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 18 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2016·菏泽期末]1978 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 文发表后,不少报纸全文转载。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 会上说:“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 种意见说很不好。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 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 B 解析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有一场关于真理标 准问题的大讨论,出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这并不是“百花齐放”, 故 A 项错误;题目中老同志的思想仍然是“左”的表现,这说明人 们当时还没有真正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故 B 项正确;这时,十一 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故 C 项错误;“两个凡是”的思想还没有真 正消除,故 D 项错误。 2.[2017·周口期末]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浑身 雪白,绒毛轻柔;另一只猫乌黑透亮。这是 1984 年由人称江南猫王 的老画家陈莲涛特意为邓小平画的。图中有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中最能体 现这一主题的是( ) A.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 D 解析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体现了实事求是, 故选 D 项,排除 A、B、C 三项。 3.[2017·连云港期末]“在经济政策上,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 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 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 量,……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制定这一政策的 出发点是( )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 B.中国长期落后的现实局面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示范 D.人们迫切脱贫致富的愿望 答案 A 解析 这一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论述的是先 富和共富的问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幅 员辽阔,地区差异太大,迅速实现共同富裕不现实,制定这一政策的 出发点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 4.1992 年 2 月 10 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 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邓小平这句 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腐蚀和渗透 B.要坚持生产力标准 C.要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抓工业 D.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答案 B 解析 邓小平的意思是机器是无法区分姓“社”还是姓“资” 的,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应该为我所用。故选 B。 5.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 一组是( ) 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答案 A 解析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十二大提 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 入党章。故 A 项正确。 6.[2016·江苏模拟]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 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三位伟人的话语所蕴含的本质特 征。A 项只符合江泽民的谈话;C 项是对三大理论形成过程的描述, 与材料无关;D 项是三大理论成果的内在联系;“为人民服务”“为 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执政为民”都体现了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 一位,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 B 项正确。 7.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支撑这 个观点的材料是( )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经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渐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形成的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故选 B 项。 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1992 年春天发表的“南方谈话”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概括,而 1978 年秋天发表的“北方谈话”则是重要的破题。对于这两次谈话解读不 正确的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期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邓小平“南巡”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D.邓小平两次“谈话”的理论概括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答案 D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北方谈话”中,邓小平较明确地 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关键命题,实现了破题。当然,邓小平此时的 概括与“南方谈话”的概括相比,存在着显著区别。从“北方谈话” 到“南方谈话”,社会主义本质论逐渐形成,故 D 项说法不正确。 9.[2016·贵阳一模]《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 年,邓小平与 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 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 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 答案 B 解析 材料仅涉及对外开放,不能体现对内改革问题,故 A 项 错误;根据材料“对华投资”“购买技术”“获得经验”能体现中国 积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时,根据材 料“允许市场逐步发育”“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可知,邓小 平积极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故 B 项正确;邓小平 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与中美正式建交没有必然的关系,故 C 项 错误;“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台的问题,而非对外开放的问题,故 D 项错误。 10.[2017·天津和平模拟]现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打 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每一次都促进 了生产力的发展。下列与打破“计划经济崇拜”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 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答案 C 解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错误思 想的束缚,打破了个人崇拜,与问题中打破“计划经济崇拜”不符, 故 A 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指 导思想,没有涉及打破计划经济的内容,故 B 项错误;南方谈话和 十四大召开先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社会主义国 家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错误认识,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故 C 项正确;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 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所有 制崇拜”,与材料中打破“计划经济崇拜”不符,故 D 项错误。 11.史学界对中共某次会议评价道,“这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突 破”,“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 括”。对该会议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基本国情:生产力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 B.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 B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 跃”“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 括”可知该会议是中共十三大。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 1992 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 的。故选 B 项。 12.20 世纪 20 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 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 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90 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本质问题”,以上措施都是针对国情和具 体情况制定的正确政策,都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故选 D 项。A 项与毛泽东开创的革命道路不符;B 项说法错误;C 项强调了伟人的 作用,并非反映的本质问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 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 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 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 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 主义的。 ——1987 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 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 有计划经济。 ——1990 年《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 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材料三对 此又有何发展?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四江泽民讲话中的“它”是指 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的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 答案 (1)基本思想: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 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明确提 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 问题: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 (3)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方位的指导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第(1) 问,根据材料二信息“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等概括基本思想,根据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回 答发展,“说明的问题”结合材料回答。第(2)问,主要考查邓小平 理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第(3)问,根据材料判断是 邓小平理论,根据所学归纳概括其历史地位即可。 14.[2016·合肥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 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 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 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 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 确) 答案 (示例)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角度一:文化理念的达变求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 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 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角度二: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 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创 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 角度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 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 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 水稻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角度四: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 鲜、日本等国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面对内忧 外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文化自古至今富有创新精神,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 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解析 本题审题分为三步,第一步是结合设问与材料,明确材料 中的基本观点是“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中国历史”,其中蕴含三 个细节,一是“创新”,二是“贯穿”,实际上就是学生答题时要尽 量注意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都要考虑到,三是要结合所学;第二 步是分析题目说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针对一个角度准确分 析是比较理想的,在能力不足以支持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可以退而求其 次,从多角度论述;第三步是具体答题过程中操作的细节,一是观点 明确,二是史论结合,三是注意列举的史实要准确,要和准备结合的 结论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如果按图示角度来组织答案,首 先表明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如果按文化理念的达变 求新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等;如果按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 择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中华民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确立等;如果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四大 发明、京张铁路、袁隆平杂交水稻等;如果按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来 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唐朝的兼收并蓄、洋务派的学习西方、当代 的对外开放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