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
大庆四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校内检测 历史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无为而治” C.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西汉御史指出盐铁官营的目的,“大夫君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据此可知盐铁官营 A.具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3.唐代均田制基本沿袭隋代,但唐代进一步缩短百姓成丁入老的年龄,把三分之一的男子排除在足额授田的范围之外,同时增加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某些非农业人口授田的内容。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 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行为 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C.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D.维护了官僚集团的利益 4.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呈现依存于市场的趋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5.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据此可证实 A.明朝商业近代经济因子的缺失 B.明朝商业发展没有法律保障 C.传统儒家思想制约商业的发展 D.商业发展深受商人素质影响 6.明末清初,中国生丝、丝织品和棉织品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十分畅销,西方国家进口数量不断增加,价格也不断上涨。清政府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来抑制生丝、丝织品和棉纺织品的价格过快上涨。从当时的时代潮流看,下列关于清政府的做法说法正确的是 A.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生产者的利益 B.限制生产和贸易,违反经济规律 C.保护民族工业以抵制外来恶性竞争 D.加速工业革命进程和海外市场拓展 7.《全球通史》描述道:“新开辟地的召唤力……对农奴的束缚有所放松……农奴主必须减少自己的要求,否则,就要冒农奴们纷纷逃跑的危险。农奴制的削弱是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它造成了一种更易变动的社会,这种社会能积聚起资本,为探险、征服和殖民提供所需的组织和自由的劳动力。因此,欧洲诸国从事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的程度与其摆脱封建束缚的程度成正比,并非偶然。”这强调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B.欧洲农奴制的削弱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封建势力雄厚的国家对外侵略成就大 D.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意味着农奴制瓦解 8. 这一事件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政治和经济领域,使各个地区、各个民族联系日益紧密。从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各地区、各民族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据此可知,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在于 A.改变了世界的贸易格局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使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使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确立 9.据丹宁《法律的界碑》记载,公元1606年英国商人约翰·贝特在缴纳了正常的议会税后,国王却下令额外征收5先令的葡萄干进口税,贝特以与“制定法相抵触”为由反对,并向法院起诉国王,案件以贝特败诉告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英国 A.额外征收进口税体现重商主义政策 B.议会与国王展开斗争实现权力制衡 C.长期参与殖民战争致国家财政困难 D.进口税增加是王室奢侈享受的后果 10.“19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时期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 A.主要源于技术工人经验积累 B.使蒸汽机成为产业革命原动力 C.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 D.使资本主义由此确立全球优势 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除欧洲的部分国家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在美国和德国找到了市场。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激烈 B.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 C.经济实力影响国家外贸政策 D.美德挑战英国的工业霸主地位 12.福特在自传中指出:生产T型车需要7882个独立工序,其中只有949个需要“强壮而训练有素的体格健全的人”;其余工序,“670个可由失去双腿的人来做,2637个可由一条腿的人来做……715个可由独手的人来做,10个可由盲人来做”。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大大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 B.生产流水线显著提高了汽车生产效率 C.技术创新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相关要求 D.福特工厂为残疾人士提供了就业机会 13.李鸿章在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 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 D.满足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14.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导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了逆转 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 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 15.清末某大臣认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此方案不可行,因为当时中国民间无力经营现代工业 B.此人是洋务派代表,认为学习西方技术便可架乎西制 C.此人看到官办企业的重重弊端,鼓励发展民营企业 D.说明清政府内部发生分化,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16.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这些机构的设置说明清政府 A.将地方督抚的财权收归到中央 B.顺应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需要 C.加强中央政府发展实业的职能 D.达到通过行政改革以消弭革命目的 17.丁贤勇教授认为:“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一方面改变着传统城乡经济格局、经济发展模式;另外一方面也影响着、推动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这表明近代交通 A.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B.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步伐加快 C.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较为广泛 D.有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18.上海嘉定东南部“因邻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供求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盖自爪哇传来,佐西餐中之肉食”;宝山县则种洋葱“以销售申地,为西餐主要物”。下列有关说法最准确的是 A.西方的饮食文化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农业生产 B.反应了当时中国百姓的饮食已经完全西化 C.