下而上展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要,从长远 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材料二:在推动中国市场转型的诸多“边缘革命”中,经济特区的开辟和发 展,在推进中国向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经济特区被 视为学习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性的实验室。在整个 80 年代,政府都因 担忧经济特区会被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 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 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 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过 30 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 国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罗纳德·哈里·科斯、王宁著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重新获得“经济自由”的措施和 “经济自由”的含义,并简析农业改革的影响。(6 分) (2)据材料二,概括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并说明经济特区设置的 作用。(6 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6 分) 解析:第(1)问,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改革过程中极其重 要,从长远角度看,农民重新获得的经济自由对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要重大得 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使农民重获“经济自由”的措施指的是废除人民公社 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制度实质上是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 权,从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对于农业改革的影响,结合 所学内容,可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农村社会面貌和推 动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总结。第(2)问,根据“政府都因担忧经济特区会被 资本主义蚕食而不安。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实际上 是个折中做法。拥有相同的地理优势的城市并不止这四个,但它们对中国社会主 义经济过于重要,试验中的任何闪失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主义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 击”可知,选择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是由于其经济地理优势和为了降低改革 试验的风险;根据“经过 30 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特区得到稳步成长,从中国 经济的外围逐渐向核心渗透”可知,经济特区起到了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市场转 型的作用。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 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到逐渐深 入,体现出了从边缘到中心;自下而上;从外围向核心;农村推动城市;开放推 动改革;先试点后推广等特点。 答案:(1)措施: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影响: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 社会面貌。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2)原因:经济地理优势、降低试验风险。 作用: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市场转型。 (3)主要特点:从边缘到中心;自下而上;从外围向核心;农村推动城市; 开放推动改革;先试点后推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