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福建省八县(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八县(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B.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 C.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 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2、周初的统治者在咀嚼胜利果实的时候,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牧野之战中“前徒倒戈”的历史事实,让统治者深切感到“小民难保”。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A. 儒学居于统治地位 B. 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C. 盛行功利主义思想 D. 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3、公元前6世纪中叶,许多诸侯国内公室衰微、世卿执政,卿大夫争相兼并土地、占有财货,美其名曰求富。各大卿族以己之“富”在不同阶层中吸附私属,最终使得上至公子王孙,下至士庶人都有机会求富。这一现象 A. 得益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B. 表明官僚政治体制逐渐成型 C. 根源于周王室的腐败和衰微 D. 推动了新型政治关系的形成 4、如图为左家塘楚墓出土的对龙对凤文经锦,从图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装饰艺术风格较商周更开放,动物纹样往往头部写实,而身体经过简化,有的直接与藤蔓结为一体,有的动物体与植物体共生,形式丰富优美、多样化。这种变化说明 A. 社会思潮的活跃推动观念改变 B. 地理环境会造成艺术风格不同 C. 艺术创作受外来文化因素影响 D. 社会转型会引起艺术风格变化 5、根据如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评价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 A. 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B. 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 C. 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 D. 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6、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 A. 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 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C. 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 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 7、《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 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 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 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 8、如下表是简步克对曹魏时期察举入仕者的社会成分所做统计,其意在说明曹魏时期 项目 高官贵戚 子弟 中级官僚 子弟 下级官吏 子弟 普通士 合计 汉代官僚名族子弟 23.9% 8.7% 13% 10.9% 56.5% 家族在汉无官位族望者 8.7% 8.7% 2.2% 23.9% 43.5% A. 官员选拔注重阶层平衡 B. 社会流动的通道依然有效 C. 儒生成为政治舞台主角 D. 制度设计与实践出现背离 9、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10、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书中写道,唐代的藩镇,并不都是割据的。所谓“藩镇割据”只是藩镇中的一部分,即使是河朔型藩镇,也具有游离性和依附性并存的双重特点。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地方财政收人 B. 共同抗衡了中央政权 C. 延续了唐王朝的统治 D. 实现了对中央的控制 11、《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12、《大唐新语》曾记载:“武德、贞观之代,宫人(宫女)骑马者,依《周礼》旧仪,多着冪而全身障蔽。”而到玄宗时期,则要求妇人“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掩蔽”。这反映出唐代 A. 封建经济日益繁荣 B. 中外交流得到加强 C.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D. 社会风气走向开放 13、“客户”在唐朝前期主要指流浪或客居他乡的民户;北宋时期则指“不占田,借人之牛,受人之土,佣而耕之”的农民。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 土地政策发生变化 B. 农业生产逐渐衰败 C. 农村人口流动频繁 D.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14、史载,宋太祖时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宰相赵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卒从之。据此可知 A. 丞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 君主治国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C. 政治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D.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15、北宋时期,女性改嫁之风盛行。太祖之妹初嫁米福德,守寡后再嫁高怀德:范伸淹幼年丧父随母改嫁,长大后才归宗。南宋以后,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再无皇亲公主多次下嫁记载,民间再婚现象日渐式微。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儒学地位得到巩固 B. 女性贞洁观深入人心 C. 抑商政策成效显著 D. 理学呈现世俗化趋势 16、元朝共举行科举考试17次,只设进士一科,后16次仅登科进士1135人,而且进士分配名额极不公平,蒙古、色目、汉人的人口基数相差极端悬殊,但名额却一样。