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考点48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
考点48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__________”。 (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____________”。 (3)提出“________”,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写作风格上,主张“________”,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________》《续焚书》等。 3.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 二、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1)思想 ①批判__________,“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__________。 ②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__________”。 ③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________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④反对重农抑商,认为__________。 (2)著作:《____________》。 (3)评价 ①其主张是对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②其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1)思想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________”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②提倡经世致用,注重________。 (2)著作:《日知录》《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地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__________思潮的推动者。 3.王夫之 (1)思想 ①政治思想的主旨是“____________”。 ②抨击“孤秦”“陋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③提出尊重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④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2)地位: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答案:人伦物理 万世之至论 童心说 真心 焚书 君主专制 君臣平等 天下之法 学校 工商皆本 明夷待访录 众治 实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 循天下之公 物质运动规律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解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经济因素产生,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封建统治者极力加强专制统治,压制了新经济的成长,使中国在近代落伍于世界,思想领域内出现了反映社会需要的反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的早期启蒙思想。 [重点理解] 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条件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人治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摧残人们的思想,西学东渐的局面出现,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2.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3.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4.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 (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 5.运用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2016·江苏卷] 提示:李贽的衣着和行为反映出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是反对正统思想、力图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表现,并非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2)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2016·北京卷] 提示:材料讲述了传教士把中国的儒家经典介绍到西方,在西方引起了轰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在西方引起轰动,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提示:材料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改变其行为,必须先使人民“甘其食”(吃饱)、“美其服”(穿好),然后进行教化以改善习俗。 [跟进题组] 1.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意在于( ) A.维护封建礼教 B.反对思想教条 C.重塑孔子权威 D.反对儒家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并非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反对思想教条,故A项错误;据材料“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和“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知作者反对思想教条,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重塑孔子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反对儒家思想,而是反对思想教条,故D项错误。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答案:A 解析:题干中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是因为宰相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健全中央机构的主张,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君主制度的否定,故D项错误。 3.某学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 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答案:C 解析: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是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的背景,但与“游谈无根”无关,故A项错误;黄宗羲、顾炎武等士人面对变局,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并非“无所适从”,故B项错误;“游谈无根”是指理学家们空谈性理,脱离社会实际,故C项正确;儒学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故D项错误。 主题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儒学批判——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1.图片证史——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图1 李贽 论从史出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李贽严厉批判长期以来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束缚,强调人的正常私欲,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反映。 2.史料探史——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 史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 史料二 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顾炎武 史料三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 探究 据上述三则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批判传统儒学的。 答案:①黄宗羲批判“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②顾炎武继承先秦儒家关注民生的思想,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③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先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3.重点讲解——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积极影响 (1)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 (2)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3)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查看更多