近代中国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了很多西餐厅 D.近代中国的农业开始按照西方标准实行生产 19.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提高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据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该法案 A.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根源 B.促进了美国就业率的上升 C.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 D.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 20.“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材料表明 A.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 B.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 C.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 D.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 经济政策 21.《大国崛起》中说道:“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要求 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 22.1928年7月5日,斯大林说:“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建设工作不是从军事共产主义开始的,而是从宣布所谓新经济政策的原则开始的。列宁在1918年就已经论证了新经济政策的原则。”这种说法 A.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高度赞扬 B.肯定了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职能 C.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创新性 D.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进步作用 23.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把增加重工业中的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指标。当达到这些指标后,苏联发现自己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重新拉大了。这是由于苏联 A.对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不够 B.农业发展缓慢,农业滞后 C.企业缺乏竞争,产品质量差 D.重工业比重大,工业畸形 24.“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基于此,罗斯福政府的新政 A.加强了对经济全面干预 B.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 C.使美国避免了法西斯 D.采取了“以工代赈”措施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28、29题15分,共计52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南京官府构建的水利体系,大致由湖泊、河流、城墙水关和沿江堤圩等构成。城外积蓄大小河流水而成赤山湖和后湖,且都通过秦淮河与长江相连。进城后,秦淮河分为两支,“皆与城外各河脉络贯通,既便客货往来,兼资居民汲饮”,在水患来临时……又是不可或缺的排涝通道。为保障城内居民用水和控制城内外水位,城墙的某些地段建设有进出水关,用闸板控制启闭,依靠它们调配控制出入城水流。此外,南京沿江分布着大量面积不一的圩田,为阻止江潮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后因南京官府缺乏中央拨款、秦淮河淤塞、外湖逐渐被填为圩田、水关失修等原因,至道光年间,南京多次出现内涝…… ——选编自徐智《清代南京水患治理研究》 材料二 1898年,德国通过《胶澳租借条约》强租青岛,其中在青岛划分华人区和德国人区两片分别进行城市建设:城市水利方面,德国人区给排水网系统采用环状配水方式,灵活调节城市用水量,且下水管道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防止了重复建设。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设置不同的雨水和污水地下管道, 分流管理雨水和污水,先将污水汇集于市内的污水处理站,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后,用泵直接输送到海中。当时,德国殖民者在青岛沿海建立了座污水处理站,有些污水站至今仍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发挥作用。华人区则采用雨污水合流制,并处在污水排泄的通道。 ——选编自谭文婧《德占时期青岛城市规划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南京城市水利系统的设计思路,说明其与清代社会特征的联系。(12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占时期青岛城市水利建设的特点,比较清代南京 及德占时期青岛城市水利建设的区别。(1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保利创作的小说《维多利亚女王》,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维多利亚女王( Victoria)(1819--1901)于1837年继承王位,她在位期间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女王登基时,英国只有几条铁路,在她去世的时候,英国已经拥有一个连接各大城市的发达铁路网。第一次万国博览会于1851年在伦敦开幕,成为当时的举世盛事。伦敦出现污水排放系统和街头出现白炽灯,在1891年,英国已经实行对所有小孩进行免费教育。世界闻名的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和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云人物。英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度,维多利亚女王对大臣们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她在位期间,大英帝国极度扩张,鸦片战争也是在她刚即位不久发生的。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1688年革命虽然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使其享有立法大权及财权,但是却保留了国王的行政大权,国王及大贵族继续掌握任命官吏的权力,结果,英国政府各级官职继续为贵族所垄断,买卖官职、贪污舞弊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冗官多,效率低,工作混乱.18世纪国会曾多次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19世纪,代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提出通过竞争考试录用文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建议,但在1854年提交国会讨论时遭到以贵族议员为主的多数议员反对而未得到采纳。 在克里木战争期间(1853﹣1856年英俄战争)英国政府机构的混乱及工作效率之低下暴露无遗,亚伯丁内阁下台,1855年,帕麦斯顿就任内阁首相,迫于公众舆论压力实行改革。 他未经国会讨论,竟以枢密院的名义布颁了文官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在被推荐充任低级官职的候选人中进行考试选拔,这是一次温和的改革,这种考试与其说是为了选拔优秀人オ,不如说“只是为了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人”。格拉斯顿内阁上台后继续推进改革,1870年颁布了文官制度的第二道枢密院命今: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同时又規定外交部及内务部除外,而且某些高级文官仍可以不经考试而直接由大臣任命。此后,又经过不断改革,补充或修正,文官制度日趋完善。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得以推进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7分) 2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 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例》,美国进一步将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半岛。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1961年,朝鲜同中国、苏联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周恩来曾经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周恩来的观点。