据此可推知,元代的科举制度在客观上有利于 A.戏曲艺术的发展 B.民族凝聚力增强 C.科举制度的完善 D.元朝统治的强化 17、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人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 A. 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 B. 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C. 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D. 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 18、明中叶以后,浙江常山地区丁壮“屏(摒)来耜而事负载,以取日入佣值”,安徽徽州许多农民“执技艺或负贩就食他郡”,福建古田县壮年农民也“多佣之四方”。这表明上述地区 A. 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 农民与市场联系密切 C. 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 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19、如下表是根据相关著作整理清代江南地区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物价变化:这表明清代这一时期 康熙雍正时期 乾隆嘉庆时期 土地价格(每亩) 4到5两 50两 稻米价格(每升) 6到7文 30到40文 布匹价格(每丈) 30到40文 100到200文 A.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业已难以为继 B. 物价的变化受世界市场影响颇多 C. 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进一步完善 D. 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导致物价波动 20、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 动摇社会等级观念 C. 彰显人的自我意识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21、古希腊时期,戏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描写的是雅典人在萨拉米海战中战胜波斯人的情景。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则表达了作者对雅典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战争的态度。这反映古希腊 A. 戏剧适应城邦政治需要 B. 战争题材成为戏剧的主流 C. 民主制度影响戏剧创作 D. 人文主义产生于戏剧作品 22 、对于希腊人来说,没有娱乐的生活是不值得去生活的。为此,希腊各城邦都建有剧场,为了便于观赏,剧场多利用山坡营造成半圆形。许多剧场至少可容纳一两万人,部分大剧场能容纳5-10万人。这反映了 A. 希腊各城邦民主政治的繁荣 B. 希腊各城邦文学艺术气息浓厚 C. 整个希腊社会享乐主义盛行 D. 对人的重视和世俗生活的追求 23、罗马帝国时代,随着海外行省的建立,罗马的卸任裁判官和执政官可以到行省任职,他们往往大肆盘剥行省人民,造成“官灾”。为此罗马在刑法方面制定收刮钱财罪,在行政法方面实行官员薪给制。元首奥古斯都把行省总督分为3级,分别发放10万、20万、30万塞斯退休的年薪。这一变化表明 A. 社会矛盾推动法律修订 B. 奥古斯都创立年薪制 C. 罗马帝国代表平民利益 D. 万民法实施效果明显 24、罗马法规定,儿子在出卖土地后,父亲如能证明买方使用诡计和阴谋进行了欺诈,或者揭露对方以残废为威胁及施加肉刑。则该买卖契约无效,查士丁尼时期法律规定,当丈夫挥霍财产时,其妻子可以请求返还嫁资。由此可知罗马法 A.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B.渗透公序良俗原则 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共3题,第25题25分,26题12分,第27、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 “仁者爱人”理念,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首先旨在解决百姓的生活,“故明君制民之产”“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而其思想的核心是“民为本”,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应“内圣外王”,提高自己内心的道德修养,为民表率,争取民心,“保民而王”,反对与民争利、驱民耕战。同时,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饮鸩赴死,柏拉图就此打消从政理想,开始潜心学术研究,后来在《理想国》中提出“哲王治国”的思想。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落的原因在于公民不知道 “正义”这一至善,因而国家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公民教育,然后由公民选举 “精英”来理政,“国王” 应该是有政治技艺并依照法律统治的哲学家,统治者以哲学领导国家,以道德教化人民,以理性解决问题。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仁政”思想的主张,简析其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哲王治国”思想产生的背景,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孟子“仁政”思想与“哲王治国”思想的相同点。(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种治国思想对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现实意义。(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汉代主要区域市场分布图 唐朝主要区域市场分布图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区域市场”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请考生在第27、28两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过所”是古代百姓出行的证明,是政府管理人口流动、保障关防治安的一种制度。在先秦就有,唐代进入繁荣发展状态,后世在吐鲁番就出土了六件关于唐代过所的文书。《唐六典》《唐律疏议》明确规定百姓离开本县本州需带“不得超过三十日”的过所才能度关,还严格规定了它的申请、勘给、勘验、改给等程序。过所实行正副本管理,正本印有官府印鉴,具有法律效力;副本则“作为刑部或州户曹的档案加以保存”“每三年一拣除”。唐代过所不仅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还涉及百姓生活,研究它具有普遍现实意义。 ——摘编自赵彦昌、毛杰《唐代过所及其管理研究》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过所”制度实施的背景及其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过所”制度的影响。(6分) 28、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苏颂(1020~1101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他出生于望族,自幼勤奋。苏氏有诗礼传家的传统,其祖父苏仲昌对他要求甚严。苏颂叔父苏缄及家人为国捐躯的壮烈之举,也深刻影响了少年苏颂。苏颂出任江宁知县时,核实丁产,造册课税,严惩逃税劣绅。曾负责修撰仁宗、英宗两朝正史,编写外交史料《华戎鲁卫信录》29卷,书目5卷共200册。苏颂的科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持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他主持编著的《本草图经》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苏颂注重用家风家训规范子孙,要求家人“广读博学”“学貴于勤” ;既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更注重道德操守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以孝为本;还训示子孙“处事必公”“为官必廉”。苏颂的廉政思想亦是流传后世的一份精神财富。 ——摘编自张沧海《苏颂:博学爱民清白传家》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颂的历史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颂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D C B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A C A A C B A C 21 22 23 24 A D A B 25.(25分) (1)主张:经济上,为民制产,不夺民利,轻徭薄赋。 政治上,内圣外王,民贵君轻,选贤与能;法治作为仁政的补充。 文化上,重视道德教化。(每点2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都答到得6分) 影响:利: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统治者;宋朝后被奉为施政准则; 弊:但较少被统治者真正实行。(每点2分,共4分) (2)背景:雅典走向衰败,民主政治衰落;城邦出现道德危机;苏格拉底的影响。(每点2分 共6分) 或工商业经济发达(1分);人文主义起源(1分)总分不超过6分 相同:以“善”为出发点;带有理想化色彩;强调统治者的素养;重视对民众的教育;重视法律的作用。(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意义:重视公民教育,提高全民素养;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1点2分2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 26. (12分) 示例一:论题:经济重心南移与区域市场的分布。(3分) 阐述:汉代时,我国区域市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这与黄河流域开发较早和秦汉王朝定都关中密切相关;(4分)唐朝时期,长江流域以及岭南地区区域市场明显增加,这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黄河流域过度开发、魏晋以来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等因素紧密相联。(4分) 综上,从汉到唐区域市场向南方扩展的趋势明显。(1分) 示例二:论题:区域市场的分布与政治中心的关系。(3分) 阐述:一方面:汉唐的首都始终是区域市场中的最主要城市,反映出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社会下,经济发展难以真正独立,政治对经济有较强的影响。(4分)另一方面,从汉朝区域市场的主要城市几乎是政治都会,到唐代大批独立于政治都会以外的区域市场的中心城市出现,如福建的泉州、福州等,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下政治影响力的减弱。(4分) 综上,区域市场的虽受政治中心的影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影响逐渐减弱。(1分) 示例三:论题:水利资源与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3分) 阐述:中国古代区域市场基本都在黄河中下游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因为水利资源富足、经济腹地广阔,能够推动农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提供充足的商品。(4分)水利不仅带来了灌溉和丰厚的资源,同时还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以及较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商业发展和区域市场形成提供便利。 综上,水利资源是推动区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1分) (可从“区域市场”分布变化、“区域市场”数量变化两个视角来分析。) 27. (15分) (1)背景:前代制度的借鉴;国力强盛;民族交流密切;丝绸之路兴盛(中外经贸往来频繁)。 (5分,任答两点4分,三点5分) 特点:法制化;时效性;涉及面广;程序严格繁琐(严格的审批和检查制度);服务于专制皇权。 (4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影响: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农业生产;对后世有借鉴意义;一定程度上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6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8 (15分) (1)历史贡献:为政清廉,勤政爱民,民众负担得以减轻; 负责修史,传承历史文化; 主持科学研究创制天文钟并主持编写《本草图经》,推动古代科技的发展; 用良好的家风家训规范子孙行为,成为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每点3 分,答满3点9分) (2)原因: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环境; 理学的兴起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深厚的家学渊源; 个人的勤奋进取精神。(每点2分,答满3点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