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5单元测评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习题:第5单元测评

第五单元测评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 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 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 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 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 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 1517 年 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项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 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 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世界名人的成才故事》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6 分) (2)材料一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会的说教有何不同?(6 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如何实现“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5 分) 思路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马丁·路德改革。第(1)问,从材料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是天主 教会的奢侈腐败。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 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而天主教的主张则相反,他们主张“因行称义”:信徒们只有遵守教会制订 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制度,才能获得灵魂的解脱。人是否得救主要看这个人做了什么,比如 是否把自己的钱财捐献给了教会,是否购买了赎罪券,是否参加了烦琐的宗教仪式等,着重其外 在性的表现,教会在人是否得救中处于核心地位。第(3)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以 后,新、旧教诸侯发生多次战争,最后于 1555 年签订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领地中的臣民的 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 参考答案:(1)清除教会的腐败糜烂。 (2)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 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3)1555 年,新、旧教诸侯缔结和约,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了合法地位。 2.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 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材料二 布鲁诺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 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 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 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决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 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 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路德和布鲁诺这两位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异端”思 想的矛头所向及其原因。(6 分) (2)结合 16、17 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 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6 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5 分) 思路解析:第(1)问,据材料可以判断马丁·路德和布鲁诺都反对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这是欧洲 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之下,教会垄断西欧文化 教育,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第(2)问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根据欧洲思 想、科学和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就能明白布鲁诺坚持真理的背后是顺应时代的清醒认知和坚持。 第(3)问考查规律性认识,所谓“异端”是天主教会对新生思想的压制和污蔑,但只要是符合时代 发展需要的思想,必然能冲破旧的束缚,推动思想解放。 参考答案:(1)矛头所向:罗马天主教会。 原因:天主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束缚人们的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是资本主义发 展的障碍。 (2)近代欧洲经济上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 动深入发展冲破封建神学束缚,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科学逐渐从天主教会的神学桎梏 中解放出来。所以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3)认识:在一定时期内“异端”思想会受到守旧势力的压制和迫害,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异端”思想一定能推动思想解放。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 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 不通婚。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 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 当时,有 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 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西方文明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9 分)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8 分) 思路解析:本题以婚姻习俗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宗教改革。第(1)问,二者的改革 措施结合材料概括即可,孝文帝主要涉及“禁止鲜卑族宗族十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 通婚”,而路德主要是“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裁判权由世俗政权掌握”。第(2)问, 婚姻习俗改革的作用主要结合婚姻与政治、婚姻与社会生活变迁的关系回答即可,婚俗改革是 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联姻是处理政治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婚俗变化反映时代变化 并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答案:(1)北魏孝文帝:禁止鲜卑族宗族十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 马丁·路德:允许宗教人员结婚,制定婚姻法规,婚姻裁判权由世俗政权掌握。 (2)认识:婚俗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联姻是处理政治矛盾的一种有效策略; 婚俗变化反映时代变化并推动社会进步。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大主教会拥有庞大的教阶机构和巨额的地产,他们任意扩大什一税的征收范围, 出卖教职,无所不为。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搜刮日益加剧。16 世纪初,德意志是教廷搜刮的 主要对象。罗马教廷视德意志为挤不尽的“奶牛”,横征暴敛。……马丁·路德提出“(教会的管辖 权)不是神授的权力,而是人的任命或帝王的任命造成的”,后来又号召“把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 境”。 材料二 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 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 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摘编自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 <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号召人们“把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的主要原因。为达 到这一目的,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张?(9 分)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实质上反映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依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 何意义。(8 分) 思路解析:第(1)问,从材料“他们任意扩大什一税的征收范围,出卖教职,无所不为。随着商品生产 的发展这种搜刮日益加剧。16 世纪初,德意志是教廷搜刮的主要对象。罗马教廷视德意志为挤 不尽的‘奶牛’,横征暴敛”可以概括出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 主要内容是信仰得救。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了 资产阶级的要求;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大肆搜刮和掠夺,加重了人们的负担,阻碍了商品经济 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罗马教廷将自己的统治神圣化,大搞精神独裁、专制,压抑了人们的思想。 主张:“因信称义”,改革烦琐的教义、宗教仪式等。 (2)实质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意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德 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5.近代欧洲出现了一些反映宗教改革的图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片解读:上图是 16 世纪的一幅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 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 图片解读:画面左边是些“不信神的人”——行会成员……他们中领头的是一名修女和一名牧师, 牧师用手指着路德,像是在控诉他。画面右边是一群谦卑的农民(代表普通民众),他们由马丁·路 德带领。路德运用《圣经》的内容来回应各种指控,并劝导那些指控者去探寻上帝之国。基督 站在一片祥云上……对下界的辩论做出了判决:他谴责牧师,因为他的权杖倒向了路德这边。 (1)观察并说明材料一中图片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并说明马丁·路德针对性的宗教主张。(9 分) (2)判断材料二中图片是宣传天主教还是宣传新教的艺术作品。结合图片场景和宣传的宗教思 想阐述理由。(6 分)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 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人们对教会的控制与掠夺强烈不满,据此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的主张。第(2)问,根据图片 和解读信息可知,图片中基督谴责牧师,支持新教,并体现了《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 普通人都可与上帝直接沟通等新教思想。上帝的权杖偏向路德也说明这是新教的艺术宣传品。 参考答案:(1)反映了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人们对教会的控制与掠夺 强烈不满。 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2)宣传新教的艺术作品。 理由:场景画面展现了基督谴责牧师,支持新教的场景,显示了新教的伟大;体现了《圣经》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普通人都可与上帝直接沟通等新教思想。 6. 导学号 056640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代的改土归流(引者注:废除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的制度,由中央派流官对少数民族地区进 行管理)始于康熙朝,盛于雍正朝,收于乾隆朝。自雍正四年(1726 年),清廷即在云南、贵州、广 西、四川、湖南等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按照内地的府、州、县行政制度,委派非世袭 的流官进行统治。军事上解除了土司的土兵,清廷另派军队到土司原来的管辖区驻扎。经济上 由中央政府统一丈量土地,然后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代改土归流的目的及其举措。(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土归流所产生的积极影响。(8 分) 思路解析:本题以清代改土归流为切入点,考查对清代加强中央集权这一主干知识的认识。解答 时,要注意回答全面,注意思考的角度。只要做到以上两点,本题较为容易作答。 参考答案:(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举措:政治上,废除土司,委派流官,仿照内地建立行政制度;军 事上,解除土司的兵权,中央直接派兵驻扎;经济上,重新丈量土地,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