(7分)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早年,范旭东到日本读书,一个日本校长对他说:“俟君学成,中国早亡矣。“此言,刺激了他的一生。 他毕业回国时,国内仍用传统方法生产和使用氯化钠远低于国际水平的粗盐,有西方人讥笑中国人是“食土民族”,而且食盐运销由官商合伙垄断。为了对抗弊政,活跃经济,他立志复兴中国的盐业,1915年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制造出国产精盐。 一战时期,英商乘机将纯碱价抬高数倍,使许多民族布业工厂陷于停顿。针对这种情况,范旭东于1916年创办了永利化学公司碱厂,并支持侯德榜等人改良制碱法,取得重大成就,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 在1922年,他还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专门的化工科研机构——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他自喻为毕生创办的第三件大事业。 抗战爆发后,他将大部分机器设备转移到西南地区,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生产盐、碱、硫酸、硝酸等产品。 ——根据《范旭东传》整理 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旭东为近代中国发展所做的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5:CABCA 6-10:BAAAD 11-15:CCADC 16-20:CCACB 21-24:CCAB 25.(1)思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防范水患(2分);治水与保障城市交通、用水及农业生产相结合(2分); 联系:①自然经济为清代经济基础,城市水利建设以保障农业生产为目的之一;②清代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城市水利建设兼顾了商品、人员流通;③清代城市化有一定发展,城市水利保障城市生活用水;④清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地方政府缺乏工程经费。 (每点2分,共8分) (2)特点:华人区与德国人区分开,优先建设德国人区(2分);工程建设量大,避免重复建设(2分);调节城市用水和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相结合(2分)。(共4分,任答两点得满分) 区别:清代南京:农业文明时代的城市水利建设,目的是防止水患及保障农业生产;不具有持久性,不能根本杜绝内涝; 德占青岛:城市水利建设体现工业化水平,目的是保障殖民者城市生活具有殖民性质;能够根本解决德国人居住区城市内涝,但污水排向华人区。 26.情节1、:维多利亚时代拥有一个连接各大城市的发达铁路网。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 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蒸汽机车的发明,促进了铁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形成发达的铁路网。 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进入蒸汽时代;促进生产关系改变,由工场到工厂制;农村从属于城市,促进生活习俗的改变;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产生;现实主义文学和进化论产生;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激化了民族矛盾;加剧了环境污染。 情节2、: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英国世界工厂确立)。 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扩张,把亚非拉国家纳入世界市场之中。蒸汽机车、汽船的发明,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国间联系,英国确立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促进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亚非拉国家成为欧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附庸;客观上给亚非拉国家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进了世界近代化进程。 情节3、:城市设施的完善和免费教育。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工业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加剧了环境污染。英国民主化进程加快,在人民的斗争下,政府不断的改革推行社会福利,完善城市设施的和免费教育。 城市设施的完善和免费教育是工业化、民主化的产物;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提高国民教育素质;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文明化进程,为以后提供了借鉴。 情节4、:查尔斯·狄更斯和达尔文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云人物。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英国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英国民主化的完善;英国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进化论产生挑战封建神学;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角度,促进了思想解放;社会达尔文主义也产生了不利的一面。 情节5:发生鸦片战争。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英国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推动自由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原料和市场,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船坚炮利,对外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英国确立世界工厂,促进了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亚非拉国家成为欧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附庸;客观上给亚非拉国家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进了世界近代化进程。 27.(1)特点:历时长;曲折性,渐近性;受内外因推动;以考试方式为主;借助枢密院的权力等。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封建残余使政府机构弊端严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克里木战争暴露政府的弊端;英国君主立宪制赋予枢密院一定的立法权等。 (2)意义:提高文官的质量,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保障了国家政局稳定和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剥夺贵族垄断官职的特权,巩固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等。 28.(1)背景:美苏在朝鲜争夺“势力范围”;朝鲜内部政治势力未能有效融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新中国的建立打破了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平衡;美国对东亚战略的调整。 (2)论证:朝鲜战争提高了新中国的政治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在强化中、苏、朝关系的同时,也推动了美韩关系的巩固,客观上也有利于日本的崛起;朝鲜战争加剧了中美之间关系的持续恶化,也不利于美苏矛盾的缓和,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影响深远。 29(1)创办近代企业,改进传统产业,活跃了经济,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做出重大贡献;支持科学研究,促进了近代中国化学科研的发展;重视革新技术,突破外企限制;抗战时改制,生产重要的军事原料,支援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做出贡献。 (2)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的驱使;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经营思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